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娜
摘 要:德清縣博物館藏有清代咸豐年間窖藏銀錠八只,屬于五十兩銀元寶,元寶上印有鑄地、年號、匠名等銘文,根據(jù)銘文得知產(chǎn)地多為山西,根據(jù)此批元寶出土跡象分析,此批銀錠的埋藏原因可能與太平天國運動有關(guān)。
關(guān)鍵詞:咸豐;銀錠;山西;太平天國
1989年1月,浙江省德清縣新聯(lián)鄉(xiāng)(今新市鎮(zhèn))谷門村村民邱根興在宅基地建房時于地下發(fā)現(xiàn)一處窖藏銀錠。因出土時銀錠當即被取出,故出土情況不甚明了。此次窖藏共出土銀錠八只(圖1),純銀,器表面氧化呈深灰色,表面坑坑洼洼,均為馬蹄形,兩端向上起翅,橢圓形束腰平面,凹口,直腹下收,平底,錠面磨平分別模印鑄地、年號、匠名等銘文。今實測,每只錠重1842~1894克(清朝計量單位一斤等于600克,也等于16兩,即一兩等于37.5克,故此批銀錠折合清五十兩銀),總重14.904千克,現(xiàn)收藏于德清縣博物館。八只銀錠中有道光年間銀錠一只,咸豐年間銀錠七只。
1 器物詳情
D0436∶2(圖2) 模印陽文左側(cè)“沂縣”“匠奎”,右側(cè)“道光年 月”,豎排銘文。長11厘米,寬6.9厘米,高7.3厘米,重達1865.5克。
D0436∶1(圖3) 模印陽文左側(cè)“祁縣匠永和”,右側(cè)“咸豐四年(1855) 月”,豎排銘文。長10.7厘米,寬6.7厘米,高7.8厘米,重達1866.5克。
D0436∶3(圖4) 模印陽文左側(cè)“匠□□”,右側(cè)“咸豐年”,豎排銘文。中間“莒州”,橫排銘文。長11.8厘米,寬7厘米,高7.5厘米,重達1894.1克。
D0436∶4(圖5) 模印陽文左側(cè)“太谷縣匠香利”,右側(cè)“咸豐年 月”,豎排銘文。長11.5厘米,寬6.5厘米,高7.5厘米,重達1867.2克。
D0436∶5(圖6) 模印陽文左側(cè)“祁縣匠永和”,右側(cè)“咸豐 年 月”,豎排銘文。長10.7厘米,寬6.7厘米,高7.2厘米,重達1845.4克。
D0436∶6(圖7) 模印陽文左側(cè)“吳縣連陞”,右側(cè)“咸豐 年”,豎排銘文。長10厘米,寬6.7厘米,高6.5厘米,重達1842.8克。
D0436∶7(圖8) 模印陽文左側(cè)“祁縣匠永成”,右側(cè)“咸豐年 月”,豎排銘文。長10.8厘米,寬6.8厘米,高7.2厘米,重1869.9克。
D0436∶8(圖9) 模印陽文左側(cè)“陽曲縣匠永昌”,右側(cè)“咸豐年 月”,豎排銘文。長10.5厘米,寬7厘米,高6.1厘米,重1852.6克。
2 認識
2.1 時代來源
了解銀錠的鑄造時代主要靠觀察刻在它上面的銘文,銘文是判斷我國古代各種器物年代的一個重要標志,各個時代的銘文內(nèi)容不盡相同。經(jīng)查閱相關(guān)資料,筆者發(fā)現(xiàn)清代的銀錠銘文較其他時期有顯著區(qū)別,如唐代的銘文普遍篇幅較長,最多達80余字,往往詳細記錄銀錠的產(chǎn)地、年份、重量甚至進貢者的姓名、官職,兩宋時期的銘文除產(chǎn)地等基本信息外,還側(cè)重于記錄銀錠的用途和成色。比較而言,清代的銀錠簡單多了,一般只包括紀年、地名、發(fā)行機構(gòu)、工匠名等基本內(nèi)容,有的甚至更少,只有發(fā)行機構(gòu)、地名。像這批銀錠(圖3),戳印縱向兩道銘文,左側(cè)為地域和工匠名字,右側(cè)為紀年,即銀錠制作時間,是典型的清代銀錠銘文鏨刻方式,即使紀年模糊不清,也能推斷出為清代所鑄。
