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明刑弼教法治思想探究

2020-05-06 08:59:14耿甜甜
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 2020年12期

耿甜甜

摘 要:關于皋陶存在與否的命題,一直以來都籠罩著辨?zhèn)蔚囊稍啤Z呏吲e史料為之正名、偽之者亦有主張云云。關于此點,馬育良先生曾引梁啟超先生之言為鑒,筆者深以為然。其言曰:“辨別偽書,凡以求時代之正確而已,不能因其偽而逕行拋棄。例如《管子》為管仲作,《商君書》為商鞅作,皆誠偽也。然當作戰(zhàn)國末法家言讀之,則為絕好資料?!鼻也晦q皋陶其人其事之真?zhèn)?,后世褒之傳之法治思想及文化,固有其價值,不宜廢之棄之。鑒于此,嘗試從皋陶文化及法治思想談起,重點爬梳其“明刑弼教”之思想淵源、歷史沿革,從而進一步探討皋陶法治思想的現(xiàn)世意義。

關鍵詞:皋陶;皋陶文化;皋陶謨;明刑弼教

“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無刑,民協(xié)于中,時乃功,懋哉!”

——《尚書·大禹謨》

皋陶思想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的治國安邦之道,其思想亦為后世諸子百家所承繼,其中以儒家思想最為典型。所謂“孔子垂經典,皋陶(亦名咎繇)造法律”(后漢書·張敏傳),均被后人奉為中華文明的不朽壯舉。據載,被尊為萬世師表的孔子曾任大司寇一職,執(zhí)掌刑律,其曾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實則早于上古時期的皋陶,已踐行其“無訟”之愿景。

據《史記·五帝本紀》載,“舜曰:‘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奸軌,汝作士”,皋陶遂臨危受命,攜其卓越的法治理念走入史冊(單育辰.《新出楚簡〈榮成氏〉研究》釋文)。《呂氏春秋·君守》載:“皋陶作刑。”《尚書·舜典》傳述,皋陶因賢獲官作“士”,制刑造獄,其通過分析總結典型性案例“造律”。《夏本紀》《五帝本紀》載其“作士以理民”、“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實”,上博簡《容成氏》亦載:“皋陶既已受命,乃辨陰陽之氣而聽其訟獄,三年而天下之人無訟獄者,天下大和均”,故此為后世譽之為中華“司法鼻祖”(魏建武.《皋陶謨》論理,哲學百家,總第503期)。

1 皋陶文化

1.1 皋陶文化主要內容

皋陶文化主要體現(xiàn)在“倡五教”(又稱“五典”):即為當時正處于野蠻與文明交替時期的社會創(chuàng)立了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制五禮”:其提出“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即“吉、兇、賓、軍、嘉”,后亦形成指導社會各階級的準則;“創(chuàng)五刑”(此處有不同觀點,《史記·集解》認為,是指我國奴隸制的五刑制度,即“墨、劓、剕、宮、大辟”;《國語·魯語》認為,是指“甲兵、斧鉞、刀鋸、鉆笮、鞭撲”):皋陶在前人基礎上因時因地制宜整合“五刑”,開創(chuàng)我國刑法之端;“興九德”:皋陶提出的“行有九德”形成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考察、選吏標準:即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寬而栗(秉性寬弘而有原則)、柔而立(性情溫良而能立事)、愿而恭(質樸而能尊賢)、亂而敬(有才而能敬事)、擾而毅(謙和而有主見)、直而溫(正直而不傲慢)、簡而廉(具大略而能務實)、剛而塞(果敢而不魯莽)、強而義(剛強而不任性違理));“聯(lián)九族”:皋陶通過把各親屬部落緊密聯(lián)結,對于維護當時社會的政治穩(wěn)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皋陶重要法治思想

皋陶法治思想涵括了安民、重德、慎罰等元素,其一主張德法結合、德禮為本;其二主張“安民”,其曾言“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達于上下,敬哉有土?!保ā渡袝じ尢罩儭?,因《尚書·皋陶謨》在今古之文有所不同,本文引用材料以今文尚書《尚書·皋陶謨皋陶謨》為準);其三主張司法公正與審慎司法,皋陶雖創(chuàng)制五刑,但卻“惟刑之恤”(《尚書·舜典》,“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以刑為末,是以實現(xiàn)“刑期于無刑”(《尚書·皋陶謨》)之鵠的??梢哉f,皋陶的思想不僅著墨于法治領域,亦在于治國理政之長治久安。以皋陶為鼻祖的中華法系,仍有諸多值得今人研習之處,諸如“德主刑輔”“禮法合一”“天人合一”“明刑弼教”等。前者在我國司法及理論實務中已有不少探究,攝于篇幅,在此不贅,僅以“明刑弼教”為引,拋磚引玉論之。

