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晨 王小雯
[摘要] 目的 研究探析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檢測對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檢測價值。 方法 隨機抽取在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間在醫(yī)院確診的150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疾病的患者,對其進行分組,I組為乙肝肝硬化組,患者數(shù)量為50例;II組為糖尿病組,患者數(shù)量為50例;III組為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組,患者數(shù)量為50例。分別采集3組患者的靜脈血進行檢驗,對其免疫球蛋白變化以及補體變化進行仔細觀察,同時將觀察結(jié)果進行詳細記錄,分析I組患者、II組患者以及III組患者之間在病程方面有無差異。 結(jié)果 和III組患者相比,I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指標、IgA指標以及IgM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I組患者的補體C4指標和III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和III組患者相比,II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IgG指標以及IgM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II組患者的補體C3指標和III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免疫球蛋白及補體檢測在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檢測價值,可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jù)。
[關(guān)鍵詞] 乙肝肝硬化;糖尿病;檢測;免疫球蛋白;補體;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46.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01(b)-0024-02
肝硬化在臨床治療中,屬于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該病在臨床癥狀上比較容易發(fā)生血糖異常。在當下臨床治療中,醫(yī)療工作者針對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疾病類型的患者可以通過對其實施免疫球蛋白變化和補體變化進行相應(yīng)的檢測,進而來對此類疾病進行相關(guān)的研究,通過對患者的免疫球蛋白變化和補體變化對患者帶來的影響進行分析,進而在臨床治療中給予相應(yīng)的疾病診治,以便于患者盡快恢復(fù)健康[1]。在該次研究中,抽取了2017年5月—2019年5月期間在醫(yī)院確診的150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疾病的患者,擔任該次研究目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jīng)該院倫理委員會審查,隨機抽如下在醫(yī)院確診的150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疾病的患者,對其進行分組,I組為乙肝肝硬化組,患者數(shù)量為50例;II組為糖尿病組,患者數(shù)量為50例;III組為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組,患者數(shù)量為50例。I組患者男女比例數(shù)量為27:23;最大年齡的患者為59歲,最小年齡的患者為26歲,平均年齡(40.12±5.78)歲,患者最長患病時間為7年,最短患病時間為1年,平均時間(5.17±0.92)年。II組患者男女比例數(shù)量為26∶24;最大年齡的患者為58歲,最小年齡的患者為24歲,平均年齡(40.23±5.41)歲,患者最長患病時間為7.5年,最短患病時間為1年,平均時間(5.21±1.07)年。III組患者男女比例數(shù)量為28∶22;最大年齡的患者為60歲,最小年齡的患者為23歲,平均年齡(40.05±5.32)歲,患者最長患病時間為7年,最短患病時間為1.5年,平均時間(5.34±1.42)年。排除合并臟器類疾病的患者,I組、II組以及III組患者對該次研究內(nèi)容以及目前均知情,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其基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方法
檢測方法:在檢測之前安排3組患者禁食8 h,之后采集患者5 mL靜脈血,之后以2 000 r/min離心10 min,將血清保存至溫度為-70℃的冰箱里面通過酶聯(lián)免疫法(ELISA)檢測補體的C3水平和C4水平,通過免疫比濁法檢測免疫球蛋白的IgA水平、IgG水平以及IgM水平,試劑盒從上海谷研實業(yè)有限公司購入。
1.3? 評定標準
根據(jù)2018年中華肝病學分會和中華感染病學分會頒布的文件標準對3組患者病程進行檢測觀察。
1.4? 統(tǒng)計方法
3組患者的臨床資料通過Excel 2003統(tǒng)一錄入創(chuàng)建數(shù)據(jù)庫,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處理分析,組間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免疫球蛋白IgG III組患者顯著低于I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III組患者顯著高于II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免疫球蛋白IgA III組患者顯著高于I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III組患者稍高于II組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免疫球蛋白IgM III組患者顯著高于I組患者和II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補體C3 III組患者稍高于I組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III組患者顯著低于II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補體C4 III組患者顯著低于I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III組患者稍高于II組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隨著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疾病病程不斷的發(fā)展更新,臨床醫(yī)療工作者對該病的重視度也隨之不斷提高[2],科研力度不斷加大,因此也收獲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除此之外,醫(yī)護人員在對患有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疾病的患者病程的臨床診斷中,對其免疫球蛋白IgA指標、IgG指標以及IgM指標和補體的C3指標和C4指標變化的檢測力度也在不斷提高,同時給予相應(yīng)的措施對患者的疾病進行針對性的研究,通過分析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各項指標的變化和補體各項指標的變化對患者的影響,以給予相應(yīng)的科學手段給予診治,臨床應(yīng)用價值顯著,具有良好的臨床推廣價值[3]。
通?;加幸腋胃斡不喜⑻悄虿〉幕颊撸錂C體免疫功能會受極大影響。一般患有該病的患者,其免疫球蛋白含量會顯著上升,對患者的身體機能以及生存質(zhì)量會帶來嚴重影響;補體存在于血清中,屬于一種酶活性糖蛋白,其特征為不耐熱,作為一組擁有酶活性和不耐熱特征的糖蛋白,會存在于每個人的血清中,因其含量較為穩(wěn)定,因此對生存質(zhì)量具有良好的改善提高作用。對患有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疾病的患者,檢測其免疫球蛋白的各項指標和補體的各項指標,能夠?qū)υ摬∵M行有效的研究,以便臨床病情診治[4]。
在該次研究中,在免疫球蛋白指標方面,III組的50例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和I組相比,其IgG指標、IgA指標以及IgM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和II組相比,其IgG指標以及IgM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魯?shù)さ萚5]也曾指出肝硬化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其免疫球蛋白指標會有明顯的上升情況,同時在補體方面,III組患者的C3指標顯著低于II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III組患者的C4指標顯著低于Ⅰ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是由于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乙肝病毒感染致使免疫功能絮亂,導(dǎo)致補體消耗提高有關(guān),也可能和肝臟損傷程度有關(guān)。
綜上所述,通過檢測分析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疾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各項指標和補體各項指標的變化,能夠為臨床診治帶來科學理論數(shù)據(jù)支持,應(yīng)用價值顯著,能夠?qū)颊叩纳尜|(zhì)量帶來良好的改善作用,為其疾病康復(fù)帶來獲益,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田祖慧.乙肝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變化[J]. 醫(yī)藥前沿, 2016, 6(2):97-98.
[2]? 梁志軍, 李瑞娟, 王素娜,等.乙肝肝硬化對外周血T細胞亞群、免疫球蛋白及補體水平的影響[J]. 陜西醫(yī)學雜志, 2017, 46(46):1656.
[3]? 李春夢,張紅,王荔敏,等.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補體水平檢測的臨床應(yīng)用[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8,47(8):951-953.
[4]? 呂國棟, 夏曙光, 汪艷俠,等.糖尿病合并甲狀腺功能異?;颊哐迕庖咔虻鞍?,補體的變化和臨床意義[J]. 健康之路, 2017(4):99-100.
[5]? 魯?shù)ぃ?萬彥彬, 楊小金,等.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學指標及補體水平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6, 13(13):1829-1831.
(收稿日期:2019-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