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才 王康平
今天的媒體倫理應當關注什么問題,應該如何研究新的傳播倫理問題?這是當下學界需要思考的問題。因為“長期以來,我們在研究新聞傳播行業(yè)倫理的時候,其實在側重研究新聞組織、新聞機構制定出來的倫理規(guī)范,在研究新聞從業(yè)者他們應該遵守的倫理規(guī)范。但是如今信息傳播的主體正在發(fā)生變化,由過去組織化的機構轉向普通的個人”。[1]所以,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傳播倫理研究應當關注不同層面的倫理問題,而非僅僅拘泥于傳統(tǒng)媒體的組織傳播倫理。多年來致力于媒體倫理研究的牛靜教授在其新著作《新媒體傳播倫理研究》[2]以專題的形式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回應。這是牛靜教授繼55萬字的《全球媒體倫理規(guī)范譯評》和30萬字的《全球主要國家媒體倫理規(guī)范》(雙語版)出版之后的又一本研究媒體倫理的專著?!缎旅襟w傳播倫理研究》共分為“全球傳播與倫理規(guī)范”“媒體傳播與新聞真實”“社交媒體與隱私倫理”“網(wǎng)絡視頻與倫理困境”“信息傳播與倫理爭議”等專題,每個專題下面都有3-4篇文章,比較全面地勾勒了新媒體傳播倫理研究中的新問題。
《新媒體傳播倫理研究》具有以下幾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其一,探討學術前沿問題,解釋清晰獨到。
傳播倫理是全球性議題,雖然各國在實踐過程中所面臨的具體情況不同,需要解決的重難點問題也有差異,但關于媒體倫理的基礎性原則是相通的。學術研究應該在中國的現(xiàn)實語境下,充分研究國外情況,吸收借鑒各國理論、實踐經(jīng)驗,探索我國傳播倫理發(fā)展之路的同時向世界發(fā)出中國聲音,為解決世界共性問題形成有效的解決方案?!缎旅襟w傳播倫理研究》開篇第一個專題就在全球傳播的視野之中討論了媒體倫理構建的相關問題,這一問題是具有前沿性。在“全球傳播與倫理規(guī)范”這一專題下,對構建全球媒體倫理的可能性,以及執(zhí)行的可行性做了分析;對構建全球媒體倫理規(guī)范中世界主義、民族主義以及禮物饋贈等重難點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對全球不同國家的134篇媒體倫理規(guī)范進行了文本分析,梳理出了全球媒體倫理規(guī)范的共通準則和區(qū)域性準則。
對于新媒體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的新現(xiàn)象也進行了探討。如對社交媒體下“洋蔥新聞”特點及其可能帶來的倫理問題的探討,對國外“事實核查新聞的歷史發(fā)展與價值”的研究,都能帶給讀者以啟發(fā)。同時,該書在梳理“事實核查新聞”現(xiàn)狀時,也嘗試分析它們對于我國媒體倫理機制的本土化啟示,文章指出,“其一,在事實核查機構的主體建設上應以媒體機構為主,同時,新聞傳播類院校也應該擔負起相應的責任,通過與業(yè)界媒體的多元合作共同參與到事實核查新聞的實踐中去。其二,考慮以社交媒體上的言論為主要核查對象,特別是在一些突發(fā)事件、娛樂事件中,對有社會影響力的言論進行真實性核查。其三,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技術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和組建數(shù)據(jù)挖掘團隊,以高效、低成本的方式進行事實核查?!?/p>
其二,主題聯(lián)系實際,現(xiàn)實意義突出。
學術研究要緊密聯(lián)系實際,扎根于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現(xiàn)實土壤,這樣才能夠有效指導實踐。近年來,社交媒體用戶急速增長,短視頻以其“移動化、碎片化”的特點迅速躥紅,吸引了大批用戶?!缎旅襟w傳播倫理研究》中的兩個專題“社交媒體與隱私倫理”“網(wǎng)絡視頻與倫理困境”對當下熱點話題進行研究,具有現(xiàn)實意義。如《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短視頻創(chuàng)作者的倫理失范與應對之策》《網(wǎng)絡短視頻傳播中的倫理問題與自律機制的建構》《短視頻平臺的傳播倫理困境及抉擇路徑探討》以不同的視角分析不同環(huán)節(jié)、不同主體在短視頻傳播倫理的過程中應該發(fā)揮的作用,能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火山噴發(fā)”式發(fā)展的短視頻產(chǎn)業(yè)。
