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旖
【摘? 要】從收集的語料看,留學生的成語偏誤主要集中在形式偏誤、語義偏誤、句法偏誤及語用偏誤四個方面。因此,教師在成語教學中,應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對成語進行全面的分析及操練,幫助留學生加強對成語的理解,從而正確使用成語。
【關鍵詞】留學生;成語;偏誤分析;教學建議
成語作為漢語中一種特殊的語言單位,有著固定的結構和簡潔的形式,同時又具有豐富的內涵。張永芳指出,在意義的表達上,成語具有一般詞語所不具有的集約性和深刻性,蘊含著漢民族歷史悠久的文化,這增加成語學習的難度。從語法結構上看,成語的四個音節(jié)往往能表達一個復雜的詞組甚至是句子的內容,而四個音節(jié)之間的語法關系幾乎包含了所有漢語句子的結構類型,這使人們很難把握住它的結構特點。
由于成語的復雜結構和豐富含義,留學生往往無法準確地理解其含義,更難以正確地使用,從而在交際中傾向于采取回避的策略。因此,成語是留學生漢語詞匯學習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對留學生成語的偏誤進行分析是幫助學生減少偏誤的必要手段。
劉珣指出,偏誤分析是對學習者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所產生的偏誤進行系統的分析,研究其來源,解釋學習者的中介語體系,從而了解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與規(guī)律。
一、主要偏誤類型及分析
筆者整理了留學生習作中出現成語偏誤的句子,總結了各類偏誤,筆者將這些成語的習得偏誤分為形式偏誤、語義偏誤、句法偏誤和語用偏誤等四大類型。
(一)形式偏誤
成語大致包括歷史的實用性、意義的整體性、形式的整體性和結構的凝固性等特點,其中結構凝固性可以理解為:詞序固定,一般不能隨意變動;語素定性,不能隨意調換;字數固定,一般不能隨意增減。
形式偏誤是指學生在成語的書寫形式方面出現的偏誤,由于形式的改變,成語的意義也發(fā)生了變化。這種偏誤的主要原因是忽略了成語的凝固性。這種偏誤具體表現為成語構成語素的增加、減少、變序、雜糅等。
1.我用九個牛兩個虎的力搬行李。
1句中,學生想用“九牛二虎”這個成語,但是用了“九個牛兩個虎”這樣的說法??梢姡瑢W生在使用成語的時候已經記住了成語的字面含義,但沒能準確記憶。學生沒能意識到成語的凝固結構是不可隨意加減字數的。又或者,學生以為,這樣的用法會使成語的含義更加完整清楚。然而,在成語中加入多余的語素,會破壞成語的固有結構,產生偏誤。
2.他工作有始沒終。
2句中,學生想用“有始無終”一詞,但用了“有始沒終”,這不是一個正確的詞語,學生可能因為不熟悉“無”這個漢字,所以根據意思,將“沒”放入其中代替使用,但拼湊起來的是一個錯誤的成語,成語的構成語素是雜糅的,雖意思相近,但破壞了固有結構。
3.他是不四不三,我不想和他。
3句的劃線部分,學生將該用“不三不四”的地方用了“不四不三”。雖然成語的構成語素是齊全的,但是語素的順序改變了,破壞了成語的固有結構,導致表達不清。
(二)語義偏誤
語義偏誤是指學生在成語語義習得方面出現的偏誤。這類錯誤一般是由于學生對于成語的含義未能完全掌握。語義偏誤一般為語義理解偏誤和語義組合上的偏誤。
在漢語成語中,只有一部分成語的字面意思是和其實際含義是大致相等的,此類成語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能根據其各個語素字面的意思來直接推斷。但還有相當一部分的成語已經脫離了其字面含義,而是在字面含義上經過了引申、比喻后,變?yōu)楦鼮槌橄蟮暮x。這類成語的含義很難通過各個語素的字面意思來進行推斷和記憶,學生容易出現偏誤。
4.她們兩個是很好的朋友,青梅竹馬。
4句中,學生想表達的是兩個女孩子是從小就在一起的好朋友,使用了“青梅竹馬”一詞。但“青梅竹馬”一詞表達的是“自幼一直陪伴長大的男女,尤其指之后長大后戀愛或結婚的人”,應用于男性和女性之間。學生在理解這個成語時產生了語義的理解性的偏差。
