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蕭鈺卿
【摘要】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活動的開展,文章結合具體的案例,對經濟社會發(fā)展中外部性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就矯正策略進行了探討,希望可以為經濟活動的開展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外部性;矯正措施;經濟社會
【中圖分類號】F276
一、外部性的影響
(一)外部性簡述
1.外部性概念
經濟行為中的外部性是指一個經濟主體的行為對另一個經濟主體的福利產生了外部影響,而施加這種影響的主體卻沒有為此付出代價或因此而獲得補償。換言之,外部性就是沒有在價格中得以反映出來的經濟交易成本或效益。
2.外部性原因
因為存在外部效應,預示著人們在做經濟活動決策時,依據的價格不僅沒有精確地反映其所有的社會邊際效益,而且也沒有精確地反映其所有的社會邊際成本。根本原因就是存在的某種經濟活動的外部性,影響了除交易雙方之外的第三者,而該第三者由此獲得的效益或由此付出的成本在交易雙方的決策中都沒有被考慮。
3.外部性影響
外部性的根本影響在于,根據失真的價格信號作出的經濟活動決策,會使社會資源配置出現錯誤,不能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以下將從正外部性、負外部性的角度分別說明其對經濟活動中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
(二)正外部性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
1.理論分析
正外部性是指一個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導致其他經濟主體獲得了額外的經濟收益,同時受益者又無需花費代價的情形,其中“額外的經濟收益”就是外部邊際效益(MEB),即因增加一個單位的某種物品或服務的消費給第三者帶來的額外效益。
存在正外部性時,社會邊際收益要大于個人邊際收益,它等于個人邊際收益加上外部邊際效益所得到的總和。故正外部性的核心問題,就是帶有正外部效應的物品或服務的價格,沒有很充分地反映該種物品或服務所能帶來的社會邊際效益,即社會邊際成本與個人邊際收益的均衡點要低于社會邊際成本與社會邊際收益的均衡點(資源配置效率最優(yōu)點);除此之外,由于這種“額外的效益”是非排他的,那么就會有搭便車的情況出現。以上兩個問題反映到資源配置上,便會使該物品或服務的生產和銷售呈現不足的狀態(tài),即物品或服務的正外部性會導致其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的產量水平是缺乏效率的。
2.案例研究
正外部性的現實案例有很多,其中正在研發(fā)的新冠肺炎疫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疫苗研制成功并投放到市場,接種疫苗不僅會使接種者本人減少感染肺炎的可能,那些沒有接種疫苗的人也可因此而減少接觸感染者的機會。依此類推,整個社會都可從減少疫情傳播的可能性中得益。再進一步,如果疫情能以這種方式得以根除,那么,整個世界的人口都會成為某一人接種疫苗的受益者。如果用外部邊際效益來表示的話,那么接種新冠疫苗的外部邊際效益就是給除接種者之外的其他人所帶來的減少感染肺炎可能性的好處。
然而正是因為疫苗有很大的正外部性,而個人對疫苗的付出卻得不到疫苗的全部好處(個人邊際收益小于社會邊際收益),且疫苗的這種好處是非排他的,讓更多的人選擇搭便車,所以就造成了單靠個人來說,正外部性會使疫苗在市場上的投放使用不足,沒有達到最有效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
(三)負外部性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
1.理論分析
與正外部性相反,負外部性是指一個經濟主體的經濟活動導致其他經濟主體蒙受了額外的經濟損失,而造成危害的主體卻沒有為此承擔成本的情形,其中“額外的經濟損失”就是外部邊際成本(MEC),即因增加一個單位的某種物品或服務的消費給第三者帶來的額外成本。
