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琳,李 瑞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呼吸及危重癥醫(yī)學科三病區(qū),河南 鄭州 450000)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特點為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臨床癥狀未氣促、喘息、咳痰并有反復加重性,不僅對氣道、肺泡、肺血管產生損傷,也會引起全身癥狀,有著病死率高的特點[1]。在急性發(fā)作期對其治療主要為糾正低氧血癥、糾正酸中毒以及對疾病的治療,在慢阻肺穩(wěn)定期通過患者患病程度確定用藥方向,并通過戒煙、防傷風感冒等方式對慢阻肺進行防治[2]。為了尋求更好的防治效果,本次選取68例慢阻肺患者,探究康復護理對其影響。
選取2016年02月~2018年03月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68例,按入院順序單雙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均為34例;對照組患者男22例、女12例,年齡(61.26±3.28)歲;觀察組患者男21例、女23例,年齡(62.31±3.19)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數(shù)據相近,差異不顯著(P>0.05);本次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
納入標準: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中慢阻肺標準;患者及家屬對護理方式知情并同意。
排除標準:伴有嚴重心肝腎障礙患者;精神障礙無法正常交流患者;病歷資料不完整患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①用藥指導:指導患者正確用藥方式,并強調用藥意義,增強患者對用藥依從性;②健康宣導:對患者講解慢阻肺成因及其他影響因素,如吸煙、環(huán)境煙塵過大等均會加重患病程度;③心理護理:由于治病過程長且易反復,患者易出現(xiàn)負性情緒;鼓勵并安慰患者,幫助患者提升對護理治療的積極性,提升護理效率。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增加康復護理:(1)成立康復護理小組,負責對患者在院期間與出院后持續(xù)性康復護理;(2)康復護理內容:①縮唇呼吸:鼻吸氣、口呼氣,吸氣時用力吸氣,使腹部氣體充盈鼓起,連續(xù)深吸數(shù)次至不能再次吸氣時,屏氣2~3 s;后將唇收攏至吹口哨形狀緩慢呼氣,至腹部內陷;要求呼氣與吸氣時間比例為2:1,呼氣力度以能使距離患者面部30 cm白紙輕輕抖動為宜;②腹部呼吸:吸氣、呼氣時以胸部保持不動,腹部用力,保證每次吸氣腹部充氣鼓起,呼氣時排盡腹部空氣以致內陷;③根據呼吸操內容進行鍛煉,20~30 min/次,1次/d;④指導患者簡單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提高肺活量,提高新陳代謝水平。
兩組患者均持續(xù)護理6個月,6個月后進行復查。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肺功能指標:FEV1(最大呼氣第1s呼氣容積)、FVC(用力肺活量)、PEF(最大呼氣流量)。
生活質量比較以QOL-BREF評分進行評定,包括生理維度、心理維度、社會功能、周圍環(huán)境,評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對照組F E V 1、F V C 分別為(1.2 6±0.3 1)L、(2.0 1±0.3 0)L 均低于觀察組(1.7 9±0.2 6)L、(2.9 8±0.2 4)L(P<0.0 5),對照組、觀察組分別為(4.8 2±0.5 7)L/s、(4.8 4±0.6 2)L/s,差異不顯著(P>0.05)。
觀察組患者生理維度、心理維度、社會功能、周圍環(huán)境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s)
組別 n 生理維度 心理維度 社會功能 周圍環(huán)境對照組 34 61.04±4.81 62.27±3.82 51.29±2.58 58.26±5.42觀察組 34 70.26±3.67 71.39±3.35 67.48±4.77 67.68±5.69 t 8.886 10.466 17.408 6.990 P 0.000 0.000 0.000 0.000
慢阻肺主要發(fā)病人群為中老年,由于其高發(fā)病率及反復發(fā)作性,嚴重影響患者心理及生理健康[3]。同時由于患者身體抵抗力逐漸減弱,且對疾病認知程度均存在一定的差異,常規(guī)護理雖在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向患者做了較詳細說明,但一旦患者回歸到社會家庭中,對護理內容較難保持,易使病情出現(xiàn)反復,加重患者負面情緒,不利于護理的開展。
康復護理是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進行的肺部呼吸功能護理。由于慢阻肺可能會引起全身炎癥,同時引起體重減輕、呼吸肌功能異常等現(xiàn)象。而通過縮唇呼吸、腹部呼吸等,可以鍛煉呼吸肌能力,改善肺部呼吸功能,提升肺部活力。由于在院期間已經明確正確鍛煉方式,在出院的延續(xù)性護理中,繼續(xù)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呼吸鍛煉,可持續(xù)性的改善肺部功能,降低疾病的復發(fā)情況;同時由于呼吸不受阻礙或受到阻力變小,患者獲得充足氧氣,使機體充滿活力,可顯著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及生理狀態(tài)等生活質量指標,更加提升對護理的積極性,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通過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在肺功能指標的比較上,F(xiàn)EV1與FVC均高于對照組(P<0.05),PEF指標與對照組相比,差異不顯著(P>0.05);在經過6個月的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量表中,觀察組生理維度、心理維度、社會功能、周圍環(huán)境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綜上,在對慢阻肺患者的護理中,采用康復護理,能夠改善患者肺功能,并改善其生活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