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學歷史《秦統(tǒng)一中國》教學設計與實施

2020-05-11 06:13:07張露
廣西教育·B版 2020年1期
關鍵詞:歷史教學教學設計

張露

【摘 要】本文以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中《秦統(tǒng)一中國》一課為例論述中學歷史教學的設計與實施,認為本課的教學立意為對“國”的詮釋,教學主題為“從封國到帝國”,提出用“何以成國”“何以為國”“古國創(chuàng)史,今國筑夢”三個副標題串成一條主線展開教學。

【關鍵詞】歷史教學 秦統(tǒng)一中國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1B-0102-03

教學設計是教師上好一節(jié)課的前期努力,也是教師在這一節(jié)課中思想的體現(xiàn)。教學設計的落腳點,在于教學立意的確定。教學立意,是一節(jié)課的靈魂,教師在平時上課的過程中,應該更多關注到“靈魂”歸在何處,落在何處。筆者以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秦統(tǒng)一中國》一課為例,探索該課的教學立意、教學設計以及實施等,為中學歷史教學的開展提供參考。

一、內(nèi)容分析及立意

《秦統(tǒng)一中國》一課為部編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隊建立和鞏固》中的內(nèi)容。該單元敘述的是春秋戰(zhàn)國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是整個中國古代史的學習重點,而秦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長期混戰(zhàn),開創(chuàng)了秦漢的大一統(tǒng)局面,其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2011 年《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關于本課的要求是:知道秦始皇和秦統(tǒng)一中國,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tǒng)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最難突破的就是如何落實課標的第二個要求“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權制度和統(tǒng)一措施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影響”,基于對課標的認識,筆者將知識目標整合為:一是通過識讀秦疆域變化圖理解秦統(tǒng)一中國的背景。二是通過研讀史料,探究秦統(tǒng)一的原因。三是通過對史料的研讀,掌握秦統(tǒng)一的措施及影響。

中學生的歷史閱讀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比較弱,而本課多線索同時進行,并且相互交錯,內(nèi)在邏輯復雜。為幫助學生構建完整、清晰的知識體系,升華學生的情感,筆者通過分析教材內(nèi)容以及確定知識目標,將本課的教學立意確定為對“國”的詮釋:一為疆域統(tǒng)一之“國”;二為標準促同之“國”;三為民族認同之“國”。讓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國家的概念,進而懂得“國—家—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及社會責任感。基于教學立意,將本課教學主題定為:“從封國到帝國”。在此主題下,用“何以成國”“何以為國”“古國創(chuàng)史,今國筑夢”三個副標題串成一條主線,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來達成教學立意。這一設計思路既符合中學生的學習要求,又契合該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品格發(fā)展要求。

二、教學過程與探究

新課導入,教師上課。

師:(展示“國”的篆體字)同學們,從字形看,“國”字的邊框是一個大大的“口”字,它的含義為“疆域、國土”,說明古人在造字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意識,要成國首先得有四方疆域。那兩千多年前的秦,究竟何以“成”國?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學生熟悉的“國”字,學生形象的感知一個國家成立的前提就是要有疆域,自然地過渡到“秦統(tǒng)一六國”的史實。

(一)何以成國

師:展示秦在不同時期(戰(zhàn)國時期和秦統(tǒng)一后)的兩幅疆域圖,詢問學生這兩幅疆域圖的差異并帶著學生找出秦統(tǒng)一后的疆域四至。接著問:對秦疆域的變化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哪一個歷史事件?

生:秦滅六國。

師:是的,那秦是如何滅六國的?(展示戰(zhàn)國后期七國分布圖及秦滅六國的動態(tài)圖)秦從公元前 230 年開始,用了十年時間,滅了六國,于公元前 221 年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有史書記載:“六王畢,四海一”,那么“四海何以歸一?”

教師出示兩則史料,讓學生對史料進行研讀,并分析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的原因。

材料一:農(nóng)民是統(tǒng)一最熱誠的支持者,因為割據(jù)以及由此引起的紛爭混亂,給農(nóng)民帶來了難以忍受的痛苦和負擔。工商業(yè)者也渴望統(tǒng)一,關卡林立,限制了工商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

——《中國古代史》

材料二:“天下之統(tǒng)一,勢也。不統(tǒng)于秦,亦統(tǒng)于他國?!?/p>

—— 梁啟超《戰(zhàn)國載記》

生:農(nóng)民、工商業(yè)者渴望統(tǒng)一,統(tǒng)一是大勢所趨。

師:對,“統(tǒng)一,勢也”,不統(tǒng)于秦,亦統(tǒng)于他國,那么四海為何統(tǒng)于秦?

