劉旭芳 王明安
內容摘要:案例教學法因其注重學生主體、問題導向和能力培養(yǎng)的特點和優(yōu)點,已被廣泛運用于高校思政課課堂教學之中。高校思政課案例教學不僅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而且有助于大學生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提高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有效教學方法。案例是案例教學的載體,案例選取是案例教學法的關鍵。高校思政課因其以“政治思想”教育為核心與重點,決定了高校思政課教學案例的選取必須符合真實性、典型性和時間性三個基本要求。
關鍵詞:高校思政課 案例教學法 案例選擇要求
習近平指出,高校思政課①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如何發(fā)揮高校思政課這一“關鍵”作用,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高校思政課的實效性?!?5方案”實施10多年的經(jīng)驗證明,從教學方法來考慮,案例教學法無疑是提高高校思政實效性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故此,筆者結合多年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體會。
一.案例教學法及其優(yōu)點
案例教學法由美國哈佛商學院20世紀初在企業(yè)管理教學中首創(chuàng)。到1980年代,案例教學法得到美國教育界的廣泛認可,并成為一種新的有效教學方法推廣至管理學、法學、醫(yī)學、經(jīng)濟學和社會學等多門學科的教學實踐中,與此同時,案例教學法也逐步在世界各國傳播開來。案例教學法傳入我國以后,剛好與1990年代開始的“素質教育”改革的學生“能力培養(yǎng)”目標相契合,因而得到了迅速推廣。而高校思政課實施“05方案”以來,在談及提高高校思政課實效性或推進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時,大多數(sh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都倡導在思政課教學中使用案例教學法。
簡單來說,案例教學法就是通過對一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個情境進行討論的方法。[1]這個具體情境(基于一定事實而編寫的故事)就是案例,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與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方法相比,其主要特點和優(yōu)點有:第一,學生主體。現(xiàn)代教育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案例教學不是傳統(tǒng)講授式的“填鴨式”教學,學生不是被動的傾聽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學生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案例進行分析、形成判斷和與他人(老師和同學)討論。在整個案例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學生是討論的主體,老師主要起著引導作用。第二,問題導向。哈佛商學院將案例教學法界定為,一種教師與學生直接參與,共同對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從這定義可知,案例就是問題或者說案例包含著問題,案例教學不是簡單的告訴學生“是什么”,而是以問題為起點,讓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在課堂上、在案例情境中去體驗和設身處地地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知道“為什么”并提出“怎么辦”。第三,能力培養(yǎng)。眾所周知,近40年來,一場關于我國學生“高分低能”現(xiàn)象的探究從未停止,研究者們雖未得出一個完整的答案,但基本上都認同教學方法陳舊是無法回避的原因。而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就是提高學生能力的有效教學方法,因為案例教學是一種啟發(fā)式教學方式,其目的不在于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在課堂上讓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來啟迪思維,思考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以致今后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類似事件而不束手無策。
二.案例教學是提高高校思政課實效性的重要教學方法
高校思政課教學之所以提倡案例教學,是因為案例教學注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符合高校思政課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目標。高校思政教育并不是一種簡單的理論說教,而是一種大學生能力培養(yǎng),因為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和重點是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使其政治觀念實現(xiàn)轉變和提升,而“政治思想”就是與政治上層建筑相對應的觀念上層建筑。[2]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習近平在2018年9月10日全國教育大會上也明確指出,我們的教育必須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這里,“立德樹人”之“德”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人”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對高等教育來說是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大學生。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又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那么,高校思政課怎樣才能發(fā)揮“關鍵課程”的作用?實際上就是使高校思政課在培養(yǎng)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能力上起關鍵作用。這種“能力”,就是“走社會主義道路的能力”,它不僅在于大學生是否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而且更在于大學生是否能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分析解決現(xiàn)實問題,是否堅定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只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才會堅持走馬克思主義道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基礎,馬克思主義信仰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踐,但二者并不一定同步,大學生掌握了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并不等于形成了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3]當前,一些大學生不能以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來解決現(xiàn)實問題,不能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這也就是平常所說的高校思政課實效性不強問題。