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德華 馮麗萍
摘 要:“一帶一路”倡議是我國順應時代要求,在統(tǒng)籌國內外兩個大局基礎上做出的戰(zhàn)略部署。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是促進中外民心相通、人文交流、經貿合作的重要力量。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對增強政治互信,促進經貿合作,增進文化交流等有著重要意義。因此,要重視和發(fā)揮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中的作用和建立引導華僑華人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機制。
關鍵詞:華僑華人;“一帶一路”;絲路精神;實施機制
中圖分類號:D82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10 — 0010 — 04
“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與影響全球的世界性意義,它為新時期世界各國走向共贏帶來了中國方案。“一帶一路”建設極大地激活了沿線各國共同發(fā)展的激情。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新時代要聯(lián)系華僑華人和歸僑僑眷,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因此,“一帶一路”建設不能忽視分布在世界各地華僑華人的獨特力量。
一、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意義
廣大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充分調動他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性,對于進一步弘揚新時代絲路精神,講好絲路故事,傳播絲路文化,具有明顯的現(xiàn)實意義。
推動政策溝通,增強雙邊互相合作?!耙粠б宦贰背h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奉行開放主義,但由于世界各國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有很大的差異,自該倡議提出以來,便引發(fā)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響和高度關注。然而,沿線一些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心存顧忌和疑慮,懷疑中國以此來擴大勢力范圍,擔心本國的利益遭到損害和侵蝕。盡管我國多次強調相關原則和立場,但沿線一些國家仍從競爭與威脅的角度,依然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一帶一路”倡議,極力將“一帶一路”倡議意識形態(tài)化和政治化。而如何消除這些不信任與心存疑慮,以及化解彼此間的誤解和矛盾,則成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成敗的關鍵。歷史積淀而成的絲路精神是寶貴精神遺產,它承載著引領未來的發(fā)展理念。古絲綢之路不僅是貿易之路,更是文化的紐帶和精神的象征。華僑華人在海外長期秉持和踐行傳承千年的絲路精神,詮釋演繹了和平合作、互利共贏等為核心的全新價值觀。華僑華人書寫的絲路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為沿線各國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起到了增信釋疑,打消政治疑慮的積極作用。
傳遞真實聲音,提升外交話語感召力。話語理論源于后殖民主義理論與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話語背后隱含著權利邏輯,它本身隱含著對言說者自身權利的隱蔽性認同。??抡J為,話語不僅僅是認知、觀念、態(tài)度傳遞的交往工具,還與思想、權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國際交往中,話語更是國際關系中權力的一種表達方式。話語在公共外交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公共外交的核心就是話語權的競爭與爭奪,誰掌握了話語權,誰就在國際社會中掌握了主動權,因此,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話語權的經營和創(chuàng)造。長期以來,西方發(fā)達國家控制著話語主導權,在西方長期主導的國際話語體系之下,我國的話語體系常常是“被表達”“被表述”,我國國家形象也主要源于“他者”言說,自我真實的中國話語、聲音非常微弱。在此背景下,某些西方國家打著人權、民主、自由等口號,利用政治體制與意識形態(tài)的不同,對我國國內事務進行著別有用心的抹黑,同時還利用自身在國際話語權中的優(yōu)勢地位,惡意挑撥我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將我國的形象污名化?;诖?,“一帶一路”背景下提升我國國際話語權顯得尤為重要。華僑華人作為連接我國與海外的民間大使,他們可以幫助我國更好“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1〕,把中國的真實的聲音傳播出去,這對提升我國的外交話語權,增強對外話語的感召力與公信力有積極作用。
