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雅紅
[摘要]預習課文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預習課文這一途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獨立思考、學會讀書。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采取互動的教學方式,引領(lǐng)學生理解文本的基本內(nèi)容,傳授給學生多種預習方法,并通過“預習卡”來提高學生的預習效率。這樣,就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guān)鍵詞]課堂預習;自讀自悟;預習方法;低年級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20)04-0018-03
在1940年發(fā)表的《六年一貫制中學國文課程標準》中,葉圣陶先生反復倡議在語文學習中落實學生的預習,并明確指出:“預習是訓練閱讀的最主要的階段?!比欢?,我們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教學,卻把這一古老而有效的學習習慣束之高閣。許多教師認為,小學生預習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預習也不晚。其實不然。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埃德加·富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币虼?,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預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在課前先自主學習新知識。對小學生而言,預習就是課堂學習的預備階段。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小學語文學習來說,具備這種能力更為重要。預習是一次很好地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機會。
一、書山有路“引”為徑
語文教師都有同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預習效果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一堂課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在學生預習的過程中,嘗試滲入互動式的學習方法。
首先,讓學生通讀整篇文章,把自己不會讀的字和不理解的詞分別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來;接著,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新詞,力求把生字的字音讀準、理解詞語的意思;然后,小組合作對文章進行初步解讀,小組成員根據(jù)本單元導讀以及課后的思考練習題各提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并且記錄下來;最后,小組合作解答所提出的問題。如果小組合作后仍無法達成共識,可以把問題記下,稍后在課堂上全班討論。這種互動式的課前預習方法,打破了以前預習時的安靜狀態(tài),在一定程度上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要求讀、寫的生字很多。而低年級的學生抽象理解能力不強,如果課前沒有進行預習,課堂必將是“一言堂”,學生要么無動于衷,要么亂扯一通。
下面結(jié)合實例談談如何基于課前預習進行低年級的閱讀教學。
案例一:課文《烏鴉喝水》。
1.激趣導入
(愛猜謎語是低年級學生的天性。教師講《烏鴉愛媽媽》的故事,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jié)合圖片,使學生對烏鴉產(chǎn)生深刻的印象,并產(chǎn)生學習的熱情)
師:咱們一起來猜個謎語:“身穿黑袍子,長個丑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打一種鳥)”
生:烏鴉。
(教師出示烏鴉的圖片)
師:小朋友們,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新朋友?。浚▽W生根據(jù)課前準備的資料,各抒己見。大部分學生都很樂意展示自己的課前準備,也很樂意傾聽,效果優(yōu)于教師的講解)
2.預習檢查
(1)初讀課文,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小組內(nèi)一一檢查字詞的掌握情況,交流對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理解,提出自己學習時遇到的問題。
(3)全班重點檢查。
①字音:烏、鴉、處、找、旁、進。
②字形:鳥、鴉、處、找。
③詞語理解:“到處”“旁邊”的含義,并能用它們各說一句話。
④討論:主要內(nèi)容這么概括是否合適:“課文寫了烏鴉喝水的經(jīng)過?!?/p>
⑤討論:這是一只怎樣的烏鴉?你有更好的辦法幫烏鴉喝到水嗎?
