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巍
摘?要:非緊急類民生投訴關于百姓切身利益,是化解基層矛盾,解決百姓民生訴求“最后一公里”的具體措施。本文以沈陽市非緊急類民生投訴處理機制為例,研究發(fā)現存在受理主體不明確、受理程序不規(guī)范、受理結果缺乏監(jiān)督等問題,并提出具體建議,創(chuàng)新處理機制。
關鍵詞:民生投訴?處理?機制
非緊急類民生投訴問題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非突發(fā)、非緊急的并無法自行處理解決的糾紛及問題,涉及消費領域,供水、電、燃氣等生活保障領域,納稅服務領域,城建領域等諸多方面,直接關系著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民生需求?;鶎由钪谐霈F矛盾及糾紛需要在基層解決。這也是實現“矛盾不上交”的解決措施,非緊急類民生投訴問題能夠及時、有效地處理解決對于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形成良好的社會監(jiān)督體系,減輕執(zhí)法部門和司法機關工作強度和增強群防群治能力都有著重要意義。
一、沈陽市非緊急類民生投訴處理機制現狀
目前,沈陽市各領域的非緊急類民生投訴主要由沈陽市“12345”市民熱線平臺統(tǒng)一受理,形成受理編號后統(tǒng)一轉辦相關單位。受理形式主要分為網上(政務平臺和沈陽市民熱線手機客戶端)和電話“12345”市民熱線兩種方式;此外,市場監(jiān)管(12315)、稅務(12366)、城建等部門都單獨設置熱線受理其領域內相關問題。對于供水、電、燃氣、通訊、郵政行業(yè)等問題由所屬企業(yè)處理解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缺乏法律、法規(guī)依據
我國調解、仲裁、信訪、訴訟等解決矛盾糾紛的法律體系已經形成,但投訴問題處理卻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依據,主要表現在做好投訴處理作為部門內部的一種工作流程,投訴處理更不具備法律法規(guī)的強制力。涉及投訴問題處理上多屬于政務公開、加強與百姓溝通的手段,基本沒有明確投訴處理問題的主體一級應當遵循的程序。
(二)受理主體不明確
目前,沈陽市對非緊急類民生投訴問題處理采取的是問題批轉制,有的問題批轉至政府行業(yè)主管部門受理,有的問題按照屬地劃分,批轉至街道辦及鄉(xiāng)鎮(zhèn)政府受理,有的如供水、電、燃氣、通訊領域問題直接批轉至相應企業(yè)受理,問題受理的主體缺乏明確的要求,這就直接導致部門和單位之間容易推諉,問題處理效率不高。
(三)受理程序不規(guī)范,處理結果缺乏監(jiān)督
對于處理的內容,都為受理單位問題答復,具體處理情況缺乏有效監(jiān)督,尤其是對于一些答復沒有實際解決問題或不滿意的,沒有類似信訪的復查或類似審判的二審程序,這就導致百姓對于答復內容沒有救濟渠道,只能重復投訴,這樣既浪費了政府公共資源,又增加百姓投訴“訴累”,更可能加深激化矛盾,導致信訪問題增加。
(四)缺乏對投訴受理問題的信息研判和分析運用
目前沈陽市各平臺上的投訴處理基本都是“一事一議”,沒有對集中共性問題的發(fā)生原因、后果等進行研判分析,導致同一類似問題再次發(fā)生引發(fā)投訴,沒有從源頭上預防投訴問題的發(fā)生。對于投訴問題處理解決之后,沒有反饋機制。
三、解決對策
(一)建章立制,有規(guī)可依
在投訴問題處理卻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依據的背景下,加快立法進程的步伐,亦可采取出臺政府部門規(guī)章、規(guī)范性文件的辦法,增強投訴處理問題的權威性、規(guī)范性。并可能增加對主動發(fā)現隱患問題的獎勵、推動共性問題的解決,從而從源頭上減少投訴問題的發(fā)生。
(二)明確主體、權責明晰
避免推諉扯皮現象的發(fā)生,重點就是先把誰來辦的問題解決。
首先應明確問題的責任主體、處理主體。將政府相關行業(yè)主管部門作為責任主體,將受理單位作為處理主體,積極推行“首辦負責制”進行一管到底。
(三)建立投訴處理結果的監(jiān)督機制
應借鑒信訪處理機制,并結合投訴問題本身,將投訴處理分為受理、監(jiān)督兩輪終局制。對于一些答復沒有實際解決問題或不滿意的,啟動監(jiān)督機制,由受理單位行業(yè)主管上級部門監(jiān)督并提出投訴終局意見。進一步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對于非涉密、非涉?zhèn)€人隱私的投訴處理意見要全程公開,讓社會各界對投訴處理的主體、程序、時限等全方面監(jiān)督。
(四)加強對投訴受理問題的信息研判和分析運用
要對沈陽市各平臺上的投訴處理問題進行大數據分析,要從“一事一議”轉變?yōu)椤耙皇露嗬怼?,重點對集中共性問題解決其問題根本和要害,并將相關問題研判情況發(fā)至政府相關部門處理、化解矛盾根源。
非緊急類民生投訴工作是關乎民生的工作,更是加強政府基層治理能力的一項長期工作任務。通過建立非緊急類民生投訴工作制度,市民可以隨時反映民生問題,建立非緊急類民生投訴的監(jiān)督機制十分必要。當前,非緊急類民生投訴已成為連接政府主管部門和民眾的橋梁,成為民眾反映民生訴求的窗口,其產生的巨大的社會效益,成了維護社會秩序、化解基層矛盾的最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唐燕凌,吳櫻.整合公共管理和服務資源強化旅游消費維權[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11,(10):33—34.
[2]賴彩明,賴德亮.加強公民舉報權的制度保障[J].法學,2006,(7):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