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述治,陳晶晶
(南陽市中心醫(yī)院 血液凈化科,河南 南陽 473000)
尿毒癥是患者腎功能喪失后引發(fā)的一種臨床綜合征,主要表現(xiàn)為知覺遲鈍、食欲不振、下肢水腫、尿少等。臨床多采用血液透析的方式維持患者的生命,但由于尿毒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死亡率較高。因此,需要采用優(yōu)質(zhì)的護理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從而提高療效。研究表明,時機理論是慢性病治療過程的干預理論,主要根據(jù)患者的診治過程,劃分干預階段,具有個性化的特點[1]。本研究探討基于時機理論導向的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在尿毒癥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南陽市中心醫(yī)院確診為尿毒癥的90例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40~70歲,平均(54.32±6.05)歲;病程1~5 a,平均(2.40±0.31)a;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上30例,高中以下15例。觀察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41~70歲,平均(54.29±6.03)歲;病程1~5 a,平均(2.43±0.29)a;文化程度為高中及以上28例,高中以下1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颊咦栽竻⑴c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jīng)南陽市中心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選取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尿毒癥的診斷標準;(2)行高通量血液透析;(3)意識清晰。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的心、腦、肝、肺等疾病;(2)凝血障礙、免疫障礙;(3)惡性腫瘤。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對患者進行疾病、手術相關知識教育,調(diào)控飲食、作息、鍛煉等,并配以心理輔導,緩解壓力。觀察組接受基于時機理論導向的延續(xù)性護理干預,具體內(nèi)容如下。(1)成立護理小組。副主任醫(yī)師、副主任護師各1名,主管護師、普通護師各2名,組成護理小組,并進行專業(yè)化的培訓,完成考核。(2)制定護理方案。根據(jù)患者不同的治療階段,制定相應的教育手冊,涉及飲食、鍛煉、藥物使用、疾病認知等方面,分別為診斷期、住院治療期、出院準備期、調(diào)整期、適應期。(3)實施方案。①診斷期:與患者積極溝通,建立良好的醫(yī)護關系,穩(wěn)定患者情緒,使患者盡快適應疾病角色。②住院治療期:提供患者手術、術后相關安全指導及心理支持,使患者了解存在的風險,并調(diào)動患者的積極性。③出院準備期:為患者提供制定的健康教育手冊,內(nèi)容包括復診時間、病情應急處理方式、家庭護理方法、飲食規(guī)范等。④調(diào)整期:通過電話隨訪、家庭訪視的方式了解患者的健康狀況,并給予患者或患者家屬針對性的解答。⑤適應期:引導患者重視對疾病加重的預防,并提高患者參與社交活動的積極性,幫助患者調(diào)整學習、工作狀態(tài),建立康復信心。
1.4 觀察指標 (1)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the exercise of self-care agency sscale,ESCA)評估患者干預前后自我護理能力,分數(shù)越高,自我護理能力越強。(2)護理滿意度:采用調(diào)查問卷的方式評價患者護理滿意度,超過80分為滿意,60~80分為一般滿意,低60分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shù)+一般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 自我護理能力 干預前,兩組ESC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ESCA評分均較干預前提高,且觀察組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ESCA評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bP<0.05;ESCA—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
2.2 護理滿意度 對照組滿意15例,一般滿意21例,不滿意9例;觀察組滿意22例,一般滿意21例,不滿意2例。觀察組護理滿意率[95.56%(43/45)]高于對照組[80.00%(36/4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尿毒癥患者生存期較短,約為5 a,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尿毒癥患者死亡的危險因素與糖尿病、呼吸衰竭、感染等相關[2]。糖尿病屬于代謝性疾病,發(fā)展過程中由于脂質(zhì)紊亂、胰島素抵抗、高血糖等導致血管炎性反應的發(fā)生,從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增加死亡風險。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發(fā)生異常,易導致肺部感染,由于醫(yī)院復雜的病原菌環(huán)境,會加重肺部疾病的發(fā)生,從而影響患者的免疫能力。臨床血液透析過程中,由于透析管路、透析器的反復使用,易導致患者、機器、醫(yī)護人員之間交叉感染,從而增加各種疾病的發(fā)生率。目前,臨床治療尿毒癥多采用優(yōu)質(zhì)護理的方式,提高療效,從而延長患者生存期。本研究將基于時機理論導向的延續(xù)性護理干預應用于血液透析尿毒癥患者,該護理方式根據(jù)劃分出的5個階段進行個性化干預,其核心以患者為中心,一方面通過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緩解尿毒癥患者心理壓力,提高治療依從性,另一方面通過定期隨訪的方式,跟蹤患者的病情發(fā)展,確?;颊呖祻颓闆r,制定合理的方案[3]。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基于時機理論導向的延續(xù)性護理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自我護理能力越高,患者治療依從性越高,對疾病的應對能力越強,有利于疾病恢復?;颊咦晕夜芾砟芰Φ母叩?,與護理方面的健康教育、行為督促等密切相關。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表明觀察組的護理模式具有更高的接受度,與李鴻燕[4]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尿毒癥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實施基于時機理論導向的延續(xù)性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且護理滿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