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瑾娟
摘要:母教是整個社會教育的開始,關乎孩子的終生發(fā)展,也是社會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的關鍵。母教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四大賢母的故事至今傳頌,是今天母親的學習榜樣。母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從胎教到言傳身教,注重孩子的心靈滋養(yǎng),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母教工程是一項長期偉大的事業(yè),要提高全民族素質(zhì),必須重視母教。
關鍵詞:母教 母教文化 母教工程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5-0037-02
母親賜予了我們每一個人生命,從懷胎守護到哺乳養(yǎng)育,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每個人的成長教養(yǎng)都和母親息息相關。重視孩子教育,應從重視母教開始。
一、母教文化
(一)母教的內(nèi)涵
母教,就是母親的教育。這是社會賦予女性的神圣使命,也是母親角色的本能扮演。每個家庭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龍鳳不是天生的,必須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有機結(jié)合才能成功。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也是終生學校,對孩子健康積極成長意義重大。因此,強調(diào)母教,重視母親的教育,必須從源頭抓起,母教必須讓母親成為一個合格的母親,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確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二)母教的內(nèi)容
1.胎教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多強調(diào)氣的重要性,兒女之氣,多稟受自其母[1]。生命孕育從母體開始,最開始了解孩子的不是父親,而是母親,了解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條件。胎兒受母親精血的供養(yǎng),共同存在于一個生命體中,感受母親的喜怒哀樂。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聰明可愛,而胎教是人生教育的第一篇章。自古及今,許多母親都重視胎教。孟子的母親在懷著孟子時說:“子在身時,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盵2]現(xiàn)代社會,胎教越來越普遍,讓孩子從母體開始就接受正能量教育。
2.言傳身教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孟母三遷,正是因為不好的模仿對象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孩子從小模仿最多的對象,是其母親,孩子從出生時,最開始認識的,以及每天見到的最多的面容都是其母親的。鄭觀應云:“家有賢母,其子若女,必多造就”[3]。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導師,母親在孩子的教育中連續(xù)性的地位是無人可以替代的。如果平時母親自己不愛看書學習,喜歡看電視、玩手機、逛街、打麻將,還振振有詞地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種強烈的反差是達不到教育效果的。督促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這個過程會很漫長也很艱難,但養(yǎng)成以后,后面的路孩子就能自覺地走好了。因此,母親一定要給孩子做個好表率,讓孩子在母親的言行中汲取營養(yǎng),讓孩子在美好中成長。
3.心靈教育
養(yǎng)魚重在養(yǎng)水,養(yǎng)樹重在養(yǎng)根,養(yǎng)人重在養(yǎng)心。人心需要滋養(yǎng),孩子的心更是這樣。孩子成長在一個有親情溫度的家庭,從小被關愛呵護,會讓他自覺自信。假如一個孩子的心得不到滋養(yǎng),他會自卑不敢在公眾場合展現(xiàn)自己,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很高,但長期得不到鍛煉機會,那他就不能很好地發(fā)展,他的天賦也很難發(fā)揮出來,久而久之,也就泯然如眾而不再發(fā)光。深圳市南山區(qū)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海德學校初二年級四班,在一次學校運動會開幕式上,同學們喊出了嘹亮的口號:“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雖是笑談,但卻折射出了一個樸素的道理,母親是家庭和諧的核心因子,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石。要點燃孩子的學習熱情,讓孩子的心有溫度,那母親必須有良好的心態(tài)。保持穩(wěn)定良好的心態(tài),這是母親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二、母教的意義
父母是孩子了解外面世界的第一扇窗口,孩子的認知習慣是從父母這里開始的。而在這一家庭教養(yǎng)關系中,母親的教育更加重要,因為在絕大部分家庭里,孩子成長與母親更為密切,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與母親接觸的時間更長,尤其在嬰幼兒時期是親密接觸。
(一)母教是孩子成長成才的基礎
“賢母使子賢也”[4],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都非常重視母親在教育孩子中的偉大作用。上下五千年,縱橫古今,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許多偉大人物的背后都有一位不平凡的母親。正是這些不平凡的母親把這些偉大的人物帶上了巔峰之路。孟母三遷、陶母退魚、歐母畫荻、岳母刺字,四大賢母的故事,細細品讀,這種情深義重的母愛令人感動不已,四大賢母也是今天母親的學習榜樣。作為母親,要有精準的角色定位,一位品行端正、教子有方的母親,會讓孩子有良好修養(yǎng)、豐富的學識和生存的能力,孩子的健康成長要靠母教,母親的修養(yǎng)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二)母教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推動力
一個人的成長成才和母教有關,其實整個社會的發(fā)展也是這樣。一代母親的素養(yǎng)不僅影響著當代社會的發(fā)展,還為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石。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我們每一代人都肩負歷史使命,都是歷史接力棒的傳承者,在這薪火相傳的過程中,母親是關鍵,培養(yǎng)有歷史擔當精神的合格社會公民,從母親教育開始。母親的教育,培養(yǎng)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也是整個民族的素質(zhì)。
(三)母教是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的關鍵
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建設平安中國,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讓人民安居樂業(yè),既靠外在的法律強制,也需要人們內(nèi)在的道德要求。一個人的道德與法治水準,最初也起源于母教,一位心態(tài)平和的母親會教給子女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而暴躁的母親,很難用正確情緒感染自己的孩子。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在和諧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近些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趨勢,其中很大一部分跟家庭教育的缺失有關,尤其是母親角色的缺失。母親的價值觀念和教育方法直接影響著孩子的道德與法治水平。
三、著重提高母教水平
當前,母教的水平參差不齊,要想母教在實踐中發(fā)揮良好的作用,必須提高母親的素養(yǎng)。
(一)重視家風教育
母教文化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母親在孩子教養(yǎng)的過程中,承擔著重任,孩子人生的第一粒紐扣是母親教其扣上的。重視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搞好家風教育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5]。只有良好的家風家教,才能充分發(fā)揮出母教功能,而母親教育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家庭的美滿,一個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才能構建出我們的和諧社會,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和民族的發(fā)展。
(二)重視母親的社會地位
母教工程是一項長期偉大的事業(yè),國家社會應通過更多的實際工作來提高母教水平。
1.以完善的政策法規(guī)來確保母親的權利
重視女性的生育權和教養(yǎng)權,讓廣大女性從法律上獲得安全感,尊重母教的社會價值,這樣有利于我國人口素質(zhì)的提高。
2.社會應從各方面著手提高女性素質(zhì)
如關愛女童、保護女童的合法權利。通過行政村和社區(qū)等基層組織,創(chuàng)辦母教學校、舉辦母教講堂,引導母親閱讀等一系列活動來提高母親素質(zhì),提高母親的教育水平,從而為未來社會培養(yǎng)出合格的社會公民。
四、結(jié)語
總之,母教不僅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更重要的是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公民。國家社會都應注重母教事業(yè),提高母教水平,推動民族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釋印光.印光法師文鈔[M].張育英,校注.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2]王充.論衡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3]羅炳良.鄭觀應所著《盛世危言》[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4]章培恒,安平秋,馬樟根.韓詩外傳選譯(修訂版)[M].杜澤遜,莊大鈞,譯.蘇州:鳳凰出版社,2011.
[5]上好家庭教育“第一課”[EB/OL].(2016-10-21).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1021/c1003-28795327.html.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