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東,徐 黎
(沈陽化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遼寧 沈陽 110142)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中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由于自身的經濟能力有限、以及住房、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農村的青年人大多選擇將自己6-12歲的未成年子女留給父母照顧撫養(yǎng),因而農村中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群體。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6102萬,占全國農村兒童的37.7%。并且在今后將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1]2016年中國網絡游戲市場空前繁榮,網絡游戲市場規(guī)模達到1789億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游戲市場。同時,手機游戲占比首次超過PC游戲,網絡游戲市場從PC端逐漸向移動端轉移。[2]游戲市場的繁榮一方面得益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大量智能手機的用戶成為潛在的游戲用戶。農村的留守兒童在父母外出務工時,只能依靠手機這個唯一的通訊方式與父母進行溝通交流,并且,隨著現代游戲設計技術的發(fā)展進步,手機游戲更加多樣化并且形式更加誘人,因而很多留守兒童并不能良好的處理手機游戲時間的問題,進而出現沉迷手機游戲的現象。
本研究旨在在布朗芬布倫納生態(tài)視角的指導下,基于農村留守兒童沉迷手機游戲的現狀及特點,從微觀系統(tǒng)、中觀系統(tǒng)以及宏觀系統(tǒng)三個維度來分析該問題的成因,并基于成因提出針對性的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沉迷手機游戲的問題。
兒童的身體處于發(fā)育期,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打游戲,會影響兒童腰部、肩部、頸部、手指等位置的酸痛,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糾正,甚至會影響骨骼的正常發(fā)育,阻礙留守兒童的正常成長。留守兒童在長時間玩手機過程中,眼睛及注意力會長時間集中在屏幕上,造成眼睛疲勞,長時間得不到緩解會對兒童的視力造成損害。并且,手機中的相關不良刺激信息會給兒童的大腦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兒童的大腦發(fā)育,影響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在長期沉迷手機游戲的過程中,手機游戲中建構出來的虛構的世界會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產生重大的影響。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兒童的照料者一般都是爺爺奶奶,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察覺能力相對較弱,而且對留守兒童面臨問題所能帶來的后果缺少準確的預估。第一,留守兒童會產生虛幻性的想象,部分手機網絡游戲會致使留守兒童難以分清現實和游戲中的虛幻場景,在處理與親人及小伙伴的關系時會出現誤判,影響心理健康;第二,部分暴力的手機游戲,會使成長發(fā)展中的留守兒童心理產生不良反應,錯誤的采用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并且在心靈上留下破壞性的影響;第三,沉迷于手機游戲的留守兒童,會減少朋輩間正常的交流和互動,進而影響留守兒童與外界群體間溝通互動的情況,影響良好人際互動關系的形成。
父母是兒童成長發(fā)展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兒童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引導者,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祖父母的引導能力有限,因而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獲得的來自家庭的支持幫助相對較少,社會化進程受阻;其次,由于長期沉迷于手機游戲致使留守兒童的四個社會化生物條件受損,語言、思維、學習、長期生活依賴期產生各種不確定性的影響,留守兒童的社會學習能力因沉迷手機游戲而大打折扣,阻礙留守兒童學習社會化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的相關知識,阻礙減緩社會化進程的順利進行。
