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艷娜
【設(shè)計理念】
傳統(tǒng)節(jié)日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記憶,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習俗都是傳統(tǒng)文化的凝結(jié),都有著特定的思想內(nèi)涵,其中蘊含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與人為善等美好品質(zhì)。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教師都應(yīng)有效地利用語文這一傳承文化的人文學科陣地,向?qū)W生們強化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文化意識,探尋在初中生德育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從而將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落到實處,在德育實踐中弘揚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有利于提高中學生的素質(zhì),更有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賞析“年禮”的古詩,在朗讀的基礎(chǔ)上,抓意象來體會春節(jié)中的年“禮”。
2.學生通過品讀描寫“年禮”的文章,在抓住一些節(jié)日典型元素的基礎(chǔ)上來挖掘作者背后的愿景。
3.學生通過探究節(jié)日文化,品味傳統(tǒng)文化,在感受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意義上,體會傳統(tǒng)文化中的“禮”文化意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
【教學重難點】
通過詩文來理解、賞析,感知春節(jié)禮節(jié)、文化和情懷。
通過節(jié)日文化,體會“年禮”,來充分理解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前期準備】
1.古詩詞提前發(fā),學生提前看。
2.閱讀材料提前發(fā),學生提前看。
3.學生座位提前調(diào)整成“圓桌式”,便于小組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追根溯源——“禮”的字源:從字源出發(fā),理解和探究“禮”
明確:
“豊”是行禮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所以事神致福也。從示從豊,豊亦聲。本義:舉行儀禮,祭神求福。
二、請根據(jù)人們拱手禮節(jié)的圖片,說一說行禮的內(nèi)涵和要點
提示:
哪只手在上面?躬身是什么意思?推測人們行禮拜年的習俗。
明確:
左掌表示德、智、體、美“四育”齊備,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驕傲,不以“老大”自居。
右拳表示勇猛習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亂”“武不犯禁”“止戈為武”,以此來約束、節(jié)制勇武的意思。
活動一:讀文明禮
1.請閱讀下面一篇短文,思考文中的母親為什么在春節(jié)給孩子們吃“凍梨”?你的家鄉(xiāng)春節(jié)在吃的方面有什么習俗?
爆竹聲聲辭舊歲,歡歡喜喜過大年。
童年的純真與無邪,那一點一滴的記憶,都是過往里豐盈歲月的元素?;叵雰簳r的年代物質(zhì)相當匱乏,但孩子們也是盼著想著過年——穿新衣,戴新帽,貼對聯(lián),放鞭炮,吃餃子……那真是有滋有味、其樂無窮,然而讓人值得回味感觸最深的還是過年吃凍梨。
我記得很清楚每到臘月間快過年的時候,父親就托單位一個家住農(nóng)村的朋友買回一袋子的凍梨。那年月,鮮水果稀罕也金貴,凍梨雖然便宜,但也只有在過年時才能撈上吃一回。
吃過了年夜飯,母親端了一盆凍梨回屋,我急著吃凍梨,凍梨竟然黑如生鐵,硬如碳錘,凍冷的黑梨球竟然把我的嘴唇粘住了,真像數(shù)九寒天在院外舔鐵門扶手一般,把我的舌頭粘下一塊皮來。母親說:“啃不動的,我給你們化化再吃。”說著便從水缸里用瓢盛半瓢涼水把梨放進去,倒入冷水泡上,解凍。在梨表面真的結(jié)了一層晶瑩剔透的冰。慢慢的冰微微融化了,用手指輕觸冰殼,冰便碎了。這個過程很漫長,我們圍著盆子,兩手搭在盆上,一雙雙眼睛睜得大大的,盯著盆里的凍梨化凍,等了一會兒,沒了那份耐心,弟弟急切地伸手抓一個還冒著絲絲白氣、表面裹著一層白霜的黑凍梨,其余幾個孩子也迅速出手去搶凍梨,拿了就放到嘴邊啃。解凍后的梨顏色從淡黃色變成了深褐色。用牙咬破梨皮,用嘴吸著梨汁喝,把牙冰得又木又疼,冰涼涼的梨水很清甜,梨子的里邊就化了,吃起來非常好吃。那時候,吃起來梨汁清爽香甜如舔食蜜汁一般。梨水順著嘴角滴到衣服上,我們也顧不及擦。
