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剛
師:同學們,讀這樣一篇傳統(tǒng)小說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是:作者想表達什么?(板書)這個問題很難一下子解決,我們不妨一步一步思考。先思考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是誰?
生:曹操和劉備。
師:誰是主人公?
生:劉備。
師:主要人物有哪些主要的表現(xiàn)?
生:論英雄。
師:“論英雄”集中在第3、4段。請一位同學讀第3、4段,其他同學思考兩個問題:從曹操的話中,推斷他眼中的英雄有哪些特點?從劉備的話中,推斷他所說的英雄有哪些特點?
(生朗讀。其他同學圈畫相關語句)
生:曹操認為“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師:概括一下。
生:胸懷大志,腹有良謀。(師板書)
(生齊讀)
師:曹操認為龍可比世之英雄,從曹操對龍的描述可以看出他眼中的英雄還具有哪些特點?
生:“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于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p>
師:概括一下。
生: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師板書)
(生齊讀)
師:把這兩位同學找到的句子組合起來讀一遍。
(生齊讀)
師:劉備所說的英雄有哪些特點?
(生讀相關句子,如:“兵糧足備”“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名稱八俊,威鎮(zhèn)九州”“血氣方剛,江東領袖”。生提煉劉備所說的英雄的特點)
師:你捕捉到了四處句子,提煉出了劉備所說的英雄的特點:有實力、有地位、有人脈、有名氣。
生:還有“系宗室”。
師:對,有皇室支撐。
師:圍繞“論英雄”這一表現(xiàn),我們關注了這些內容。進一步思考:把曹操的表現(xiàn)與劉備的表現(xiàn)組合起來,會發(fā)現(xiàn)什么差異?
生:劉備判斷英雄更偏向于實力、名氣等外在的東西,曹操評判英雄更在乎志向與謀略。
師:兩個人的英雄觀有差異。劉備所說的英雄都被曹操否決了。你從哪些句子讀出來的?
生:“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虛名無實,非英雄也”“藉父之名,非英雄也”“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
(生讀,體會曹操的情感態(tài)度)
師:把曹操的表現(xiàn)與劉備的表現(xiàn)組合起來,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差異?提示一下,人物說話時所選用的句式有差異嗎?
生:劉備多用疑問句,對自己的觀點并不確定,如“可為英雄?”。曹操的表達以陳述句、感嘆句為主,對自己說的話很肯定。
(指導學生讀出兩個主要人物各自的語氣)
師:把曹操的表現(xiàn)與劉備的表現(xiàn)組合起來,會發(fā)現(xiàn)什么差異?再給一個提示:第4節(jié)第1句和第3句中劉備的措辭有什么特點?
生:劉備的措辭很謙卑,感覺自己沒有能力。
師:你從哪些語言讀出來的?
生:肉眼,安……
師:曹操的措辭給你什么感覺?
生:曹操的措辭是咄咄逼人的,如“休得過謙”。
師:很好!兩個人物在論英雄時,對其中某些人的稱謂有差別嗎?
生:劉備稱字,曹操直呼其名。
師:這體現(xiàn)出什么?
生:劉備尊敬這些人,曹操對這些人很不屑。
師:對,讀小說要關注這些差異。把曹操的表現(xiàn)與劉備的表現(xiàn)組合起來,我們發(fā)現(xiàn)兩個人的英雄觀有差異,表述時所選用的句式有差異,措辭不同,對一些人的稱謂不同。當我們關注這些差異時,就會又想到一個問題。什么問題呢?
生:劉備并非愚昧無知,他為什么要裝作這樣?
師:非常好!當你讀小說時,要問人物為什么這樣做。你有解決的思路嗎?
生:看看前文發(fā)生了什么。
師:對,就是要知道人物的什么?
生:處境。
師:很好,記下來。
生:還有目的。
師:講得好,記下來。關鍵是要讀出他內心深處的欲望??纯吹?段,能不能回答剛才兩個同學的問題。
生:劉備當時要密謀推翻曹操。
師:從哪些語言中讀出的?
生:“玄德也防曹操謀害”。
師:“也”字意味著什么?
