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明
在與一些老同志接觸中,有文友曾建議我寫寫自己的離休生活情況和個人感受。我想,以自身經(jīng)歷同已離退休或即將退休的朋友做一交流也有益處,遂起意寫下這篇文章。
原本我應于1992年11月任職年齡到限,我自己做好了從省文化廳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充分思想準備。組織上為發(fā)揮我的余熱也做了細致安排。擬讓我參與組建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會,選任為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兼任會刊《江河源文化研究》的主編。同時,安排我為政協(xié)青海省第七屆委員會委員、科教文衛(wèi)委員會副主任。恰在此時,省政府決定舉辦全省民族文化藝術節(jié),并指定由我負責籌備。于是,我又一直工作到1995年6月,組織上才為我辦理了離休手續(xù)。自此,我在過上健康、悠閑離休生活的同時,也有意識地嘗試用普通老百姓的社會方式繼續(xù)擁護黨的領導,宣傳黨的主張,力所能及地為人民作些事情,并從中得到啟迪、滿足和樂趣。
在我離休24年的生活中,首先自覺做到的是保持共產(chǎn)黨員的理想信念和原則立場,保證做事為文符合弘揚主旋律、發(fā)揮正能量的思想要求。我一直堅持了對科學理論和政治時事的學習思考。報紙、電視新聞是政策信息的重要通道,我基本做到每日必看。同時,還特別注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學習領會。我認為,新中國成立后我們經(jīng)歷了三個歷史時期,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邁上的三個新臺階,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他們一脈相承又各具時代特征特點。當前我們重點學習的習總書記講話、論著,深入淺出,易懂易記,質(zhì)樸凝煉,內(nèi)涵豐富。他善于用小數(shù)字展現(xiàn)大決策,比如數(shù)字四,就有“四個全面”“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四個扎扎實實”等等,既高度概括,高屋建瓴,又有實實在在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集中體現(xiàn)了總書記的思想和理論。關于如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如何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習總書記的思想理論寶庫中都能找到答案。我體會到,年紀老思想觀念不能老,而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是離退休老人能夠與時代同步,與黨和人民同心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出生在河北省冀中一個貧困農(nóng)民家庭,是黨的培養(yǎng)教育使我從一個苦孩子成長為一名領導干部,因而,“感黨恩聽黨話”是我一生遵循的原則。所以,退下來后,我始終注意強化而不是淡化黨的觀念,堅持而不是放松黨性鍛煉,一直積極參加機關黨組織的各種活動,按時交納黨費,撰寫發(fā)表了多篇歌頌黨、維護黨的作品和文章。因此,曾兩次受到廳機關黨委的肯定與表彰。我作為黨員代表曾經(jīng)好幾次參加了廳機關的黨代會,2019年5月31日還出席了文化旅游合署一廳后的首次黨代會。
其次,是在一些具體的工作平臺上,無償奉獻,為文化強省服務。第一個平臺就是前面我說到的“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會”。這個研究會從發(fā)起到成立全部系由省委原書記趙海峰、馬萬里策劃,省委原書記尹克升批示同意,省委原常委、宣傳部長陳云峰具體組織落實。我則是按照黨組織交待的任務去努力完成該項工作。該研究會的理事會由西寧地區(qū)幾乎所有治學嚴謹?shù)娜宋目茖W專家、教授組成,有著很高的資質(zhì)、學術理論水平和實踐經(jīng)驗,他們熱情而且無償?shù)貐⒓訉W會的各項活動。成立27年來曾召開過多次學術研討會和座談會,僅就我主持過的會議,就有40余次。刊發(fā)在《江河源文化研究》會刊的論文就多達180萬字,說研究工作碩果累累絕非過譽。