2 皋陶文化起源中“明刑弼教”之發(fā)展

明代六安知州王元衡撰《皋陶祠記》、清代六安知州王廷作《重建虞士師祠記》,均大贊皋陶“明刑弼教…功不在禹下”。事實上,自漢代以來,“明刑弼教”一直被視為司法之根本目的,而其傳統(tǒng)及來源則始于皋陶?!懊餍体鼋獭币徽Z,系世人概之,其實沿革自《尚書·大禹謨》:“帝曰:‘皋陶,惟茲臣庶,罔或干予正。汝作士,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無刑,民協(xié)于中,時乃功,懋哉?!薄板?,輔;期,當也。嘆其能以刑輔教,當于治體。雖或行刑,以殺止殺,終無犯者。刑期于無所刑,民皆合于大中之道。”((唐)孔穎達《尚書注疏》)意即刑罰系輔助手段,本在治體,使民不再犯,從而維護社會穩(wěn)定。

德、刑之論發(fā)展至宋代,朱熹又給之以構建,其曰:“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教之不從,刑以督之,懲一人而天下人知所勸戒…”((宋)朱熹《朱子語錄》卷七十八《尚書一·大禹謨》)又道:“明五刑以弼五教,而期于無刑焉。蓋三綱五常,天理民彝之大節(jié)而治道之本根也。故圣人之治,為之教以明之,為之刑以弼之,雖其所施或先或后或緩或急,而其叮嚀深切之意未嘗不在乎此也?!保ǎㄋ危┲祆洹吨煳墓募罚ň硎模R育良先生曾引楊一凡先生評價,是以朱子之論,為后期封建統(tǒng)治君主重典濫刑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撐。

明初朱元璋即在上述“重典”之列,其以“弼教”蓋其酷法嚴刑,最具代表性的即《大誥》中道:“申古先王之舊章,明五刑以弼教”。但據《明史》記載,朱元璋之“明刑弼教”較之前人,只強調“以嚴為本”,而不強調“以寬濟之”,實為以重刑教民,甚至不惜法外用刑。當然,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治國之歷史因素亦在其中。故而在其后期及后人對于“明刑弼教”的理解又有所發(fā)展。史書有載,其太孫建文帝為作《大明律》請曰:“明刑所以弼教,凡與五倫相涉者,宜皆屈法以伸情”,朱元璋復諭之:“吾治亂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當輕,所謂刑罰世輕世重也。”

及至晚清著名法學家、新法家代表人沈家本亦對“明刑弼教”的發(fā)展給予肯定,他認為皋陶的“明刑弼教”法治思想在近代中國亦應予以應用仿效。

關于“明刑弼教”于現(xiàn)代的發(fā)展,從刑罰懲罰犯罪、保障人權的目的中亦可見一斑。當今中國正處于一個快速發(fā)展的階段,信息網絡及交通的便捷亦為學習各國法治文化提供了支撐。但筆者亦思,一味移植他法,而忽略了中華法治文化之精華,實不可取。批判地繼承前人之珠,方能真正全面實現(xiàn)符合國情的法治社會建設。

3 余話

皋陶的法治思想對于中國古代法律文化、官吏選任、公正司法等都有著深遠的影響,亦于歷史長卷中書下了濃墨重彩。相傳皋陶卒后葬于其封地六(即今安徽省六安市),其墓頂立有如蓋之木一株,為黃連木(樹)(別名楷木),楷木,“其干枝疏而不屈,以質得其直故也?!保ǎㄇ澹┩跸髸x《廣群芳譜》)眾興則隱、眾蔫則茂,木紋理直,不染塵俗。“魯曲阜孔子墓”亦“時多楷木。”((宋)《太平廣記》引《述異記》)是以后世取楷模之說,抒尊崇之意。斯人雖故,其思仍如源泉活水綿遠流長。

習總書記道:“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而皋陶之民本、公正等法治、德治主張直在其中,其法治思想及文化在當代中國的法治建設道路上仍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20世紀30年代,許壽裳先生曾呼號問曰:“長夜憑誰叩曉鐘?”21世紀的今天,法治建設的道路上,吾輩你我皆為敲鐘人!

參考文獻

[1]馬育良,郭文君.皋陶與六安古史的構建和書寫[J].皖西學院學報,2016,(8).

[2]楊一凡.明大誥與朱元璋的明刑弼教思想[J].煙臺大學學報,1989,(1):18-26.

[3]胡愛國,印榮,劉靖華.皋陶與中國古代法律文化[J].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5).

[4]曾憲義.中國法制史[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學出版社,2000.

[5]馬育良,郭文君.問題意識與話語構建:皋陶文化中的法刑[J].皖西學院學報,2018,(2).

[6](清)張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7](清)同治六安州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影印,1998.

[8]荊門市博物館.郭店楚墓竹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芦山县| 延吉市| 周口市| 辽阳市| 荥阳市| 松溪县| 宝清县| 柯坪县| 平阳县| 元氏县| 淮滨县| 清水县| 嘉兴市| 平原县| 光山县| 稻城县| 扎鲁特旗| 廉江市| 平凉市| 贡觉县| 来宾市| 从江县| 鄂州市| 含山县| 灵武市| 台江县| 繁昌县| 东光县| 镇安县| 封丘县| 金溪县| 砀山县| 山丹县| 平乡县| 靖安县| 乐业县| 屯门区| 彭阳县| 和政县| 彰化县| 榆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