生:要防曹操謀害的不止劉備一個。
師:看來朝堂之上正醞釀著一場政治風波,劉備身陷其中。這是人物的處境。在這個截取的小說片段中,劉備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
生:“以為韜晦之計”。
師:由此,我們讀出了作者想表達的第一層內容,他塑造了一個身處險境、要行韜晦之計的劉備。
在第3、4段中,作者并沒有明確地告訴我們劉備要行韜晦之計。我們是怎么一步步讀出作者想表達的內容的?回顧一下剛才的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們思考了哪些問題?我們提出的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作者想表達什么”。這個問題統(tǒng)領我們剛才的整個學習過程。這個問題很難一下子解決,我們是一步一步思考的。我們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什么?
生:主要人物是誰。
(師板書)
師:第二個問題呢?
生:他們認為的英雄是怎樣的。
師:這個問題的實質是關注主要人物的主要表現(xiàn)。(板書:表現(xiàn))當我們對人物的表現(xiàn)作了提煉之后,又思考了哪個問題?
生:主要人物的主要表現(xiàn)之間有哪些差異?
師:是的,這個問題關注的是人物表現(xiàn)之間的聯(lián)系。(板書:聯(lián)系)當我們把人物的表現(xiàn)建立聯(lián)系之后,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不少矛盾之處,因此,這個男生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劉備并非愚昧無知,他為什么要裝作這樣?”也即:“劉備為什么有這樣的表現(xiàn)?”(板書: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要記住結論,還要注意這個結論是怎么推斷出來的。
師:為解決“人物為什么有這樣的表現(xiàn)”這個問題,我們作了下位分解,從兩個角度思考,我們分別提出了哪兩個問題?
生:人物當時的處境是怎樣的?人物想達到的目的是什么?
師:我們來梳理這條問題鏈。(師指著板書講解)“作者想表達什么”是我們讀這類傳統(tǒng)小說要解決的核心問題。這個問題很難一下子解決,我們需要一步一步思考。
首先,我們要關注主要人物,特別是主人公。我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主要人物是誰?誰是主人公?”
其次,我們要關注人物的表現(xiàn)。我們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是:“主要人物有哪些主要表現(xiàn)?”這篇小說聚焦于“論英雄”,我們將第二個問題具體化為“從曹操的話中,推斷他眼中的英雄有哪些特點?從劉備的話中,推斷他所說的英雄有哪些特點?”僅僅孤零零地提煉出這些表現(xiàn)是不夠的,還需要讀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進一步思考,我們要關注主要人物的主要表現(xiàn)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我們提出的第三個問題是:“把曹操的表現(xiàn)與劉備的表現(xiàn)組合起來,會發(fā)現(xiàn)什么差異?”
讀出這些表現(xiàn)背后的矛盾沖突后,我們又提出一個問題:“人物為什么這樣表現(xiàn)?”這個問題的解決可以通過兩個思考途徑:“人物的處境是怎樣的?”“人物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
我們通過這樣一步一步的思考從而讀懂作者想表達的第一層內容——塑造了一個身處險境、要行韜晦之計的劉備。
師:劉備的“韜晦”還體現(xiàn)在哪些地方?
生:劉備在后院種菜,親自澆灌。
生:面對關羽、張飛的疑問,劉備不告訴他們,防著曹操監(jiān)聽。
師:很好!這些都是韜晦的具體表現(xiàn)。劉備行韜晦之計尤其體現(xiàn)在第4段的后半部分。
(指名學生讀“操以手指玄德……操遂不疑玄德”)
師:劉備此時的處境是怎樣的?他是如何應對的?將他的處境與表現(xiàn)聯(lián)系起來思考,作者還想表達什么?
師:首先思考劉備此時的處境。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關注曹操當時的舉動——“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讀懂這句話對于劉備的意義,才能理解他當時的處境。那么,我們來思考:這句話對于劉備而言,意味著什么?
生:曹操可能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劉備密謀反操。
生:曹操看出了劉備的志向。
師:這句話中的“惟”字,對于劉備而言又意味著什么?
