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讓以認知教育為核心的學科教育也同時擔負起德育教育的重任,其教育內容的拓展對小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健康成長方面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筆者就以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為范例,在本文中重點探討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所遵循的原則和相關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滲透;原則;方法與策略;有效性
引言:
人在社會上立足并不僅僅需要依靠學歷和學識,品行也是各行各業(yè)在選拔人才時極為關注的問題。小學生的心智還處于啟蒙初始階段,教師一定不要重認知教育而忽視了德育培養(yǎng)。學生們的品行端正,在認知方面就會態(tài)度端正,內在的精神驅動力會讓小學生們在課堂主體地位發(fā)揮、小組互動合作以及師生良好關系構建方面產生正向牽引力,從而對學科知識認知效果的提升也會具有積極的助推作用。本文以小學語文學科教學實際為基點,重點論述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原則和相關策略。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施德育滲透的基本原則
縱觀近年來教育領域內的各種素質教育和德育滲透的相關探究,筆者發(fā)現(xiàn)高大上的理論并不能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養(yǎng),而貼近小學生認知接受度的德育滲透才具有實效。如果學生們不能理解這些德育觀點,在現(xiàn)實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就不能夠產生內在的驅動力去踐行這些德育道理。例如,筆者講解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提到古人刻苦讀書的經典范例,如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光等,小學生沒有深厚的史學知識和對古代讀書人的生活境遇的感悟,他們會說頭懸梁錐刺股是殘害自己的身體,而鑿壁偷光太浪費時間,為什么不在良好休息之后再學習以提高學習效率呢,為什么不把鑿壁的時間用來學習呢?不要說孩子們的腦洞很大,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用這些例子也不是讓學生們去真正拿錐子來刺傷自己的大腿,而是用這些實例來告訴學生們要以這些人的學習精神為榜樣,頭懸梁的例子是告訴人要有毅力和堅定的學習信念,而后者則提示學生們要有學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沒有條件要想辦法去創(chuàng)造條件。當學生們真正透過歷史時空理解了這些范例的實質,他們就會內心有所觸動,如果教師不深入講解,學生們聽過也就算了,德育滲透就難以達到實效。
二、德在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策方法和有效策略
1、情感生發(fā)和共鳴法
對小學生來說,直觀形象的德育道理更貼近其思維接受能力,能觸發(fā)學生情感敏銳度的德育滲透更具有穿透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筆者經常采用情感共鳴法來進行德育滲透。
例如,在學生們背誦了《靜夜思》這首著名的古詩之后,筆者問學生們這首詩給人印象最深的是哪句話?學生們可能對“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太熟悉了,但是也有情商高的學生說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筆者就讓學生們對比這兩句并進行討論,最后學生們達成了一致意見,認為后者更能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小學生幾乎沒有長時間離家的概念,對思鄉(xiāng)的情感沒有敏感度。教師就讓學生們觀看很多美麗的景點和城市,問學生們:“這些地方美嗎?”學生們都說很漂亮。教師再問,“如果讓你長時間住在這里可以嗎?”剛開始學生們都很快樂,但是當筆者引導他們再想一想自己在現(xiàn)在的家里面生活的情景時,學生們就開始憂心忡忡,有的說要住得帶著自己的玩具,有的說會想父母,還有的說會想自己家的花兒和狗。當這種情緒蔓延的時候,學生們就看不到視頻中景點和城市的美麗了。筆者就問他們?yōu)槭裁床桓吲d了呢?孩子們終于回答會想家的。于是筆者就用這種情感生發(fā)和共鳴的方式讓學生們感悟到自己是愛自己的家和家鄉(xiāng)的,這種情感很深厚。
2、典型范例剖析法
德育道理簡單化、直白化需要借助有效的載體使之更加具有具象特征和形象性。而典型范例剖析法就是非常好的德育滲透方法。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就是蘊含深刻人生哲理的優(yōu)秀德育滲透范例,筆者建議大家對此深入挖掘并妥帖利用。
例如,筆者在學生們讀完《灰雀》這篇文章之后就設置了如下問題:你喜歡這只灰雀嗎?如果可能你會把它捉回自己的家養(yǎng)著嗎?小男孩回答列寧問題的時候為什么有點結巴?這只灰雀曾經去了哪里?列寧為什么要這樣做?經過學生們的討論和分析,學生們不僅得出了小孩捉走了灰雀并撒了謊的結論,也總結出知錯就改值得效仿的德育道理,而最讓人感慨的是學生們非常贊同列寧的做法,認為他是在為小男孩遮掩,并不想通過批評小男孩的方法讓他改正錯誤,那是一種強制,只有小男孩自己意識到自己錯了,才會以后不犯錯。筆者很欣慰,孩子們非常懂事,能夠明白大人的一片苦心。當筆者讓他們對父母做法有所包容的時候,他們也意識到如果自己換種方式對待自己的父母,他們也就不會暴跳如雷了。德育滲透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3、情境體驗法
學生們懂得了德育道理是一回事,真正踐行起來并不容易。筆者就經常采取情境體驗法讓學生們感悟人生真諦,反思自己的行為。
例如,當學生們分析完《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所蘊含的人生真諦時,很多學生對此并不以為然,認為父親太死板,對孩子當時的情感傷害很大。因為學生們不知道非法誘惑可能會造成的惡果,為了糾正學生們的這種錯誤觀點,筆者讓他們進入了他們熟知的生活和學習情境體驗中。筆者讓他們選擇如果沒有教師在場的考試,你會不會抄襲?學生們說這是送命題,都不得不回答不會抄襲。筆者讓他們遐想如果抄襲情況一直存在,這樣的學生依靠優(yōu)異的抄襲成績上了大學,并順利畢了業(yè),當他面臨真正工作中要解決問題的時候,他有沒有工作能力?他會不會被開除?他的生活會怎樣?如果他能抵制住虛榮心的作祟和虛假高分的誘惑,他會不會有真本事?會不會有好工作?學生們一片沉寂。我想他們肯定聽到了心里面。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能夠通過剖析學生們可以接受的實例來激發(fā)其情感并引入其熟知的生活和學習情境,學生們就會從內心中接受這些德育道理,從而完美實現(xiàn)德育滲透。
作者簡介:趙燕(1989.11.15)女,漢族,大學本科學歷,現(xiàn)任職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qū)東閭鄉(xiāng)南宋村小學。自參加工作以來,曾多次獲得保定市清苑區(qū)政府嘉獎,在語文說課比賽中曾獲得區(qū)級二等獎。在教學工作中,勤勤懇懇,銳意進取,深受廣大學生和家長的愛戴,并受到學校領導的一致好評。獨立發(fā)表的學術論文曾多次獲獎。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