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基礎教育改革的進程中,“教”與“學”的重要性一直是眾多教師及相關教育工作者討論的重點。經(jīng)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教”與“學”之間有著相互依存、輔助和制約的關系,因此在教育過程中保持二者間的平衡非常重要。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首先要保證學生居于主導的位置,將自己定位為引導者和合作者,使“教”和“學”相映生輝。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與“學”
一、 引言
一直以來,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都比較看中解析文章的結構、作者的情感和主題思想等內(nèi)容,并采用直接的講解方式告訴給學生,再讓學生通過閱讀去體會,這種方式相當于先告訴學生答案,再讓學生去解題一樣。這種程式化的教學方式將文章中的知識點拆分開來進行講解會嚴重影響學生閱讀的整體性與連貫性,切斷了各個模塊與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導致學生無法靈活應用。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將“教”與“學”有效結合在一起,使其保持平衡,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的閱讀體驗。
二、 提升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小學是學生語言能力培養(yǎng)與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這意味著語文教學的重要性無可取代。而其中閱讀教學不僅在學科成績中占據(jù)很大的比重,在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上也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學生溝通能力的提高。而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在學習和探究中來進行發(fā)掘、培養(yǎng),由此看來,語文教師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分析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豐富閱讀內(nèi)容,使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掌握各種閱讀技巧,正確、熟練地使用信息篩選、分析的技能,以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具備獨立分析文章、獲取知識的能力,而這種信息處理能力使對其在面對以后的高壓力的學習和快節(jié)奏的生活也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有助于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而如果語文教師能夠確保閱讀內(nèi)容的豐富性,為學生們創(chuàng)造出一個相對輕松、舒適的閱讀氛圍中,會最大限度上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閱讀文章時會非常自然地對文章進行分析,識別各種信息與知識點。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會收獲一種滿足感,有助于教學目標更好的實現(xiàn)。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是綜合性的,不但能夠加強學生對基礎語言文字知識的掌握,還能夠提升其溝通、交流的能力,發(fā)展其對信息的識別、收集、分析、歸納等能力,有助于學生未來的整體發(fā)展。
三、 小學語文閱讀“教”與“學”的有效整合策略探析
(一)師生共讀引導學生隨文入情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將教育比喻成種植花木,教書育人的工作就好比種植花草樹木一般,需要在種植之前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長特點,了解它們的適應性,再結合氣候、環(huán)境因素等選擇肥料、澆水、修枝等。教師在教書育人時也需要先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需求,了解他們喜歡什么,學習水平是什么,在客觀考慮學科教育的目標與任務來設定相應的教育模式,確立講授的內(nèi)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因材施教”。因材施教需要根據(jù)學生當前的學習水平和未來可能發(fā)展的水平之間的差距來進行分析,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師生共讀是一種非常適應小學生發(fā)展需求和認知特征的一種教學模式。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閱讀水平來選擇文本內(nèi)容,帶領學生進行閱讀,引導學生將情感融入其中,做到隨情入文。這種閱讀方式需要語文教師隨時把握閱讀過程中的情感變化,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適時的增強情感色彩,增強學生的閱讀體會,把握作者在文章中表達的思想與情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師生共讀的教學方式能夠在學生缺少自主閱讀能力的情況下引導學生正確的閱讀課文、體味其中的思想和情感,有助于閱讀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的提升。
以《夜鶯的歌聲》這篇課文的閱讀教學為例,學生和老師閱讀的出發(fā)點與角度通常是不同的,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經(jīng)常會沉浸在故事中,被其中曲折、充滿懸念的情節(jié)吸引;而教師則會從文章的結構、作者的構思與懸念的設置等寫作手法來解析文章,可以說,教師的閱讀角度更為接近作者在文章中融入的思想與情感。在師生共讀的模式下,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清文章中所采用的追溯往事的寫作手法,感受到作者的贊美之情。在學生熟悉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之后,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們展開思考和討論,共同探究課文的標題“夜鶯的歌聲”包含了哪些含義。學生在分析文章、體會作者情感之后就會知道標題“夜鶯的歌聲”指的有兩層含義,表面來看所說的是人們能夠聽到的夜鶯這種小鳥的鳴叫,而更深層次所表達的是對勇敢報信的小戰(zhàn)士贊揚。通過教師的這種引導,學生會逐漸學會如何精準的把握文章的核心內(nèi)容與主題思想,使閱讀水平大大提升。
(二)讓學生在畫面中充分發(fā)揮想象
