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斌
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三《孔雀東南飛》中有“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幾句詩,課文注釋中沒有明確給出其中的“雞鳴”一詞該作何解釋,后又有“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兩句,課后注釋對“黃昏”“人定”兩詞做了說明,指出均為古時計時法,因此便有許許多多的研究者就此立意指出前面兩句中的“雞鳴”一詞也是計時法的一種,并對應凌晨1-3點,及地支紀年法中的丑時。于是出現了諸如教材為何沒有做出說明,課堂中如何對學生進行辨析,對于這個詞到底該怎么理解等問題。幾十年來,有許多研究者想要弄清這個問題,你爭我辨,舊案翻新,倒是最終也沒有個定論。
筆者曾對“雞鳴”一詞做過辨析,指出“按照古代人的習慣,“雞鳴”即丑時,相當于現在的凌晨1點~3點,如果我們將此兩句中的“雞鳴”理解為十二時辰中的第二個時辰,劉蘭芝豈不是夜間那么早就開始織作了,或者是劉蘭芝向焦母辭別前,竟然起那么早?我們不可以否認文學作品中對某些事實進行特殊藝術手法的處理。但疑問的是,課文對這兩處的“雞鳴”并沒有給出相應的解釋,而卻在“黃昏”和“人定”兩處給出相關解釋,是否也是在提示我們這兩句中的“雞鳴”并非時辰之說?”
近來查閱資料,并做了一些簡單的梳理,將近二三十年有關該問題的研究及結論整理如下:
孔繁信《說說我國古代“計時”的問題——從“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談起》(《山東師范學院學報》,1980年第5期)一文認為:《孔雀東南飛》詩句中的“雞鳴”“黃昏”“人定初”“旦夕”等詞都是記述具體時間的。
林洪文《“雞鳴”·“黃昏”·“人定”》(《文史知識》,1982年第2期)一文認為:“雞鳴”“黃昏”“人定”等詞顯然是指時間的,但具體是指什么時間,好像沒有定數。
陳文奇《“黃昏”與“人定”》(《中學語文》,1985年第4期)一文認為:“黃昏”與“人定”均為古時計時的名稱。
康甦《“雞鳴”不是雞叫,兼談古代的“十二時”計時法》(《語文學習》,1984年第12期)一文認為,“雞鳴入機織”“雞鳴外欲曙”兩句中的“雞鳴”從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來看,都是要求指明具體時間,因而是指凌晨一點至三點這一時段。
潘兆億《對“雞鳴”“黃昏”“人定”的理解》(《語文教學與研究》,1986年第6期)一文認為:三個詞都應該按照我國古代計時的方法來考慮,分別對應丑時、酉時和亥時。
曾慶云《〈孔雀東南飛〉中的“人定”是何意》(《語文教學與研究》,1986年第11期)一文中指出,“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中的“雞鳴”指1-3點,對應“夜夜”是時間名詞,并建議對注釋做出修改。
黃振宇《由〈孔雀東南飛〉看古代紀時法》(《語文知識》,1994年第9期)一文認為:“雞鳴”與十二時辰的丑時相對,“雞鳴入機織”正反映了劉蘭芝那種勤勞賢惠的美德。
宋晨光《“雞鳴”“黃昏”“人定”注釋求真》(《語文教學通訊》,1995年第12期)一文認為:在給《孔雀東南飛》一文作注時,這幾個詞是必不可少的,要通過作注恢復其本來面目,給讀者以清晰完整的時間概念,將三個詞都理解成十二時辰之一。
張文斌《〈孔雀東南飛〉問題研究辨權(上)》(《語文教學與研究》,1998年第2期)一文中“詞語辨析”一欄專門對“雞鳴”“黃昏”“人定”等詞做過辨析,并指出這幾個詞都不是單純的一般語素合成詞,而是我國古代表示時間段的專有名詞,引余冠英《漢魏六朝詩選》,林庚、馮沅君《中國歷代詩歌選》中都做如此解釋為證。
任繼紅《這里的“雞鳴”不是“雞叫”》(《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第4期)一文認為:“雞鳴”不是“雞叫”,是指古代夜間1-3點這個具體時間段。
王子欣《“雞鳴”非“雞叫”》(《語文知識》,2002年第11期)一文認為,“雞鳴”是古代表示時間單位的名稱,并希望編者在教材中加注,以免望文生義,誤解詩文。
祝杭斌《〈孔雀東南飛〉中的計時法》(《中學語文》,2003年第21期)一文認為,“雞鳴入機織”中的“雞鳴”是天色計時法的名稱,指凌晨1-3點。
整合以上十幾篇發(fā)表的論文來看,大部分文章都傾向于將“雞鳴”理解成古代的計時法,從而以此來反映劉蘭芝辛苦織作的現實。但是對于文中“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中的“雞鳴”一詞提及的較少。2013年第5期的《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發(fā)表了張書群《“雞鳴”一定是“丑時”嗎》一文,張書群指出“由于中國幅員廣闊,開始雞鳴的時間,因四季、地域的不同,也不盡相同,一般在當地天明之前1小時左右的時候。并指出劉蘭芝的勤勞想必也不一定非要叫她1點多就來織作,否則按照后文‘夜夜不得息的說法,那劉蘭芝豈不是要累死”。后來,我將之理解成為一種“文學的處理方式”,從《詩經》的“風雨凄凄,雞鳴喈喈。風雨瀟瀟,雞鳴膠膠”開始,“雞鳴”一詞就和怨憎,傷情染上了關系,在無數徹夜難眠的情人眼中,凄厲的雞叫之聲呈現出別有的一番情味,以雞鳴起興,引發(fā)懷人之思便成為一種特定的方式。南朝沈約《夜夜曲》中“零淚向誰道,雞鳴徒嘆息”更是思婦獨守空房,徹夜未眠的孤寂寫照。此時的劉蘭芝,何嘗不是徹夜未眠呢?很多研究者提議教材編寫者要給“雞鳴入機織”“雞鳴外欲曙”中的“雞鳴”一詞加以準確的注釋,我想這大概不是編者的疏漏,如果非要將“雞鳴”理解成丑時,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詩歌的理解便也就固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