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燦
(湖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湖南 長沙 410081)
《法句譬喻經(jīng)》是由西晉沙門法炬、法立共譯而成,共四卷三十九品,包括譬喻和偈頌兩大形式。佛經(jīng)往往以故事開頭,來揭示偈頌的主旨;而譬喻部分故事生動,情節(jié)完整,口語性強(qiáng),對中古漢語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譬喻經(jīng)中存在的大量異文不利于文本的疏通與后期研究。本文從版本異文出發(fā),考釋了7 異文,這有助于我們整理出比較可靠的文本,從而加強(qiáng)對文本的理解,對字詞演變有更清楚的了解。
《法句譬喻經(jīng)》卷一“無常品第一”:“昔佛在舍衛(wèi)國精舍中,為諸天人龍鬼說法。時國王波斯匿大夫人,年過九十,卒得重病,醫(yī)藥望差,遂便喪亡?!保═04,p575c)*所引佛經(jīng)原文來自于中華電子佛典協(xié)會免費(fèi)提供的電子佛典數(shù)據(jù)庫。(T03,p119b)括號里的“T”指《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簡稱“大正藏”),“GA”指《中國佛寺史志匯刊》,“B”指《大藏經(jīng)補(bǔ)編》,“03”指冊數(shù),“p159”指頁數(shù),“a、b、c”分別指原文上、中、下欄。
“望”,宋、元、明、圣本和《乾隆藏》為“不”,《中華藏》《高麗藏》為“望”。
按:此處當(dāng)作“不”。《故訓(xùn)匯纂·工部》:“差,愈也。”[1]657“不差”即“沒有痊愈”。據(jù)前后文意可知“年過九十的大夫人突然得了重病,因治療沒有痊愈,于是便逝世了。”“不差”符合文意。“不差”在佛典文獻(xiàn)中多有用例,如《雜阿含經(jīng)》卷五:“我病不差,不安隱身,諸苦轉(zhuǎn)增無救?!保═02,p29c)《菩薩本行經(jīng)》卷三:“眾生瘡病,何以不差?”(T03,p119b)《清涼山志》卷七:“唐釋福運(yùn),代州總因寺僧。身嬰重苦,長年不差。因入清涼,亡生行道?!保℅A079,p270a)《禪林象器箋》卷五:“人之有疾病者。剽其香。煑湯飲之。其未始有不差者?!保˙19,p138a)
《說文解字·亾部》:“望,出門在外,望其還也?!盵2]424其引申義多圍繞“向遠(yuǎn)處看”展開,或與“朢”同,表時間。單獨從“望”的義項來看,并沒有表示否定的意思。因此“望差”不符合文意?!锻趿艥h語字典·亠部》:“亡,武方切?!盵3]《漢語大字典·月部》“望,武方切?!盵4]2230,二字音同?!豆视?xùn)匯纂·亠部》:“亡,無也?!盵1]67“無”表否定,相當(dāng)于“不”。
故“不”與其近義詞“亡”之同音字“望”形成異文。
《法句譬喻經(jīng)》卷四“道利品第三十八”:“人眾往到象所,張羂欲捕象,而此神象知諸人意,即便來前而墮羂中,眾人皆來,而欲捕之,象便瞋恚,逆蹸跳之,近者即死,遠(yuǎn)者得走,象逐不置?!保═04,p607a)
按:此處當(dāng)作“羂”?!豆视?xùn)匯纂·網(wǎng)部》:“羂,網(wǎng)也?!盵1]1800與本文文意相符。《漢語大字典·網(wǎng)部》引《玉篇》:“羂同罥?!盵4]3123同時《中華字?!ぞW(wǎng)部》:“同罥、罥同同羂?!盵5]因此“羂”同,故在此形成異文。
《說文解字·行部》:“衒,行且賣也。沿街叫賣之意?!盵2]58后還引申為“迷惑”“炫耀”等義,與此處文意不相符合?!稘h語大字典·網(wǎng)部》引《集韻·霰韻》:“?,去匣霰?!盵4]3111與“衒”音同?!稘h語大字典·網(wǎng)部》引《玉篇·網(wǎng)部》:“?,罥掛也?!盵4]3111與“羂”意義相近,所以圣本作“衒”,是與“羂”的近義詞“?”在語音上相同而形成異文。且“衒”與“羂”在佛經(jīng)文獻(xiàn)中形成異文現(xiàn)象比較常見,如《中阿含經(jīng)》卷十七:“整御天下得大國土,種種伎藝,乘象、騎馬、調(diào)御、馳驟、射戲、手搏、擲羂、擲鉤、乘車、坐輦?!保═01,p534a)
