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綿
一、理論基礎及核心概念
任務驅動式教學旨在通過為學習者提供一種感受、理解問題的情境和實踐、解決問題的情境,圍繞不同程度的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解決的結果評價學習的程度和過程,改變學習者的學習狀態(tài),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學習,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評價的高智慧的學習體系。因此,教師在任務式驅動教學中,應當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不同維度的任務,把教學中的重、難點融合在學習任務中,讓學生在攻克任務的過程中獲得學習力的提升。
微課的核心內容是通過一段不超過10分鐘的課堂教學視頻,呈現(xiàn)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讓學習者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微課的出現(xiàn),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資源,也為促進學科教學和學生個性化學習、自主探究式學習開辟了一個新的視角和實施路徑。
二、微課在英語任務驅動式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在進入小學中高年級之后,由于教材文本的難度和要求逐漸增加,英語學習開始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微課能夠將復雜的文本內容以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有助于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深入理解知識,掌握重、難點?;谌蝿镇寗邮浇虒W的微課教學實踐,主要圍繞以下幾個策略設計和開展:
1.緊扣重點,設計任務
教學中的重點是整個教學內容的核心所在,它囊括了整個主題的重點知識和技能內容,是教學設計的風向標。從學科知識體系來說,它連接了前面所習得的知識與技能,對后續(xù)的知識和技能具有重要的意義。例如,深港版六年級下冊Unit 5 Active Animals,其重點是要求學生掌握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的形式和用法。因此,我是這樣將重點和任務結合的——
任務一:通過對文本內容的學習,找出文本中談及的世界之最的動物,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相關問題。
任務二:通過學習相關動物的特點,初步提煉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用法的結構;并通過口語練習運用基本結構。
任務三:通過聽錄音獲取關鍵信息,根據(jù)基本信息和之前所學習的比較級結構基本用法,對相關內容進行描述。
2.創(chuàng)設情境,呈現(xiàn)任務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是建立在一定的情境下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例如,在繪本故事《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微課中,在設計了相應的學習任務之后,我創(chuàng)設了以下情境:強大的獅子在哭泣著乞求小動物們幫助它。這個充滿矛盾的情境很快引發(fā)了學生的疑慮:為什么森林的王者會需要底層動物的幫助呢?因此很快引發(fā)了學生深入探究的欲望。在這個情境下,我們可以提出以下幾個任務——
任務一:Will the rabbit help the lion?Why?
任務二:Will the monkey help the lion?Why?
任務三:Who will help the lion?How to help the lion?
這種情境的創(chuàng)設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內在知識的矛盾點,既體現(xiàn)了任務的探究性、問題性,又兼顧了任務的趣味性。同時,也突出了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的功能性和人文性。
3.運用學案,引導任務
學案即是任務單,用于引導學生的學習進程。學案通常都是圍繞一個話題進行設計的多任務集合,將多個任務進行分解。學生圍繞任務單的內容一步步進行學習。例如,在學習《牛津英語5A Unit9 Around the City》的微課中,我是這樣設計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任務的——
任務一:根據(jù)謎語內容,猜測謎語所代表的地點。
任務二:根據(jù)錄音和地圖路線,完成Timetable欠缺的關鍵信息。
任務三:復述Kitty 和 Peter 動物園的行動路線,要求邏輯清晰,結構合理。
4.歸納總結,內化任務
教師要在學生完成任務之后及時組織學生對任務進行總結、匯報和交流,要對新學習的知識進行內化和歸納,將其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任務式的學習只是眾多學習手段中的一種,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體驗,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解決思路并進行驗證,從而對知識體系進行新一輪的建構。
任務式驅動教學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形成了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其與微課的結合體現(xiàn)了先學后教的教學思想,在學生在一個個短小的課程中通過不斷地解決任務學習知識、掌握方法、發(fā)展能力,一步步形成扎實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