在存在負外部性時,社會邊際成本等于個人邊際成本與外部邊際成本的總和,很顯然這時的社會邊際成本大于個人邊際成本。所以負外部性的核心問題,就是帶有負外部效應的物品或服務的價格,沒有充分顯示用于生產或提供該種物品或服務的社會邊際成本,也就是社會邊際效益與個人邊際成本的均衡點比社會邊際效益與社會邊際成本的均衡點(資源配置效率最優(yōu)點)要低。這個問題反映到資源配置上,便是該物品或服務的生產和銷售必將會呈現過多的情況,同樣,該物品或服務的負外部性也會導致其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的產量水平是缺乏效率的。
2.案例研究
負外部性的現實案例也有很多,其中典型的就是環(huán)境污染。
在此以上游的化工企業(yè)對下游的水污染為例。位于上游的化工企業(yè)的生產之所以會帶來負外部性,是因為其生產所造成的污染物排入河流,導致水資源的污染,從而降低了下游水資源使用者可從中獲得的效益,如減少了可供捕撈的魚量,增加了下游企業(yè)生產時凈化水的成本,降低了下游居民的用水質量等。如果用外部邊際成本來表示的話,那么該化工企業(yè)生產的外部邊際成本就是其排放的污染物給下游企業(yè)、居民造成的損害,而這些對第三方造成的損失,沒有在該種物品或服務的生產成本中得到反映。
正是因為化工企業(yè)的生產有很大的負外部性,而企業(yè)卻不用為它給其他人造成的損失付出成本(個人邊際成本小于社會邊際成本),所以說負外部性會使對環(huán)境污染嚴重的化工產品在市場上的投放使用過多,同樣沒有達到最有效的資源配置狀態(tài)。
二、外部性的矯正
(一)通過公共部門
1.經濟措施:補貼與稅收、罰款
(1)案例一:矯正正外部性——補貼
要想矯正正外部性,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的方式,即對帶有正外部效應的物品或服務的消費者,依據該種物品或服務的外部邊際效益的大小進行財政補貼發(fā)放,使補貼物品或服務的私人邊際效益提高到和社會邊際效益相一致的水平,從而實現正外部效應的內在化。因此,用財政補貼對正外部性進行矯正的最顯著特點是其數額與外部邊際效益相等,著重了私人邊際效益的調整。
如上文案例中疫苗正外部性的矯正,就可以通過對接種者采取財政補貼發(fā)放,促使消費者對接種疫苗的需求增加,從而實現接種疫苗帶來的正外部性的內在化。最終,政府對接種者的補貼使疫苗的外部邊際效益加計到私人邊際效益之上,降低消費者為其支付的凈價,增加疫苗接種者所獲得的效益,從而增加了人們對疫苗的需求,進而將其產量調整到社會邊際效益等于社會邊際成本的最優(yōu)水平。
(2)案例二:矯正負外部性——征稅、罰款
可以通過罰款或征稅來矯正負外部性:對帶有負的外部性的物品或服務征收與其外部邊際成本大小相當的稅收,從而將征稅物品或服務的私人邊際成本提高到和社會邊際成本一致的水平,最終實現負外部性的內在化。因此,矯正性的罰款、稅收的最顯著特點是其數額與外部邊際成本相等。
如上文案例中化工企業(yè)的負外部性,就可以通過政府對化工產品生產企業(yè)征收矯正性的稅收如污染稅,或對其污染物排放進行罰款的方法實現生產所帶來的負外部性的內在化。且其所征收的稅額或罰款額由企業(yè)生產的外部邊際成本決定。最終,政府對化工企業(yè)的征稅(罰款)不僅將企業(yè)的外部邊際成本加計到了私人邊際成本之上,對負外部性進行了矯正,同時還增加了化工產品的生產成本和售價,進而將其產量減少到社會邊際效益和社會邊際成本相等的最好水平。而且所征的稅收還可以以補貼的形式發(fā)放給其他的下游企業(yè)、居民,將部分收入從化工產品生產者手中轉移給遭受其負外部性損害的企業(yè)或居民。所以,以稅收和罰款來矯正負外部性是一種可行的好方法。
2.法律措施:制定規(guī)則
外部性也可以通過法律措施來矯正,即通過政府完善相關法律法規(guī),制定相關規(guī)則對外部性的根源以及結果進行矯正。
比如可以通過制定清潔生產的標準以減少污染外部性的產生、法律判決產生外部性的經濟主體給因外部性影響而利益受損的他人以賠償等來矯正負外部性。
同樣,正外部性也可以通過法律措施矯正,比如制定法律規(guī)則給予正外部性主體以補貼等。
3.行政措施:公共管制
為了矯正外部性問題,政府還可以選擇公共管制的方法,公共管制更多地被用來矯正負外部性。
以化工企業(yè)排污案例來說,政府管制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對外部效應水平的管制,即規(guī)定一個法定的排污標準;二是對生產過程的管制,可以根據法定的排污標準對生產程序進行規(guī)定等方法。這些都可以起到矯正外部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優(yōu)化資源配置的作用。
(二)通過市場機制
1.確定產權
(1)科斯定理