如何使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信仰同步,實現(xiàn)由掌握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到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升華,“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案例教學法從教學方法上提供了一條重要途徑。“05方案”實施10多年來,許多高校思政課教師已經(jīng)積累了許多經(jīng)典教學案例,并通過案例教學有效地提高了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原理》課第三章第一節(jié)第一目“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內容教學時,通過“新中國人口政策演變‘編年史”案例教學,使大學生不僅理解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而且使大學生明白了我國“全面二孩”政策的原因。在《概論》課第九章第一節(jié)第三目“奮力實現(xiàn)中國夢”內容教學時,通過“中國航母夢”案例教學,使大學生堅信中國夢會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的明天和“只有實干才能夢想成真”的道理。在《綱要》課第七章第三節(jié)第二目“中國共產(chǎn)黨與民主黨派的團結合作”內容教學時,通過“宋慶齡革命思想的轉變”案例教學,使大學生明白了中國走新民主主義道路(前途是社會主義)和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領導是人民的選擇。在《基礎》課第二章第一節(jié)第二目“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內容教學時,通過“習近平的知青歲月”案例教學,使大學生分析和討論得出“志向高遠便力量無窮并成就事業(yè)”的道理。
三.高校思政課案例選擇的基本要求
案例教學是圍繞“案例”進行的教學方法,案例是案例教學的載體,離開了案例,案例教學就無從談起。因此,案例的選取是實施案例教學的關鍵。如何選取案例,最重要的就是要滿足案例的特點。高校思政課教學案例,既要符合任何學科教學案例的一般特點,又要滿足自己學科的特殊性,即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馬克思主義信仰培育。高校思政課教學案例的特點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第一,真實性。真實性是任何案例的一般特征,案例的真實性包括兩層含義:(1)案例所描述的內容是客觀真實的。案例雖然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而編寫的故事,但這個“故事”不是虛構的,而是基于事實而編寫的。(2)對案例的描述是客觀公正的,即在案例描述中不加入編寫者(老師)的分析和評論,因為學生才是案例教學的主體,學生要從案例分析中找出問題解決辦法、獲取知識和提高能力。此外,對于高校思政課案例來說,案例的真實性還應表現(xiàn)在政治嚴肅性和準確性上。前文說到,高校思政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因此案例選取切忌是非不分、立場錯位。例如在《綱要》教學中,對歷史任務的案例描述不能“斷章取義”,不能有歪曲、褻瀆乃至否認革命領袖和英雄人物的傾向,也不能有對已定性為負面人物唱贊歌的嫌疑。
第二,典型性。案例是具有代表性的、能顯示同一類事物共同特征或本質屬性的事件。案例既是個案,又是同類事件的典型,案例能引起學生對某類事件的深思,學生通過案例分析能學會解決同類事件的一般方法,舉一反三。高校思政課案例的典型性強調的是對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意義最突出的事件,“政治思想”教育包括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例如在《基礎》課第三章第二節(jié)第三目“做忠誠愛國者”內容教學時,可以選取“XX大學精日分子田佳良”事件做反面典型案例。因為精日分子雖有各種言行表現(xiàn),但本質是一樣的,是一個群體存在(中國人的敗類!——外交部長王毅),而田佳良一直是一個又“紅”又“專”的“優(yōu)秀”學生,確實是他們中的典型。
第三,時間性。案例是發(fā)生在一定時空中的事件。相對來說,大學生對最近發(fā)生的事件比陳年舊事更感興趣,最近發(fā)生的事件更能調動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因此,案例中的事件力求更新(若選取的是陳舊的經(jīng)典案例,一定要賦予案例以新的內涵,使其體現(xiàn)出時代特色)。高校思政課教學案例的時間性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課時效性特點的體現(xiàn),200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改進和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就指出,高校思政課課程設置,要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更好地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更好地吸收理論和實踐發(fā)展的最新成果……在這里,“與時俱進”、“時代發(fā)展要求”和“最新成果”當然也是高校思政課案例的重要特征。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6
[2]王明安,劉旭芳.高校思政課與大學生信仰教育[J].文學教育,2018(11):112
[3]王明安,劉旭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性學習的探究及實踐———以馬克思主義生態(tài)觀培育為例[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7(1):92
注 釋
①根據(jù)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簡稱“05方案”),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簡稱“思政課”)本科設置4門必修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簡稱《原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簡稱《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簡稱“綱要”)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簡稱《基礎》)。
基金項目:湖南文理學院2017年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編號:JGZD1721)。
(作者介紹:劉旭芳,湖南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王明安,湖南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