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挺
【內容摘要】認識理解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特征和價值,以人教版七年級下UNIT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教學為例,探討如何進行單元教學設計。認為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確立精準的教學目標,按照三個學習階段,進行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英語;教學設計
一、核心素養(yǎng)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1.核心素養(yǎng)
2014年3月,國家教育部發(fā)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這一重要概念。2016年9月發(fā)布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再次詳細闡明了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2017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了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支撐終身發(fā)展、適應時代要求的關鍵能力。強調在培養(yǎng)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強化學生關鍵能力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對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視就是更好地回應“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之“如何培養(yǎng)人?”
2.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英語學科具有“工具性”與“育人性”,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載體之一。核心素養(yǎng)結合具體的學科特征,就衍生出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具體來說,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涵蓋四個維度: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王薔2015)。目前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中,對“對某一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探討多,對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英語課堂教學整體思路的探討少”(郭寶仙,章兼中2019)。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具有整體性、滲透性、階段性、終身性(郭寶仙,章兼中2019)四個基本特征,因而要把握英語課堂教學的五個關鍵要素:側重、構境、互動、整合和貫通。筆者以為,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構境、互動與整合三個要素尤為重要,落實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就是要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以學生活動為主線,整合單元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設計。
二、單元教學設計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xiàn)象比較常見,教師更多的關注知識點的落實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或將英語作為“知識”來教學而忽視了“工具性”和“育人性”。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教學則求用“整體性的思維”來考慮教學,教師應該重視單元教學設計?!皢卧O計中的決定性環(huán)節(jié)是基于核心素養(yǎng)整合不同的教學方法”(鐘啟泉,2015)。
三、核心素養(yǎng)指向的單元教學設計
筆者選取人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第三單元的教學設計,探討了如何從“素養(yǎng)立意”出發(fā),遵循“先學后教”的教學規(guī)律,以單元教學為模塊,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線,設計“可觀察、可測量、可評價”的教學目標,按照“學生先行學習(先學)”“師生交互學習(合學)”“鞏固拓展學習”三個學習階段,設計與教學目標相匹配的“教學過程”,以期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教學目標設計
傳統(tǒng)的教學設計要求,教學主要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存在對教學目標描述不規(guī)范的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為:目標的行為主體不明確;行為表現(xiàn)沒有用行為動詞或行為動詞加名詞來描述;缺乏行為條件,如評價情景“在課堂討論中……”;缺乏行為表現(xiàn)程度的描述等。指向學科素養(yǎng)的單元教學設計要求,教學目標既要明確學科素養(yǎng)指向,又要指向“可觀察、可測量、可評價”的具體教學目標,學科素養(yǎng)指向和教學目標之間能夠互相對應。
本單元的學科素養(yǎng)指向的“一級目標”是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二級目標”是“語言能力”之語言理解與表達;“思維品質”之信息獲取、處理與輸出;“文化意識”之文化理解與認同;“學習能力”之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
與素養(yǎng)指向相適應,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
1.能夠說出不同的交通工具,能用How do you go to …?句式詢問乘坐交通工具,能結合時間用by train,by bus,by subway…等短語來表達乘坐交通工具的信息,并能用“How far is it?How long does it take?”就兩地的距離與所需時間進行問答。
2.能利用本單元所學的I get there by bike\by train\by bus\by subway\on foot….It is about 300 kilometers from here.It takes about 2 hours to get there.等短語和句型寫一份70詞左右的旅游計劃并與同學交流。
3.能通過文章所給的圖片和標題來猜測文章內容,通過發(fā)揮想象力,在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過程中解讀文本,剖析文本結構;能夠在不同的表達中體會文化差異;能在不同的場合選用不同的交通工具。
4.通過閱讀介紹國外學生使用交通工具的文章,獲取域外知識,開闊視野,激發(fā)興趣。在“交通運輸”的主題下,明白中西方交通與文化的差異,增強“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意識。
(二)單元教學整體設計
基于上述素養(yǎng)指向與教學目標,筆者將本單元教材分為五個課時,每個課時遵循“先學后教”的教學規(guī)律,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主線,按照“學生先行學習(先學)”“師生交互學習(合學)”“鞏固拓展學習”三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來整體設計教學內容。第一課時,側重教學目標1,學習內容為段落一,學習重點是感知運用;第二課時,側重教學目標2,學習內容為段落二,重點是提取整合;第三課時,側重教學目標2,學習內容為段落三,重點是解讀使用;第四課時,側重教學目標3,學習內容為段落四,重點是體驗提升。第五課時。側重教學目標4,學習內容為段落五,重點是應用輸出。
以第三課時為例:
先行學習階段:課前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單。任務一,從陸路,水路,空運三個線索回顧交通工具名詞,并與take和by搭配成詞組。任務二,根據(jù)1d圖片中的2條路線,用英語進行描述,注意使用連詞,并猜測Bob去他爺爺家的路線。任務三,模仿1d圖片,寫出自己上學的路線圖,進行口頭描述。任務四,展示上節(jié)課的鞏固拓展學習任務。
交互學習階段:
教師導學。(1)教師示范,講述自己上班的路線圖,要求學生陳述教師返家的過程。(2)設計表格,兩人一組,說出至少5個問題Who,where,how,how far ,how long ,并根據(jù)信息回答問題。(3)創(chuàng)設情境詢問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me?并圍繞(2)的五個問題展開話題。
小組合學。(1)小組內交流先行學習任務一,上臺展示,補充。(2)小組內交流先行學習任務二,運用連接詞進行表達與猜測。(3)小組內交流先行學習任務三,利用連接詞學習并口頭講述上學路徑。(4)小組內交流先行學習任務四,分享,評價。(5)小組內交流教師導學(1)。(6)小組內交流教師導學(2)。(7)小組內交流教師導學(3)。(8)完成1c和1d聽力任務,小組反饋并轉述。
展示評析。小組展示小組合學的內容,并進行評價分析。
練習運用。(1)創(chuàng)設情境,嘗試運用上First, he…Next,he…then,he…finally.口頭描述。(2)根據(jù)情境,嘗試運用First,he…It takes…Next,he…It takes…Then,he…It takes Finally, he…It takes口頭描述。
鞏固拓展學習階段:創(chuàng)設情境,小組內討論后匯報關于距離、交通工具與速度的話題。
結語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常態(tài)化的教學過程中得到培養(yǎng),教師必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學行為,遵循教學規(guī)律,整合教學方法,積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以學生活動為主線,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進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指向的單元教學設計。
【參考文獻】
[1]郭寶仙,章兼中.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J].課程·教材·教法,2019(4),66-71.
[2]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zhàn)[J].英語教師,2015(16),6-7.
[3]鐘啟泉.單元設計:撬動課堂轉型的一個支點[J].教育發(fā)展研究,2015(24)1-5.
(作者單位:杭州市陳經綸體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