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逸航,肖 乾
(1.中鐵物軌道科技服務(wù)集團有限公司,北京100037; 2. 華東交通大學(xué)載運工具與裝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西 南昌330013)
隨著我國高鐵開通運營時間的延長,部分高速道岔鋼軌出現(xiàn)了魚鱗紋、掉塊、軌頭踏面壓寬、垂直磨耗和側(cè)面磨耗等一系列問題,影響了高速道岔的使用壽命及軌道平順性[1]。鋼軌打磨作為極具針對性的鋼軌病害處理方法,已被廣泛用于全路各類不同線路中[2]。
現(xiàn)如今國內(nèi)諸多學(xué)者對鋼軌打磨進行研究。 研究表明鋼軌預(yù)打磨能夠有效改善軌面不平順狀態(tài)。 池茂儒[3]建立動車組車輛多體動力學(xué)模型,仿真分析了軌肩過度打磨和軌頭過度打磨對輪軌接觸匹配關(guān)系、車輛穩(wěn)定性及車輛運行品質(zhì)的影響。宗聰聰[4]對道岔基本軌和尖軌部分打磨廓形優(yōu)化進行設(shè)計,并引入踏面跳躍點橫向間距作為優(yōu)化控制條件。樊文剛[5]通過調(diào)查表明鋼軌打磨是當(dāng)前國內(nèi)外公認的去除表面損傷和缺陷、抑制滾動接觸疲勞、改善輪軌匹配關(guān)系、延長鋼軌使用壽命、提高列車運行平穩(wěn)性、安全性以及乘客舒適度的有效和通用手段。
高鐵道岔直股鋼軌由5 段不同鋼軌焊接而成,如圖1 所示,分為岔前、岔中及岔后區(qū)域,選取京滬高鐵1 組道岔進行鋼軌病害打磨研究試驗,由于主要鋼軌病害均在道岔直股,未對道岔曲股進行打磨, 故本文僅對道岔直股進行研究。通過分析道岔打磨前后輪軌幾何關(guān)系,并建立車輛—道岔耦合無砟軌道系統(tǒng)動力分析模型,研究對比打磨前后高速列車動力學(xué)特性。
圖1 高速鐵路道岔示意圖Fig 1 High-speed railway turnout diagram
圖2 為道岔打磨前后岔前、岔中及岔后鋼軌廓形,由圖可知,打磨前岔前、岔中及岔后鋼軌廓形均有差異,由于鋼軌病害打磨著重是對軌距角處魚鱗傷進行處理,打磨后岔前、岔中及岔后鋼軌廓形仍有較大差異,且打磨后岔前、岔中及岔后鋼軌工作邊均出現(xiàn)明顯棱角。
圖3 為道岔打磨前后道岔鋼軌軌面狀態(tài)變化,由圖可知,打磨前鋼軌軌距角處魚鱗傷較為明顯,光帶較寬,打磨后岔前、岔中及岔后軌面魚鱗傷消除,但軌面出現(xiàn)雙光帶現(xiàn)象,輪軌關(guān)系未能得到改善。
圖3 道岔鋼軌打磨前后軌面狀態(tài)Fig.3 Turnout rail surface before and after grinding
輪軌接觸幾何關(guān)系對輪軌動力學(xué)特性影響很大,等效錐度是輪軌幾何接觸中的重要參數(shù)[6]。當(dāng)LMa 車輪踏面與鋼軌接觸時,等效錐度變化范圍為0.026~0.041 較為理想[7]。 表1 為LMa 型踏面與道岔打磨前后鋼軌匹配時等效錐度變化,由表可知,打磨前岔前、岔中、岔后鋼軌等效錐度均在理想范圍以內(nèi),但通過對病害的打磨,鋼軌廓形產(chǎn)生較大變化,打磨后岔前等效錐度較打磨前增大31.25%,打磨后岔中及岔后等效錐度較打磨前分別減小54.38%,68.29%,且均未在理想范圍以內(nèi),故道岔通過鋼軌病害打磨后,輪軌關(guān)系未得到改善。
表1 打磨前后等效錐度變化Tab.1 Equivalent conicity before and after grinding
依據(jù)動車組懸掛參數(shù),在動力學(xué)軟件UM 中建立動車組車輛精細模型。 考慮車體轉(zhuǎn)向架橫向、豎向、側(cè)滾、點頭、搖頭運動以及輪對橫向、豎向、側(cè)滾、搖頭運動,包括1 個車體、2 個構(gòu)架、4 條輪對和8 個軸箱總計15 個剛體。其中,車體、構(gòu)架、輪對各有6 個自由度,軸箱相對輪對有1 個轉(zhuǎn)動自由度,共有50 個自由度。模型充分考慮非線性輪軌接觸幾何關(guān)系、非線性輪軌蠕滑特性及非線性車輛懸掛系統(tǒng)。 二系空氣彈簧分別采用線性彈簧力元模擬,同時考慮阻尼性質(zhì)。 轉(zhuǎn)臂節(jié)點采用特殊力元模擬。 建模過程中充分考慮輪軌接觸幾何,橫向止檔,懸掛力元等非線性特性。
表2 車體自由度Tab.2 Vehicle body freedom
車輛模型中各自由度上的動力學(xué)方程統(tǒng)一表示形式如下
車輪踏面類型為LMA,采用輪軌非橢圓多點接觸算法(即K-P 算法)計算蠕滑力。同時將上述擬合處理好后的道岔線型輸入至軟件中, 如圖4所示為車輛—道岔耦合無砟軌道系統(tǒng)動力分析模型。
圖4 車輛—道岔耦合動力學(xué)模型Fig.4 Vehicle-turnout coupling dynamic model
利用高速鐵路車輛—道岔耦合無砟軌道系統(tǒng)動力分析模型,模擬仿真動車組單節(jié)車輛分別在沒有激勵的條件下,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的速度通過打磨前后道岔,研究分析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對高速列車動力學(xué)性能影響。