成語的語義非常豐富,同時與其他詞語在句中組合搭配時的限定條件也比較復雜。而留學生對漢語缺乏語感,在搭配使用時就極易出現偏誤。
5.他很喜歡運動,東奔西走。
5句中,學生使用了“東奔西走”一詞,表達喜歡走動,但在這個成語的意思應該是為某個目的而四處奔走、忙碌的意思,前后不一致,出現了語義組合的偏誤。
(三)句法偏誤
句法偏誤是指在句法結構方面出現的偏誤。成語的內部結構比一般的詞復雜。成語的各個組成部分由于語法意義和功能意義的不同,在和其他句子成分組合成句的時候就會有一些限制。由于不清楚成語的語法性質和句法功能,學生在使用的時候會出現不少語法錯誤。
6.他是情不自禁的男人,我喜歡他。
6句中,“情不自禁”修飾“男人”,這個成語不應作定語使用,學生對這個成語的句法功能認識有誤,正確的句子應該是“我情不自禁地喜歡他”。
7.這個菜很好吃,他津津有味。
7句中,學生沒有準確把握這個成語的詞性?!敖蚪蛴形丁蓖ǔV蛔鳡钫Z或者補語,不作謂語,所以“他‘津津有味”是錯誤的用法。
(四)語用偏誤
語用偏誤主要是表現在成語的感情色彩、使用語境和語義的輕重程度上。
8.這個地方耳目一新,很多房子都拆了,現在環(huán)境不太好。
8句中,學生由于無法準確把握成語所含的褒貶之意,褒義貶用,出現偏誤。句中的說話者的意思應是帶有負面的色彩,在沒有轉折的情況下,應該使用貶義詞。而學生用了“耳目一新”這個帶有褒義的詞顯然與句意不符。
9.他今天18歲生日,我祝他福壽雙全。
9句中,學生使用了“福壽雙全”一詞,表達美好的生日祝愿,但在這個句子中是一個年輕人的18歲生日,而“福壽雙全”應用于為老人祝壽的場合,使用的語境不合適。
10.你天天遲到,老師讓你改邪歸正。
10句中,遲到不是非常嚴重的錯誤行為,在這里使用“改邪歸正”,語義過重。
二、教學建議
在成語結構方面,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成語凝固性的正確認識,要強調成語不能隨意增減和調換位置。這點在練習中就要反復訓練學生對成語的正確認知,強化學生的成語的記憶,尤其要嚴格要求學生精確地記憶成語。
在語義教學方面,首先,教師可以運用語素教學法對成語中的語素進行講解,尤其是疑難語素和關鍵語素,加深學生對成語意義的理解。其次要多通過例句來詳細解釋成語的意義及搭配。還有要重視近義詞成語的辨析,比如其意義的輕重,感情色彩的不同等等。最后,在遇到一些蘊含歷史文化背景的成語時,可以結合成語故事給學生進行講解。
在句法功能方面,由于成語的結構和其意義是有著密切聯系的,而成語的結構就對應規(guī)定著它的語法功能。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具體的例句講清楚成語的結構、詞性和句法功能,而不能使用過于專業(yè)的術語,使學生能慢慢對應起來,更好地掌握成語。
在語用方面,教師應強調成語的書面語色彩,還要提醒學生注意成語使用的語境和成語的感情色彩,引導學生利用上下文的語境和例句來體會,也可以結合成語的意義解釋來判斷成語使用的語境。這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使學生熟悉詞匯的文化內涵和中國社會的生活方式、語言習慣,讓學生在具體的歷史文化背景中理解成語。
【參考文獻】
[1]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0
[2]張斌.新編現代漢語[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3]張永芳.外國留學生使用漢語成語的偏誤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1999(3)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留學生教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