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音樂課改的背景下,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學習,是每個音樂教師都需要實現(xiàn)的目標。那么如何提升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主動參與學習應是本文所要研究的。本文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對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進行了深入分析。
【關鍵詞】學生主體;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4-0225-01
【本文著錄格式】武媚.音樂更應悅——提升音樂課堂的有效性[J].北方音樂,2020,02(04):225,227.
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不具體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案設計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于音樂課教學結(jié)果起到了關鍵作用。教學目標不具體,就會造成最終呈現(xiàn)不出最佳的課堂效果,同樣也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影響。我們知道教學目標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缺一不可,不好好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開展教學任務時就會缺乏重點,不能夠進行有效教學。
(二)忽略學生主體地位
小學音樂課需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位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從中受益,所有的音樂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課堂,所有的教學設計都應立足于此。而在實際的音樂課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發(fā)現(xiàn),教師對于教案不斷推敲打磨,只為學生能夠按照設計的步驟完成課堂任務,一味追求游戲、出彩環(huán)節(jié)、表演,沒有真正關注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嚴重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以自我為中心,嚴重制約了教學有效性的實現(xiàn)[1]。
(三)教學模式單一化
很多教師在音樂課堂教學時,模式過于單一,僅僅依靠多媒體播放音樂,播放一些圖片或視頻,這樣每節(jié)課循環(huán)往復,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音樂課枯燥乏味,對音樂課提不起興趣;還有一部分教師,喜歡教授音樂理論知識,理論固然重要,它是學習音樂的基礎,但是如果不加以選擇優(yōu)化就全盤教授,很多知識學生無法消化吸收,不符合小學生對音樂學習的需求。這樣單一化的教學模式,不但限制了學生們的思維發(fā)展,也使課堂變得更加沉悶。課堂教學模式的單一化還體現(xiàn)在教學設計,大部分音樂教師是根據(jù)自己準備的課件教學,而實際的教學中,應根據(jù)學生的接受情況及表現(xiàn)去教學。
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學目標要具體化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可以說是整個教學的重中之重,教學目標包括: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這些目標的制定來引導學生更有效地學習音樂。教學目標的制定不是一成不變的,在教授不同樂曲時,其教學目標也要發(fā)生相應改變。教學目標不能太大,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教學目標要能夠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例如:在學習小學音樂蘇少版二年級上冊《兩只小象》可以設置以下的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歌曲《兩只小象》感受三拍子旋律特點,并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2)過程與方法:通過體驗、模仿、合作等方法,學習歌曲并加入打擊樂器小組一起參與表演唱,增強合作意識和協(xié)調(diào)能力;(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唱、聽、動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掌握三拍子的音樂韻律,養(yǎng)成傾聽的音樂習慣。
(二)良好的教學情境
音樂課是為了讓學生能夠聆聽美、感受美的,所以良好的教學情境是幫助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簡言之,要突出音樂課的與眾不同,不單單是學習一首歌、聆聽一首曲,要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效,是需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情境。好的情境,能讓學生更具代入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在滿足好奇心的同時掌握音樂知識,從而獲得情感體驗。例如在小學音樂蘇少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舞起來》中,《馬刀舞》作為本單元的欣賞曲目,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設置這樣的情境。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就可以播放全曲帶領學生跟著音樂做簡單律動進場,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將整體環(huán)境貼近音樂,這時教師提問“樂曲中有沒有相同的地方?”結(jié)合之前的律動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分段欣賞樂曲,讓學生更明確答案,當學生較為熟悉了樂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添加一些音樂相關知識,包括介紹作曲家及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最后學生結(jié)合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再次欣賞樂曲,這樣通過情境的設置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真正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優(yōu)化整合教材內(nèi)容
小學音樂教材內(nèi)容的整合也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舉措。很多教師在拿到教材時,都是按照單元一課一課有序地進行教學的,這樣看似有規(guī)律的教學實際上并不利于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系統(tǒng)學習。蘇少版的歌曲大多數(shù)是以題材進行分單元的,也就是說一個單元中的歌曲都是相似的主題。其中可能包含了二拍子音樂也包含三拍子音樂,也可能包含C大調(diào)歌曲或者F大調(diào)歌曲,這樣就會造成在學習音樂知識時學生產(chǎn)生混淆。這就需要教師合理地將教材優(yōu)化整合。例如,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將整本書的歌曲按照拍號劃分或者按照調(diào)號劃分,這樣開展教學能夠更有利于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掌握;除了整合教材進行教學,教師還可以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F(xiàn)在的孩子們受到流行音樂的影響,對于書本中的歌曲會覺得有些不喜歡,那么在教學時老師就應多考慮學生的感受,在合適的單元中加入合適的音樂拓展。例如,在小學音樂蘇少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五彩民歌風》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深入學習五線譜,可以在課堂中引入當下比較流行的歌曲《小蘋果》,這首歌曲不僅曲調(diào)簡單,學生也比較喜歡。不僅降低了音樂學習的難度,也能提升教學有效性。
(四)利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音樂課堂中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使音樂課堂更加生動、形象,通過不同的導入方式,圖片、視頻、音樂等,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覺得音樂課沒有很無聊,喜歡上音樂課。有效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讓課堂效率事半功倍。在音樂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師一定要充分掌握現(xiàn)代化技術,研發(fā)教學資源,轉(zhuǎn)變教學理念,學會用先進技術開展音樂課堂教學。例如,在小學音樂蘇少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音樂是好朋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帶領學生開展學習,結(jié)合歌曲的旋律制作課件,將以往師生用手畫旋律線感受音樂這一環(huán)節(jié)利用ppt演示出來,在播放歌曲的同時自動繪制相應的旋律線,這不僅讓學生能夠直觀看到旋律的走向,也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找準歌曲的音高。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
綜上所述,基于音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一定要采用各種各樣的途徑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進而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自由的課堂下學習,真正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蕾.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OL].學周刊,2016(19):214-215.
[2]周雁冰.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4(9):169.
[3]張彩玲.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1(29):200-201.
[4]佚名.乘著音樂的翅膀——淺談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黃河之聲,2018(13):93.
[5]陳慧林,張海花.關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中華少年,2017(36):245.
[6]何立晶.新課標下如何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7(24):377.
[7]朱雨晴.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性的教學策略[J]. 黃河之聲,2016(14):23.
[8]佚名.唱響和樂,讓美妙音樂響起來——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 2018(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