教師展示商鞅和秦王嬴政的圖片,讓學生看到圖片便可以明白:四海歸于秦的原因即為商鞅變法使國家變強以及秦始皇招賢納士的大智慧。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設計是緊緊圍繞一個“成”字來展開課堂教學,即首先通過疆域圖來落實秦成“國”的基本條件,接著讓學生探究秦能夠統(tǒng)一六國的原因(歸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歸一是秦實力的見證;歸一是秦王用人的大智慧)。

師:天下統(tǒng)一,人心大振!但作為統(tǒng)一六國的君主嬴政,他忐忑不安!為何?(展示秦統(tǒng)一天下之初的疆域圖)從圖可知,秦朝初期,嬴政所面對的不僅有剛被征服的六國遺民,還有遠在西南的巴蜀、夜郎以及南越等地的各國異族,各殊習俗。(四海,復雜的四海,復雜的國)。因此,秦王是忐忑的,那么他此時面臨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生:民族眾多,習俗各異,百姓不認可秦。

師:對,就是一個字“異”,那“異”的根源何在?源于六國舊制。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秦雖在疆域上統(tǒng)一了六國,但是統(tǒng)一初期困難重重,進而產(chǎn)生思想的碰撞(迫切想知道秦是如何去解決這些困難的,進而引出下一個問題:秦何以為國)。

(二)何以為國

師:秦要為國,它首先需要解決的是什么?是舊制重演—— 延續(xù)分封制,還是推行新制?這個答案我們可以從《史記》中得出。(展示史料讓學生去研讀,找到答案:摒棄分封制,推行郡縣制)

材料三:“今海內(nèi)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p>

——《史記·秦始皇本紀》

師:郡縣制—— 安寧之術!那同學們想不想知道什么是郡縣制?為何將它稱之為“安寧之術”?

教師展示“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與學生一起探討什么是郡縣制以及郡縣制與分封制的不同。

生:分封制最大的特點是“世襲”,獨立性很強,權力很大,而郡縣制打破了“世襲”制度,由皇帝任免,權利受上級機構的限制。

教師接著自下而上講中央政府,再到最高統(tǒng)治者皇帝,這樣學生就會很快明白什么叫中央集權,即地方政府沒有決策權,事事聽命于中央政府,此為中央集權。中央的決策權又由皇帝一人把控,皇權至高無上,此為君主專制。

教師展示史料,探討中央集權制度給秦以及歷朝歷代帶來了什么影響?(從而得出:郡縣制的實行加強了中央集權,有利于地方政權穩(wěn)定和國家的統(tǒng)一)

材料四:秦始皇設職授官……它從政治結構上保證了大一統(tǒng)帝國的存在。

——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五:郡縣之制,垂(沿襲)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

——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一(秦始皇)》

生:研讀史料,懂得郡縣制有利于地方政權的穩(wěn)定,加強中央集權。中央集權制度不僅鞏固了秦朝的統(tǒng)一,還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師:是的,不僅秦朝,乃至今天我國以及世界很多國家,都還在沿用中央集權制度來管理國家。

設計意圖:中央集權制度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這一概念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抽象的,不好理解。因此筆者打破常規(guī),利用“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講清楚中央集權制度的概念。再通過學生探討分封制和郡縣制的不同,思考哪種制度更有利于秦朝的發(fā)展,最后展示史料來印證中央集權有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呼應主題—— 制度立國,此為“為國”之一種途徑。

師:制度確立后,秦朝這臺國家機器開始高速運轉起來,在運轉中出現(xiàn)了很多尷尬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展示小故事,讓學生幫助故事主人公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學生討論并作答。

師:主人公為什么會遇到這些問題,癥結在哪里?

生:因為各地貨幣、文字、道路寬窄等不同。

師:那么該如何解決這些不同呢?

生:統(tǒng)一。

師:對,就是需要定標準。那如何制定?(展示圖片、文字材料,帶著學生一起了解秦朝在經(jīng)濟、文化、軍事上實行的措施及其影響。可歸納為:車同軌,修馳道;幣統(tǒng)一,貨等值;度量衡,定標準;北修長城拒匈奴,南通靈渠平越疆)

秦的這些措施其實就是用標準的尺度讓國家實現(xiàn)了從“異”到“同”,此時的秦朝做到了制度立國、經(jīng)濟強國、文化興國、軍事衛(wèi)國。那“標準促同”下的“立、強、興、衛(wèi)”是否就可“為國”了呢?

