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輔帥
[摘 要] 學校安全教育事關廣大師生生命財產安全,是我們應該常抓不懈的首要工作。但是,問題在于我們常常重視抓“明處”安全,而忽視冰山下的“盲點”安全,從而使安全隱患不斷發(fā)生。這個“盲點”處,往往就是“樂極生悲”處。所以,學校安全教育應該從“盲點”處抓起,謹防樂極生悲。
[關鍵詞] 樂極生悲;自傷式;他傷式;群傷式
“樂極生悲”,是指高興到了極點時,會發(fā)生使人悲傷的事。這“使人悲傷的事”在很大成分上包含著“安全上的事”,安全上的事便是安全事故了?!皹窐O”之處,正是放松警惕之處;“樂極”之時,正是事故易發(fā)之時。此時此處,卻又帶有一定的突發(fā)性和隱蔽性,因而,它是安全上的一處“盲點”,不能引不起人們的注意和重視,成為一個管理上的“漏洞”。學校的安全“盲點”之處,也往往是“樂極生悲”之處。學校安全工作的精細化就在于,既要從“明點”之處抓起,又要從“盲點”之處發(fā)力,從方方面面筑牢安全教育的籬笆墻,謹防“樂極生悲”的安全事故發(fā)生。
一、抓安全“盲點”,防自傷式的“樂極生悲”
小武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長得身條頎長,結實健壯。他雖然學習成績算不上優(yōu)秀,但體育運動卻是他的強項。他每天都堅持體育鍛煉,無論是田賽還是競賽都有比較突出的優(yōu)勢,學校體育運動會是他展現自我風采的好時機,他竭盡全力、奮力沖刺,每次都能包攬好幾個“金獎”,被同學稱為校園賽場上的一匹“黑馬”。這年春天,小武很榮幸地代表學校去參加了市級學校運動會,這是全市小學生運動水平的一次大檢閱,小武初次參加這么大規(guī)模的盛會,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參賽前,學校教師對他寄予很高厚望,鼓勵他努力拼搏拿出好的成績,并強調了比賽過程中的諸多安全問題。
確實,小武沒有辜負學校教師的期望,賽場上的他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在最后沖刺的時刻反超兩名對手,奪得了800米賽跑冠軍。極度興奮的他難以克制自己的情緒,恨不得一下子撲進領隊教師的懷抱,讓他們一起分享這份喜悅。只見他急不可待地從領獎臺的側面,一個箭步跳下來……然后就猛然蹲下了,捂住腳痛苦地皺著臉——他的腳踝粉碎性骨折。這場意外事故發(fā)生以后,小武非常痛心,傷了身體不說,還耽誤了其他項目的比賽,讓自己的愿望落了空。
這是一個突發(fā)性的自傷式的“樂極生悲”事件。我們經常提到“自殘”,“自殘”是在自卑情緒的指使下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它是一項有意識的行為活動;而這種自傷式的“樂極生悲”卻不同,它是在情緒腦的支配下,形成的無意識的行為活動(一時沖動,根本沒有考慮安全問題)。那么,平時性格溫和的小武為什么突然如此沖動呢?這就是說,人的感情在外界刺激的影響下,具有多角度性和兩極性的特點,即:心理擺效應——人心也會像鐘擺一樣。人的心理往往存在起伏現象,猶如大海的波濤,潮起潮落,而這種變化總是在心理的兩極來回擺動,從而產生心理擺效應。這種心理擺效應的產生與環(huán)境、角色反差較大有關系,環(huán)境與角色反差較大的人,心理擺效應更易產生,也就越容易向相反的情緒狀態(tài)轉化。小武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績,又從來沒見過這么大的場面,環(huán)境和角色的反差對他刺激很大,情緒腦立刻代替了理智腦,一時得意忘形,釀成了禍端。
錯誤具有沖擊性,可以引領我們想出更多細節(jié)上的事情。其實,別說是這么大的比賽,就是再小的一項活動,教師也不會少講安全事項,但是往往是講“明點”的安全,對那些處于冰山下的“盲點”卻忽略了。如,我們只會重視在路途上的安全、在比賽中的安全,而對學生因獲勝或者失敗后,因情緒的變化而生發(fā)的安全隱患卻關注太少,甚至完全忽視,就很容易“樂極生悲”或者“悲極生悲”,給學生帶來不必要的身心傷害。因此,我們要引以為戒,在學生可能因情緒的變化而引起安全隱患的場合下,教師很有必要做好學生的心理教育,加強理智對情緒的調控作用,讓學生在快樂和興奮的時空中,保持冷靜和清醒的頭腦,隔絕一些刺激源,把注意力轉入到一些平和自己心境的事情當中,以避免因心理的極度搖擺而產生的惡劣后果。
二、抓安全“盲點”,防他傷式的“樂極生悲”
小金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天生聰慧,溫文爾雅。他平時喜歡讀書習作,寫出的作文主題鮮明,生動有趣,經常被教師當成范文來朗讀,是同學公認的校園“小作家”。中心校組織了一次作文選拔賽,小金自然成了首選參賽手。比賽利用現場作文、當場打分的形式進行。小金天賦聰敏,詞彩豐富,自然是立意新穎,妙筆生花,以絕對的優(yōu)勢,毫無懸念地獲得頭獎。當他興高采烈回到學校的時候,正好是大課間,班上的幾個要好的同學立刻圍上來問他參賽情況,在得知他獲得了頭獎之后,大家群情激昂,血脈僨張,情緒失控的三個同學運用傳統的方式,攔腰將他抱起舉到了高處,以示祝賀。誰知,一下失手,擎向高處的小金自個兒落到了地上,悲劇剎那間發(fā)生——腰部摔傷、頭部磕傷……