1) 輪軌橫向力。表3 為高速列車通過打磨前后道岔岔前、岔中及岔后時,輪軌橫向力峰值變化。由表可知,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前時,橫向力峰值分別降低5.95%,20.93%,25.89%,26.56%; 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中時,橫向力峰值分別降低71.46%,83.30%,92.13%,93.84%; 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后時,橫向力峰值分別增加90.69%,79.84%,57.02%,51.54%。故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列車通過道岔岔前及岔中輪軌橫向力顯著降低,但列車通過道岔岔后時輪軌橫向力峰值顯著增大。
2) 輪軌垂向力。表4 為高速列車通過打磨前后道岔岔前、岔中及岔后時,輪軌垂向力峰值變化。由表可知,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列車通過道岔時輪軌垂向力變化較小,幾乎未有改變。
3) 輪軌磨耗功。表5 為高速列車通過打磨前后道岔岔前、岔中及岔后時,輪軌磨耗功峰值變化。由表可知,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前時,磨耗功峰值分別增加8.87%,14.14%,18.31%,16.99%; 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中時,磨耗功峰值分別降低97.94%,98.39%,98.18%,97.96%; 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后時,磨耗功峰值分別降低49.76%,28.49%,18.06%,32.66%。故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列車通過道岔岔前時輪軌磨耗功顯著增大,列車通過道岔岔中及岔后時輪軌磨耗功顯著減小。
表3 打磨前后輪軌橫向力峰值變化Tab.3 Maximum value of wheel/rail transverse force before and after grinding kN
表4 打磨前后輪軌垂向力峰值變化Tab.4 Maximum value of wheel/rail vertical force before and after grinding kN
表5 打磨前后輪軌磨耗功峰值變化Tab.5 Maximum value changes of wheel/rail wear power before and after grinding W
車輛運行安全性主要涉及車輛的臨界速度,脫軌等問題,Nadal 脫軌系數(shù)及輪重減載率是判斷列車運行安全性的主要參數(shù)[8]。
1) 輪重減載率。表6 為高速列車通過打磨前后道岔岔前、岔中及岔后時,輪重減載率峰值變化。由表可知,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前時,輪重減載率峰值分別增加29.55%,50.93%,41.52%,36.04%; 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前時,輪重減載率峰值分別減小23.02%,12.24%,12.91%,4.16%;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后時,輪重減載率峰值分別減小11.16%,5.61%,4.88%,4.13%。故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列車通過道岔岔前時輪重減載率顯著增大,列車通過道岔岔中及岔后時輪重減載率顯著減小。
表6 打磨前后輪重減載率峰值Tab.6 Maximum value of wheel weight reduction before and after grinding
2) 脫軌系數(shù)。 表7 為高速列車通過打磨前后道岔岔前、岔中及岔后時,脫軌系數(shù)峰值變化。 由表可知,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前時,脫軌系數(shù)峰值分別增加54.25%,69.66%,92.19%,119.31%; 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中時,脫軌系數(shù)峰值分別降低81.34%,77.09%,72.68%,82.91%; 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后時,脫軌系數(shù)峰值沒有明顯變化。故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列車通過道岔岔前時脫軌系數(shù)顯著增大,但列車通過道岔岔中時脫軌系數(shù)顯著減小。
表7 打磨前后脫軌系數(shù)峰值Tab.7 Maximum value of derailment coefficient before and after grinding
1) 車體振動加速度。 表8 為高速列車通過打磨前后道岔岔前、岔中及岔后時,車體橫向加速度峰值變化。由表可知,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前時,車體橫向加速度峰值分別增加29.71%,3.68%,20.09%,18.73%;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速度通過岔中時,車體橫向加速度峰值分別降低65.69%,63.89%,59.17%,61.34%;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后時,車體橫向加速度峰值分別增加128.06%,18.43%,68.58%,91.44%。 故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列車通過道岔岔前及岔后時車體橫向加速度峰值顯著增大,列車通過道岔岔中時車體橫向加速度峰值顯著減小。