《法句譬喻經(jīng)》卷一“戒慎品第五”:“夫為道者,以戒為本,攝心為行,賤形貴真,捐棄軀命,食以支形,守意正定,內(nèi)學(xué)止觀,滅意得道,養(yǎng)身順情,安得免苦?”(T04,p580)
“捐”,宋、圣本作“抒”,元、明本作“杇”,《中華藏》《高麗藏》作“”,《乾隆藏》作“朽”。
按:此處當(dāng)作“捐”?!墩f文解字·手部》:“捐,棄也。”[2]408“捐棄”為同義連文,表“舍棄、放棄、拋棄”之義。該詞在佛經(jīng)文獻(xiàn)中使用頻率頗高,如《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卷二:“今者云何,毀害捐棄?王是智人,而于今日,如似顛狂,鬼魅所著耶?”(T03,p133c)《僧伽羅剎所集經(jīng)》卷一:“觀察施果,捐棄諸結(jié),眾生貪著除去使無邪見,除去慳貪,隨時生依,法雨而雨,是故歸命。”(T04,p118a)同時非佛典文獻(xiàn)也使用“捐棄”一詞,如《北宋·資治通鑒》:“物盡可復(fù)得,為吏坐臧,終身捐棄?!薄短啤ねǖ洹罚骸拔臆妱莘绞?,將士勇氣自倍,彼徒我騎,勢不相及。若倍道旋師,必捐棄資財,示人以弱,非計也?!?/p>
《說文解字·手部》:“抒,挹也?!盵2]405《說文解字·手部》:“挹,抒也?!盵2]405兩者互訓(xùn)義同,均表“汲取”之義,因此“抒”在此處并不符合文意?!稘h語大字典·手部》:“揖,也作挹?!盵4]2028“揖”與“挹”同。“揖”在《草書大字典》中為“”[6]482,與“捐”字形相近。故“抒”與“捐”形成異文。《字匯》:“,俗捐字?!盵7]故“捐”與“”由于正俗關(guān)系而形成異文。
《漢語大字典·木部》:“杇,涂飾,粉刷?!盵4]1239用于此處并不符合文意。它是因其異體“杅”與“抒”的字形相近而導(dǎo)致訛誤?!豆视?xùn)匯纂·木部》:“杇,亦作杅。”[1]1071而“抒”的構(gòu)件“予”的草書字體為容易寫成“于”,同時構(gòu)件“木”與“扌”也形近,因此“抒”與“杅”易發(fā)生訛寫。
“朽”即“?”?!墩f文解字·歺部》:“朽,腐也。”[2]127故用于此處也不恰當(dāng),《乾隆藏》作“朽”,是其字形與“杇”十分相似,導(dǎo)致訛誤。
《法句譬喻經(jīng)》卷二“愚闇品第十三”:“前庌后堂,涼臺暖室,東西廂廡,數(shù)十梁間?!保═04,p586a)
“庌”,圣本作“雅”,宋本作“廳”,《中華藏》《乾隆藏》《高麗藏》為“庌”。
按:此處當(dāng)作“庌”。本文“前庌后堂”中的“庌”與“堂”形成對文,《說文解字·土部》:“堂,殿也?!盵2]452可見“庌”也表房間之義,查詢《漢語大字典·廣部》:“庌,供過往賓客歇宿的房舍?!盵4]937即可得到驗證。
“廳”,“廳”的簡化字,也表“具有會客等功能的房間”之義,與“庌”義同故形成異文。《說文解字·隹部》:“雅,楚烏也?!盵2]111后假借表“正確、規(guī)范”之義,并沒有表示為接待賓客之處的義項,與此處文意不符。經(jīng)查詢“庌、雅”均為疑紐馬韻字,兩者音同。因此圣本作“雅”是音同而致誤。
《法句譬喻經(jīng)》卷一“雙要品第九”:“其善念者四王護(hù)之,其惡念者太山鬼神,令酒入腹,如火燒身,出亭路臥,宛轉(zhuǎn)轍中,晨商人車五百乘轢殺之焉。”(T04,p582c)
“焉”,宋、元、明本和《乾隆藏》作“馬”,《中華藏》無字,《高麗藏》作“焉”。
按:此處當(dāng)作“焉”?!把伞笨勺髡Z氣詞,用于句尾,表肯定或陳述語氣。本文用“焉”表達(dá)的是“商人被車輪碾壓致死”,假若是用“馬”,則文章是指“殺了商人的馬”。通過對比下文“彼人自種車轢之核,今在太山地獄為火車所轢?!笨芍卉囕喣雺憾赖氖巧倘恕M瑫r,我們可以通過查找其他佛經(jīng)文獻(xiàn)來進(jìn)行驗證,如《佛說自愛經(jīng)》的故事內(nèi)容與本文一致,因此在字詞使用上可以相互比較。在《佛說自愛經(jīng)》中的原文如下:“晨有商人,車五百乘,轢殺之焉。”(T17,p549b)。故用“焉”恰當(dāng)。
