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霞
要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如何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呢?
一、營造參與氛圍,讓學生想?yún)⑴c
要想營造良好的參與氛圍,讓學生想?yún)⑴c。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給學生行動自由,允許學生在參與中表達不同的觀點;其次要給學生參與的空間,允許學生在參與中“犯錯誤”。
在教學《比的意義》時,師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終于得出:比的后項不能為0的結論。正當學生歡聲雀躍,美美地享受成功的喜悅時,一名學生突然站起來說:“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我認為,比的后項可以為0。”其余學生哄然大笑。筆者用手勢示意其他學生不要笑,走過去摸摸他的頭說:“為什么這樣說呢?”這名學生很有把握地說:“在奧運會中,我們經??梢钥吹?∶0、5∶0等這樣的比,說明比的后項可以為0”。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是呀!我看到過。”“我也是……”筆者大聲說:“你真了不起!敢于向結論挑戰(zhàn),是我們探究出來的結論有問題嗎?其他同學有什么想法?”再一次激發(fā)了學生參與探究的欲望,學生通過再探究,終于知道,課堂上所學的“比”與球賽中的“比”不同的道理。
二、創(chuàng)造參與機會,讓學生能參與
問題由學生自己提出。教師可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心理上的“認知矛盾”,激發(fā)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鼓勵學生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在教學“圓的周長”時,課前激疑,揭示課題后筆者引入:“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在以后的探究活動中,學生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認真動腦思考,盡情地表達交流,全身心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課中質疑,筆者先允許學生獨立思考后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盡情展示自己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再通過質疑評價、互動交流,最后找出最優(yōu)、最簡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求異”“求簡”“求新”的美好情境中主動參與、用心挖掘,充分體驗求得同一結果可以用多種方法的道理,很好地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課尾延疑:“通過這節(jié)課學習,你肯定有話想對我們說,你想說什么呢?還有什么問題嗎?”讓學生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激發(fā)學生再創(chuàng)新的欲望。同時,教師還要注重給每一名學生提供適當?shù)乃伎紩r間和提問機會,引導學生善于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方案由學生自己設計。開放題具有答案不唯一或條件不完整等特征。解答這類題需要多種思維方法,多角度地去發(fā)現(xiàn),去探索。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課程資源,把一些現(xiàn)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開放題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設計解答方案。有這樣一個題:“27人乘車去某地,第一種車可乘8人,每天租金300元,第二種車可乘4人,每天租金200元?!闭垖W生設計不同的租車方案,如果要使租金盡可能少,你選擇哪種方案?又如學生學習了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后,筆者讓學生設計自己臥室裝修方案(包括油漆面積,地板面積,色彩搭配,造價預算等)。這些形式新穎、解法靈活的題目,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才能的空間,學生可以從不同的思維角度,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設計自己喜歡的方案。
操作由學生自己動手。教師要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為著眼點,恰當?shù)刂笇W生動手操作,開發(fā)學生雙手的功能,充分挖掘學生的大腦潛能。在操作內容的選擇上要遵循適度困難的原則。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時,當學生用觀察法、重疊法,不能很快地比較出兩個圖形的大小時,筆者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學習材料,讓學生自由選取材料,用自己喜歡的思維方式去比較它們的大小。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發(fā)現(xiàn):要得到一致的測量結果,必須要有統(tǒng)一的測量標準。從中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這樣不僅讓學生在充滿挑戰(zhàn)性地操作體驗中訓練了思維,而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效果由學生自己評價。學生自我評價可以加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規(guī)范課堂行為,積累學習經驗。因此,在重視教師與他人對學生學習狀況評價的同時,更應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讓學生全面了解自己、悅納自己、賞識自己。
在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從參與情感、參與過程、參與效果三個方面根據(jù)學力、智能、健全人格發(fā)展標準來給自己評定等級,再分別讓學生談一談為什么給自己這樣評定。有的學生自信地說給自己評甲是覺得自己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完全掌握已學的知識;有的學生則說自己上課雖然能認真聽講,但不敢提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所以,只給自己評乙;還有學生說給自己評乙,原因是他今天做作業(yè)不認真,算錯了一題,下次一定要仔細計算,給自己評甲等等。實踐證明,自我評價既能引導學生用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在反省中不斷完善自我,又有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三、教給參與方法,讓學生會參與
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教給學生參與的方法,引導學生圍繞探究的問題,自己決定探究的方向,自己選擇探究的方法。
在教學《圓的認識》時,為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其中,筆者做了如下設計: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明確探究的目標。2.探究圓的特征。(1)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設想探究方法。(2)嘗試探究。A.自己選擇合作伙伴成立活動小組。B.觀察自己帶來的學具上的圓,動手取圓,感知圓是平面上的一種曲線圖形。C.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或折一折,或量一量,或比一比等)去探究圓的特征。(3)合作交流。A.組內匯報。匯報時各抒己見,鼓勵學生的獨特發(fā)現(xiàn),在同思共想中形成小組集體意見。B.全班集體交流,學生相互評價,最后達成共識,形成結論。3.小組合作探究圓的畫法。4.實踐延伸:用圓設計美麗圖案。學生在參與探究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知識,獲得了參與的方法,而且學會了參與,學會了創(chuàng)造。
(作者單位:武漢市蔡甸區(qū)奓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