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 李惠
(嘉興市氣象局,浙江 嘉興 314050)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普及是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十三五”規(guī)劃明確了到2020年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要超過10%的目標。氣象科普是科普陣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大眾最為關注的科普內容之一。近年來隨著氣象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和全民防災減災意識的不斷提高,氣象科普理念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更加關心氣象科普的傳播性和有效性。氣象科普也從原來單一的圖文展板模式轉為多元化的融媒體表現(xiàn)方式。中國氣象宣傳和科普中心制作的微電影《火爐城市的冰雕》收看人數(shù)達千萬;姜虹等團隊制作的手繪作品《龍舟水》也讓科普愛好者耳目一新,閱讀和點擊率短時過萬,影響巨大。市縣級氣象部門是氣象科普服務的第一線,因此科普需求非常迫切,但由于策劃能力和科普創(chuàng)作人員有限,很難有地方特色和影響力的科普服務作品,公眾對于氣象科普的認同感往往較低。
目前氣象科普的主體——青少年具有相當明顯的“個性”,手繪漫畫是一種符合他們需求和喜好的表現(xiàn)形式。手繪具有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同時也自帶一種獨有的生動和靈氣,更加具有創(chuàng)作者的個人“氣息”。不同的作者就有不同的風格和效果。很多時候,我們想表達的內容不能用文字表述,但是可以運用圖像表達的方法,手繪利用動作或者表情可以將其輕而易舉地展現(xiàn)在一個思維空間里。這樣的方式對于科普我們的一些專業(yè)的氣象知識來說再好不過。其次,手繪漫畫一般都會結合一兩個故事來展開,或者是家喻戶曉的經(jīng)典故事,或者是時下“網(wǎng)紅”的橋段??破帐鼙娫诮邮芸破盏耐瑫r會有一種很自然的代入感,這樣對于科普來說效果更好。最后就是手繪漫畫具有較高的原創(chuàng)知識版權保護能力,這樣對于科普傳播,有效打擊偽科學都有很好的作用。
氣象科普就是將老百姓關心和感興趣的氣象科學知識進行普及,因此首先就是要選擇科普話題。氣象知識是從物理量場和表征因子入手進行系統(tǒng)學習,這種方式顯然不適合漫畫形式的展開。我們應該選擇一種典型天氣或者一類天氣形式,最好是老百姓感興趣的內容,比如說臺風、霧和霾、寒潮或者梅雨等內容。亦或者是對生活生產(chǎn)有很大關系的天氣,比如暴雨、雷電、龍卷風等。這樣“單個”的天氣適合進行手繪創(chuàng)作。
手繪漫畫一般都是需要一個假定的人物通過故事的“演繹”來達到表現(xiàn)目的。因此通常的做法就是選擇一個“合適”的角色,選擇的角色要有很鮮明的特點,可以選擇需要宣傳的品牌代言人,也可以選擇有影響的歷史或神話人物。選擇角色有利于故事展開,也更利于讀者有一種自然地代入感。
選定好角色和需要科普的內容以后,接下來要編寫一個符合角色的故事,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文案。文案的編寫很大程度決定了漫畫的風格和科普的成功率。一個好的文案必須是讓觀眾絲毫察覺不到你的“目的”,看到最后才會“恍然大悟”,因此文案的編寫對于氣象科普手繪漫畫來說至關重要。
將寫好的文案進行場景化,分成一張張圖片內容,然后繪制出手繪人物和場景,最后根據(jù)文案進行圖片的著色、精修以及過渡和排版處理,使之連接成為一篇完整的手繪漫畫作品。
嘉興市氣象局氣象融媒體團隊在多方調研和深入分析后,創(chuàng)立了氣象輕科普服務品牌——布克·私議。該品牌以“科普內容輕度化”、“欄目風格輕松化”、“節(jié)目篇幅輕盈化”為主旨,對日常生活中,大家常會碰到的一些“不可思議”的問題結合氣象和其他領域的科學知識、并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以講故事的形式進行解答。品牌科普內容盡量使用當下熱門詞語和網(wǎng)絡慣用語言,增加科普受眾閱讀意愿。《老布侃大神》是該品牌的氣象手繪漫畫作品,考慮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有很多神話故事和神話人物“深入人心”,民間也有很多風俗與之相關,對老百姓有很強的認同感和感召力。