傳播優(yōu)秀文化,彰顯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文化是歷史的積淀,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它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同時文化還是促進心理溝通、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徑。隨著文化在國與國之間作用的提升,文化外交也越來越受到各國的重視。我國是一個文化燦爛的文明古國,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為世界文明的發(fā)展進步創(chuàng)造了突出的貢獻,梁啟超曾用兩個“世界莫能及”高度贊譽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燦爛的文化對世界文明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回顧歷史,一代又一代的華僑遠涉重洋,這不僅讓中華文化源源不斷地傳到了世界各地,也使獨具魅力的中華文化持久而深刻的影響了周邊國家文明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在眾多華僑華人的推動下,我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才對世界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于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及吸引力,英國學者指出,幾千年來,中國的耀眼光芒吸引著商人、使節(jié)、學者和教徒紛紛前來尋求財富、權力、教誨和靈感〔2〕?!耙粠б宦贰背h延續(xù)了古代絲綢之路商賈往來、文化經貿繁榮的傳統(tǒng)和精神,在此背景下,華僑華人傳播中華文化的使命感日益增強,這對中華優(yōu)秀文化走向世界,進一步彰顯中華文化在海外的魅力和吸引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獨特優(yōu)勢
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人數眾多,經濟實力雄厚,有著廣泛的政商人脈網絡,同時還具有融通中外的文化優(yōu)勢,他們是促進“一帶一路”沿線民心相通、人文交流、經貿合作的獨特力量。
華僑華人是推動“一帶一路”建設政治互信的橋梁。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特別是經濟國力愈發(fā)強勁,世界上幾乎任何一個角落都能感受到中國經濟的脈動,同時,中國因素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用越來越大。我國的改革發(fā)展給世界各國帶來了巨大市場和發(fā)展機遇,然而,我國的國際影響力遭到了某些西方國家歪曲式解讀,“一帶一路”倡議更是引起很多國家的戒備。就外交政策而言,由于各國國情、生活方式、文化習俗、價值觀等千差萬別,信任支持與接受認同是一國外交形象在他國富有感染力與說服力的關鍵。華僑華人長期生活在國外,他們積極參與住在國的政治事務,有很強的維權意識、參政意識、公民意識,部分華人的地位大幅提升,有的已經擔任住在國的部長、州長和各級議員等。華僑華人積極的參政意識及日益提高的社會地位有利于促進住在國對我國政治和政策的理解,是我國公共外交重要的助推器。一方面,華僑華人通過參政議政等形式影響著住在國對華的政策,促進國與國之間的互動,推動住在國對我國政治、政策、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借助華僑華人的力量可以消除誤解,準確傳達中國外交信息,全方位展示中國求同存異、和平務實的國家正面形象,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外交支持。
華僑華人是促進“一帶一路”建設經貿暢通的紐帶。改革開放以來,華僑華人回國投資建廠,回報桑梓,他們成為我國經濟發(fā)展和改革的重要力量,僑屬企業(yè)成為中國非公有制企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的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fā)展和完善。華僑在給國家?guī)砑毙璧拇罅抠Y金的同時,還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他們已經成為我國創(chuàng)建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重要力量?!耙粠б宦贰北尘跋?,華僑華人依然是推動我國對外經貿合作的獨特力量。由于世界各國的語言習慣、法律法規(guī)都有很大的差異,特別是華僑住在國的消費習慣、文化傳統(tǒng)、發(fā)展模式等都與我國有著極大的不同,這是我國對外經貿合作面臨的障礙。但華僑華人有著極強的雙向服務的能力,能為“一帶一路”建設中雙方經貿合作提供優(yōu)勢資源。一方面,華僑華人長期生活在國外,在語言、習慣、文化等諸多方面都已融入當地社會,知曉住在國的營商環(huán)境、商業(yè)規(guī)則,便于他們利用完善發(fā)達的商業(yè)網絡及豐富的從商經驗幫助中國企業(yè)海外發(fā)展和國外企業(yè)來華投資,促進雙邊貿易發(fā)展;另一方面,華僑華人很多都受過很高的教育,是名副其實的知識精英,還可以利用他們本身的智力資源,幫助我國對外開放提供翻譯、咨詢、法律、金融等各類優(yōu)質服務,并根據其他國家的發(fā)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幫助我國企業(yè)拓展海外市場,避免因文化、法律差異帶來合作風險,從而減少貿易摩擦,降低交易成本,促進貿易暢通。