這是一個突發(fā)性的他傷式的“樂極生悲”事件。我們經常提到“他殺”,“他殺”是一種有預謀的傷害他人生命的行為,它是一種有意識的犯罪活動,而這種他傷式的“樂極生悲”卻不同,它是在其他人的情緒腦支配下,形成的無意識的行為活動(他們在意愿上并沒有傷害小金的動機)。那么,一個人的情結發(fā)生變化,周圍人為何也跟著變化呢?這就牽扯到一個情緒感染問題。我們經常說,快樂著別人的快樂,憂傷著別人的憂傷,意思就是如此。心理學認為,人的感覺器官能夠把外界刺激的能量轉換為神經沖動,即將感覺器官接收到的各種適宜刺激能量轉換為生物電能。興高采烈的小金載譽歸來,無疑成了一個刺激源,引起大家的神經沖動,使內心的電能頓時釋放,從而做出了過激的行為,導致悲劇的產生。
有句話說得好:“自知是自善的第一步”。要想改變現狀,首先要找出問題的根源。上述問題的根源還是在忽視安全“盲點”的教育上。學生表現突出,取得了成績,別人替他們高興以示祝賀,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情緒宣泄的合理性,切勿運用過激行為。一切行為和舉措都要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進行,超出了安全底線的一切行為都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從深度思考,從細處考量,從盲點抓起,無論是平素還是重大活動,都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心理疏導,教育學生既不要因自己過度興奮而自傷,又不要因替他人快樂而弄巧成拙,造成他傷,導致樂極生悲事件發(fā)生。
三、抓安全“盲點”,防群傷式的“樂極生悲”
近年來,學校群傷式的踩踏事件時有發(fā)生,事故之多、傷亡之大,讓人觸目驚心。動輒數人、數十人受輕傷或重傷,動輒數人、數十人喪失寶貴的生命。比起自傷、他傷事件危害性更大,牽扯面更廣。因此,更應該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群傷事件的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受心理因素影響,樂極生悲式的群傷是比較常見的現象。如,某校校慶活動,在舉行完節(jié)目演出后的散花、撒糖環(huán)節(jié)中,造成哄搶混亂局面,導致踩踏事故發(fā)生;某校舉行籃球比賽活動,散場出校門時,因學校指揮不力,致使部分興奮學生因擁擠引起混亂,造成踩踏事件發(fā)生……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造成群傷式的“樂極生悲”事件,其實也純屬個發(fā)式的偶然,沒有預謀,聯合性也較小,都是因為某一個或某幾個人的心理沖動,或鬧騰或擁擠或滯留等現象所造成。星星之火,引爆全局,這是誘發(fā)群傷式“樂極生悲”事件的顯著特點。
相對于其他安全教育來說,群傷式踩踏安全隱患也屬于“盲點”問題,是平時安全教育的一個“短板”問題。很多學校在安全演練中只是針對防震、防火等內容,而很少涉及防踩踏教育和演練活動。其實,踩踏災害比地震、水火災害發(fā)生的概率更大,加強教育的必要性更大,意義更深遠。校園安全重于泰山,全民參與就多一份保障,為了最大限度保障全體師生的安全,學校應該高度重視,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學校要多從這方面立“課題”,做好群傷式的預防“文章”,做好群傷式的自救“文章”,真正讓校園成為一個安全、文明的學習樂園。
防校園踩踏演練,要做好安全逃生技能和具體逃生要求的講解,教師可以邊講解邊示范,學生可以邊學習邊演練,熟練掌握雙手交叉抱頭屈膝側臥、左手握右手、手腕撐于胸前等自救姿勢,教學生在擁擠、緊急情況下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臟器,最大限度地降低自己受到的傷害。
其實,解決的辦法還是要從根源上做起。群傷式的“樂極生悲”的根源就在于學生因為興奮和激動,或者精神緊張而不冷靜地大幅度跑動、相互擁擠而致,所以要著重從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入手,教育學生要有集體意識、安全意識,集體場合要多考慮別人的感受,多關注別人的生命安全;要穩(wěn)定情緒,別激動,別恐慌,不起哄,不制造恐怖聲音(如尖腔怪調,如喊“鬼來了”),不做傷害他人的舉動(如故意擁擠,如使絆子,如彎腰系鞋帶),防微杜漸,堅決杜絕群傷式的“樂極生悲”事故發(fā)生。
一言以蔽之,抓安全“盲點”,要找到“阿喀琉斯之踵”——阿喀琉斯是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之一。他的母親為了讓他長生不老,將他浸入冥河洗禮。阿喀琉斯從此刀槍不入,只有腳踵被提在女神手里,未能浸入冥河,于是腳踵就成了這位英雄的唯一弱點。在十年戰(zhàn)爭快結束時,敵方的將領在眾神的示意下,抓住了阿喀琉斯的弱點,一箭射中了他的腳踵,阿喀琉斯最終不治而亡。與“阿喀琉斯之踵”類似,任何事情或組織都有它的最薄弱之處,而問題又往往由這里產生。如果我們把這個最薄弱之處解決了,問題也就會迎刃而解了。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