這些成果涉及到我省文化的各個方面,從總體來說,是對青海這片古老熱土的深度文化探訪:從中華源頭文化到歷史文化,從昆侖神話到民族宗教文化,從地域文化到民俗文化,從文化人物到文化旅游,從專題文化到打造文化品牌……等。這對于我們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我省文化名省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組織學術研究與審閱論文的同時,我自己也對我省文化發(fā)展建設問題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別人未曾提到的觀點與措施,撰寫刊發(fā)了多篇文章、決策建議,有的受到省領導的肯定,有的在報刊發(fā)表、轉載。值得特別提及的是,在與馬萬里、李志剛等老同志共同進行江河源文化研究的過程中,聽到他們經(jīng)常提及當年參加工作團深入果洛地區(qū)開展建政工作情況和許多的感人故事,深受感動與啟發(fā)。經(jīng)深入交談采訪,我創(chuàng)作完成了長篇紀實電視文學劇本《最后的部落》,發(fā)表后受到省人民政府的獎勵。江河源文化研究會在開展學術研究的同時,對于社會文化活動與公益事業(yè)也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僅文化建設方面所提建議,就有中山紀念堂的遷移重建、西寧城市雕塑、青海文化旅游形象標志、出版民族文化三部著作、修建歷代詠青詩廊等10多項,這些建議大都獲得過省領導的批示,有的多年前就已經(jīng)落實,效果甚好。由于該研究會對外聲望大、影響好,香港友人徐英美等通過研究會朋友的渠道,先后向青海貧困地區(qū)捐建希望小學和中學教學樓13所(幢),還捐贈了部分醫(yī)療器材及部分兒童所需的冬裝等,合計人民幣500多萬元。這些捐款委托研究會同志以全權代表身份均具體落到了實處。時任副省長白瑪熱情接見了香港善舉友人,對江河源文化研究會的工作也予以肯定。由于研究會各方面所取得的明顯成果,2008年5月被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lián)表彰獎勵,評為“先進社團”。2010年8月,經(jīng)省社科聯(lián)組織專家考評,被評為“一級社科學會”。時至2016年6月,我數(shù)次在換屆之前請辭會長之職,未能如愿,拖至2018年5月才獲卸職,但又被聘為名譽會長,仍然與江河源文化研究會工作保持了一定聯(lián)系。
離休后另一個任職時間較長,活動頻繁、實際效果也比較明顯的平臺,是應聘擔任青海省文化廳藝術專家組組長一職。2003年夏天,省文化廳為發(fā)揮老藝術家作用,請他們傳幫帶,以進一步提高全省藝術創(chuàng)作水平,加快藝術事業(yè)發(fā)展,正式成立藝術專家組,我受聘擔任組長。鑒于專家組成員都是高水平有影響的藝術家,多數(shù)人又是從藝術院團領導崗位上退下來的領導干部。為避免干預各藝術單位的行政工作,我強調(diào)了“到位不越位,幫忙不添亂”的工作原則,與大家共同遵守。從此,我與專家組全體同志,齊心協(xié)力,認真負責,積極參加省內(nèi)各項重點藝術創(chuàng)作項目的咨詢、論證、審核工作,觀看大量舞臺藝術劇目,參與許多文藝活動,對全省重點劇目和整體藝術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大推動作用。至2013年,我任組長10年,個人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先后審讀過的文學劇本及舞臺劇本文稿有40多部(篇),有的還不只閱看一遍。對每部劇稿都要認真思考提出看法和意見,供評估、修改或是否投入排練時參考。二是帶領專家組成員深入院團觀看排練后現(xiàn)場座談討論,幫助修改提高。如省京劇團的《天馬歌》《藏羚羊》,省民族歌舞劇團的《風從青海來》《撒拉爾》,黃南州、海南州的藏族舞劇《熱貢神韻》《雪域英豪———嘉察》等,都曾用這種方式,看完排練立即與編劇、導演、主要演員共同討論研究,肯定成功之處,找出不足之點,共商修改意向。這一做法對理順劇節(jié)目情節(jié),深化主題,突出人物形象都起到了促進作用。實踐證明,這是一個提高藝術作品質(zhì)量的有效辦法。三是對提高全省舞臺藝術整體水平以及對取得明顯成功的作品,撰寫專題文章進行研討和大力推介。在這方面,我曾在省內(nèi)外報刊上發(fā)表過數(shù)篇文章。有的報紙發(fā)表時還加了編者按,以示肯定。四是藝術實踐推進理論思考。