3.練習鞏固
(1)猜字謎。到河邊去一去——(法)
小鳥閉上了眼睛——(烏)
力氣多兩點——(辦)
右不出頭——(石)
兩座大山疊起來——(出)
(2)學生完成作業(yè)本第2、第5題練習。(第2題是“讀一讀,記一記”,目的是鞏固生字、新詞;第5題是用“漸漸”寫一句話)
在案例中,初讀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和一般的課堂教學最根本的區(qū)別就是基于學生的學習起點。案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喜歡猜謎語的學情,以猜謎的形式導入新課,為生字的教學做好鋪墊。這樣,既解決了學生的困惑,又營造了和諧的教學氛圍。
預習檢查時,教師沒有面面俱到地對所有的字詞進行教學,而是將學生預習中出現(xiàn)的易錯字重點展開教學。“喝”“渴”是形近字,學生容易讀錯;“瓶”是后鼻韻母。這三個字的讀音需要強化識記。從字形看,“喝”容易和“渴”混淆,出錯率比較高?!罢n文寫了烏鴉喝水的經(jīng)過”這個主要內(nèi)容的概括也來自學生的預習作業(yè)。而“到處”“漸漸”這兩個詞語,作業(yè)本中有寫話的練習,因此要先理解這兩個詞的意思,這樣寫話就能迎刃而解了。這是教師在觀察學生預習時發(fā)現(xiàn)的學生的疑難之處。
學生對課文字詞的學習,通過課前預習時的自主學習,課堂上小組檢查、教師的引導點撥,進行了鞏固練習,使初讀階段的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案例二:課文《小壁虎借尾巴》。
1.初讀課文。
2.預習檢查。
(1)復習《咕咚》,說說課文中大家是怎么知道咕咚的秘密的。(課文中野牛攔住了大伙兒,問明了情況,大家一起來到湖邊,找到了咕咚的真相)
(2)揭題,交流:“這篇課文寫了什么事?你知道了什么?”在學生交流過程中,教師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引導:
①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②小壁虎向哪些小動物借尾巴?借到了嗎?
③通過這篇文章的閱讀,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小組內(nèi)答疑解惑,并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
上例中,學生已經(jīng)基本養(yǎng)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字詞句、主要內(nèi)容、思想情感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教師直接導入,不再兜兜轉(zhuǎn)轉(zhuǎn),解決學生預習時所遇到的問題。這樣教學,學生掌握了整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學習起來也感到輕松愉快。
初讀交流的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是需要精心預設的。案例中,教師從《咕咚》導入,實現(xiàn)了學生學習方法的遷移。在學生交流時,將初讀引向深入的三個方面,都是教師在批閱學生預習作業(yè)后所提取的相對比較集中的問題。小組的答疑解惑,旨在調(diào)動全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學生小組內(nèi)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基本上是有價值的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從以上兩個案例可以看出,有效的預習使課堂的教學起點提高了。字詞教學不是盲目的面面俱到,而是針對疑難問題進行點撥;對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不再按部就班,而是根據(jù)學生的困惑找準切入點加以點撥。因此,基于課前預習的課堂教學不是從山腳開始爬山,而是站在山坡上,甚至山腰上往上攀登。同時,教學的形式與目的也有所不同,初讀已不是簡單地讀通課文、了解大意,而是檢查、交流課前的預習效果,這樣反過來也促進了學生課前自學能力的提高。同時,初讀時的課堂練習,照顧全體,有效鞏固,使基于課前預習的初讀環(huán)節(jié)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這樣的引領(lǐng),讓學生在書山上一路走來,一路收獲……
二、書山有路“法”為徑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而良好的預習習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體現(xiàn)。統(tǒng)編教材的不少文章篇幅較長、內(nèi)涵深刻、語言含蓄、生字詞多,這與學生的認知原點是有一定距離的,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影響。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學生要帶著對文本的充分理解走進課堂。正像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我們應重視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給予學生預習的方法,提高預習的有效性。
(一)擒賊擒王,重點內(nèi)容要預習
一直以來,小學生確實也進行適當?shù)念A習,只是不一定能真正抓住關(guān)鍵部分。他們往往通篇預習,沒有主次之分,這就浪費了時間,又沒有效果。什么是課前預習的重點?通常意義上說,教材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課文的層次結(jié)構(gòu)、中心思想、修辭手法及表現(xiàn)手法等,都稱得上重點。同時,這些內(nèi)容很多也是教學的難點。在預習時,學生要一步一個腳印地扎實推進,不能省略任何一個步驟,要先從識字開始再到無障礙地閱讀課文,最終才是弄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脈絡。在預習中,應要求學生把工具書放在旁邊,不會的生字或者詞語及時查閱,并立刻記住,從而為課堂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chǔ)。抓重點預習,即教師在預習前要設計預習單,讓學生自己去解決一些問題。
比如,教學《要下雨了》一文前,教師給學生設計了這樣的預習單:
(1)夏天的時候,下雷陣雨之前,天氣會怎樣?我們會有什么感覺?
