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勝
(貴州省畢節(jié)市實驗高級中學 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哲學家康德在其美學名著《判斷力批判》里精辟地指出:“美,是無目的快樂?!边@句名言一針見血而又恰到好處地道出了課外審美閱讀的實質。審美閱讀能給我們帶來超越功利目的又充滿精神愉悅的快樂,這種快樂遠比肉體快樂更持久,也遠比功利性的快樂更高級。審美閱讀也非常切合當下中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核心素養(yǎng),若無課外閱讀,學生只會考試,其視野必然狹隘,其心智就不會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里的“審美鑒賞”更無從談起。
高中語文課外審美閱讀不單單是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也不單是為了提高一點高考的分數(shù),重要的是:課外審美閱讀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啟發(fā)學生的心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進而提升學生將來在社會職場上的核心競爭力。此外,課外審美閱讀會給學生帶來快樂的審美的享受。試分點作淺析:
培養(yǎng)高中生課外閱讀之語言美重在閱讀課外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不是隨心所欲亂選的,因為胡亂閱讀只能泛濫無歸,得不償失。高中語文課外閱讀的理想材料莫過于那些中外傳世名著了。這些不朽作品經(jīng)過了時間的淘洗,經(jīng)過了萬千眼睛的傳閱,穿越了時空的隔離,穿透了語言的藩籬,涵養(yǎng)著學生的美的心靈。讀《論語》中的“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者靜,智者動”這難道不是一種審美的高級境界嗎?“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滿含人生真理,又用優(yōu)美生動活潑的語言表達出來,一股勁氣貫注其間;“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猶如格言警句,千載之下讀之,猶可想見孔子之偉大人格,這是超越世俗功利的一種大快樂。“飲疏食、飲水、由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學生讀到這樣的作品,又僅可以欣賞到美的語言,更能感受到美的人格。再如讀《莊子》:“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浮生如夢,若夢非夢,浮生何如?如夢之夢”、“君子之交談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等這樣的語言,比喻優(yōu)美清新,想象奇特大膽,變幻中透出一種美感。學生讀到這樣的作品,怎能不激起內心的詩情和想象力呢?
如果說中國古代經(jīng)典用格言警句,名言雋語來激發(fā)高中生的審美意趣,那么,外國的一些經(jīng)典名著則用優(yōu)美生動而又精警深刻的句子來激蕩學生的心靈,激發(fā)他們對知識和智慧的無限遐想。西方名著中兼具優(yōu)美文采和深刻思想的首推莎士比亞、培根的作品?!渡勘葋喪男性娂分校骸皶r間會刺破青春的華麗的裝飾,會把皺紋刻在美人的額頭,會吃掉稀世之珍、天生的質,什么都逃不了他橫掃的鐮刀?!币话愣裕瑑?yōu)美的詩句往往失之孱弱,缺乏思想的力度,而哲理的詩往往深奧隱晦,缺乏詩意的美感。莎翁的這幾句詩幾可橫絕天下,令一切同類詩黯然失色。讀這樣的詩,必能令高中生心生無限遐思,同時受到審美和思辨的熏陶。在莎翁名劇《羅密歐為朱麗葉》中,有這樣的臺詞:“名字代表什么?我們所稱的玫瑰,換個名字還是一樣芳香”、“簡潔是智慧的品格,冗長是膚淺的藻飾”。這樣震撼人心又鞭辟入理的句子又怎能不讓人喜愛呢?
《培根隨筆》素來的短小精悍,含義雋永而著稱,猶如一個高人,用極高的智慧給讀者大眾指點迷津。在隨筆中,警策之句琳瑯滿目,信手拈來都能感動人心。諸如:“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友誼使歡樂倍增,痛苦減半”、“順境的美德是節(jié)制,逆境的美德是堅忍,偉大的人能同時具備這兩者”。像這樣優(yōu)美精警的格言警句,不僅讓學生“悅志悅神”,還有一種直指人心的震撼力,更能在生活中作為人生的指南,受用無窮。
外國人文經(jīng)典名著浩如煙海,它們是人類智慧的偉大結晶,兼具語言美和哲理美的除了莎翁和培根外,還有英國哲學家羅素、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德國哲學家教本華和尼采。這些都可以推薦給學生,讓高中生沉浸在巨大的審美閱讀的愉悅之中。
課外閱讀中的人物形象美也是閱讀欣賞中的重頭戲。中外傳世文學名著中,塑造了許多經(jīng)典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這些形象猶如夜空中的繁星,讓文藝的星空更加絢爛多姿。
《詩經(jīng)》中是這樣刻畫當時大美人莊姜的:“手如柔美,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人用一連串比喻刻畫了一個明眸皓齒、膚白貌美的傾國美人形象。尤其是最后兩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更是使一個活靈活現(xiàn)的美女形象呼之欲出,躍然紙上。類似的還有曹植的《美女篇》:“美女妖且閑,采桑歧路間。采條紛冉冉,葉落何翩翩。攬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huán)……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這樣的寫法和《詩經(jīng)》如出一轍,只不過曹植的詩更加華美流暢,《詩經(jīng)》則平正典雅。不管怎樣,這樣的課外閱讀總能給人一種審美的愉悅享受。類似作品的還可以向學生推薦有杜甫《麗人行》,白居易《長恨歌》。
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與《戰(zhàn)爭與和平》在世界文學史上大放異彩,光芒萬丈,除了其精巧宏大的藝術構思和普遍深刻的思想內涵之外,還在于其中成功的女性形象刻畫?!栋材取た心崮取肥沁@樣描寫安娜的形象的:“安娜的魅力就在于她的人總是蓋過她的服裝,她的衣服在她的身上絕不惹人注目,她那鑲著花邊的黑色衣服在她的身上就并不醒目,這不過是一個框架罷了,令人注目的是她本人:單純、自然、優(yōu)美,同時又快活又有生氣……她看出了安娜眼里顫栗的、閃耀的光輝,不由自主地浮露在她嘴唇上的那種幸福和興奮的微笑,和她的動作的輕盈優(yōu)雅,準確輕盈?!边@幾段絕妙的文字是對安娜的出場的描繪,而且是通過一個比安娜年輕的青春美少女的眼光來觀察的。托爾斯泰先花大量筆墨描寫基蒂的美顏與活力,而這一切都是為烘托安娜的出場作的鋪墊,更加烘托了安娜的美。因為安娜的美更成熟、更勝一籌、更有魅力。一個單純自然而又充滿活力的絕美少婦形象,更讓讀者感到一種沁人的心脾的詩意,一種震撼心靈的驚喜,更有五體投地的佩服。試問學生讀了這樣的文字,又怎能不怦然然心動呢?
