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媛媛
【摘要】目的閱讀,即根據(jù)閱讀目的、學習任務或生活所需,獲得相應的信息而進行的閱讀。有目的的閱讀,在小學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中也作為閱讀策略之一呈現(xiàn)在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當中,可見,目的閱讀是有方法可循,同時在學生的閱讀、生活及語文核心素養(yǎng)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和意義。本文旨在提出探究目的閱讀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可以幫助學生在自我構(gòu)建、自我生存及反思回味中,收獲更為高效的閱讀,從而提升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目的閱讀,閱讀策略
目的閱讀,即閱讀者根據(jù)閱讀目的、學習任務或生活所需,獲得相應的信息而進行的閱讀。在閱讀教學中引入目的閱讀教學方法,可以更好地避免學生無所適從、信馬由韁的閱讀,也可以預防教師上課時的肆意發(fā)揮,脫離教學重點。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閱讀更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情感認知能力、文化認同感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2019年版《語文課程標準》中還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就意在強調(diào)教師要明晰課文及導學、導練的編排意圖,才能更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學生也需要明確不同文本的閱讀目的,方能與文本進行深層的對話。最終,閱讀教學就在教師有目的的教與學生有目的的學中,更好地實現(xiàn)著語文的課程目標,更好地提升著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
一、自我構(gòu)建,理解文本的內(nèi)涵與情感
有效的學習和認知形成過程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nèi)容:辨析與認同、聯(lián)系與比較、想象與提純。教師在指導孩子閱讀的過程中也要遵循這樣的認知原則,首先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和文本,接著引導學生更深層次地把握文章情感和作品內(nèi)涵。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激發(fā)學生的期待,鼓勵學生去積極主動地了解作品的內(nèi)容,之后讓孩子自己在比較和分析之中感受文章表達的特點,使其在想象之中歸納,最后再回到文章與作品本身并展開自我構(gòu)建。上述過程是一個人認識和理解事物的必要邏輯和過程。
比如,在指導學習《開國大典》這篇文章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鼓勵學生從文章的開頭、末尾處進行分析。首先,讓學生說一下讀完文章的感受,了解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把握程度。其次,則讓學生的焦點放在文章所表達的情感上。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和視角去分析,探索多重意蘊和情感。教師可以借助PPT等多媒體教學方式,來讓學生感受建國之后新中國的不同成就和創(chuàng)舉,結(jié)合最近中國人民抗擊新冠疫情的壯舉感受國家富強、人民團結(jié)、祖國偉大帶來的強大力量,讓學生體會到新中國成立之前與新中國成立之后祖國翻天覆的變化。從愛國情感的視角幫助學生體會文章細微末節(jié),烙印在每個中國人心中的愛國情感被激發(fā),學生們的國家自信心、國家榮譽感大大提升,這為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閱讀之中,理解是前提和基礎。在有目的的閱讀教學之中,理解性閱讀就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理解性閱讀,將其中蘊含的知識系統(tǒng)化和細化,幫助學生學會自我構(gòu)建,形成自我的認知和情感體驗的同時,語言構(gòu)建這一教學目標在無形之中得以完成。
二、自我生成,收獲個性化的情感體驗與思維發(fā)展
獲取信息是閱讀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這對小學生未來的求學、生活和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使用圖書館、網(wǎng)絡等信息渠道進行信息搜集,并總結(jié)和歸納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信息篩選、甄別的能力。在閱讀指導的過程中,教師有目的的教學方法要以學生的自主搜索為載體,讓每一個學生獲得專屬于自身的情感體驗和閱讀內(nèi)容,幫助學生進行自我生成。
比如,在指導學習《花之歌》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等渠道獲取信息,給學生留下自主學習的空間。在自主搜索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了解作者的身份、作者寫下文章的情感和背景,同時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有關花的相關作品,看看網(wǎng)絡上其他描寫花的文章與課本上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一步拓展閱讀,搜索那些借物喻人的作品,體悟“物”與“人”相通的品格與魅力,提煉自己閱讀作品的感悟,并總結(jié)自己今后閱讀此類文本時的閱讀思路和寫作方法。這樣,學生就在單純的閱讀之中體會到了更多的個性感悟。
目的性閱讀要求教師站在教材的基礎上,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和感悟,結(jié)合互聯(lián)網(wǎng)和圖書館等外部力量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在循序漸進中幫助學生提升自主思考能力、總結(jié)閱讀感悟能力,并最終實現(xiàn)信息共享和思維共享,在整體上促進班級每一個同學的思維進步,學生得以在自我生成中實現(xiàn)閱讀能力與閱讀思維的提升。
三、反思回味,提升情感體驗與審美情趣
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之中,審美和鑒賞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部分。組織學生進行審美性閱讀也是目的性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想象、充分聯(lián)想,加深學生情感體驗和感悟,學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和體驗、回味與反思,并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審美情趣,奠定一生的審美認知。
比如,在《少年閏土》這一文章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美讀、美想、美析三個角度進行審美賞析。通過文章語言和內(nèi)容的描寫,感受閏土這個少年的人物形象,體會少年閏土和“現(xiàn)在的”閏土之間的區(qū)別,揣摩這個人物的心理變化。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的自由,體會魯迅在寫下這篇文章時的心理感受,想象閏土在這次見面之后的所思所想,并將之和同學分享。最后,教師可以圍繞著“變”這個關鍵詞來進行核心分析,想象一下少年閏土是如何變成“如今”這樣的?閏土的生活到底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圍繞“變”這一關鍵詞,學生對文章的語言體會將會更深,對魯迅塑造閏土這個少年形象的理解也更深。
在對學生進行審美性閱讀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大綱和學生實際狀況開展主題教學,圍繞某一主題進行分析與加工,讓學生能夠在積極鑒賞之中思考如何創(chuàng)作美。語文教學不單單是一種語言教學,語文背后蘊含著民族文化、民族歷史和豐富的情感體驗,這些是提升一個人情感體驗、審美情趣的關鍵要素。
總之,目的閱讀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不僅讓教師明確了不同文本的不同教學目標,也讓教學的目的不單單指向于文本本身的解讀,更是以學生的“學”為主的同時,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與深入探究,從而更為高效地實現(xiàn)了語文課程目標,提升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最終能夠讓每一次的閱讀變得輕松而有趣,讓每一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會閱讀,享受閱讀,并收獲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與閱讀成長。
參考文獻:
[1]潘鈺壬.課外閱讀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培養(yǎng)[C].2020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論壇(重慶會場)論文集,2020:270-272.
[2]張星慧.開展目的閱讀,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J].才智,2019(3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