當然,要準確地判斷銀錠的年代還可以結(jié)合查看銘文字體、制作工藝等多種方法,如宋元時期的銘文一般都是在銀錠澆筑冷卻過程中鏨刻上去,而清代的銘文字口有深有淺,工藝復(fù)雜,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2.2 類別分析
據(jù)考證,清代銀錠一般可分為官銀和商銀兩種。所謂官銀,顧名思義是指官府鑄造的,一般作為財政收入用來入國庫的,不能在市場流通,其銘文內(nèi)容簡短,只注重紀年。而商銀是指官銀在支出給各地后,由獲得官銀的單位和個人(通常為錢莊)回爐再造煉出重量不等的較小的銀錠,這種銀錠成為市場上的流通貨幣。因此,商銀的銘文上一般注有錢莊、票號、爐房等商號名稱。而此批銀錠有紀年,沒有錢莊、銀莊、票號、爐房燈注重商號的銘文,推斷此批銀錠為官銀。此八只元寶均為五十兩制寶銀,總重量達14.904千克,當非一般居民所能持有。
2.3 產(chǎn)地分析
此批銀錠中,七錠元寶記有咸豐年號,其中三錠為祁縣、一錠為太谷縣、一錠為陽曲縣、一錠為莒州、一錠為吳縣,另一錠元寶為道光年間,鑄地為祁縣。總結(jié)得知,出土銀錠多為山西省,少有山東省。翻閱資料發(fā)現(xiàn),祁縣、太谷縣均位于山西省中部,隸屬于山西省晉中市,是清代鑄造銀錠的地點。在清代中晚期,山西票號業(yè)務(wù)遍布全國,鑄造銀錠也是票號的業(yè)務(wù)之一,所以山西銀錠在全國享有盛譽?!般y錠鑄地以山西、上海、新疆為最多,山東、河南、河北、江西其次,東三省、湖北、江蘇、安徽、湖南再次之,甘肅、陜西、浙江、貴州、福建均屬稀見,開爐吉語錠也較少見?!盵1]
2.4 歷史事件
“清道光(1821-1850)以后,中國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國家,軍事、經(jīng)濟開始走下坡路,出現(xiàn)了銀貴錢賤、白銀短缺的現(xiàn)象。到咸豐年間,南方各省爆發(fā)大規(guī)模的太平天國運動,使得清政府財政陷入困頓,此時外國的銀元以其鑄造精美、使用方便得到國人客商的歡迎,隨著國際貿(mào)易的發(fā)展,西方銀元不斷傳入中國,舊式銀兩的使用受到了很大的沖擊,稱量貨幣的各種弊端更加突出”[2],而德清縣出土的八錠元寶,對于進一步研究咸豐銀元寶,當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根據(jù)當時國情,“咸豐庚申七月二十九日,粵寇(即太平軍)自塘棲而下至鎮(zhèn),自南柵而來。人家雖皆逃避而殺死者約有百余十人,男女殉難者亦不少,擄掠殆遍。”咸豐庚申(1860)正是太平天國先后攻占杭州、蘇州,到1862年5月攻下湖州,在這期間清軍與太平軍的戰(zhàn)爭也是反反復(fù)復(fù)。其中武康縣的人口損失高達95%,德清縣人口損失率達87%。同治三年(1864年)湘軍將領(lǐng)高連升收復(fù)德清,看到的景象是“縣人生還者不過十之二、三”[3]。而新市鎮(zhèn)屬德清縣東部,位于蘇杭運河之間,從上述資料中可知,咸豐十年太平軍到新市鎮(zhèn)。因此,該批銀錠的埋藏可能與上述歷史事件有關(guān)。
參考文獻
[1]王鋼,賈雁民.中國歷史銀錠淺識[J].中國錢幣,2002(4).
[2]王曉光.漫話中國銀元寶[J].東方收藏,2010(8).
[3](清)費梧.新市鎮(zhèn)再續(xù)志[M].清光緒二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