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芳
[摘要]《在天睛了的時候》是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也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這篇課文,教師要認真解讀文本,并根據(jù)單元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查資料、析語句、誦詩文、補空白,使學生領(lǐng)悟、體驗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感受現(xiàn)代詩歌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擁有詩一樣的人生。
[關(guān)鍵詞]現(xiàn)代詩歌;教學例談;查資料;補空白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20)04-0012-02
《在天晴了的時候》是統(tǒng)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這是一首生動、活潑、情趣盎然的現(xiàn)代詩。詩人通過對小徑雨后美麗景象的生動描寫,引導人們到雨后的小徑上走一走,去感受親近自然的自由和歡樂。整首詩節(jié)奏舒緩而緊湊有序,讀起來朗朗上口,表達了詩^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一、查資料,悟詩歌之情感
本篇課文是略讀課文,重在將學到的方法加以運用,因此可以把收集和整理資料當作預習任務讓學生自主完成。但要注意下面兩個方面。
(一)查有重點
收集資料時,可讓學生把查閱作者戴望舒的生平、創(chuàng)作《在天晴了的時候》的背景作為主要內(nèi)容,指導學生查有重點。《在天晴了的時候》寫于1944年,那時抗日戰(zhàn)爭即將勝利。結(jié)合當時的歷史背景,讓學生感受作者懷有一顆心在靜靜地等待——一種在希望之中守望的精神姿態(tài)。詩人不是為寫詩而寫詩,而是借寫詩歌唱希望與光明。因此,當雨后的一切變得清晰、涼爽,詩人漫步于雨后的小徑時,心情是歡悅的。了解了這些,學生對全詩的情感基調(diào)就有了大致的把握,對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二)理有竅門
通過多種途徑搜集來的資料會有些雜亂,學生感到無從下手。教學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嘗試篩選資料,形成并制作出《在天晴了的時候》一課的資料卡。如下圖所示:
有了資料卡,學生在查找資料時便有了一條明晰的查尋資料之路,就能從三千弱水中查找到需要的信息,更能深度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領(lǐng)悟詩歌豐富的思想感情。
二、析詞句,探詩歌之奧秘
鑒于理解關(guān)鍵詞句的意思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chǔ),在三年級學生曾學習過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句子的方法,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圈出難理解的詞句,然后讓他們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除了常用的“查字典”“找近義詞”“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之外,還可以嘗試用以下方法去理解。
(一)聯(lián)系背景資料理解
預習時,學生通過資料卡對詩歌的寫作背景進行基本的了解。因此,在理解具體詩句時,可讓學生再回頭想想作者寫這首詩的年代以及當時的形勢。如,理解“不再膽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們的頭,試試寒,試試暖,然后一瓣一瓣地綻透”這一句,學生一回顧,就會清楚地知道:“小白菊”是被擬人化了,“洗凈了塵垢”“不再膽怯”表達了作者愉悅的心情和對自然的全新感受。理解“新陽推開了陰霾,/溪水在溫風中暈皺,/看山間移動的暗綠——/云的腳跡——它也在閑游”中的“陰霾”,學生聯(lián)系查找的資料也能明白它的比喻意義,對“推”“閑游”兩個詞語所表達的寧靜平和的心緒也有了清楚的把握。
(二)結(jié)合生活實際理解
雨過天晴,是很普通的自然現(xiàn)象;漫步于雨后,也是很日常的生活經(jīng)驗?!对谔烨缌说臅r候》是一首很貼近學生生活的詩作。學生都經(jīng)歷過雨過天晴的清新、涼爽和悠閑,詩中描寫的很多情景學生都見到過、感受過。因此,在理解詩句的意思時,教師可以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組織教學,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學習詩歌、親近詩歌。如,教學“給雨潤過的泥路,/一定是涼爽又溫柔”時,就可以讓學生說說雨過天晴的大自然給自己留下的印象,說說是否在雨后泥濘的鄉(xiāng)間小路上走過……這樣,對詩中那份涼爽和溫柔,學生自然能有真切的體會。至于“赤著腳,攜著手,/踏著新泥,涉過溪流”這些事情許多學生都做過,讓他們現(xiàn)身說法,那份快樂和自由就能不言而喻。
三、誦詩文。品詩歌之韻味
朱自清說:“詩文是為讀而存在的?!弊x是學生親近詩歌的最好方式,是現(xiàn)代詩教學的首要任務。詩歌教學就要在反復誦讀中體會其節(jié)奏美、形象美、含蓄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在教學本詩歌時我們可以以熱播節(jié)目《朗讀者》為引子,激發(fā)學生的誦讀期待,并通過階梯式的誦讀方式,引領(lǐng)學生慢慢地走進詩歌意境、觸摸詩歌的內(nèi)涵、品賞詩歌的韻味。具體來說,可以這樣展開教學。
(一)視頻鏈接,激發(fā)朗讀熱情
教學伊始,先讓學生觀看《朗讀者》視頻(選與學生生活經(jīng)驗比較接近的內(nèi)容),并交流觀后感受;然后,教師以飽含深情的口吻說:“今天,我們就來當一回朗讀者,朗讀著名詩人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時候》。先朗讀詩題,再逐節(jié)朗讀,最后朗讀全文?!?/p>
(二)依據(jù)學情,搭建朗讀階梯
第一步,自由練讀全詩。在讀通、讀順的基礎(chǔ)上,試著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第二步,有選擇地讀,讀出自己的喜歡??梢圆捎米x議結(jié)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讓學生用朗讀表達自己的喜歡之情。第三步,讀出詩歌的美。先讓學生整體把握這首詩是圍繞幾種景物來寫大自然的美的,再品讀重點句。如,“給雨潤過的泥路,/一定是涼爽又溫柔”一句,雨潤過的泥路一定是濕濕的、滑滑的,可在作者的筆下,卻是“涼爽又溫柔”。教學時,讓學生邊讀邊在內(nèi)心體驗:“在這樣的泥地里,赤著腳靜靜地走,感受腳底傳遞的柔軟,觸摸迎面拂過的涼風……”繼而,讓學生交流:“要是你在那涼爽又溫柔的泥路上,你最想干什么?”對朗讀者來說,感受不同,讀出來的韻味也不同。因此,當學生透過文字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并通過深情的朗讀表達出來時,詩歌的美自然就會沁入學生的心脾。
(三)小組合作,鍛煉朗讀能力
首先,小組合作朗讀。先在組長的帶領(lǐng)下討論應該怎么讀,然后再用大家議定的方法嘗試練習,最后小組成員輪流展示。其次,小組以“朗讀者”的身份集體亮相。朗讀時,其他學生就是“大眾評審”,但不評優(yōu)劣,而是都要閉上眼睛,看看哪一組的朗讀讓自己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豐富而又鮮活的畫面。最后,舉辦“為你讀詩”朗誦會。請學生個體當朗讀者,先說說想把這首詩獻給誰,為什么要獻給他(她),再依次上臺朗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