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英 夏燕平
摘要:當今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眾多案例依舊能夠證明,學校和家庭一直以來缺少感恩教育的具體實踐。本文主要探討家校合作推進初中感恩教育實踐的具體途徑,以期為今后的感恩教育提供行動的路徑。
關(guān)鍵詞:家校合作:感恩教育:實踐
一、感恩教育的困境
(一)現(xiàn)狀
眾多悲劇在學生身邊發(fā)生,探究其根本,是因為當下的學校和家庭只關(guān)注學生成績,重智育卻輕德育,不注重感恩教育的實踐。他在母親教育下,自小循規(guī)蹈矩,勤奮刻苦,成績出類拔萃。中考第一、北大學子、GRE成績?nèi)蚯?%,這些成績,令人膜拜。但是弒母案一出,我們不應(yīng)該反思嗎?如果學校和家庭都能在重視智育的同時,還能重視感恩教育,雙重悲劇不該避免嗎?同樣,還有許多同室操戈的悲劇,他們把生命用在了智力的搏殺上,毀了不只兩個人,更是兩個家庭。還有很多同類悲劇,近年來,學生跳樓等自殺案件頻發(fā)。如果這些學生能夠認識生命的意義,能夠感恩父母和教師,有責任感,如果學校和家庭都能夠認識到成績并不是唯一,重視感恩教育,這種傷痛還會發(fā)生嗎?
(二)成因
1.家庭因素。大部分家長認為“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師教”,孩子的教育是學校教師的事,與家長無關(guān),他們只負責從生活上滿足子女的需要,把教育責任推給學校和教師,孩子出問題就責怪學校和教師,一味感嘆孩子沒遇上好教師,指責學校誤人子弟,甚至對簿公堂。這種狀況充分說明學校與家庭、教師和家長沒有形成一種聯(lián)系制度,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沒形成合力。
2.學校因素。我們的校園教育常常追求以“才”為本,這樣的教學目標會導致學校情感教育出現(xiàn)一系列問題,感恩教育難以被學生認同,也難以使學生產(chǎn)生深刻的情感體驗。平時,學校感恩教育多是通過口頭講說或是一兩次主題活動進行,而且大多以報答父母為中心,這種形式化的教育方式除了不能確保讓學生對感恩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同,狹窄了感恩的范圍,也忽視了對感恩的實踐教育。
3.自身因素。面對如此困境,不禁要質(zhì)問:我們的教育怎么了?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學生對父母的培養(yǎng)缺乏感恩之心,對師長的教誨缺乏感恩之心,對國家、社會、他人缺少感恩之心?從這一困境出發(fā),家校協(xié)作,共同對我們的孩子進行感恩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二、家校合作推進感恩教育的意義
感恩教育作為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和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對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品味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在當前初中生的思想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義。
三、家校合作推進感恩教育的途徑
(一)開辦家長學校,開展傳統(tǒng)文化教育,以此推進感恩教育
如何授課呢?每個學期,每個月固定一晚,進行授課,讓家長養(yǎng)成良好習慣。授課內(nèi)容選擇傳統(tǒng)文化,《弟子規(guī)》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再聯(lián)系當今世界時事,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開設(shè)課程《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家庭教育》,分七個專題:
(1)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有何區(qū)別?
(2)孩子教育的主要責任人是家長、教師還是社會?
(3)家庭最先要做、最根本的事是“育子”還是“賺錢”?
(4)家庭教育依靠爸爸還是媽媽?
(5)家庭教育要糾正哪些錯誤做法?
(6)家庭教育從哪里教?用什么教?
(7)家庭教育講究什么策略,如何推進感恩教育?
授課團隊教師精心制作PPT,輔以視頻,認真?zhèn)湔n,讓感恩教育滲透到每一個家長心中,讓他們充分吸收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民族文化的受益者和傳承者,從而在學生心中開花結(jié)果。開辦家長學校,激發(fā)了廣大家長的教育熱情,讓學生對感恩教育也內(nèi)化于心。
(二)成立家長委員會,增進家校合作,以此推進感恩教育
建立班級層面的家長委員會,由選舉產(chǎn)生。每學期定期兩次,召開會議。一方面使家委全面了解班級的辦學情況;另一方面探討感恩教育方面的有關(guān)問題,并請家委會為班級感恩教育出謀劃策,確定大局方針,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這樣不僅能使他們自覺地參與到班級建設(shè)和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來,也促進了家校間的理解與信任,更是對孩子的感恩教育形成了合力。
(三)建立家校聯(lián)系網(wǎng)絡(luò)平臺,營造氛圍,以此推進感恩教育
為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提供便捷的途徑,我們通過微信、QQ、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溝通方式,與家長建立互動式的教育服務(wù)平臺。方便快捷地實現(xiàn)家校聯(lián)系、家家聯(lián)系,隨時交流感恩教育的內(nèi)容,分享感恩教育的經(jīng)驗,以更好地幫助孩子感恩師長、感恩社會,更好地投入學習和生活。創(chuàng)設(shè)班級微信公眾號,發(fā)布班級動態(tài)。可以是圖文并茂的感恩教育的主題活動過程,也可是學生記錄的感恩教育活動的參與所感,也可是家長參加感恩教育活動的評價與反饋,也可是平時感恩教育的“精彩分享”的集錦……用文字、圖片和視頻,把她記錄、保存下來,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四)創(chuàng)設(shè)家校合作機會,以此推進感恩教育
1.融于家庭日常生活的感恩教育的實踐。利用節(jié)假日布置學生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活,了解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懂得感恩。家長要配合學?;顒樱岬米尯⒆渝憻?,而不是過分溺愛。也可進行技術(shù)指導,或者一起實踐,這樣不僅增進彼此感情,也更推進了感恩教育。2.融入感恩因素的思想互動交流。結(jié)合節(jié)假日,推進強學生的感恩教育,加強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思想互動交流。如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感恩節(jié)等,教師可以布置學生一份作業(yè):給爸爸或媽媽的一封信。讓學生回顧生活的點點滴滴,感悟成長中家長的付出,學會知感恩、知報恩。家長讀信后,可以回復:給孩子的一封信。通過這樣情真意切的語言,增進彼此思想交流,也更推進了感恩教育。3.感恩教育的親子主題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各類感恩教育主題活動,家長、學生與教師一起參與活動設(shè)計、活動過程,走進校園或社會,體驗感恩教育主題活動,陪伴孩子一起健康成長。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溫馨港灣,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chǔ),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重要途徑,而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重復,更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繼續(xù)。只有加強與家長的合作,使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最終促進孩子的感恩教育。
(責編 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