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卉
一、案例背景
《金字塔》是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的一篇自讀課文,由兩篇文章組成,分別是《金字塔夕照》和《不可思議的金字塔》。從體裁角度來說,一篇是散文,一篇是實用文;從文本屬性角度來說,一篇是連續(xù)性文本,一篇是非連續(xù)性文本。
第二篇文章《不可思議的金字塔》以文字描述、數據、圖標和示意圖以及批注等多元的文本形式介紹了金字塔的不可思議。相比較第一篇散文從審美的角度表達了對金字塔的贊美之情,第二篇實用文更理性、客觀。作為自編教材,第二篇文章由兩份閱讀材料構成,分別是《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和《建造金字塔時的古埃及》。教學過程中,有學生提出問題:想要了解金字塔,可選擇的閱讀材料有很多,為什么編者會編選這兩份閱讀材料?材料彼此間有沒有什么關聯呢?于是,一場關于“兩份閱讀材料間有沒有關系”的“課堂微研究”正式拉開了序幕。
本單元的語文學習要素是“搜集資料,介紹一個地方”,顯而易見,資料的搜集對介紹一個地方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資料搜集的類型,呈現資料的方式,所選資料的適切性,都為學生的實際應用起到了示范作用。
正如葉圣陶先生在《略讀指導舉隅》中所說:“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p>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課堂微研究,讀中有發(fā)現。
師:第二篇文章《不可思議的金字塔》是一篇自編課文,作者選擇了兩份材料來向我們介紹,一份是《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一份是《建造金字塔時的古埃及》。第一眼看到這篇文章,有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吸引著你?簡單說說理由。
生:我發(fā)現文章里有不少插圖,能夠更直觀地幫助我們了解金字塔。
生:我還發(fā)現文章由兩部分內容構成,兩部分內容其實分別介紹的是金字塔的兩個方面。
生:段落旁有一些黃色的小字,我仔細讀了讀,這些是批注。
師:沒錯,這些小字注明的是閱讀時產生的疑問,這樣的批注叫“問題式批注”。邀請你的伙伴,合作著讀讀資料和批注。
小結:“問題式批注”是閱讀資料后產生的思考,這種思考可以引導我們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一起來開展“課堂微研究”。
出示:
課堂微研究:兩份材料之間有何關系?
研究小建議:先讀第一份材料,關注文旁的批注;再讀第二份材料,思考材料間關系。
片段二:瞻前顧后,研究材料間聯系。
師:來交流一下你們的研究與發(fā)現。
生:我們小組發(fā)現兩份材料間是彼此解答的關系,比如第一份材料中講到“塔高的10億倍正好是地球到太陽的距離…正好可以把地球上的陸地、海洋分成相等的兩半”,而且這一切并不是巧合,在第二份材料中,已經給出提示:“幾千年前,古埃及人已經在天文學、數學、幾何學、地理學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說明古埃及人早已具備了數字計算能力,并且成就極高,所以第一份材料所呈現的“正好”不是巧合,而是客觀的事實。
生:我們認為兩份材料之間是互相驗證的關系。第一份材料講到胡夫金字塔的建成工程浩大,給人雄偉高大之感,旁邊的批注是:“當時沒有車輛,又沒有機器,人們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這個問題其實在第二份材料中已經得到了驗證:“古埃及人很早就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術,在離胡夫金字塔不遠的沙漠里,考古學家發(fā)現了十幾艘早已腐爛的古代木船,這些船有使用過的痕跡。”第一份材料旁的批注在第二份材料里得到了驗證,說明兩份材料之間是有著聯系的。
師:隨著研究的深入,我們逐漸發(fā)現了這兩份材料之間的關系。只有真研究才會有大發(fā)現,為同學們的研究與發(fā)現鼓掌。
三、案例反思
所謂深度,指的是觸及事物內部和本質的程度。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深度學習也叫“深層學習”,這里的“深度”是相對于淺層化和表層化而言的。在本案例中,以“課堂微研究”的方式,推動了兒童思維的進階性發(fā)展。進階性思維的發(fā)展其實就是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思維品質的提升和科學思維態(tài)度的養(yǎng)成過程。進階性思維要著力引導學生深入文字的背后,獲取知識背后豐富的思維價值,從而達成知識和思維的同步發(fā)展。利用“課堂微研究”,推動學生進階性思維發(fā)展的背后,其實是學生“學”的方式和教師“教”的方式的改變。
進階性思維的前提條件便是學生的學習更自主、自由。自主才能凸顯主體,自由才能活躍思維。反復揣摩閱讀材料,深入研究材料之間的關聯,進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都需要學生自主展開探究設計和思維活動。深度學習下的課堂構建,為引領學生進階性思維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在本案例中,筆者做了一些嘗試,也產生了自己的思考。
1.問題研究要精準
研究的問題是學習活動開展的前提,所提的問題質量決定思維的深度。在本案例中,只精選了“研究兩篇閱讀材料之間的關系”這個研究問題。引領著學生的思維深入到文本的發(fā)現或再發(fā)現的過程中去,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都是有限的,無論是教學目標還是內容都必須聚焦學科核心,扣準文本特色,才能實現兒童的深度學習。
2.思考時間要充分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容易缺乏對課堂教學時間的把控。設計了有思維含量的研究問題,需要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合作研究、交流碰撞,實實在在地開展思考和研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學生進階性思維的發(fā)展。語文學科的學科特性在于語言文字的實踐運用,這需要充分的時間保障,才能有效推動學生進階性思維的發(fā)展。
3.提出問題要大膽
在“課堂微研究”的過程中,還應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問題是學生思維的引擎,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就是圍繞問題展開的。這里的關鍵是問題的質量(深度),核心是學生的思維。通過問題教學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是進階性思維的突出表現。
4.聆聽發(fā)言要耐心
在問題的交流與碰撞中,善于傾聽他人的發(fā)言,是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很多學生在聆聽他人匯報時,只是急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卻忽略了聆聽別人的研究與發(fā)現。在他人的研究與發(fā)現中,尋找相同點的同時,又能及時給予補充和修正,甚至是表達認同,都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小組匯報和交流中,有的學生從相同的研究點中又提出了自己的新思考和新發(fā)現。由此可見,學生的思維是在善于傾聽中得到發(fā)展和提升的。
想要落實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能夠順利“搜集資料,介紹一個地方”,開展“課堂微研究”便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罢n堂微研究”首先是合作式伙伴學習,其研究主體是學生,參與研究的人群是學生。在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往往忽視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學生之間的關系封閉,彼此缺乏交往和互動。有學者認為“合作學習,生生互動是教學系統(tǒng)中尚待進一步開發(fā)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本課教學中,“課堂微研究”的形式引領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從學生角度來講,有深度的教學就是讓學生進行深度思維的學習,同時也能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進階性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瑯琊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