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浩,佟雪琪,朱明星,趙嘉慶,趙 巍
包蟲病是一種寄生蟲蚴蟲感染人體或家畜而引發(fā)的嚴重危害人畜健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該病分布廣泛,世界范圍內(nèi)多個地區(qū)與國家均有流行。在我國,目前已經(jīng)證實有25個省區(qū)存在感染病例,尤其在西部等畜牧業(yè)發(fā)達地區(qū),人群患病率為0.6%~4.5%[1]。寧夏是我國包蟲病發(fā)病最高的地區(qū)之一,有數(shù)據(jù)表明,寧夏川區(qū)和城市的陽性率分別達到了7.9%和5.8%,南部山區(qū)包蟲病血清陽性感染率為10.6%,B超篩查發(fā)現(xiàn)寧夏西吉縣中學生感染陽性率為2.1%[2]。長鏈非編碼RNA(lncRNA)是一類長度>200堿基的非編碼RNA。研究表明,lncRNA調(diào)控細胞多種生理過程,病理狀態(tài)下參與多種疾病包括腫瘤、感染、自身免疫病等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是當前的研究熱點[3-5]。本課題組前期研究表明,重組抗原p29作為潛在的疫苗在綿羊中展現(xiàn)出抗細粒棘球蚴感染的保護作用,具有作為包蟲病疫苗轉(zhuǎn)化應用的可能性[6]。然而lncRNA是否參與了p29的免疫保護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在小鼠腹腔繼發(fā)感染模型中,采用重組抗原p29免疫接種小鼠,收集血液中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s),提取總lncRNA并測序,經(jīng)高通量測序及生物信息學分析,尋找p29免疫保護過程中的lncRNA差異分子,為豐富p29疫苗預防包蟲病的分子機制提供基礎(chǔ)研究資料。
1.1 一般資料:45只BALB/c小鼠(雌性,8周齡,SPF 級)購自北京維通利華實驗動物有限公司,由寧夏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飼養(yǎng)。原頭蚴來源于寧夏醫(yī)科大學總醫(yī)院手術(shù)切除包蟲病患者的完整包囊。具體獲取步驟為:將手術(shù)剝離的包囊無菌轉(zhuǎn)移至實驗室,無菌抽取囊液,4 ℃ 9 000×g離心20 min。將沉淀用PBS緩沖液 (pH 7.2,含有 1 000 μg/mL 青霉素和1 000 U/mL 鏈霉素)調(diào)整濃度為200 μl PBS中含有1 500個原頭蚴。原頭蚴活性采用臺盼藍染色鑒定,以確?;钚?90%。
1.2 主要試劑:配制PBS緩沖液的干粉、青霉素、鏈霉素、臺盼藍、淋巴細胞分離液均采購于北京索萊寶生物有限公司。Magnetic Core試劑盒購自美國Epicentre公司。Trizol試劑購自美國Invitrogen公司。RevertAid第一鏈cDNA合成試劑盒、熒光定量PCR試劑盒均購自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技術(shù)公司合成。
1.3 實驗動物分組:雌性6~8周齡BALB/c 小鼠[n=45,體重為(25±5) g],隨機分為3組(15只/組):空白對照組、感染組、p29+感染組,其中,空白對照組既不感染也不免疫。p29+感染組每只小鼠第1周背部皮下多點免疫接種10 μg重組抗原p29+等體積弗氏完全佐劑;第3周、第5周分別加強免疫接種10 μg重組抗原p29+等體積弗氏不完全佐劑各一次。在實驗第12周,感染組與p29+感染組每只小鼠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i.p.)1 500原頭蚴/200 μl PBS。在感染24周后,剖殺小鼠,采用高通量測序檢測各組外周血PBMC細胞中l(wèi)ncRNA分子的變化。
1.4 方法
1.4.1 提取小鼠外周血PBMCs:15 mL離心管中加入3 mL淋巴細胞分離液,隨后將抗凝管中血液樣本緩慢貼壁加入分離液上層,注意分層,4 ℃ 2 000×g 離心20 min;離心后,吸取中間白膜層到另一支新15 mL離心管,加入10 mL PBS緩沖液并混勻,4 ℃ 1 500×g 離心10 min;再用PBS緩沖液洗一遍,用于接下來的提取RNA。