產權通常是指對資源的所有權、使用權以及自由轉讓權等。而關于通過明確產權來矯正外部性的觀點,科斯是里程碑式的人,后人根據科斯的《社會成本問題》總結了兩條重要的定理:①科斯第一定理:在交易費用為零時,只要權利(產權)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許當事人進行自由談判交易,就可以使資源得到有效配置或使社會產值達到最大化。產權賦予不同的人只會帶來收入分配結果的不同。②科斯第二定理:一旦考慮到進行交易的成本大于零,那么合法權利的初始界定會對經濟制度運行的效率產生影響。所以要想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降低交易費用很重要,同時,產權初始界定的合法性也很重要。
科斯定理展示了通過市場交易使外部性內在化得以實現的可能性,明確了利用市場手段是解決外部性問題的基本途徑,即需要通過有效的市場機制實現外部性的內在化,其中最關鍵的問題是產權的清晰界定與交易成本的盡量降低。根據科斯定理,當交易成本為零時,可以通過產生外部性的雙方討價還價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而和初始的產權配置沒有關系。這一點使我們在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外部性問題時深受啟發(fā)。首先,產權明晰成為降低外部性的關鍵,所以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需要從模糊產權到產權明晰;其次,作出上述分析有一個隱含假設是法律足夠充分保護產權以及合理界定產權,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需要有專門的組織和機構對產權提供法律保護和對產權進行合理界定等;再次,為了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我們需要采取方法降低交易成本。
(2)實際應用案例——碳排放權交易
碳排放權交易簡稱碳交易,是為促進全球溫室氣體減排,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場機制。具體來講,碳排放權交易就是各國根據世界的環(huán)保目標做出協議,協議國家承諾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一定的碳排放減排目標,各國再將自己的減排目標分配給國內不同的企業(yè)。
碳交易賦予該碳排放權可交易的商品屬性,并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在不同的經濟主體之間進行買賣,讓經濟主體將經濟行為的環(huán)境污染效應納入到成本范疇,注重個人成本與社會成本的匹配,從而實現了降低環(huán)境污染的負外部性,促進了資源的有效配置。
碳交易是通過確定產權來矯正外部性的非常典型而成功的例子,體現了市場機制矯正外部性的巨大優(yōu)勢與發(fā)展前景,值得人們不斷進行更深入地研究、探索。
2.一體化
私人市場機制可以采取使企業(yè)規(guī)模擴大,組成一個足夠大的經濟實體,使外部成本或收益內部化,從而達到糾正外部效應帶來的效率損失的效果。
比如上游化工企業(yè)可以和下游生產企業(yè)合并,那么上游化工企業(yè)對下游企業(yè)所造成的損害就會被內部化,它將要為它所造成的損害付出成本,這樣外部成本也就內部化了,自然就實現了外部性的矯正。
3.社會規(guī)范或道德約束
社會的宣傳教育、道德約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矯正外部性的作用。
譬如對環(huán)境保護的呼吁可以讓一些企業(yè)更多的使用清潔生產技術,減少對環(huán)境的污染,以矯正其負外部性;還比如通過對接種疫苗的宣傳可以讓更多的人選擇接種疫苗,以矯正其正外部性,并讓社會更多的人能受益。這都體現出社會規(guī)范或道德約束在矯正外部性、促進資源配置的公平效率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只不過與其他的方法相比,社會規(guī)范或道德約束對外部性的矯正效果相對較弱。
主要參考文獻:
[1]連平,周昆平,唐建偉.負外部性影響顯現 經濟運行緩中趨穩(wěn)——2019年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展望[J].金融博覽,2019(08):46-47.
[2]劉建偉.零工經濟中的內部競爭機制與外部效應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