華僑華人是增進“一帶一路”建設文化包容的民間大使。對文化交流來說,絲綢之路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寶貴的文化遺產,它還是一種象征以及特殊的歷史見證。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品格和獨特精髓的體現(xiàn),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家園。傳播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既是增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需要,也是在世界范圍內參與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更是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的影響力和感召力的需要〔3〕。二千多年前由漢王朝開辟的古代絲綢之路成為中國與沿線各國經貿往來繁榮、文化交流的見證。古羅馬學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記載:“賽里斯國(即中國)林中產絲,馳名宇內……后織成錦繡文綺,販運至羅馬?!薄?〕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原動力,一直以來,華僑華人對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促進中華文化參與世界文明對話功不可沒。固然官方、商人、宗教人士對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移居海外的華人起決定作用〔5〕。就文化海外傳播優(yōu)勢而言,一方面,華僑華人跨國界和跨文化的特殊屬性便于他們用住在國國民眾易于接受的途徑和方式介紹中國文化。另一方面,華僑華人身上流淌著民族精神的血液,刻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烙印,他們與祖籍國有割舍不斷的情節(jié),中華血統(tǒng)讓其對中華文化具有較強的文化認同,他們本身就是獨特的文化載體,能以自身的言行舉止影響住在國民眾。他們在傳播中華文化方面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是中外人文交流的橋梁。
三、推動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fā)揮作用
華僑華人是推動中國走向世界的民間使者,只有以僑為橋,重視和發(fā)揮他們的作用,才能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
凝聚僑心,增強華僑華人的凝聚力。華僑華人的歷史,既是一部血和淚的奮斗史,又是一部華僑華人愛國愛鄉(xiāng)的歷史。華僑身居海外,但心系祖國,對祖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貢獻了巨大的力量。發(fā)揮海外僑胞、歸僑僑眷在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作用是我們黨歷來十分重視的問題。土地革命、解放戰(zhàn)爭時期等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重視“僑”的力量。“一帶一路”背景下,努力做好華僑的服務工作,提升僑胞的民族認同感,是充分凝聚僑心,促進華僑華人發(fā)揮更大作用的關鍵。但隨著我國的僑情發(fā)生的深刻社會變遷,傳統(tǒng)的由地緣因素關聯(lián)的民族和鄉(xiāng)土感情開始淡化,華裔新生代對祖國的情感已經沒有以前那么親切。很明顯,要想提升華僑華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還是需要基于血緣、地緣、語緣基礎,將濃厚的親情、鄉(xiāng)情、友情作為交流的紐帶,用政策支持、活動邀請,和諧共建等方式,把海外華僑的根留住,激活他們對祖籍國的熱愛;邀請新生代華僑來華參觀,讓他們感受國家發(fā)展的巨大成就,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還可用聯(lián)誼海外各類華僑企業(yè)家回國投資,促進資源的持續(xù)發(fā)展等方式來增強民族共識、融洽僑胞感情。
匯聚僑力,提升華僑華人文化認同。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原動力,華僑身上流淌著民族精神的血液,刻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烙印。隨著中國國力的日益增強和“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深入發(fā)展,華僑在海外與中國之間文化交流的紐帶作用日益凸顯。傳播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豐富傳播內容,既是參與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的需要,更是增強海內中華兒女向心力的需要。就當前文化認同現(xiàn)狀而言,早期移民海外的華僑與新一代華僑對中華民族的種族認同和文化認同是有明顯的代際差異。老一代華僑雖然長期在住在國生活,但他們與祖籍國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他們大致與國內民眾有相同的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于新一代華僑而言,他們長期遠離祖籍國,祖籍國的語言、文化都相對陌生,他們對住在國文化、習俗的熟悉程度已經超過了祖籍國。此外,就海外移民而言,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還有地區(qū)差異,香港、澳門以及臺灣移民與大陸移民對中華文化以及國家的認同有著明顯的地區(qū)差異。當地區(qū)差異和代際差異疊加的時候,華僑華人的文化認同和融入度日漸式微,因此,“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亟需以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基因,用豐富而簡約的形式,通過加強華文教育、支持海外華社舉辦中華文化活動等方式來全面、立體介紹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壯大中華文化傳播力,增強華僑的文化認同。