同時,本書也關注了社交媒體時代的隱私倫理問題,如《社交媒體中的隱私披露問題及倫理原則:基于人際交往的視角》一文中指出,個人在社交媒體上進行人際交往時的隱私披露風險,這些風險主要包括隱私披露行為中存在的社交欺詐,泄露他人的共同隱私,給他人隱私帶來“預測性泄露”等倫理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在社交網(wǎng)絡時代人際交往中的個體應遵守一定的倫理原則,如目的原則、底線原則、交往原則、行動原則。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APP的隱私政策與社會責任探討》一文對通信社交(如:微信、QQ、新浪微博)、移動工具(如:支付寶、手機百度)、出行服務(如:高德地圖)、圖片攝影(如:美圖秀秀)、新聞資訊(如:今日頭條)、移動視頻(如:騰訊視頻、抖音短視頻、芒果TV)等11類(50款)移動APP的隱私保護政策進行內容分析,以圖表數(shù)據(jù)的形式讓讀者對我國當前移動APP的隱私保護政策的整體情況形成認知,并引導讀者對隱私保護政策的可取與不足之處進行思考,助力形成更加完善的隱私保護政策。
其三,研究方法多元,豐富傳播倫理研究。
實證主義往往被等同于量化研究,質性研究則一般被視為是與實證主義相對立的社會研究范式,關于兩種范式的爭論由來已久。隨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普及,人們對兩種研究方法的認知也更為客觀,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持“質化研究與實證主義之間、量化研究與人文主義范式之間并非是一種對立而是相容的關系”[3]這樣的觀點。兩種研究方法的優(yōu)缺點是客觀的,在研究過程中應該根據(jù)研究目的、研究條件的不同靈活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缎旅襟w傳播倫理研究》一書中既采用了個案研究法、深度訪談、實地觀察等質化研究方法,也采用了問卷調查、內容分析法,體現(xiàn)了學術研究的靈活性。在《論行走在虛假宣傳邊緣的醫(yī)療廣告——以莎普愛思滴眼液廣告文本為分析對象》一節(jié)中,作者以浙江莎普愛思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到2017年在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官網(wǎng)上備案的317條廣告為文本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莎普愛思除了部分廣播稿廣告以外,其他平面廣告/包裝廣告和視頻腳本廣告都有部分虛假內容。并基于倫理學視角分析,認為其虛假廣告不符合倫理學中的絕對命令原則和功利主義原則,同時這些廣告也有違廣告?zhèn)惱淼恼鎸嵑凸怖嬖瓌t,以及生命倫理的尊嚴和有利原則。
《新媒體傳播倫理研究》一書中多篇文章對研究過程、研究方法的使用進行了呈現(xiàn)。例如:在《社交媒體上的自我表露與隱私悖論的消解》一文中使用了訪談法與觀察法兩種質化方法,在給出研究結論的過程中緊密聯(lián)系研究過程,依照研究內容逐層得出研究結論,能讓讀者明確感受到上述兩種質化研究方法的操作在研究結論得出過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在《新聞傳播類學生的新聞職業(yè)與倫理認知及影響因素研究》一文中使用了問卷調查法的量化研究方法,行文過程中不但對變量設計進行了說明,而且對統(tǒng)計結果的數(shù)據(jù)進行了呈現(xiàn),這對采用量化研究方法的寫作者具有參考意義。
最后要說的是,該書是牛靜教授對新媒體傳播倫理研究的有益探索,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都可圈可點。未來研究時,作者可以進行更為豐富的探討,如探討人工智能帶來的傳播倫理問題;對研究方法的介紹可以更為詳細等。依照傳播倫理進行信息傳播,顯示出社會管理體制中人類行為的高度自覺性。所以說,新媒體環(huán)境下傳播倫理應該被重視。隨著媒體倫理研究領域可探索問題的不斷涌現(xiàn),正如作者在后記中所說“這是一個需要繼續(xù)開墾的有趣的研究領域”,需要我們且行且思。
注釋:
[1]賀喜、方影.媒體倫理研究領跑者[DB/OL]. 羊村傳播公眾號. https://mp.weixin.qq.com/s/SOK1_gpUQVwZFi594I8BVQ,2018.
[2] 牛靜.新媒體傳播倫理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
[3]謝立中.再議社會研究領域量化研究和質化研究的關系[J].河北學刊,2019(2):160-170.
(余秀才系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教授;王康平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