表8 車體橫向加速度峰值變化Tab.8 Maximum value of vehicle body lateral acceleration before and after grinding m/s2
表9 為高速列車通過打磨前后道岔岔前、岔中及岔后時,車體垂向加速度峰值變化。 由表可知,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前時,車體垂向加速度峰值未有明顯變化;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中時,車體垂向加速度峰值分別降低58.63%,69.48%,75.08%,80.75%;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后時,車體垂向加速度峰值未有明顯變化。 故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列車通過道岔岔前及岔后時,車體垂向加速度峰值幾乎未有明顯變化,但列車通過道岔岔中時車體垂向加速度峰值顯著減小。
表9 車體垂向加速度峰值變化Tab.9 Maximum value of vehicle body vertical acceleration before and after grinding m/s2
2) 構(gòu)架振動加速度。 表10 為高速列車通過打磨前后道岔岔前、岔中及岔后時,構(gòu)架橫向加速度峰值變化。由表可知,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前時,構(gòu)架橫向加速度峰值分別增加0.86%,13.64%,18.63%,22.85%;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速度通過岔中時, 構(gòu)架振動加速度峰值分別降低97.56%,96.75%,96.19%,95.79%; 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后時, 構(gòu)架振動加速度峰值分別降低26.69%,24.75%,23.22%,23.24%。故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列車通過道岔岔前時構(gòu)架橫向加速度峰值顯著增加,列車通過道岔岔中及岔后時構(gòu)架橫向加速度峰值顯著減小。
表11 高速列車通過打磨前后道岔岔前、岔中及岔后時,構(gòu)架垂向加速度峰值變化。由表可知,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前時,構(gòu)架垂向加速度峰值分別增加79.92%,40.53%,23.92%,10.34%;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 km/h 及400 km/h 速度通過岔中時,構(gòu)架垂向加速度峰值分別降低79.75%,86.34%,89.89%,91.46%; 當(dāng)列車分別以100,200,300km/h 及400km/h 速度通過岔后時,構(gòu)架垂向加速度峰值未有明顯變化。故通過道岔鋼軌病害打磨后,列車通過道岔岔前時構(gòu)架垂向加速度峰值增加,列車通過道岔岔中時構(gòu)架垂向加速度峰值減小。
表10 構(gòu)架橫向加速度峰值變化Tab.10 Maximum value of bogie frame lateral acceleration before and after grinding m/s2
表11 構(gòu)架垂向加速度峰值變化Tab.11 Bogie frame vertical acceleration maximum value before and after grinding m/s2
本文選取京滬高鐵上1 組道岔進行道岔鋼軌病害打磨試驗,通過跟蹤觀測打磨前后道岔岔前、岔中及岔后軌面狀態(tài),并分析打磨前后輪軌幾何關(guān)系,建立車輛—道岔耦合無砟軌道系統(tǒng)動力模型,研究對比打磨前后高速列車動力學(xué)特性。 綜上,可以得到以下結(jié)論:
1) 通過現(xiàn)場跟蹤觀測可知,打磨后岔前、岔中及岔后鋼軌廓形仍有較大差異,鋼軌工作邊均出現(xiàn)明顯棱角,軌面魚鱗傷消除,但出現(xiàn)明顯雙光帶現(xiàn)象;
2) 通過輪軌接觸幾何分析可知,打磨后岔前等效錐度增大,岔中及岔后等效錐度均減小,且均未在理想范圍以內(nèi),輪軌接觸幾何關(guān)系較差;
3) 通過動力學(xué)特性分析可知,打磨后列車通過岔中區(qū)域時,列車輪軌作用力、車輛運行安全性及車輛運行平穩(wěn)性得到較好的改善,但列車通過岔前及岔后區(qū)域時,列車輪軌作用力、車輛運行安全性及車輛運行平穩(wěn)性未能得到改善。
故只對道岔鋼軌進行病害打磨,鋼軌狀態(tài)、輪軌接觸幾何特性及車輛動力學(xué)特性難以得到較為明顯改善,建議對道岔鋼軌打磨時,不應(yīng)該僅僅對鋼軌工作邊打磨處理,需要對鋼軌非工作邊也進行打磨,在降低工作邊同時,使得非工作邊也降低,輪軌接觸等效錐度將維持在理想范圍,列車輪軌關(guān)系及運行品質(zhì)也能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