(2)下雨之前,小動物會有什么變化?
(3)課文中先后出現(xiàn)了哪些小動物?
(4)通過預習,你們知道了課文的哪些信息?
預習的問題要簡單些,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讀課文,從而逐步掌握閱讀各類文章的規(guī)律,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
(二)有的放矢,目標清晰來預習
一般情況下,在學完一篇課文后,我會把下一課要講的重點內(nèi)容提前告知學生。這樣,學生會帶著目標去預習。在預習時,他們就有方向和重點,不會走彎路。預習的目標應著眼于教學重點的把握和理解,目的是引領(lǐng)學生對課文展開探究,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解。例如,預習《難忘的潑水節(jié)》一課時,教師提出了下面的預習目標:
(1)周總理參加傣族人民的節(jié)日。當?shù)厝罕娨允裁礃拥男问綒g迎總理的到來?
(2)從這篇文章中,你能知道哪些知識?
(3)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設置的問題,可從劃分課文的層次開始到文章的細節(jié)描寫,再到整體突破,必要時也可以讓學生了解文章的背景。如,《難忘的潑水節(jié)》一文,可要求學生利用網(wǎng)絡,搜索傣族潑水節(jié)這一獨具特色的少數(shù)民族節(jié)日,了解云南傣族的風俗習慣。這樣,為學生更直觀地理解課文做好鋪墊。在預習時,學生應把自己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標記,力爭在課上通過教師的講解和自己的獨立思考得以順利解決。
(三)眾人拾柴,協(xié)調(diào)合作帶預習
分小組預習是一種值得運用的預習方法。它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并能互幫互助、共同進步。若能在遇到難題時共同探索,就能培養(yǎng)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根據(jù)小學生模仿能力強、對事物感興趣的特點,利用小組合作探究問題的機會,把學習扎實、善于思考的學生分別分到不同小組中,這樣能發(fā)揮他們的帶頭示范作用,引領(lǐng)小組其他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勤奮學習。
如,在預習《小馬過河》這篇課文時,我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將《小馬過河》的動畫播放給學生看;同時,制作好預習課件,讓善于表達的學生給動畫配音。這樣,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把學生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課文的學習中。播放后,我把文章插圖展示給學生,讓學生知道課文的每一個自然段都講述了什么;然后,再讓他們分析具體的內(nèi)容、輪流朗讀課文,對問題各抒己見。這樣,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之前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在課堂上能緊跟教師的思維和步伐,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課前預習的作用不容忽視。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在語文實踐中完成。
三、書山有路“妙”為徑
預習課文,對低年級的許多學生來說常常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低年級的學生自覺性較差,要么走馬觀花,將課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預習;要么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畫幾個生字新詞,或了解一下文學常識,便草草了事。即使認真一些的學生,也只是將課文讀上兩三遍。這與教師的預期效果相差甚遠。
為了進一步提高預習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每天的預習都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教師可給每一篇課文量身定做一份“課前預習卡”(如下表)。這樣,便于讓家長監(jiān)督孩子完成。
課前預習卡
姓名()班級()時間()家長簽名()
郭沫若說:“教育的目的是養(yǎng)成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的這種精神。”學生根據(jù)預習卡上的內(nèi)容對課文進行初步感知,扎實地完成相應習題,為課堂教學打下基礎(chǔ)。大部分學生堅持每天預習,從預習卡開始,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預習。預習卡成為學生語文學習的有效工具。同時,上課前,教師要認真閱讀學生的預習卡,及時了解學生已知的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并針對學生目前的知識準備來調(diào)整課堂教學策略、方法,讓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要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做好課前預習——即在教師講課前,學生自己先獨立地閱讀新課內(nèi)容,做到初步理解文本內(nèi)容,做好知識上、思想上的準備工作。低年級是閱讀的起步階段?!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基礎(chǔ)上,我們更要授之法,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這樣,他們聽課時就會精力集中、心中有數(shù),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更有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