1.4.2 提取總RNA并測序:將PBMCs細胞中加入1 mL Trizol試劑并混勻,室溫靜置10 min。隨后加入200 μl氯仿,迅速顛倒混勻15 s,室溫靜置5 min。4 ℃ 12 000×g 離心15 min,樣本分為3層,而RNA在上層水相中,故小心吸取上層水相至無RNA酶EP管,注意不要吸到有機相。隨后加入400 μl氯仿,4 ℃ 12 000×g 離心15 min。吸取上層水相液到新EP管,加入500 μl異丙醇(提前在-20 ℃冰箱內(nèi)預冷),4 ℃ 14 000×g 離心30 min。棄上清液,加入500 μl 75%乙醇(用無RNA酶水配置,現(xiàn)用現(xiàn)配)混勻,離心后棄上清液。將含有RNA沉淀的EP管放在超凈工作臺中吹干,不能太干,否則不利于溶解。最后加入30 μl DEPC水,在OD 260/280 nm測定RNA濃度,并進行1%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隨后采用Magnetic Core試劑盒建立lncRNA文庫后,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采用Illumina公司Hiseq 2 000高通量測序儀進行測序分析。
1.4.3 生物信息學分析獲得差異lncRNA:測序原始數(shù)據(jù)經(jīng)質(zhì)量評估和前處理后,獲得高質(zhì)量reads,利用tophat 2軟件將高質(zhì)量reads比對到小鼠基因組上,并構(gòu)建轉(zhuǎn)錄本。全部reads用Cufflinks軟件正態(tài)分布化,獲得相互比較的表達數(shù)據(jù),挑選出長度>200 nt,并且轉(zhuǎn)錄本與Hmmer/pfam比對沒有比對到已知domain的轉(zhuǎn)錄本作為最終的候選lncRNA,差異lncRNA用Cuffidiff軟件按照P<0.05且fold change>2的標準獲得。
1.4.4 qRT-PCR驗證:根據(jù)候選lncRNA序列,采用 primer 5.0軟件和同源性比較分析網(wǎng)站http://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設(shè)計引物并由上海生工公司合成。將之前提取的總RNA備份,采用逆轉(zhuǎn)錄試劑盒逆轉(zhuǎn)錄獲得cDNA,隨后采用特異性引物PCR擴增。反應條件為:預變性95 ℃ 2 min,PCR反應變性95 ℃ 10 s,退火58 ℃ 30 s,延伸72 ℃ 30 s,40個循環(huán);溶解曲線 95 ℃ 1 min,55 ℃ 1 min,72 ℃延伸,36個循環(huán)。以GAPDH(F:AGGTCGGTGTGAACGGATTTG;R:GGGGTCGTTGATGGCAACA)為內(nèi)參,每個差異分子分別做3個復孔,重復3次試驗。
2.1 高通量測序及生物信息學分析獲得p29免疫后感染原頭蚴小鼠PBMCs中的差異lncRNA:通過二代高通量測序,所有reads每一個位置統(tǒng)計質(zhì)量均值的分布正常(圖1,目錄后)。進一步采用生物信息學分析測序數(shù)據(jù),與感染組相比,p29+感染組PBMCs中共有30個顯著差異的lncRNA分子(P<0.05),見表1-表2。
表1 空白對照組與p29+感染組的差異表達lncRNAs分子
表2 p29+感染組與感染組相比小鼠PBMCs中的差異表達lncRNAs
lncRNAlocus位置P值XLOC-016148 chr18:80571823-80606059 <0.05INTE-017619chr13:24501351-24510967 <0.05XLOC-010435chr14:25128119-25143354<0.05XLOC-002881 chr10:122117717-122135230 <0.05INTE-015204 chr12:99634636-99651115<0.05ANTI-047891chr3:60733771-61008987<0.05INTE-053834chr4:144871176-144928209 <0.05INTE-076608chr9:43991300-43995380<0.05INTE-047119 chr3:138925901-139076392 <0.05INTE-021333chr14:32076997-32080015<0.05INTE-055681chr5:92126629-92133689<0.05INTE-053354 chr4:129019384-129034617<0.05ANTI-018836 chr13:111882255-111884418 <0.05INTE-026966 chr15:74899119-74911337<0.05
2.2 qRT-PCR驗證p29免疫后感染原頭蚴小鼠PBMCs中的候選差異lncRNA:將上述測序獲得的30個lncRNA差異分子進行qRT-PCR驗證,與感染組相比,p29+感染組PBMC細胞中l(wèi)ncRNA分子XLOC-012763顯著降低(P<0.05),INTE-015204顯著降低(P<0.05),INTE-028446顯著降低(P<0.05),見圖2(目錄后)。而這三個分子在空白組與感染組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圖2,目錄后)。經(jīng)生物信息學初步分析發(fā)現(xiàn),XLOC-012763與 Dab2ip、Hc、Trem、Oas3基因可能相關(guān),INTE-015204與klf4、Patz1、Cxxl2基因調(diào)控可能相關(guān)性,INTE-028446與klf4、Jchain基因可能有關(guān)聯(lián)性。
