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寧
摘 要:奧威爾《1984》所描寫的社會中,民眾沒有思想,沒有自由。與其說是死人控制活人,不如說是活人控制機器人。本文將從阿西莫夫機器人學(xué)三大法則角度來解析《1984》中機器人的運行機制。
關(guān)鍵詞:機器人;《1984》;矛盾心理
一、引言
英國著名小說家喬治·奧威爾一生漂泊擺渡,疾病纏身,郁郁不得志。其著作《1984》被譽為三大“反烏托邦”小說之一。書中描寫了未來天下三分,大洋國、歐亞國和東亞國各自執(zhí)掌一方領(lǐng)土這樣的一個世界。在以“老大哥”為最高思想、以奧布萊恩為代表的社會中,人們沒有思想和言論自由,任何人不得違背“老大哥”的意志。在那個社會中,“思想警察”無處不在,子女舉報父母,同事互相監(jiān)督,“老大哥”一直在注視著你,稍有不慎便會被判處“思想罪”?!八枷胱铩辈粫斫^望,“思想罪”本身就是絕望[1]。與其說他們是人,毋寧說是一群只知道執(zhí)行命令的機器人。因此,就不得不提阿西莫夫的機器人學(xué)三大法則。本文試從機器人學(xué)三大法則入手,分析《1984》中的矛盾心理。
二、機器人學(xué)三大法則
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在《啟蒙辯證法》中指出:“隨著支配自然的力量一步步地增長,制度支配人的力量也同步增長?!盵2]奧布萊恩通過并不存在的“老大哥”來控制思想的過程也就是自我奴役的過程?!胺礊跬邪睢鄙鐣嵸|(zhì)上是扎根于“烏托邦”社會之上的。那不妨就扎根于阿西莫夫的機器人學(xué)三大法則來看看《1984》中的機器人學(xué)三大法則:
一是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二是除非違背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奧布萊恩的命令;
三是在不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的情況下,機器人不得傷害“老大哥”,或因不作為而使“老大哥”受到傷害。
“運用力量的目的就是運用力量”[1]。只要運用力量,就必須有力量的接收者。機器人首先要保護自己,否則力量無法實施,那個社會不復(fù)存在。
機器人被設(shè)計之初就是要為人類服務(wù),那么只有服從奧布萊恩的命令,初始程序才不會崩潰,機器人才能在保護自己的前提下行使職能。行使第二法則,才能保護第一法則。
奧布萊恩的命令實質(zhì)上就是維持力量的有效運用。在力量運用下,“共同思想”才有價值。第三法則不容違背,否則便會違背第一及第二法則。
三、矛盾的機器人
機器人本應(yīng)千篇一律,但不可避免地會出現(xiàn)“殘次品”,溫斯頓號機器人就是其中一個。在真理部日復(fù)一日的“造假”工作中,“他理解方法,他不理解原因?!彼仨毞牡诙▌t。然而當(dāng)他發(fā)現(xiàn)“自由即奴役”時,第一法則就占了主導(dǎo)。為了保護自己的精神與肉體自由,他必須與“老大哥”抗?fàn)帯S谑撬蛙锢騺喌膿肀且粓鰬?zhàn)斗,高潮是一次勝利[1]。這是對奧布萊恩的一擊。在這短暫的時間內(nèi)他找到了本我。
溫斯頓一直知道,自己是“機器人”,對母親和妹妹的愧疚,對現(xiàn)實社會的痛恨,對思想警察的恐懼等,無不讓他想成為真正的“機器人”。但是第一法則始終不可突破。所以,“既然他已經(jīng)認識到自己是個機器人,那么能夠活著就好好活著,這就至關(guān)重要了。”
溫斯頓和茱莉亞不同,他的反叛思想是理性的、徹底的,他一直知道只有打倒奧布萊恩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自由。出于第一法則,他不能自己做這么危險的事。他只能寄希望于“他們”身上,可他同時也明白,“不到他們有覺悟的時候,他們不會斗爭,不到他們斗爭之后,他們又總不會有覺悟。”[1]希望本身就是破滅的。第一法則由于兩難而被壓制了,此時第二法則占據(jù)了主動地位。
此時,對于溫斯頓來說,“老大哥”已經(jīng)變成戈爾茨坦了。他們將“在沒有黑暗的地方相見。”弗洛姆認為,人在探尋自我的同時,孤獨感也會隨之增強。他能意識到自我這個獨立的實體,與他人、自我、自然的關(guān)系越來越遠,因此他迫切地需要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通過某種方式獲得他人對自我的認同[5]。于是當(dāng)他第一次和奧布萊恩四目相對時,他就與其建立了強烈的情感聯(lián)系,認為他們是“同伴”。第三法則的“老大哥(戈爾茨坦)”被“同伴”加強了,同第二法則產(chǎn)生了完全對立的關(guān)系。與此同時,被壓制的第一法則也由于第三法則的加強而重獲新生,第二法則失去了作用。
