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yǎng)小學生開口“說”的能力已成為英語學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培
養(yǎng)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而語言運用能力其主要表現(xiàn)方式為口語表達(交際)能力。習初始階段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由此可見,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關鍵詞:小學生;英語學習;口語表達;策略
一、 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口語表達氛圍
在英語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在口語活動中不想說,或者想說卻又找不到適當?shù)恼Z言,他們不同程度地存在怕開口、羞于開口的現(xiàn)象。為了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讓學生會說、善說、樂說,教師在平時教學中應注意以下三點:
(一)創(chuàng)境激趣
情境可以使學生產(chǎn)生言語的動機,并提供言語的材料,從而促進其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教師應善于利用各種方式營造英語口語表達的氛圍,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說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說的欲望,讓學生在情境中感知語言、交流語言、發(fā)展語言。例如教學PEP教材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時,我先與一名學生進行一段示范性情景對話(談論各自喜歡的活動,今天的天氣如何,應該穿什么衣服,相約去游玩等),接著提供幾個擴展性的聽讀材料(四季圖,季節(jié)活動,季節(jié)衣服等)讓學生自主聽、讀,然后學生分組就個人喜歡的內容以及喜歡的理由進行討論,并編出一段情境對話,最后在小組內進行Show and tell。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自由交流,在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的氛圍中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有效地檢測了學生的語言水平,開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
(二)用英語組織教學,對學生進行語言熏陶
英語教學的主要矛盾是漢語與英語學習之間的矛盾。平時,學生所聽、所想、所說的全是漢語,只有課堂才是學生接觸英語的主陣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用英語組織教學,把握好課堂的四十分鐘,多用英語表達,對學生進行語言熏陶。這不僅是英語教學本身的需要,也是營造英語口語表達氛圍的需要。
(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口語表達氛圍
和諧的師生關系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師生平等和教學民主,寬松的語言表達氛圍是教師通過對課堂教學氣氛的調控和渲染來營造的。營造這種氛圍的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教師對鼓勵機制和糾錯策略的運用。
二、 注重差異,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主動用英語交際的習慣
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部分同學不但課下不習慣說英語,有的甚至連課上也不愿意開口,他們有的是因為怕出錯緊張,有的是因為詞匯量不足而不敢用英語來表達自己,還有的則因為經(jīng)常被老師忽視,而沒有機會說英語??傊麄冞@些學生寧把自己當聽眾,也不參與課堂活動,他們習以為常,甚至借此躲避課堂訓練,對這樣的學生,教師一方面要多鼓勵、訓練他們,另一方面則要努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如在課上盡量選擇他們想讀、想聽、想看和想談的內容,采用各抒己見、角色扮演、短劇表演、模擬配音、看圖說畫、做游戲等訓練他們的“說”,并在各個活動中進行具體指導。如:Group work or Pair work.這在客觀上能縮小口語活動的范圍,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以使他們大膽地開口說英語,另外,教師還應盡可能將一些難度較低的任務交給那些不敢大膽開口的學生去做,并為他們順利完成任務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和成功感,讓他們在享受“成功”快樂的同時,把勝利的喜悅轉化為積極進取的動力。
三、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學生搭建口語訓練和口語展示的平臺
從實踐中我認識到,如果英語僅僅局限于課堂口,其生命力是有限的。學生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他們需要感知與他們內心世界相呼應的聲音、色彩、動作和語言,他們需要在輕松和愉快的環(huán)境下接受語言和使用語言。而主題鮮明,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正是對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小學生課外口語活動應體現(xiàn)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特征,應體現(xiàn)由課內向課外,由校內向校外延伸的特點,如開展口語興趣小組,根據(jù)教材內容自編自演英語童話劇,英語故事樂園,英語走廊、雙語走廊、英語早操、笑話、謎語及英語才藝大獎賽等。
四、 注重總結反思,完善提高英語口語教學策略
作為小學英語教師,課后要及時對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行為、措施、方式、方法、決策以及整堂課所取得的教學效果進行全面的審視和分析,檢討得失,權衡利弊,系統(tǒng)總結,以指導新一輪的教學。筆者認為,以下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特別值得我們思考:
(一)氣氛壓抑
學習者不積極參與課堂口語表達,特別是中高年級同學,擔心出錯,受批評,失面子。
(二)無話要說
一方面話題過于空泛,讓學生無話可說;另一方面話題的難度過大,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口語語料的儲備。
(三)不平等的參與
在以往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是“少數(shù)學生撐場面,多數(shù)學生當聽眾”,而這一部分旁聽者,他們很少或根本沒有開口。
(四)聽、說、讀、寫語言技能發(fā)展不平衡
口語訓練與聽、讀、寫技能的訓練不能有機結合。
(五)口語實踐空間狹小,口語訓練形式枯燥單一
對小學英語老師而言,不斷地總結教學的得失和進行教學反思不僅是改進和調整英語口語教學策略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自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需要。
五、 完善口語評價體系,激發(fā)學習興趣,促進能力發(fā)展
口語評價是英語學習整體評價體系(包括技能、知識、情感、策略及文化)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具有目標導向,動機激勵和反饋調控等功能。它包括師評、自評與互評三種。它可以更及時,更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提高其語言運用能力。例如在教學My family的內容時,我將評價貫穿于教學活動始終,設計了一項介紹自己家庭成員的活動,并讓學生在介紹中多發(fā)現(xiàn)其家庭成員的外貌特征和愛好。交流之后,我再引導學生評比誰發(fā)現(xiàn)其家人的愛好和外貌特征最多,誰在介紹中運用語言最正確和生動。這種多方位的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傾聽和判斷正誤,學會質疑和給別人提出好的建議等。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提高口語能力的動力。
總之,小學生英語口語能力培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對小學生英語口語的訓練決不能急功近利,而必須持之以恒。只要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愉悅的交際氛圍,一個讓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并適時和適度地加以引導和點撥,口語活動不僅會深受學生的喜愛,而且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會獲得較大的提高。
作者簡介:
何雪,河北省廊坊市,河北省文安縣左各莊鎮(zhèn)福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