包蟲病分為泡型和囊型兩種,在我國西部地區(qū)包括寧夏南部山區(qū)主要以囊型為主,故本研究采用了細粒棘球蚴感染小鼠模型開展研究。本研究前期證實,重組抗原p29疫苗免疫接種綿羊能夠獲得90%以上的保護力,表明該基因工程重組疫苗p29具有較好的抗包蟲感染效果[6]。進一步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經(jīng)p29疫苗免疫后,抗包蟲特異性抗體IgE、IgG及其亞型IgG1、IgG2均顯著增加,Th1型細胞因子IL-2、IFN-γ顯著升高。這些結(jié)果提示p29免疫接種后,顯著激活了特異性體液免疫應答,同時有效活化了抗寄生蟲感染的Th1細胞,初步說明了p29保護作用的相關(guān)免疫機制[6-7]。然而,p29疫苗接種后如何激活免疫、產(chǎn)生保護力的確切細胞及其信號通路分子機制仍不清楚,故本研究團隊試圖從非編碼RNA調(diào)控免疫機制方面展開研究。就本研究而言,試圖尋找在p29免疫保護作用下感染原頭蚴小鼠PBMCs中l(wèi)ncRNA表達的變化。
LncRNA是一種長度>200 nt的非編碼RNA,在基因表達調(diào)控中發(fā)揮重要作用[8]。隨著基因組計劃的完成,研究發(fā)現(xiàn)細菌的基因組編碼6 000個基因,線蟲的基因組編碼19 000個基因,果蠅的基因組編碼14 000個基因,而人的基因組也就只編碼20 000~25 000個基因,這表明高等生物的復雜性并不是由基因組所編碼的基因數(shù)目所決定的[9]。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基因數(shù)目相差不多,但是非編碼區(qū)域占比越來越高;人類基因組轉(zhuǎn)錄產(chǎn)物約98%是不編碼蛋白質(zhì)的RNA,表明高等生物的復雜性可能是由非編碼區(qū)域決定的[10]。與microRNA相比,lncRNA的調(diào)控作用形式更加復雜,這為lncRNA調(diào)控研究帶來了一定的難度[11]。但是,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shù)的不斷革新,lncRNA作為當前的研究熱點,已被證實在腫瘤、感染、自身免疫、慢性代謝性疾病等多種疾病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然而,lncRNA在寄生蟲感染中的作用與機制研究相對較少,且多數(shù)是原蟲類,如瘧原蟲感染中發(fā)現(xiàn)lncRNA分子發(fā)揮重要調(diào)控作用[12]。我們采用高通量測序,首次在p29免疫保護細粒棘球絳蟲感染中發(fā)現(xiàn)了30個lncRNA差異分子,隨后進一步通過qRT-PCR驗證獲得3個lncRNA候選分子?;趌ncRNA和mRNA的調(diào)控關(guān)系,其中,XLOC-012763與 Dab2ip、Hc、Trem、Oas 3基因可能相關(guān),INTE-015204與klf4、Patz1、Cxxl2基因可能調(diào)控相關(guān),INTE-028446與klf4、Jchain基因可能有關(guān)聯(lián)[13-15]。目前我們正在展開p29免疫轉(zhuǎn)錄組測序工作,這將為確定差異lncRNA分子的作用靶基因提供依據(jù)。此外,由于PBMC細胞是一群異質(zhì)性細胞,為了進一步尋找可能參與p29免疫保護的關(guān)鍵細胞,體外細胞實驗包括Th0細胞、Th1細胞、Th2細胞、DC等,將有助于找出上述lncRNA分子作用的免疫細胞。
近年,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外周血液循環(huán)中l(wèi)ncRNA可能成為一些疾病潛在的生物標志物[16-17]。本研究中找到的外周血PBMC差異lncRNA分子亦有可能存在于外周血漿中,故檢測臨床包蟲病患者外周血漿中這些分子的表達情況,分析ROC曲線,將有助于評價其是否具有成為生物標志物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本研究發(fā)現(xiàn)了p29免疫小鼠細粒棘球蚴感染中l(wèi)ncRNA存在顯著變化,證實了3個lncRNA差異分子,提示這些lncRNA差異分子可能參與了p29的疫苗保護作用,為p29疫苗的進一步的開發(fā)應用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