設計意圖:首先由“尷尬一刻”故事引出“異”,其次用“標準”解決“異”,即“標準促同”,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標準在國家統(tǒng)一中的重要作用。這樣的設計既呼應了筆者一開始提出的“異”,又可以引發(fā)學生思考“解決了異以后,可否為國”的問題,為下一部分的內(nèi)容學習埋下伏筆。

學生陷入思考中……(有的同學認為秦制度已立,經(jīng)濟文化歸于統(tǒng)一,軍事強盛,可以“為國”。少數(shù)同學提出疑義,真正“為國”還應該有更高要求。)

教師展示并引導學生研讀史料:

材料六:成都縣本治赤里街, 營廣府舍, 置鹽、鐵、市官并長、丞;修整里, 市張列肆, 始造府縣寺舍,與咸陽同制。

——《華陽國志·蜀志》

生:這則材料表達的是成都縣設置街道、建筑等與咸陽城相同。

師:成都在秦朝時期,屬于蜀地,而蜀國有自己的 “蜀文化”,但它卻與咸陽同制,這就意味著此時的蜀人對秦文化的認可。所以,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因此得出民心所向,民族認同,方可為國。

設計意圖:通過史料教學,學生能夠運用史料,理性的辨析歷史表象背后深層的因果關系,真正理解“國”的內(nèi)涵(“國”為疆域之統(tǒng)一;“國”為管理之規(guī)范;“國”為民族之認同)。

師:秦的統(tǒng)一,給我們帶來的不光是領土的合并及疆域的擴大,也不僅僅是標準的統(tǒng)一、經(jīng)濟的繁榮、軍事的強大,而是在這一切的背后的民族認同感與民族凝聚力。兩千多年的今天,秦已離我們遠去,秦帝國已不復存在,但在中華民族的腦海里國家的觀念從未消失過。

(三)古國創(chuàng)史,今國筑夢

師:今天,我們?nèi)匀辉谯`行制度立國、經(jīng)濟強國、文化興國這些理念,目的是什么?

生:為了發(fā)展,為了強國,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師:只有國家強大,民族復興才能增添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進而增強民族認同感以及民族凝聚力。所以,今天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讓我們的國家發(fā)展得更好,走得更遠?

教師展示孟子名言。

材料七: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 孟子

學生齊讀名言。

師:國家要立于世界之林,根本在家,而家之本在于什么?

生:身(個人)。

師:對,就是我們自己。那我們又能做什么?

生:各抒己見。

師:作為學生,我們能做的是好好學習。這里的學習不僅僅是學好文化知識,更是學習如何在家做一名合格的子女,孝敬長輩,懂得感恩;在學校,做一名合格的學生,尊重師長,團結同學;將來步入社會,能夠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

設計意圖:該教學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凸顯歷史教育的意義,將“家國情懷”落到個人責任上。

三、教學總結與再思考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歷史教學設計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筆者認為有一樣東西至關重要,那就是歷史教學的靈魂,即教學立意。聶幼犁教授認為:評價一堂歷史課的育人價值,首要指標就是教學立意。教學立意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因此,如何把握教學立意,確立教學主題是教學設計的重點。在《秦統(tǒng)一中國》這一課,如何理解“國”的真正含義,成了筆者立意的落腳點。筆者緊緊圍繞這個立意設計了三條“暗線”:一為疆域統(tǒng)一之“國”;二為標準促同之“國”;三為民族認同之“國”。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認識,經(jīng)歷了從“成國”到“為國”的過程,又通過教師的循循善誘,明白了“為國”需要什么樣的條件,由此認識到“秦朝”的偉大。最后在“古國創(chuàng)史,今國筑夢”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教師闡述“國—家—個人”三者的關系,將個人與國家命運緊密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產(chǎn)生民族責任感,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懂得了“成為一名合格的公民”的重要性,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總體來說,筆者認為此次課堂教學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根本原因在于準確的教學立意。通過此次課堂教學,筆者還認為:一堂歷史課的教育價值還在于能夠讓學生真正地學會如何用辯證的思維去分析歷史,透過復雜的歷史表象,準確把握歷史的本質(zhì)和內(nèi)涵,厘清歷史現(xiàn)象背后深層的因果關系。

(責編 江月陽)

猜你喜歡
歷史教學教學設計
農(nóng)村中學歷史教學的反思與對策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59:53
“互聯(lián)網(wǎng)+微課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三 R”作用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55:52
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考試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58:20
《電氣工程畢業(yè)設計》 課程的教學設計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6:02
論歷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應用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9:27
高中數(shù)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17:05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49:00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18:59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案例教學的幾點思考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13:04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jù)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6:16
沁阳市| 崇左市| 揭东县| 陇川县| 琼结县| 五华县| 依安县| 南汇区| 宜兰市| 全州县| 安泽县| 宜川县| 登封市| 东乌珠穆沁旗| 平利县| 全州县| 中西区| 轮台县| 开原市| 宝清县| 临海市| 新蔡县| 涞水县| 闻喜县| 绍兴县| 蒙阴县| 庆元县| 克什克腾旗| 商丘市| 阿鲁科尔沁旗| 秀山| 新田县| 漯河市| 井陉县| 从江县| 固阳县| 清新县| 麻栗坡县| 台湾省| 历史| 尼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