那一年姥爺在我們家過年我們把緩好的梨挑最軟的給姥爺而姥爺舍不得吃,卻說:“涼,姥爺吃不了。”于是,我們一幫孩子就捧著盆挑最軟的使勁地吃,可當我們常常在吃完之后才發(fā)現(xiàn)父母親他們把我們甩出來的硬硬的梨吃掉。那時侯年紀小,我們根本體會不到長輩對我們的那份關(guān)愛。
兒時過年吃凍梨的回憶,有一種久違了的幸福感,簡單,單純,純潔。
——陳爽《兒時過年吃凍梨》節(jié)選
明確:
(1)兒時的年代物質(zhì)相當匱乏,凍梨很好吃。
(2)家里人對自己的疼愛。
2.從諧音雙關(guān)的角度思考,“吃凍梨”的春節(jié)習俗背后,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是什么?
明確:
“凍梨”——動力,包含了父母希望孩子新的一年動力滿滿,有足夠的精神狀態(tài)面對生活。
活動二:讀詩品俗
現(xiàn)代人春節(jié)的習俗大多是從古人那里傳承下來的,閱讀古詩文不僅可以讓我們感受詩文的魅力,還可以從中尋找到春節(jié)的習俗,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活動任務(wù)。
古詩:
(1)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2)文征明《拜年》: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shù)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3)李商隱《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
(4)鄭板橋《念奴嬌·宏光》:燕子銜箋,春燈說謎,夜短嫌天窄。
(5)徐元杰《湖上》: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6)戴復古《除夜》:掃除茅舍滌塵囂,一炷清香拜九霄。
(7)范成大《分歲詞》:老翁飲罷笑捻須,明朝重來醉屠蘇。
(8)趙師俠《鷓鴣天·丁已除夕》:殘蠟燭,舊桃符,寧辭末后飲屠蘇。
(9)孔尚任《甲午元旦》:蕭疏白發(fā)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剪燭催乾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10)曹松《除夜》:殘臘即又盡,東風應(yīng)漸聞。一宵猶幾許,兩歲欲平分。燎暗傾時斗,春通綻處芬。明朝遙捧酒,先合祝堯君。
(11)林伯渠《春節(jié)看花市》: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束立盆栽成隊列,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12)陸游《除夜雪》: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
任務(wù)1:
朗讀上面寫春節(jié)的一些詩文,結(jié)合典型意象,理解其意思,探究古人春節(jié)的習俗。
句式:我選擇第______首,_______意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發(fā)現(xiàn)了古人過春節(ji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習俗。
任務(wù)2:
古人過春節(jié)的一些習俗傳承到現(xiàn)在,我們后人還在繼續(xù),仿照下面的示例,再次閱讀古詩,選擇有意義的意象,聯(lián)想生活中與之相關(guān)的畫面,概括這個習俗在做人方面帶給你的思考和啟示。
活動三:讀詩悟禮
1.朗讀下面這首詩,你會發(fā)現(xiàn)詩人孔尚任在下面這首詩中一共描寫了6種春節(jié)的習俗,請閱讀后對這幾種年俗進行概括。
甲 午 元 旦
[清]孔尚任
蕭疏白發(fā)不盈顛,守歲圍爐竟廢眠。
剪燭催干消夜酒,傾囊分遍買春錢。
聽燒爆竹童心在,看換桃符老興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歡笑拜新年。
明確:
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頷聯(lián)就寫了“分歲”和“別歲”和“守歲”,以及長輩給晚輩壓歲錢。頸聯(lián)就到了春節(jié),點起爆竹迎新春,換了春聯(lián)納萬福。尾聯(lián)寫拜年祝壽。
2.現(xiàn)代人在除夕之夜有守歲的說法,請你理解“分歲”“別歲”“守歲”這幾個詞語的意思,假如你就是那個春節(jié)中接受長輩給你壓歲錢的那個人,寫出此刻你心中的感恩之情。
要求:①使用比喻的修辭,寫50字以上;
②描寫感恩的心情詞語至少3個;
活動四:讀文傳禮
古詩中的爆竹、屠蘇酒、桃符、守歲、猜燈謎等傳說在歷史的變遷中,成為我們后人節(jié)日文化的一部分,我們現(xiàn)代人應(yīng)該思考如何傳承春節(jié)的風俗和禮節(jié),請你閱讀下面的材料,從中任選一則材料,探究當下的“年禮”與古代春節(jié)相比,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簡單概括表達了作者心中什么愿景?
