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曼
摘要:開設《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目的在于幫助大學生了解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中國國情,把握中國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信心。《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實踐教學是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它是教學內容的延伸。其以課堂教學為依托,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互助互學互促;充分利用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布局“三全育人”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
關鍵詞:民辦本科院校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K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3-0001-02
根據(jù)教育部《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號)的規(guī)定,《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課由原來2學分調整為3學分,總共48學時,教學內容13章??傉n時的增加改變了《綱要》課因授課時間緊無法與教學任務相匹配的困境,同時也給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具體規(guī)定:從本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現(xiàn)有學分中劃出2個學分、從專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現(xiàn)有學分中劃出1個學分,開展本??扑枷胝卫碚撜n實踐教學。學生既可通過參加教師統(tǒng)一組織的實踐教學獲得相應學分,也可通過提交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相關的實踐成果申請獲得相應學分[1]。因此,在《綱要》課的教學中,不僅需要緊抓理論教學,還要強化實踐教學,理論學習與實踐體驗融為一體,進一步提升育人效果。
一、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開展《綱要》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按照國務院印發(fā)的《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50%的本科院校逐步轉向應用型大學,民辦高校多數(shù)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其辦學目標,“應用”體現(xiàn)教學體系的構建以實踐教學為重點,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開展《綱要》課的實踐教學不僅是課程體系的要求,也是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必然要求。
(一)由時代需求所決定
中國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有新召喚,思政教師要在復雜的國內外環(huán)境下,堅定不移宣傳黨中央方針政策,回應時代呼聲;要引領學生正確認識時代發(fā)展潮流,清楚肩負的歷史責任,樹立遠大理想;要用科學的理論厘清學生現(xiàn)實的困惑;用實踐的深度抓住“兩個認識”,講清楚“四個選擇”,才能深刻領悟中國人民在近代以來的“兩大歷史任務”,提升學生對國家和民族認同感、自豪感。
(二)由課程體系所決定
《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加強實踐教學,以實現(xiàn)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的理論建構與外化實踐的融合,深化教育教學效果[2]。《綱要》課主要講授從1840年至今近180年的歷史,具有廣泛的時間跨度,且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轉點多,如何讓學生從歷史視角深刻理解歷史與人民作出的“四個選擇”,產生對國家與政治的認同是本門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課堂教師一言堂、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法難以達到教學效果,只有加強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通過觀察與體驗,感受中國革命歷程之艱辛與偉大,感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之偉大成就,讓學生在感同身受中接受教育,提高政治覺悟,增強愛國情懷,才能提升《綱要》課教學內容的說服力和感召力,使學生在面對重大歷史選擇與現(xiàn)實問題時,能進行理性思考,作出正確選擇。
(三)由學生需求所決定
新時代的大學生主力軍是00后,生逢盛世,“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原住民”、手機重要客戶、二次元一度是他們的標簽。民辦本科高校的錄取分數(shù)低于公辦高校,學生分化程度較高,雖表現(xiàn)求知欲強,但學習行動力不足;特別關注個性與特性的發(fā)展,但獨立思想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薄弱;雖經(jīng)高考洗禮,但知識體系不完善、思想不成熟,在面對海量信息時無法完全辨別真?zhèn)危瑯O容易受不良信息所蒙蔽?!毒V要》課承擔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政治性是它的本質屬性,通過實踐教學,改變傳統(tǒng)“坐而論道”的教學模式,用恰當?shù)氖吕涂陀^事實去解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讓學生清楚掌握中國近現(xiàn)代史發(fā)展規(guī)律,客觀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堅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思潮,達到對歷史、社會的理性認識和思考,增強政治素養(yǎng)。
二、應用型民辦本科院校《綱要》課實踐教學改革探析
近年來,廣西外國語學院《綱要》課教學團隊努力探索實踐教學改革,進行了以課堂教學為依托,小組合作學習,互助互學互促;充分利用廣西紅色文化資源,布局“三全育人”模式實踐教學改革探索,課內實踐教學與課外實踐教學兩生花,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廣西區(qū)情、中國國情、中國歷史,增強學生國家觀念、民族情感。
(一)以課堂教學為依托,小組合作學習,互助互學互促,共同進步
長久以來,在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普遍存在“實踐教學”就是“課堂以外的教學”的誤區(qū),以教學開展的空間來區(qū)分是否實踐教學,這種區(qū)分方法阻礙《綱要》課實踐教學的展開。