因此團隊創(chuàng)作的這個手繪系列作品就是把天氣現(xiàn)象“擬神”化處理,例如:把梅雨比作旃檀功德佛,把西太平洋副熱帶比作如來佛祖,把臺風比作斗戰(zhàn)勝佛等等。手繪漫畫人物形象(部分)如圖1所示。因為我們傳統(tǒng)的神話故事的描寫中,各位神仙不僅具有神通廣大的法術,還具有很鮮明的性格特征,這和我們不同的天氣類型有相似之處。不同的天氣影響下也會有不同的陰晴冷暖,選擇與之相像的天氣形勢或天氣過程,重點描述1~2個特征和需要注意的防御知識點。以梅雨天氣為例,我們選擇了旃檀功德佛作為該天氣的表現(xiàn)主角,主要是該角色在影視劇中給人的印象是溫文爾雅,“啰啰嗦嗦”以及做事“黏黏糊糊”,這樣的性格特點同梅雨天氣中高溫高濕下面連續(xù)的降水天氣“高度吻合”,梅雨天氣中體感不適,給人感覺黏膩也很好的和角色進行了對應。因此梅雨這一期內容中重點就對主角的性格進行了描述,科普了江南梅雨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以及梅雨發(fā)生時高、中、地面的天氣形勢配合特征,以及梅雨天氣中暴雨頻發(fā)需要防范此類災害的提醒。《老布侃大神》使用漫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形象的生動和傳達具有藝術語言的信息,使得手繪作品具有瞬間溝通的效果,它的直觀性和感染力,使其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的同時還能產(chǎn)生很大的實用性。漫畫的設計要從漫畫的原型抓起,這要求設計者深入生活、觀察細節(jié)以及感知情感。每一期《老布侃大神》都需要根據(jù)編劇所給的劇本設計不同的角色,再將角色根據(jù)不同的內容賦予變化的性格特征。部分手繪漫畫形象及特征表現(xiàn)如圖2所示。為了更好的塑造角色的性格特征,需要不同的線條、不同的動態(tài)等。電腦和手繪板是手繪漫畫的輔助性工具,漫畫經(jīng)過后期處理和媒介轉化之后,使文字型的作品轉換成了一個個非常直觀的分鏡頭。而這些分鏡將整一部作品連貫的串在了一起,也給觀眾帶來視覺的沖擊和情感的共鳴。手繪對象要有非常鮮明的特色,以《老布侃大神》系列為例,作品主人公選擇了唐僧、孫悟空、如來等性格鮮明,特點突出的形象,這樣就讓讀者有一個很好的代入感。
圖1 《老布侃大神》系列手繪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部分)
手繪作品中的人物表情和動作可以適當?shù)乜鋸堃恍?,使之具有一定的“喜劇”色彩,語言最好能夠生動輕快并符合時下的“流行語”。這樣更容易讓讀者有一個輕松愉快的閱讀環(huán)境。適當?shù)匾步梃b了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和用語。
圖2 《老布侃大神》系列手繪作品中部分人物表情及動作
符合社會主流和需要的作品勢必受到大家的喜愛,《老布侃大神》系列手繪漫畫結合公眾關心的天氣節(jié)點適時推出8期科普作品,閱讀量和反饋效果良好,全國點擊閱讀量達到100萬人次。筆者被評為中國氣象十大科普創(chuàng)客,《老布侃大神》手繪漫畫被評為全國氣象科普百佳作品,布克·私議也憑借手繪漫畫在青少年中的影響力獲評2019年嘉興首屆科普盛典“十大科普活動”殊榮。
手繪漫畫形式的氣象科普節(jié)目囿于篇幅所限,需要較強的氣象專業(yè)水平和文學閱讀功底。
既要保證科普內容的科學性,又要讓氣象科普具有趣味性,這就需要一個“轉變”過程。需要我們的氣象服務人員不斷學習,加強自身文學修養(yǎng),這樣才能不斷創(chuàng)作出較好的漫畫作品。
氣象科普不應該只是在3·23世界氣象日和5·12防災減災日進行,而應該以“潤物細無聲”的公益態(tài)度隨時隨地做科普。這樣就需要我們的氣象科普人員關注國際國內重大事件以及時下流行風向和話題,適時的推出氣象科普作品,這樣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雖然我們利用手繪漫畫進行氣象科普是為了對主流的科普群體進行“精準投放”,但這絕不意味我們就一定要極力迎合“網(wǎng)紅”的用語和圖片。氣象科普一定是科學為先,一定要避免使用敏感話題和詞語,對于一些圖片的使用也要注意把握尺度,不能讓科普變了味。
通過我們前幾期的氣象科普手繪漫畫的反響來看,大家都對于這樣的表現(xiàn)形式很認同。但是手繪漫畫和氣象專業(yè)知識的結合是一項復雜而又具有專業(yè)性的工作,因此將占據(jù)大量的時間進行編寫和校對,業(yè)務工作的有序安排和崗位設置是成功地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