布朗芬布倫納的社會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強調個體的成長和發(fā)展與環(huán)境密不可分,一個現象或者問題的形成應該從其所在的不同維度的系統(tǒng)中去尋找可能的原因,具體的系統(tǒng)包括三個維度,即主要由個體自身所形成的微觀系統(tǒng),由研究主體所在的家庭、學校、朋輩環(huán)境等構成的中觀系統(tǒng),由社區(qū)、大眾傳媒、社會等構成的宏觀層面的系統(tǒng)。留守兒童沉迷于手機游戲同樣是因為在以上三個系統(tǒng)中存在未能得到滿足的需要,存在不適應性問題,進而產生了沉迷手機的現實狀況。
當個體的成長發(fā)展處于兒童期時,個體包含認知、觀察、注意等的生理方面迅速成長,并且想逐步獲得對世界的控制感。在心理方面,兒童期兒童主要通過游戲、娛樂、交互性的互動來增強自己的勤奮感,避免自卑感,因而在游戲的過程中是否可以有效地建立自己內在需要的勤奮感、控制感十分重要。
(1)生理原因分析
在生理方面,兒童的身體處于加速成長期。隨著身體的增長,其對外界可以接觸的范圍也逐漸擴大,手機成了兒童可以控制和游戲的范圍內物品。成長過程中,想要獲得對周圍環(huán)境事務的控制權,在行為上將表現在對自己感興趣的手機的玩耍和操作。
(2)心理原因分析
在心理方面,留守兒童處在心理成長發(fā)展的快速器,想逐步增加對世界的控制感,在這個過程中期待獲得來自父母、親人及小伙伴的關注和支持,但是由于父母在外務工,自己較難獲得足夠的支持和關注,而手機游戲中的獎勵和勝利,則可以極大滿足兒童自身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感。在游戲的過程中,兒童在游戲畫面上享受愉悅感和興奮感,進而可以形成一種控制的愉快感覺,加上兒童期兒童自身的控制能力較弱,自我約束能力不足,因而很容易出現沉迷于手機無法自拔的狀況。
(1)家庭層面原因分析
隨著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的到來,手機游戲已經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放松方式,當然也是父母安撫孩子情緒的一種方式。第一,父母自身也是手機游戲的沉迷者。目前社會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增大,傳統(tǒng)的娛樂方式已經無法吸引大眾產生優(yōu)質的娛樂效果,加之目前流行的各類手機游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畫面有趣、質感高等外在或內在性原因,很多年輕人都加入了手機游戲的隊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兒童在父母長輩的耳濡目染的熏陶下便開始接觸并逐漸被吸引,沉迷于手機游戲中,父母起到了負面示范導向作用;第二,留守兒童沉迷手機游戲是父母給予的替代性補償的結果。留守兒童的照料者時而可能因為工作、生活上的其他內容,暫時不能照顧兒童,為了轉移兒童的注意力,很多人會選擇給兒童手機,用游戲的方式轉移兒童的注意力,進而達到自己期待的結果,致使兒童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手機游戲上;第三,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手機游戲成為替代親情的工具。在兒童期,兒童渴望獲得來自父母的關注,在與父母發(fā)生分離的時候,也會產生哭、鬧等情緒,為了安撫兒童的苦鬧情緒,緩解兒童因為思念父母而帶來的心靈上的不舒適、難過感,留守兒童照料者及其父母會讓留守兒童玩手機來緩解情緒,進行替代性補償。
(2)朋輩層面原因分析
第一,手機游戲是朋輩群體間交流的重要話題。留守兒童的主要交往對象是自己的朋輩群體,常規(guī)性而言,留守兒童傾向于選擇和自己各方面處境、狀態(tài)相似的留守兒童交往。手機游戲是留守兒童經常性討論的話題,每天的話題活動也主要圍繞這個方面進行開展。即使本身不玩手機游戲,為了建立良好的朋輩關系,增進朋輩之間的互動和交流,留守兒童必須要玩手機游戲,增進朋輩間的互動和歸屬感;第二,對于留守兒童群體來說,長期缺少來自家庭、學校等方面的監(jiān)管,在實際生活中會形成一些與社會主流文化相背離的亞文化。包括錯誤的價值觀、失范行為等。而對于大多數的留守兒童來說,為了能夠與同齡群體保持較好人際關系,他們時常會遵循一些錯誤的行為指示,以此來獲得群體內部成員的信任。[3]這種非主流的亞文化使部分兒童誤入歧途,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學校層面原因分析
第一,學校對手機游戲的危害性宣傳教育不足。農村學校對小學生的監(jiān)督及管理相對較松,對其課余時間的時間安排并沒有過多地建議和安排,并且學校中也很少開設相關的引導性課程來講解沉迷手機游戲可能帶來的身體、心理等方面的問題,因而留守兒童處于監(jiān)管的邊緣區(qū),教育引導不足;第二,學校文化課較重,為學生提供的心靈支持放松活動較少。目前大多學校都十分關注學生的升學率,分數是一個重要的考核及衡量標準。因而很多留守兒童在學校里負擔重重,并且沒有找到合理的方式進行壓力的宣泄和釋放,手機又有自身的誘惑性,留守兒童傾向于采用手機進行放松。
(1)社區(qū)層面原因分析