以上片段是女人眼中的安娜形象,自然單純,充滿魅力。在男人眼中的安娜又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讀之同樣令人驚喜:“他憑著襲上他的心來的狂喜和恐懼知道她在那里,她站在溜冰場的那一頭正和一個婦人在談話,她的衣服和態(tài)度看上去沒有什么特別引人注目的地方,但是列文在人群中找出她來,就像在蕁麻里找到薔薇一樣容易。由于她,一切都生了光輝,她是照耀周遭一切的微笑?!蓖袪査固┓磸偷夭粩嘤谜婷鑼懞蛡让婧嫱械氖址坍嫲材冗@一絕美的女性形象,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古希臘史詩中絕美女神海倫形象,也不過此。
如果說安娜的形象是絕美的,那么在《戰(zhàn)爭與和平》中,娜塔莎的形象則是優(yōu)美的:“這雙充滿幸福淚水的眼睛,怯生生地、同情地,含著愛情的歡樂望著她。娜塔莎那張瘦削而蒼白的臉,浮腫的嘴唇,實在不好看,而且顯得可怕。但是安德烈公爵沒看見這張臉,他只看見那雙光輝的眼睛,那雙眼睛是絕美的。在那雙眼睛后面可以聽見說話的聲音?!边@一段文字是主人公安德烈在戰(zhàn)爭中身受重傷醒來后第一眼看到娜塔的情形,經(jīng)過了婚變的折磨,更經(jīng)過戰(zhàn)爭的洗禮,這對戀人在戰(zhàn)場上相遇了,沒有風花雪白,也沒有甜言蜜語,有的只是直面戰(zhàn)爭苦難的絕美愛情,有的只是人性的光輝。這樣的語言和形象,讀之令人振奮,一種崇高感油然而生。
和托爾斯泰齊名的陀斯耶夫斯基也是描寫女性美的大手筆,在其代表作《白癡》中也刻畫了一個與安娜齊名的美女娜斯塔霞:“相片上的女人的確艷光襲人,她照相時穿一條黑綢連衣裙,款式非常優(yōu)美大方;頭發(fā)大概是榮褐色的,梳理成樸素的家常模樣;眼睛黑而且深,腦門作沉思狀;面部表情有些傲慢,她的容顏稍稍偏瘦些,也你還欠紅潤……這張美得異乎尋常而且還不同凡響的臉,現(xiàn)在使他更吃驚了,這張臉仿佛蘊含著無比傲慢和輕蔑,差不多是憎恨,同時又有一種信賴的表情,一種天真得出奇的東西。這炫目的艷色委實叫人承受不了:蒼白的臉色,幾乎凹陷的面頰,一雙燃燒的眼睛——多么奇異的美!”托爾斯泰筆下安娜的美是一種天然健康、自信魅惑之美,陀斯妥耶耶夫斯基筆下的娜斯塔霞的美則是一種病態(tài)的、逼人的、甚至蘊藏著些許邪惡之美。兩種美交相輝映,一半是大海,一半是火焰。相較而言,讀托爾斯泰作品如赴宴席,美味應有盡有,流連往返,讀陀斯亦耶夫斯基的作品如飲烈酒、半醉半醒之間往往見寶。在高中生課外閱讀中,這些偉大作品中的精美玉般的語言,怎么會不激起心中的審美情愫呢?
正如培根所言:“讀書可以長才,可以傅彩?!本x偉大名著,在潛移默化中既增進學生的書寫力,還能增進他們的理解力,又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老子言“至譽無譽”,面對偉大的作品,一切贊美的語言都失之蒼白,一切分析的論述也是唐突佳人,也許,讓我們沉浸在審美閱讀中去涵詠品味方為上策吧。有了這樣的愉快的心境,學生才會去追求人的最高財產(chǎn)——知識和藝術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