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很多教師在教授高中物理的時候慢慢地感受到了難度,高中學生在學習物理的時候不似初中那樣簡單.高中物理知識的難度在慢慢加深,很多學生已經對學習物理失去了興趣,所以對于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很多學生都默不作聲,課堂慢慢變成了教師自己一個人的課堂,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幾乎為零.因此,本文對教師在課堂上提問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一些列舉,并給出了一些解決方案.
一、高中物理課堂上提問存在的問題
1.學生學習被動.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老師和學生之間能夠有效互動,將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鍛煉學生的反應思維,同時也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方案,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但很多教師的互動只簡單的局限于公式的背誦及上黑板的默寫和題目的理解上,不能真正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思考能力.
2.教師自問自答.進行課堂提問時,一些教師總是提出一個問題,不給學生思考時間,就自問自答了,這對教學是不利的.教師在提出問題后,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以便學生組織語言,對教師所提的問題進行一定的思考,再進行回答,效果會比教師自問自答要好得多.教師如果總是自問自答,不給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將限制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提問失去了意義.
3.不了解學生需求,問題不合理.課堂提問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擴散學生思維,問題是要在充分理解學生學習進度和與教學內容相符的前提下提出的.但在現實情況中,很多教師設置的題目與教學內容存在偏差,難易程度掌握得不夠準確,對于學生吸收和理解知識是非常不利的,也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擴散.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滿足學生的需求,促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課堂提問的問題.首先物理教師要明確提問的目的是什么,還要明確哪種方法是學生所能接受的,在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后才能提高提問的質量和效率,如果教師無法掌握好提問的數量及時間,一節(jié)物理課都在提問,將影響教學進度.為此,物理教師要明確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手段,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在整個提問過程中教師充當了引導的角色,只有教師明確了提問的目的及意義才能使提問的時效性增強.
例如,教學“牛頓第一定律”時,在講臺上放一輛小車,小車處于靜止狀態(tài).提出問題:怎樣才能讓小車運動起來呢?歸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時,筆者還是借助于前面的小車,在桌面上輕推一下小車,小車從靜止向前運動,運動一段距離后停止.提出問題:小車向前運動過程中為什么會越來越慢?小車最終停止下來的原因是什么?有沒有什么辦法使小車一直運動下去?通過這個問題的提出,學生能夠直接意識到摩擦力的存在使得小車由運動變成了靜止,所以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個結論自然得出.有什么方法使小車一直運動下去呢?學生會想到一直用一個拉力拉小車,平衡掉摩擦力,或者將水平面變得越來越光滑,其實學生的思考越來越接近于物體不受力時的運動狀態(tài)了,而這些判斷則是當年伽利略和笛卡爾的觀點.
2.問題的針對性.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應該是關鍵點,在提問題之前要明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要找到重點內容,再針對重點提出問題加強引導.教師不能在對學生所學內容沒有具體了解時就提出一些問題,這樣的問題并不能對學生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例如,教學“平拋運動”時,所設計的問題應該直指這一節(jié)內容的重點、難點.這節(jié)課的重點:如何利用合成與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拋運動并認識其規(guī)律.難點:理解為什么平拋運動可以分解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此外,還要了解學生能夠接受的程度,不能提出一些過難的題目,也不能過于簡單,要使學生在回答完問題以后能夠掌握課堂教學的重點.只有這樣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解答問題,最終才能實現鍛煉學生思維的目的.
3.提問的啟發(fā)性和探索性.課堂提問應要使學生提高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因此,課堂提問必須要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和探索性,使學生感受到科學的偉大,并享受到自己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此外,課堂提問還要靈活,可以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重課堂上學生們對所提問題的回答方式與回答效果,一定要著重于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回答問題的質量,提升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