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上海市第八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上海 200235)
2.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上海 200233)
楊 冰1 陳喆祎1 李 巍1宋國平2 李 梅2
透明細胞軟骨肉瘤(clear cell chondrosarcoma,CCCS)屬于軟骨肉瘤中較為罕見組織學類型,具有生長緩慢特點,短骨骨骺與骨突、股骨近端以及肱骨近端等為其高發(fā)部位[1-3]。當前,臨床尚未明確CCCS具體病變原因。相較于普通軟骨肉瘤,CCCS具備不同臨床特點、影像學以及病理學特征,且其生物學行為是一種低度惡性行為。有調查顯示,CCCS好發(fā)于30~70歲群體,并且男性患病風險較女性高[4]。手術為臨床治療CCCS主要方式,但術后面臨較高復發(fā)風險,采取有效診斷手段對其病情與預后評估具有重要意義[5-6]。隨著現代影像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其在CCCS診斷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其中包括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本文以65例疑似CCCS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MRI診斷CCCS的準確性,并行影像特點分析。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上海市第八人民醫(yī)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5例疑似CCCS患者,納入標準:①具有肢體麻木、局部壓痛、關節(jié)積液或者關節(jié)活動受限等臨床癥狀,并且腫瘤呈現不透X線鈣化,疑似CCCS;②具有手術適應癥;③簽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孕期以及哺乳期患者;②合并心腦血管、肝腎系統(tǒng)、胃腸道或者神經系統(tǒng)等疾??;③合并惡性病變;④過敏體質;⑤帶心臟起搏器或者身體內存在金屬物品;⑥合并精神類疾病。研究符合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批標準。男38例,女27例,患者年齡20~78歲,平均(52.38±5.94)歲;病程6月~12年,平均(6.05±0.73)年。
1.2 方法 MRI檢查:采取MRI檢查系統(tǒng)(型號:Siemens Aera 1.5T超導型、Siemens Verio 3.0T超導型),其中掃描層厚與層間距分別為5.0 m m、1.0 m m,對于平掃掃描,具體參數設置為: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echo,FSE)T1加權序列(T1-weighted imaging,T1WI):重復時間(repetition time,TR)500~600ms,回波時間(echo time,TE)10~30ms,FSE T2加權序列(T2-weighted imaging,T2WI):TR與TE分別為2000~4000ms、50~120ms,質子密度脂肪抑制序列(f a s t recovery fast Spin-echo, FRFSE):TI150ms,TR與TE分別為2000~4000ms、15~30ms。增強掃描通過FSE T1WI進行,予以橫軸面、冠狀面以及矢狀面掃描,其中對比劑采取釓噴葡胺(國藥準字號:H20160593,生產廠家:北陸藥業(yè))0.1mL/Kg,控制注射流率2mL/s。
1.3 觀察指標 以手術病理診斷為“金標準”,觀察MRI診斷CCCS準確性、靈敏度及特異度,并分析其MRI影像特點。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SPSS19.0處理相關數據,采取Kappa檢驗法進行一致性分析,Kappa值>0.4為比較具有一致性。
2.1 MRI與手術病理診斷對照 見表1。手術病理診斷顯示,65例患者中,56為CCCS;MRI診斷靈敏度92.86%(52/56),特異度77.78%(7/9),準確性90.77%(59/65),Kappa值0.65。
2.2 CCCS MRI影像特點 見表2。MRI確診的52例CCCS中,溶骨性破壞與侵蝕性破壞分別占78.85%、21.15%;點狀鈣化占100.00%,不均勻分隔狀強化占100.00%,混雜信號占80.77%。
2.3 病例分析 見圖1-2。
盡管螺旋CT能夠獲得相對清晰以及精細的人體血管重建圖像,對于關節(jié)病變(尤其是病變是否有軟組織累及、關節(jié)積液或者軟組織重疊方面)診斷有重要意義,但其具有較大輻射劑量,臨床檢查人體肌肉以及骨骼系統(tǒng)時,比較適合使用MRI技術。對于骨、關節(jié)以及軟組織病變檢查,自MRI出現后,已經在各種疾病診斷中得到廣泛應用,其能夠顯示神經、血管、肌腱、韌帶以及軟骨等部位其他影像檢查手段無法分辨的細微結果,在診斷CCCS時,具有較高特殊性[7-8]。本組研究顯示,與手術病理對照,MRI診斷CCCS靈敏度92.86%,特異度77.78%,準確性高達90.77%,并且Kappa值0.65,表明MRI診斷CCCS具有較高準確性及靈敏度,與病理結果一致性高。然而,MRI亦存在不足之處,比如成像速度不快,臨床檢查期間,還會因患者自主或不自主產生的活動出現運動偽影,從而影響診斷結果,特別是對急性創(chuàng)傷患者、小兒以及疼痛劇烈等無法很好配合的患者予以檢查時,較易出現運動偽影。臨床應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合理應用[9-10]。 CCCS早期病灶一般較小,X線診斷有時可發(fā)現少量硬化帶,同時細胞間產生與軟骨母細胞瘤比較相似的鈣化點,提示產生軟骨性腫塊;發(fā)展至后期形成膨脹現象與髓內浸潤,可導致局部骨皮質損傷,故臨床鑒別診斷應該重點區(qū)別于動脈瘤樣股囊腫、骨母細胞瘤以及軟骨母細胞瘤等疾病。相較于軟骨母細胞瘤,CCCS在MRI檢查中的征象表現主要是T1信號中等強度以及T2信號高強度,并且不均勻分隔強化現象明顯,病灶邊界呈現較清晰,具有較大病變范圍[11-12]。有的CCCS可含一定普通低級別相應軟骨肉瘤成分,病灶內軟骨基質減少,使得鈣化機率減小,MRI影像表現上可呈現純溶骨性骨質破壞類型,影像學征象主要為混雜信號(其中T1與T2信號均為低強度)[13-14]。 本組研究顯示,MRI確診的CCCS患者,溶骨性破壞78.85%,侵蝕性破壞21.15%;點狀鈣化與均占100.00%,混雜信號80.77%,與趙德政等[15]研究結論一致。說明CCCS MRI影像特點主要是溶骨性破壞、不均勻分隔狀強化、點狀鈣化以及混雜信號(主要是高強度T1、T2)。CCCS病理組織表現相較于典型軟骨肉瘤呈所顯示出的淡藍色半透明以及膠凍狀,其顯示為灰白色魚肉狀,并且周圍暗紅色,對于骨端以及骨骺病灶,骨髓組織之中或存在灰白色腫瘤浸潤現象。CCCS腫瘤細胞成熟度比較高,分化良好,具有較低侵襲性以及遠處轉移能力,一般予以及時治療,均可達到有效控制病情目的。而軟骨母細胞瘤病變相對較小,通過手術刮除治療,復發(fā)率顯著低于CCCS,MRI檢查中,亦可據此對這兩種疾病加以鑒別,提高診斷準確性。
表1 MRI與手術病理診斷對照(例)
表2 CCCS MRI影像特點
圖1-2 患者,男性,58歲,右手關節(jié)出現疼痛、腫脹癥狀8個月,提重物存在明顯活動受限,予以MRI增強掃描,呈現不均勻分隔狀強化以及溶骨性破壞,將其診斷為CCCS,且手術病理證實為CCCS。
綜上,采取MRI診斷CCCS準確性高,其MRI影像特點主要為溶骨性破壞、呈現混雜信號、不均勻分隔狀強化、呈現點狀鈣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