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瓊
當前我們的教學課堂已經逐漸由單純地基礎性理論知識教學,向體驗式的實踐性教學模式轉變。新的教學模式提倡讓學生更多地親身參與進教學實踐中來,通過實踐以及課后知識延伸等方式,加強學生對于課堂上所接觸到的理論知識的理解與認知。學生通過觀察應當能夠對知識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并真心認可課堂中所傳遞的正確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通過“體驗式”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以及人生態(tài)度,并養(yǎng)成起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我們未來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趨向。目前,我們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課堂中也傾向于通過這樣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與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
一、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實施體驗式教學
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在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育教學的設計過程中應當不僅僅只是局限于目前的課本理論知識,而是應當在可利用的范圍內選擇能夠利用的資源。這樣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上教師能夠選擇資源的范圍就相對更大,同時這也給了教師嘗試其他教學方法的機會。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對生活中有關于道德與法治的生活細節(jié)進行觀察并發(fā)現(xiàn)有關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反饋的問題來進行資料收集與整理,并與課本的知識內容聯(lián)系起來。從某方面來說,這就加強了課本相關理論知識的針對性以及實踐性,為學生增加了體驗的機會。
讓學生能夠在了解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內容的前提下,自行進行相關資料的搜集以及整理。教師可以在學生對知識有了大概的了解和把握的情況下,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或者是利用當前龐大的互聯(lián)網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搜尋相關的知識以及事件。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信息搜集能力,也能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加強對于知識的理解記憶。
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能夠對生活方方面面的細節(jié)進行思考。例如在進行到《我們的國土,我們的家園》這一課內容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于自己所到過的地方,以及自己的家鄉(xiāng)進行思考體會,讓學生仔細感受自己生活環(huán)境的魅力。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生活細節(jié)進行思考,一方面能夠更好地讓學生對課本的理論知識有所理解有所感受,另一方面也能夠更加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思考不斷探索的精神與能力。
教師也可以在寒暑假的時候,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讓學生開學時進行展示。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課堂的教學延伸到課后,能夠將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育教學落實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實施體驗式教學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正是其大腦不斷地發(fā)育完善,對世界產生更強的好奇心的時期。與此同時,這一時期的學生相對來說更加難以集中注意力,長時間的理論知識學習有時候并不能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種手段刺激學生的大腦以配合教學。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在的小學校園中逐漸已經完成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全方面配備,許多課堂上都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教育教學。因此,教師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特性,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輔助道德與法治課堂教育教學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有意識地為學生播放一些影像資料刺激學生的大腦思維。例如在進行《主動拒絕煙酒與毒品》相關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煙酒毒品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的相關視頻,通過影響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煙酒等物品的危害。學生通過直接觀看能夠更加深刻地對知識內容產生認知,從而自覺地拒絕煙酒與毒品。通過這種方式能夠直接地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體驗,有所感悟。
三、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實施體驗式教學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能夠讓學生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內容落實到生活實踐中。換言之,我們的教育教學最終仍然要與我們的生活有所聯(lián)系,而不是一味地只進行理論教學,讓學生的學習內容浮在空中無所依托。針對新環(huán)境下的教育特性,教師應當更加積極引導學生在教育教學階段不斷地對生活環(huán)境進行觀察,讓學生能夠在觀察以及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中,理解道德與法治的真正內涵。
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明確不同成長環(huán)境下的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不同。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育,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全方面地把控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接受程度,有層次地設計道德與法治內容教學任務。教師應當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有目的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相關的教學任務,并引導學生組成不同的小組,對老師設計的難度不同的課堂作業(yè)以及提問問題進行合作交流以及思考。
四、通過角色扮演,實施體驗式教學
不同于語文、數(shù)學等以理論知識為中心內容的課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更多的是以與人們切實相關實際生活為基礎而開展的綜合性學科。針對這一學科特性來說,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實際上更具有實用性的價值。據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內容中,設計教學活動,通過豐富的活動內容讓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在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學課堂時應當有目的性地涉及一些體驗式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體會經歷對知識內容產生更深層次的感悟和理解。對于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說,由于其正在不斷地接觸著不同的世界,其每天都在產生著新的感受以及對生活的理解,由此也會產生一定的表達欲以及表演欲。針對小學生這一性格特點,教師可以選擇部分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一定的情景表演。例如教師在進行《學會溝通交流》這一部分內容的教育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模擬不同方式交流所造成的不同結果。教師可以讓一小組的學生表演真誠溝通交流的情景,另一組學生模擬拒絕溝通交流的生活情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生活當中交流的重要性以及重要意義,從而在生活中更加積極實踐良好交流這一行動。
當前我們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道德觀念?,F(xiàn)階段我國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更加注重在教學課堂中運用體驗式的教育教學模式,將實踐的方式不斷地引進小學課堂輔助學生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更好的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于以后學生的綜合性發(fā)展有著更加積極的意義。
責任編輯?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