保護僑益,維護華僑華人的合法權益。保護僑益,要從法律的角度進行制度化約束。加強僑務工作法制化建設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當好華僑華人和歸僑僑眷的貼心人,成為僑務工作的實干家”精神的有力舉措。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華僑華人開始返回祖籍國進行貿易投資和創(chuàng)業(yè)。然而,如何保護華僑華人的合法權益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國家在政策層面對華僑權益關注還不夠,政策與實際的執(zhí)行之間還存在脫節(jié)現(xiàn)象。因此,需要根據僑情的變化以及海外華僑的現(xiàn)實訴求,從頂層設計入手推動華僑權益的保護立法工作,同時還需要拓寬服務渠道,提升服務水平,切實做好華僑回國投資、創(chuàng)業(yè)、交流方面提供優(yōu)質服務。只有維護僑胞的合法利益,才能促進僑務資源可持續(xù)的長遠發(fā)展。
四、引導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機制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推進,華僑華人在中外交流中占有更加重要地位,他們在助力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推動中外交流與合作優(yōu)勢明顯。因此,要建立華僑華人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機制。
建立政策支持機制。為充分發(fā)揮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更大作用,需要制定完善的涉僑服務政策。一是提升涉僑政策制定的科學性。通過實地調研、傾聽民意、意見征求、民主決策等方式制定可操作的政策,同時加強政策制定過程的監(jiān)督,避免政策制定的盲目性。二是提升政策的針對性。根據僑情變化和華僑華人實際需求,從創(chuàng)新資助、資金支持、成果扶持、市場投資等方面制定全面制定科學的涉僑政策。三是提升政策的宣傳水平。為充分吸收華僑華人攜帶優(yōu)質資源、優(yōu)良技術人才來華創(chuàng)業(yè),需要加大涉僑政策宣傳力度。通過組建涉僑宣傳隊伍、拓寬涉僑政策宣傳渠道,建立政策宣傳機制等途徑,讓華僑華人掌握當前涉僑政策,提高政策認知水平。四是提升涉僑政策的執(zhí)行水平。通過對政策執(zhí)行的過程監(jiān)督,保障政策的落實,同時營造政策公開透明、暢通執(zhí)行的法制環(huán)境,提高涉僑政策的執(zhí)行能力。
構建文化認同機制。傳播優(yōu)秀的中華文化,豐富傳播內容,既是參與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的需要,更是增強海內外中華兒女向心力的需要。一是引導海外僑胞積極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支持華僑華人開展人文交流。以親情、鄉(xiāng)情、友情作為交流紐帶,通過邀請新生代華僑來華參觀,讓他們感受國家發(fā)展的巨大成就,進一步增強民族自豪感;邀請各類華僑企業(yè)家來華投資,推動他們增強民族共識,融洽僑胞感情。二是開展華人教育。借助華文教育,推動華僑華人對祖籍國的了解,增強中華文化在海外的交流與融合,保持新生代華僑與祖籍國血脈親情。三是利用好華文媒體的資源優(yōu)勢,做好中華文化的宣傳工作。通過全面、立體介紹傳播中華優(yōu)秀文化,壯大中華文化傳播力,增強華僑華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四是加強與海外僑團的聯(lián)系,通過組織開展聯(lián)誼、活動交流等,把海外華僑的根留住,激活他們對祖籍國的熱愛。
搭建信息對接機制。信息對接是有效促進資源共建共享的有效途徑。建立信息的收集和發(fā)布,旨在保障信息的暢通,從而推動合作。當前,華僑華人在華投資還存在市場信息不暢通,商機發(fā)布傳遞滯后等問題。一方面,國內市場不知通過何種渠道了解華僑華人的投資方向;另一方面,華僑華人雖掌握著一定的資源和商機,但沒有合適途徑尋求內地投資合伙人,因此,信息對接和信息平臺建設成為必要。一是加強信息溝通。針對華僑華人在科技、資金等方面的需求,建立動態(tài)更新的信息發(fā)布平臺,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詢。二是加強信息的共建共享。根據僑情、僑資、僑商等數據信息,建立信息詳實的資料數據庫。通過建立信息的收集和發(fā)布,有效提供國家政策、市場行情、市場前景等方面的信息,為華僑華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夯實對接基礎。
強化法律保障機制。由于涉僑工作敏感度高、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單純依靠政府很難應對當前涉僑工作的復雜性,針對華僑多元化的利益訴求,新時期的涉僑工作必須加強法治化建設。一是加強僑務法規(guī)體系建設。根據僑情的變化以及海外華僑的現(xiàn)實訴求,從頂層設計入手推動華僑權益的保護立法工作。二是完善涉僑法律法規(guī),切實維護僑胞在國內的合法權益,依法解決華僑華人在知識產權、貿易往來等方面產生的矛盾糾紛,讓華僑華人的安全感更有保障。三是貫徹涉僑法律法規(guī),切實為華僑回國投資、創(chuàng)業(yè)方面提供法律保障,同時,拓寬法律服務渠道,提升優(yōu)質法律援助,為華僑華人排憂解難。四是加強涉僑法律的宣傳,讓社會公眾和僑胞都知曉涉僑法律,切實維護僑胞的合法利益,促進僑務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
〔參 考 文 獻〕
〔1〕習近平.提高軟實力實現(xiàn)中國夢〔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01-01.
〔2〕檀有志.美國對華公共外交戰(zhàn)略〔M〕.北京:時事出版社,2011:254.
〔3〕李海峰.充分發(fā)揮僑務工作在弘揚中華文化中的積極作用〔J〕.求是,2012,(08):22-24.
〔4〕龔書鐸.中國文化發(fā)展史(秦漢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3:389-390.
〔5〕潘亞暾.華僑華人百科全書:文學藝術卷〔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00:4.
〔責任編輯:侯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