1958年8月,我以藏族人民的現(xiàn)實生活為內(nèi)容,創(chuàng)作了藏族現(xiàn)代京劇《綠原紅旗》。由于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以京劇形式表現(xiàn)藏族人民的現(xiàn)實生活,引起了人們的特別關心與關注。1959年7- 8月,青海省京劇團攜該劇晉京匯報演出,取得了極大成功,連演42場,在北京乃至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中共青海省委召開文藝界大會對我們進行了獎勵表彰。從此,青海省京劇團就把彰顯民族風格,突出青海地域特色作為自己藝術創(chuàng)作的努力方向之一。連續(xù)創(chuàng)排了包括《土族兒女》《草原倆兄弟》《格薩爾王》《天馬歌》在內(nèi)的一系列少數(shù)民族題材的京劇劇目,形成了自己的獨有風格與特色。再聯(lián)想到那一歷史時期云南、甘肅兩省京劇院團成功推出的少數(shù)民族題材京劇《黛諾》和《夏王悲歌》,就對京劇藝術在我國西部地區(qū)如何發(fā)展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經(jīng)過思想充電,一個觀點漸漸明晰。在1999年9月1日慶祝青海省京劇團成立50周年大會上,我曾經(jīng)作題為《西部京劇從這里崛起》的藝術總結,首次提出了“西部京劇”這一概念。后來,我看過京劇《天馬歌》之后,發(fā)表了一篇題為《確立西部京劇地位的新依據(jù)》文章,對“西部京劇”概念的內(nèi)涵與定義等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從萌生提出這一概念的想法,到經(jīng)過反復實踐、宣傳與倡導,如今“西部京劇”的概念已被業(yè)內(nèi)多數(shù)人認同,成為京劇服務少數(shù)民族群眾的新通道,為京劇增添了一個新流派。
離休后,在加強學習、參與社會工作的同時,我重點還是埋頭于老本行———舞臺劇本的創(chuàng)作。我過去也先后在省京劇團和平弦實驗劇團任職,耳聞目染,知道了什么是戲,更知道了文藝的最主要目標是創(chuàng)作,檢驗文藝實踐成績的硬杠桿是作品。所以那時也利用業(yè)余時間學習寫過一些劇本,打下了一定創(chuàng)作基礎。后來組織上選送我去中國戲曲學院編劇進修班學習后才算入了門?!拔母铩焙髲摹芭E铩被氐綑C關,再沒有時間創(chuàng)作。離休后,常被生活中的感人事件所激發(fā),閑時多了,又拿起創(chuàng)作之筆。先后寫的一些劇本中,我自認為尚可又由刊物正式發(fā)表的有《格?;ㄩ_》《寶刀與珊瑚串》《弘化公主西行》等8部。2018年,將這些劇本連同離休后發(fā)表的所有文章(約40萬字)結集以《夕照文蹤》為書名,由省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
以上就是我離休后值得記述的一些過往。
通過離休后的具體實踐,我對“老有所為”有了進一步的理解。2020年,我已88歲了。我感到,一個人從60多歲到70多歲,還是人生的黃金時段。即便是80多歲,只要自己不覺已老,仍可有所作為。我把多年來的知識學習、理論思考、社會活動、文藝創(chuàng)作生活,總結歸納為四字真經(jīng),叫做“文化養(yǎng)生”,并視如珍寶,樂在其中,就是體會到,有一種積極的生活觀念和樂觀豁達的生活態(tài)度,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益處無窮。我也看到有不少退休后的朋友,過早放棄人生追求,或遠離社會和人群,或浪費了個人才智,或虛度日月,甚至漸漸虛弱了身體,實感惋惜。
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在黨的領導、在組織的關心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認為是應盡的責任與黨性的要求。因此,我把省委、省政府、省政協(xié)給予我的獎勵表彰和省級相關部門授予的三個榮譽稱號,均看作是一種鼓勵,更是一種鞭策。特別是2020年元月9日,我又一次被評為“全省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出席了表彰大會。受到了省委書記王建軍、省委副書記、省長劉寧等省領導的熱情接見和親切囑托,我將永遠銘記黨的宗旨,不忘初心,常踐使命,忠誠擔當,樂觀生活,終身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