第一,農村社區(qū)與城市社區(qū)相比,不存在兒童照料服務的相關組織,缺少社區(qū)平臺上的引導。農村社區(qū)中缺少基層的服務基礎設施,不足以滿足留守兒童基本的文化、娛樂、休閑類的服務需求。因而致使留守兒童將絕大多數的時間精力都放在了手機游戲上;第二,農村社區(qū)較少關注留守兒童問題。留守兒童已經成為農村社區(qū)的一個普遍的現象,但是這并沒有引起農村社區(qū)對留守兒童給予額外的關注和支持。對農村留守兒童在心理、家庭上的情感缺失并沒有對其照料者給予相關的知識經驗的傳遞和教授,致使社區(qū)范圍的教育引導不足。
(2)大眾傳媒原因分析
當前社區(qū)的大眾傳媒受經濟利收訴求影響比較大,在游戲開發(fā)商的投資下,傳播媒介中投放了大量游戲相關視頻的介紹,隨處點開手機都可以看到相關的信息,對于抵抗誘惑能力薄弱的兒童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和誘惑;此外,大眾傳媒對手機游戲及相關應用的介紹不夠客觀中立。在進行游戲應用的宣傳介紹時,并沒有客觀中立的向兒童群體提供可視化的分析,輔助其了解手機游戲應該如何進行合理的控制和安排。
(3)社會環(huán)境原因分析
第一,社會目前整體的輿論氛圍導向即是全民娛樂休閑,玩游戲已經成為各個年齡段群體都會喜歡做的事情。無論是上班族、還是學生黨,無論是中年人還是年輕人、小朋友,大家都會有幾個自己喜歡、經常玩的游戲,這已經成為社會整體的氛圍狀況;第二,國家、政府及有關部門,對兒童沉迷手機現象的監(jiān)管力度有待提高。隨著兒童沉迷于手機現象的嚴重化,騰訊游戲和《王者榮耀》為阻止未成年人繼續(xù)沉迷手機游戲,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錄時長、升級成長守護平臺、強化實名認證體系。[4]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采用強硬的手段方法避免留守兒童沉迷于手機游戲,但是國家應該加強相關的立法及執(zhí)法工作,使更多的手機游戲也可以做到類似的標準。
第一,提高留守兒童對手機游戲的正確認識。促進留守兒童認識到沉迷于手機游戲給自身的身體、心靈、社會環(huán)境適應方面帶來的潛在性的問題,提高其對該問題的正確認知。第二,提高兒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從小注意培養(yǎng)留守兒童的自我調整、欲望延遲滿足的能力,在玩游戲的時候,注意控制每次玩手機的時間,采用認知療法、行為療法等形式,鼓勵兒童在玩手機時存在一種規(guī)則意識,可以良好地控制自己的欲望;第三,培養(yǎng)兒童替代性的游戲玩耍方式。從兒童個體角度,根據兒童自身的興趣愛好點,培養(yǎng)兒童感興趣的、其他方向的游戲,以真實性的游戲取代抽象性、暴力性游戲。
(1)父母發(fā)揮示范、引導性作用
第一,需要增強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互動和了解。鼓勵倡導留守兒童及其父母每天進行視頻互動,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緩解留守兒童對父母的思念,和因為離開父母而造成的緊張和焦慮感,增進其與父母之間的感情;第二,鼓勵留守兒童的父母積極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游戲觀念,并在實際的生活中制定好相應的活動規(guī)則,監(jiān)督孩子有節(jié)制的玩;再次,父母需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模范作用。父母是孩子行為學習的最好的老師,因而需要自己克制好自身玩游戲的欲望。
(2)學校進行學業(yè)調整,加強管理
第一,學校需要加強學業(yè)調整,增設學業(yè)之余的課外活動,有效緩解學生的學業(yè)壓力,豐富課外生活;第二,開設關于手機使用方面的主題小組活動,輔助小組成員建立玩手機時有效的活動規(guī)則,有效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并懂得沉迷手機帶來的后果,如何有效利用手機。第三,對留守兒童群體開設相關的小組活動,進行相關的心理疏導,滿足其潛在性的需要,對其共有的亞文化進行分析,使其意識到其中的不足。
(1)大眾傳媒注重發(fā)揮正面的示范影響
第一,大眾傳媒需要進行客觀的宣傳,使公眾既可以看到游戲為人們生活帶來的娛樂和輕松,但是也要突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增強公眾及兒童對游戲危害的警覺性;第二,鼓勵倡導社會建立起針對兒童的積極公正客觀的游戲登入標準,防止留守兒童因自身的種種原因,陷入游戲中;第三,宣傳積極有效的娛樂休閑方式,為兒童的健康成長提供友好的社區(qū)社會環(huán)境,尤其是針對留守兒童群體的助力型成長環(huán)境。
(2)社會環(huán)境氛圍的營造和宣傳
留守兒童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需要得到社會中的資源和支持性力量,以便為留守兒童成長提供友好環(huán)境。促進中國社會整體環(huán)境的改變,緩解城鄉(xiāng)二元格局形成的問題,推動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促進城鄉(xiāng)資源的公平化,使大多數兒童可以在父母身邊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