我們應該以實踐教學的實質為出發(fā)點,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知識體系轉變?yōu)閷W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體系,才是實踐教學的旨歸[3]。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是相依相存的關系,實踐教學不能剝離理論教學單獨存在,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提供理論支撐,實踐教學配合理論教學拓展學生知識面。由于民辦高校經(jīng)費場地受限,通過辯論、演講等形式進行課堂內的實踐教學也能獲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1.成立合作學習小組
在民辦院校中實行小班教學比較難,為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及競爭觀念,課堂實踐教學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首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小組6—8人,選出組長負責全組學習監(jiān)督,為防止學生責任渙散,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學生應付了事,教師完成實踐教學后對小組表現(xiàn)進行記錄,小組綜合表現(xiàn)與期末綜合成績掛鉤。
2.教學設計應直面社會熱點、焦點問題
近年來,由于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影響,詆毀英雄和篡改歷史的現(xiàn)象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毒V要》課的教學設計要圍繞教學目標,讓學生清楚掌握歷史規(guī)律,要通過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的解讀與分析,提高學生用正確的史歷觀和方法論來評價歷史、分析社會熱點問題的能力。
3.改變傳統(tǒng)評價方法
為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升教學效果,特制定課堂實踐教學考評機制,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發(fā)言,在課堂表現(xiàn)突出加1—5分/次,學生的平時成績=出勤分數(shù)*40%+課堂表現(xiàn)(60+)*30%+作業(yè)(個人作業(yè)+小組作業(yè)1+小組作業(yè)2)*30%,小組作業(yè)評審組由各小組組長組成,學生是考核人也是被考核者的雙重身份,使其越發(fā)重視《綱要》課的實踐作業(yè),并在評審過程中以客觀理性的態(tài)度看待各小組之間的差距。通過多元化考評機制的執(zhí)行,改變學生上課漠不關心,考前死記硬背的模式,提高《綱要》課教學的抬頭率與參與度,達到讓學生真學、真懂、真用的目的。
(二)充分利用廣西紅色文化資源,開展《綱要》課實踐教學,布局“三全育人”模式
1.立足于紅色文化資源,講好廣西故事
據(jù)相關部門統(tǒng)計,廣西現(xiàn)有紅色文化資源370多處,分布在各個縣市,以百色、桂林、柳州、南寧居多,文化資源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立足廣西紅色文化開展《綱要》課實踐教學,講好廣西故事,要做到以下三點:
(1)內容的融入要緊緊圍繞“兩大歷史任務”“四個選擇”
紅色文化資源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不能喧賓奪主,要緊扣教材,體現(xiàn)革命精神,昭示中國人民救亡圖存、民族復興的偉大歷程,讓廣西故事成為“兩大歷史任務”“四個選擇”客觀存在、切實可靠的教育素材。
(2)與教學內容精準對接,不能生搬硬套
將廣西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教學內容,要堅持“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在于深而不在于廣”的原則,實現(xiàn)教學內容與本土紅色文化精準融合。
(3)形式多樣,開拓創(chuàng)新
依托紅色文化,講好廣西故事,形式多樣開展《綱要》實踐教學形式,如紅色講座、參觀學習、紅色經(jīng)典鑒賞、建設愛國主義教學基地、建設紅色網(wǎng)站、校園文化共建等。
2.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形成育人協(xié)同機制,開展《綱要》課實踐教學,布局“三全育人”模式
思想政治工作是育人的工作,要深挖各專業(yè)各學科的育人價值,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形成校內各部門和教師之間的聯(lián)合作戰(zhàn)、相互補充的教育合力。廣西外國語學院在《綱要》課實踐教學改革中,以“思政理論課+專業(yè)實踐課”的立體教學,共建協(xié)同育人機制,形成“理論課堂有深度,實踐教學有特色”的模式。在項目實踐活動中,專業(yè)課教師負責技術指導,思政課教師把握意識形態(tài),二者共建育人平臺,實現(xiàn)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把立德樹人貫穿教育始終。
三、《綱要》課實踐教學改革初顯效果
(一)《綱要》課教學滿意度逐年提升,學生有獲得感
自廣西外國語學院《綱要》課實踐教學改革實施以來,學生對《綱要》課的滿意度逐年提升,近五年《綱要》課教學評價都在“A”等級。《綱要》課實踐教學改革由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為中心的方式,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生在被動接受到主動思考的轉變中完成政治認同教育,提升獲得感。
(二)加深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認識
《綱要》課是繼《基礎》課之后開設的第二門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主要從法理角度闡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綱要》課則從歷史角度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并帶領中國人民最終完成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使命,并將繼續(xù)帶領人民走向民族復興,歷史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三)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綱要》課實踐教學改革課堂教學實踐精彩紛呈,課外實踐教學富有特色,課堂內外合力,讓學生穿越時空,切身體會歷史與人民進行“四個選擇”的必然性;通過實踐讓學生感受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偉大成就,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與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印發(fā)《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工作基本要求》[EB/OL].(2018-04-26).http://education.news.cn/2018-04/26/c_129859868.htm.
[2]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EB/OL].(2005-07-18).http://www.moe.gov.cn/s78/A13/sks_left/s6387/moe_772/tnull_9310.html.
[3]陳海鳴.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實踐教學的運行機制與保障措施[J].大學教育,2018(1):14-16.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