生:說明在曹操眼中只有劉備可以與之抗衡。
生:劉備是曹操未來潛在的敵手。
師:曹操是個怎樣的人?
生: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
師:聯(lián)系曹操的個性,再讀這句話,想一想曹操這句話對于劉備而言,還意味著什么?
生:曹操可能會把劉備干掉。
師:把剛才同學們的發(fā)言組合起來,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是劉備當時的處境——試圖掩蓋的志向被曹操說破,自己面對一場殺身之禍。
[師指導學生讀出曹操的語氣,想象曹操當時的神情(邊說邊瞇縫著眼睛觀察劉備的眼神),體會劉備處境的兇險]
師:劉備落筷子的動作還暴露出了他心中的“志”。這當口兒是千鈞一發(fā)之際,刻不容緩之時,他是如何應對的?
(生讀“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輕輕掩飾過了”)
師:文中哪個詞能概括這段話?
生:掩飾。
師:掩飾什么?
生:聞言失箸的緣故。
師:他掩飾的理由是什么?
生:“一震之威,乃至于此?!?/p>
師:天上打雷引發(fā)人的驚恐失措,有合理性嗎?
生:有。
師:“丈夫亦畏雷乎?”可見曹操不認同。劉備緊接著掩飾的理由是什么?
生:“圣人迅雷風烈必變?!?/p>
師:孔子尚且如此,何況我劉備。這個解釋也有其合理性。劉備拾箸、應答的表情是怎樣的?
生:從容。
師:面對險境,劉備在這么短的時間能作出這樣的反應,而且有這樣的神情,作者想表達什么?
生:表現(xiàn)劉備的機智。
生:展現(xiàn)劉備的應對十分沉著。
師:這是作者想表達的第二層意思——塑造了一個隨機應變、從容鎮(zhèn)定的劉備。
從后院種菜到瞞著兄弟,到論英雄,到聞言拾箸時的掩飾,處處體現(xiàn)了“韜晦”二字。“操遂不疑玄德”,說明起先曹操是懷疑劉備的,前文第2 段寫道:“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而經(jīng)歷了這番較量,曹操暫時不懷疑了。
師:這篇文章實際上有兩個英雄,一個是曹操,另一個是劉備。作者在情感上傾向于哪個英雄?為什么?
生:作者傾向于劉備。因為他引用了詩句來贊劉備。
師:“后人有詩贊曰”中“后人”的表述,我們可以稱為“敘事介入”,講故事的人發(fā)表他的看法?!昂笕恕钡谋硎鲋芯图脑⒘俗髡叩那楦袃A向。
師:還有哪個理由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傾向于劉備?
生:整篇文章中作者稱劉備用的是玄德,稱曹操用的是操。稱字表示尊敬。
師:從人物的稱謂設定中也可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傾向。
兩個人物的英雄觀是一致的。(師指板書)“胸懷大志,腹有良謀”“能大能小,能升能隱”。這英雄觀其實是誰的英雄觀?
生:羅貫中的英雄觀。
師:是的。是作者的英雄觀。這是作者還想表達的——他自己的英雄觀,即他對人物的情感傾向。
師:小結一下整堂課的討論。作者想表達什么?他想塑造一個行韜晦之計、隨機應變、從容鎮(zhèn)定的英雄,想表達他自己的英雄觀、他對人物的情感傾向。
我們是如何推斷出這些結論的呢?回顧一下我們思考的過程:主要人物是誰?誰是主人公?主要人物的主要表現(xiàn)是什么?這些表現(xiàn)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xiàn)?通過這些內容及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提煉出人物形象及作者的英雄觀,進而讀出作者的情感傾向。這些問題逐步思考下來,我們讀出作者想表達什么。這是讀傳統(tǒng)小說時需要思考的一些常見問題,以后閱讀這類作品也可以這樣去思考。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這樣思考有助于讀懂新的作品,也許會遇到障礙,那么就可以重新排列問題的順序,或提出新的問題,構建新的思考路徑。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逐步學會如何閱讀這類文體的作品。
作業(yè):文中第4段有一個標點錯了,找出這個標點,將其改正,并闡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