全書的另一關(guān)鍵團體——思想警察,在這時出現(xiàn)了?!澳銈兪菣C器人”。是的,“他們是機器人”。當(dāng)溫斯頓們被第一法則和第三法則操控到極限之際,他們驚恐地發(fā)現(xiàn),周圍都是思想警察,都是第二法則在主導(dǎo)。他們的程序“故障”了。
四、機器人的維修
對于故障的機器人進行維修分為三步,學(xué)習(xí)階段、理解過程和全盤接受。
“遭受痛苦時,你只希望一件事情:那就是痛苦趕快停止。這世上再沒有比肉體痛苦更糟糕的了。面對痛苦,世上沒有英雄?!币磺姓鎸嵉模ㄈ绻€有真實的話)、虛假的、發(fā)生過的、不存在的,溫斯頓們供認不諱。他們承認二加二等于五。在肉體的折磨下,自由就是自由地說二加二等于五,這是理所當(dāng)然的。不能認為二加二等于四而使“老大哥”受到傷害。
“命令的目的就是命令”。違背命令,就會受到奧布萊恩的懲罰。機器人不得違抗奧布萊恩的命令。對于奧布萊恩,溫斯頓的感情是很特殊的。與其說是對溫斯頓的一個發(fā)號施令者,不如說是一位“父親”。拉康認為,即使真實意義上的父親去世或消失,他對家庭的關(guān)系的影響仍然存在,并通過某一樣事物、某個人、某個組織等起作用。這種影響力被稱為“父親之名”。溫斯頓的母親希望溫斯頓能擔(dān)負“父親之名”的職責(zé),重新恢復(fù)家庭的穩(wěn)定結(jié)構(gòu)。她把他“緊緊摟在懷里,很久不說話”,也會多分他一些食物,僅僅因為他是個“男孩”。然而溫斯頓卻自私自利,從不顧及家人。溫斯頓的行為讓母親重構(gòu)家庭秩序的希望徹底破滅,她只好選擇“消失”。溫斯頓的做法表面上看是“孩子的行為”,但從本質(zhì)上來說卻是一種對責(zé)任的逃避。溫斯頓卑微孱弱,無法擔(dān)起“父親之名”。相較之下,文中的另一個角色奧布萊恩卻正是父親這個角色的完美體現(xiàn)。他丑陋、粗狂,但卻聰明理智、風(fēng)度翩翩。雖然是書中的反面人物,卻不會讓讀者產(chǎn)生絲毫的厭惡和反感,反而會被他的個人魅力所吸引。他花了七年的時間觀察溫斯頓的“錯誤思想”,不動聲色地設(shè)下陷阱讓他上鉤,最后將他逮捕關(guān)進監(jiān)獄,目的也只是為了將溫斯頓從思想上改造成“完人”,一個真心誠意與自己站在一邊,思想清白純凈的人。從這一點來看,與其說奧布萊恩是一個狂熱的獨裁份子,不如說他更像是個“望子成龍”的嚴厲“父親”。奧布萊恩代表“父權(quán)”,行使“父親之名”。正因為這一點,溫斯頓從一開始便一廂情愿地對奧布萊恩產(chǎn)生好感,將其視為心靈的知音和精神的依托。甚至當(dāng)他在“仁愛部”受到奧布萊恩的酷刑之后,不僅沒有怨恨,反而“心生感激”,而且“比以前更加愛他”。溫斯頓的行為代表了他對父權(quán)的順從和依賴。
“在遮天蔽日的栗子樹下,我出賣了你,你出賣了我?!睖厮诡D對茱莉亞的感情與其說是愛情,不如說是對母愛的另類渴求。奧布萊恩在囚室中對溫斯頓百般折磨,迫使他背叛茱莉亞,斷絕與茱莉亞之間的聯(lián)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奧布萊恩在執(zhí)行“父親之名”,斷絕溫斯頓的俄狄浦斯情結(jié),也使溫斯頓的家庭夢想徹底破滅。如果說還有什么是保留在溫斯頓腦海中的,那應(yīng)該就是“老大哥”了。愛情、自由、激情統(tǒng)統(tǒng)消亡了。保護自己就是保護“老大哥”。機器人學(xué)第一法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他愛自己,他愛“老大哥”。
五、結(jié)語
作為被主宰的小人物,溫斯頓們的命運從最初就注定了。一旦“程序”出了故障,就會迎來新的一波改造。這個改造非常成功,溫斯頓們又按照機器人學(xué)三大定律運轉(zhuǎn)了,不會再有矛盾。喬治·奧威爾的《1984》揭示了社會可能發(fā)生的事,當(dāng)通向未來的路被預(yù)測,也就成了對當(dāng)代人的警示。
參考文獻:
[1]喬治·奧威爾.1984.[M].蘇福忠,譯.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6.
[2] M Max Horkheimer, 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 Dialectics of Enlightenment[M].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3]趙玉.母愛的渴求,父權(quán)的幻滅——對《1984》的另類解讀[J].綏化學(xué)院學(xué)報,2015(2):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