材料一:
過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來,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須把春聯(lián)貼好,必須大掃除一次,名曰掃房。必須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預(yù)備充足,至少足夠吃用一個星期的——按老習慣,鋪戶多數(shù),關(guān)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假若不預(yù)備下幾天的吃食,臨時不容易補充。還有,舊社會里的老媽媽們,講究在除夕把一切該切出來的東西都切出來,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動刀,動刀剪是不吉利的。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過它也表現(xiàn)了我們確是愛和平的人,在一歲之首連切菜刀都不愿動一動。
——老舍《北京的春節(jié)》
材料二:
北京城外一里遠,有個巨大的道士廟,叫白云觀。由正月初一到十九,北京的男女老幼好多人去逛……男人舉行徒步競賽,女人有賽車,還有成群的人到那兒去會“神仙”……“神仙”也許像大官兒,也許扮作乞丐,也許像狗,也許像驢。
——林語堂《京華煙云》
材料三:
記得那時我所欣賞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盤上的紅紙蓋。這六神牌畫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畫好幾個菩薩,佛、觀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內(nèi)。平時折好了供在堂前,不許打開來看,這時候才展覽了。祭品盤上的紅紙蓋,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祿壽喜”“一品當朝”“平升三級”等字,都剪出來,巧妙地嵌在里頭。我那時只七八歲,就喜愛這些東西,這說明我對美術(shù)有緣。
——豐子愷《過年》
材料四:
我生長家鄉(xiāng)是湘西邊上一個居民不到一萬戶口的小縣城,但是獅子龍燈焰火,半世紀前在湘西各縣卻極著名。逢年過節(jié),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燈。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燈”,只是全城敲鑼打鼓各處玩去。白天多大鑼大鼓在橋頭上表演戲水,或在八九張方桌上盤旋上下。晚上則在燈火下玩蚌殼精,用細樂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燒燈”,主要比賽轉(zhuǎn)到另一方面,看誰家焰火出眾超群。
——沈從文《憶湘西過年》
材料五:
熬到臘月初八,是盼年的第一站。這天的早晨要熬一鍋粥,粥里要有八樣糧食——其實只需七樣,不可缺少的大棗算一樣?!以?jīng)十分地向往著這種施粥的盛典,想想那些巨大無比的鍋,支設(shè)在露天里,成麻袋的米豆倒進去,黏稠的粥在鍋里翻滾著,鼓起無數(shù)的氣泡,濃濃的香氣彌漫在凌晨清冷的空氣里。一群手捧著大碗的孩子們排著隊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臉凍得通紅,鼻尖上掛著清鼻涕。為了抵抗寒冷,他們不停地蹦跳著,喊叫著。我經(jīng)?;孟胫揖驮诘却I(lǐng)粥的隊伍里,雖然饑餓,雖然寒冷,但心中充滿了歡樂。后來我在作品中,數(shù)次描寫了我想象中的施粥場面,但寫出來的遠不如想象中的輝煌。
——莫言《過去的年》
【板書設(shè)計】
春節(jié)
古——今
禮——德?
[作者通聯(lián):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