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華
(鄭州市骨科醫(yī)院,河南鄭州450000)
隨著人工關節(jié)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人工關節(jié)置換術是目前治療膝關節(jié)疾病的一種成熟方案,對減輕患者的疼痛、恢復關節(jié)功能和矯正畸形等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發(fā)現患者良好的應對方式和有效的社會支持可提高術后康復鍛煉效果,促進功能恢復,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本研究旨在分析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的關系,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行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的患者100例為病例組,納入標準:符合膝關節(jié)置換手術指征且均為單側全膝關節(jié)置換者;意識清醒,能夠配合本研究所需調查且對本研究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合并終末期疾病、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或重大疾病者;精神類疾病者。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齡47~73歲,平均(58.6±8.4)歲。病因:風濕性關節(jié)炎42例,骨性關節(jié)炎58例。選擇同期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100例作為對照組,男44例,女56例;年齡48~75歲,平均(59.4±8.7)歲。兩組患者的年齡分布及性別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兩組研究對象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x±s)
1.2 方法:分別于置換術治療前、治療后采用綜合生活質量問卷量表[2](GQOLI-74)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物質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并計算總評分,得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反之越差。采用醫(yī)學應對問卷(MCMQ)評估患者的應對方式,分為面對、屈服兩個分量表,每個分量表得分越高表示選擇該種應對方式的傾向程度越大。社會支持測評采用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3]分為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3個維度,并計算社會支持總分,得分越高表示支持度越好,反之越差。
1.3 統計學方法:數據統計分析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各量表評分等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χ2)表示,采用t檢驗;各量表間的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性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研究對象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的比較:病例組治療后的GQOLI-74各維度評分及總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兩組研究對象MCMQ和SSRS評分比較:在MCMQ評分量表中,病例組的面對分量表得分較對照組降低,屈服分量表得分較對照組升高(P<0.05)。在SSRS評分量表中,病例組的各個維度評分和社會支持總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2。
2.3 生活質量與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的關系: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病例組GQOLI-74量表中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和總分與MCMQ面對分量表評分呈正相關(P<0.05),與屈服分量表呈負相關(P<0.05);與SSRS評分各維度均呈正相關(P<0.05)。
表2 兩組研究對象MCMQ和SSRS評分比較 (x±s)
隨著生物材料的快速發(fā)展,利用人工關節(jié)置換病損關節(jié)現已成為治療膝關節(jié)疾病的一種成熟手段,可顯著改善病患關節(jié)的活動度和關節(jié)功能,從而增強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的生活質量量表中的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高于治療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患者在手術后的關節(jié)功能得到改善,其活動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生理功能得到提升,從而使其對社會環(huán)境和自身心理狀態(tài)的評價得到提高,生活質量得到提高。而與健康體檢者相比,患者治療前后的生活質量量表中的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更低,提示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但仍需要進一步加強功能鍛煉[4]。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病例組的MCMQ面對分量表評分明顯更低,屈服分量表得分明顯更高,提示患者更多選擇消極的應對方式。社會支持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病例組的社會支持總評分和各個維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可能是由于患者因疾病困擾,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或對手術效果期待過高,從而使主觀支持評價下降。進一步分析生活質量評分與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評分的相關性結果提示社會支持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評價越好,因此開展心理疏導和干預,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并通過一些措施幫助患者獲得更多社會支持以及獲取社會支持的能力,對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具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全膝關節(jié)置換術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積極面對的應對方式和良好的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