《法句譬喻經(jīng)》卷一“惟念品第六”:“弗加沙王,得經(jīng)讀之,尋省反復(fù),亙?nèi)恍沤狻!保═04,p580c)
“亙”,宋、元、明本和《乾隆藏》作“?”,《中華藏》《高麗藏》作“亙”。
按:此處當(dāng)作“?”?!稘h語大字典·火部》:“?,猶急、疾速貌?!盵4]2408它用于本文即表“弗加沙王通過反復(fù)研讀佛經(jīng),突然一下明白了佛經(jīng)真諦?!薄?然”一詞在佛經(jīng)文獻(xiàn)中用例較多,如《增壹阿含經(jīng)》卷三十九:“王所有狐疑,?然自悟?!保═02,p762b)《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jīng)》卷一:“我即數(shù)息,使心不散。?然音解,消伏結(jié)使?!保═20,p38a)
電子佛典數(shù)據(jù)庫中“?”“豁”“霍”互為異文的現(xiàn)象非常之多。如《菩薩從兜術(shù)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jīng)》卷七:“令住無礙處,?然覩大明?!敝小?可作霍”(T12,p1050a)又如《出曜經(jīng)》卷三:“忘憂除患,?然啟悟”中“?可作豁”(T04,p621b)《故訓(xùn)匯纂·雨部》:“霍,倏忽急速之貌也?!盵1]2460《漢語大字典·谷部》:“豁,形容一下子?!盵4]4161故“?”“豁”“霍”由于意義相同而時常形成異文。
“亙”多釋為“連綿不斷,或回旋”之義,且“亙?nèi)弧币辉~在《漢語大詞典·一部》中釋為“綿長、久遠(yuǎn)?!盵9]它在佛經(jīng)文獻(xiàn)中多與“坦”形成異文,該詞用于此處不當(dāng)。《中文大辭典》:“豁,通也?!盵10]《漢語大字典·一部》引《廣韻·嶝韻》:“亙,通也?!盵4]19在此義項上,“豁”與“亙”義同形成異文,故“亙”也會與“?”形成異文。
《法句譬喻經(jīng)》卷四“道利品第三十八”:“聞偈,即便稽首,懺悔謝過,內(nèi)自篤責(zé),深惟為非,即于佛前,逮得應(yīng)真。”(T04,p607b)
“篤”,圣本作“罵”,《中華藏》《乾隆藏》《高麗藏》作“篤”。
按:此處當(dāng)作“篤”?!墩f文解字·馬部》:“篤,馬行頓遲也?!盵2]323本義為馬行走緩慢,后引申為深厚,厚重。如《漢書·賈山路溫舒等傳贊》:“路溫舒辭順而意篤,遂為世家,宜哉?!庇忠隇椤吧?、深”之義,佛典文獻(xiàn)也常用此義項,如《長阿含經(jīng)》卷一:“其母奉持五戒,梵行清凈,篤信仁愛,諸善成就,安樂無畏,身壞命終,生忉利天,此是常法?!保═01,p4a)《中阿含經(jīng)》卷六:“梵志陀然今者疾病,極困危篤,或能因此而至命終?!保═01,p457c)故文中“篤責(zé)”可以釋為“非常自責(zé)”,這也與此處文意契合。
《故訓(xùn)匯纂·網(wǎng)部》:“罵,以惡言相辱也,罵詈也?!盵1]1798由此可知“罵”為使用惡毒的言語,且多是攻擊他人,如《史記·留侯世家》:“漢王輟食吐哺,罵曰:‘豎儒,幾敗而公事!’”而本文所要表達(dá)的是比丘內(nèi)心的悔恨和慚愧,故“罵”在此處不恰當(dāng)。通過查詢《書法大字典》可知“罵”的草書為“”[8]388,而“篤”在《草書大字典》中為“”[6]1004可見兩字字形相似,易發(fā)生誤寫。
本文從版本異文出發(fā),選取了《法句譬喻經(jīng)》中7進(jìn)行考釋。發(fā)現(xiàn)異文形成的原因比較復(fù)雜,均涉及到了音、形、義三個方面。梳理并勘正異文有利于理解字詞之間的關(guān)系,整理出可靠的文本,更好的把握佛經(jīng)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