自新課改深入落實以來,語文閱讀教學有了全新的教學目標,其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要求中不斷強調(diào)的一個目標。通過給予學生充分的學習自由和選擇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在具有一定自由性、平等關系的學習環(huán)境和團體中,才會感受到探索知識的樂趣,產(chǎn)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氛圍的創(chuàng)設上應以輕松、快樂和自由為標準,減輕學生的壓力。只有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得到發(fā)揮,激發(fā)閱讀興趣。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感受文字之美。在輕松自由的閱讀環(huán)境中,學生會更加大膽地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及對文章的理解,在閱讀和朗讀時正確掌握字詞的讀音和語句的停頓處,使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情感表達都得到提高。尤其在古詩詞等內(nèi)容的學習上,學生是否能夠感情充沛地朗讀詩文與其對詩文的理解程度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例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一課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前收集一些與課文中描繪相關的風景圖片,再摘抄文章中精彩的句子,將其整合在一起,做成精美、清晰、直觀的課件。教師在學生通篇熟讀課文,對文章描寫的內(nèi)容有大致的掌握之后,利用多媒體播放,為文字描述提供一個畫面,再對應相應的段落和句子將學生帶入到“桂林山水”美麗宜人的風光之中,使學生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生動的畫面,感受到課文中所描繪的“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好畫面。
(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知識
語文的學習實際上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通過持續(xù)的閱讀,從文本中獲得知識,并懂得這些知識的使用方法。而小學生由于學習時間短、經(jīng)驗少的原因,還沒有形成通過閱讀自主習得知識的意識與能力,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在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中進行適時的引導,使學生養(yǎng)成積累和歸納知識的閱讀習慣。如在讀到一些優(yōu)美的詞句時用鉛筆勾畫出來,在讀完課文后再進行深入的品讀和分析。學生在閱讀中所積累的詞句將作為他們的知識儲備之一,在以后遇到需要或適合引用的地方,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這些詞句。這不但是學生積累語言知識、技能的過程,也是書面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提升的途徑,促使學生的寫作質(zhì)量、水平得到提高。在學生有了一定的積累量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引用學會的知識勤加練習,學會同一詞語、句式在不同語境、情景下的正確用法,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小學課本中有很多古詩文,在學到《題西林壁》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記住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處高低各不同”,在以后寫與風景、山川有關的作文時可以加以引用,增添文章的內(nèi)涵;在學習《竹石》時可以引導學生理解詩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钡纳顚觾?nèi)涵,將來用于借喻描寫人物所特有的堅定意志和頑強精神。教師要教會學生詩文引用的正確方法,同時要避免對學生的想法和延展想象施加過多的限制。通過“教”與“學”,能夠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同時具有充分的自由使自己的長處得到發(fā)揮,找到自己擅長的學習方式,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zhì)量。
(四)將閱讀與情景演繹相結合
將“教”與“學”進行整合統(tǒng)一,需要教師在做之中教,讓學生在做之中學,換言之,要增強教育中的實踐性。在語文這門課程中,閱讀教學的形式可以以很多形式呈現(xiàn),如將閱讀與情景劇表演的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在表演中念出對話與旁白,將文本中的情境和故事以具象化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而像這樣將整篇課文拆解成每個角色,會使學生更進一步把握每個角色的情感、思想與心理,品味文章的妙趣。同時,這種方式還能夠使學生在故事情境中更透徹、清晰地理解文意。
例如,在學習《凡卡》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組,讓他們分別擔任旁白和主人公凡卡,將故事演繹出來,并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大家面前朗誦、表演。在不同組別閱讀表演的過程中,學生們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在把握凡卡心理狀態(tài)和情感的時候都會有細微的不同,通過對比分析,在細節(jié)的拿捏和呈現(xiàn)上也會有所差異。這樣的閱讀和表演形式有助于學生更加精準地把握文中角色的性格、情感,深入體會文章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保持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平衡有著充分的必要。語文教師在教授學生閱讀文章時應轉變以往機械、流程化的教學方式,將“教”和“學”有效整合,以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學會體會文章的內(nèi)涵和作者的情感,掌握分析和解讀文章的技巧,在閱讀中將新知識與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進行有機的整合,豐富自我的認知。
參考文獻:
[1]黃仕俊.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87.
[2]羅倩.淺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的有效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9(23):82-83.
[3]翁玉梅.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的有效整合[J].亞太教育,2019(5):21.
[4]王亞雄.談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J].學周刊,2019(6):113-114.
[5]魏柳芳.輕松閱讀、輕松寫作——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整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67-68.
[6]邊紅艷.增進初中生物課堂師生關系的若干思考[J].內(nèi)蒙古教育,2014(18):33.
作者簡介:杜琴澤,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回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