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瑛 王雄偉
(湖南化工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0)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蘊藏著巨大的中國智慧,為新時代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寶貴精神營養(yǎng)?!皥猿职蚜⒌聵淙俗鳛楦救蝿铡薄耙诩訌娖返滦摒B(yǎng)上下功夫”“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等文化精髓,是目前開展“奮進新時代 中華傳統(tǒng)美德職教行”活動的根本遵循。引導廣大同學追求精益求精和專注耐心,甘于淡泊的品格,在實踐中提升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傳承中華民族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品格;加強對家風家教、民族傳統(tǒng)、中國精神和特色文化等傳統(tǒng)美德的總結、整理和發(fā)掘,結合當地的優(yōu)秀文化、行業(yè)文化,大力推進中華傳統(tǒng)美德進校園、進課堂、進社團、進教材,并將之創(chuàng)造性融入到教育教學實踐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中,實現(xiàn)美德教育全覆蓋,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主要內涵有:愛國奉獻,以天下為己任;求真務實,敬重誠實守信;樂群貴和,強調人際和諧;勵志自強,崇尚精神境界;德性修養(yǎng),重視躬行慎獨。中華民族優(yōu)良道德傳統(tǒng)還有勤勞勇敢,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廉潔奉公、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寬厚待人、見義勇為、孝敬父母、尊師敬業(yè)等等。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優(yōu)良偉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高尚的民族情感,健康向上的民族心理,良好的民族習慣和禮儀的總和。傳承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就是要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yè)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tǒng)美德。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活動,使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與職業(yè)教育有機融合,促進職業(yè)院校構建和完善具有職業(yè)教育特色,有利于中華傳統(tǒng)美德傳承發(fā)展,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的育人體系;基本形成有規(guī)劃、有品牌、有載體、有活動、有作品、有影響的工作格局;培養(yǎng)一批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優(yōu)秀人才、形成職業(yè)教育師生自覺踐行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良好習慣、營造傳承發(fā)展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良好氛圍,提升職業(yè)教育社會影響力;繼承中華傳統(tǒng)美德應有的態(tài)度,即為學習、繼承,并結合時代要求發(fā)揚光大,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服務。
深入挖掘和闡發(fā)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時代價值,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yǎng)具有中華傳統(tǒng)美德和精湛技藝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尊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教師之所以被人們尊稱為“師長”,就是中華美德講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新時代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必須從內心真正地尊敬教師。
作為一名學生,首先應當自覺地尊重老師。老師為培養(yǎng)教育學生嘔心瀝血,辛勤地勞動,毫無保留地傳授做人的道理、講授知識、解答疑惑。老師傾其全部心血于教育事業(yè),自然應該得到尊重。不僅如此,學生還要理解老師。因此,學生應經常與老師接觸,向老師匯報,遇事向老師請教,征求他們的意見,溝通思想,以便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幫助。要將自己自始至終地擺放在“學”的正確位置上,要在尊敬教師、認真學習、聽從教誨、學而不厭、虛心求教等幾個主要方面對自己從嚴要求。一是行動上尊敬教師。大學生對于教師的尊敬,在自己的日常行動上有所表現(xiàn)。如在回答老師的提問或者同老師交談時,不允許學生坐而不立。
二是態(tài)度上尊敬教師。大學生在同自己的老師接觸交往時,不論與對方是否熟悉,均應在態(tài)度上對對方畢恭畢敬,不可過分隨便。對老師在態(tài)度上的恭敬,主要應當在語言以及行禮上得以體現(xiàn)。三是認真學習。老師對學生寄予的最大期望是勤奮學習、早日成才。而好學上進,刻苦讀書,則是學生對老師的最好回報,大學生的認真學習就是對教師的一種最大的尊重。
在大學校園內,同學之間朝夕相處,因此,在人際關系中,和諧的同學關系很重要。 正確處理好同學關系,珍視同學情誼,將對自己的學習、生活乃至今后的事業(yè)有極大的幫助。很多同學來自不同的地方。有的具有演說能力;有的富于幽默、風趣,氣質灑脫;有的熱情大方、樂于助人;有的聰明博學、出言驚人,等等,每個同學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因此,決不能因為自己不具備別人所具有的長處而感到自卑,更不能因此而產生嫉妒。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達到完美無缺,而是應該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僅如此,由于同學們都來自不同的學校,大家對新環(huán)境都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從中學到大學,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是非常大的,進入大學后,首先要注意的是增強大學生自身適應能力。適應,主要是心理適應。任何事物都可以由陌生到了解、到熟悉??梢?,陌生并不可怕,通過接觸,你會發(fā)現(xiàn)其吸引力所在。我們應將興趣轉移到現(xiàn)實中的事物上來,去了解、認識新同學和老師,立即熟悉新環(huán)境,而不要依戀過去的同學,因為如果老是陷在過去的回憶中,不愿置身于新的環(huán)境、新的學習和新的生活,不敢正視客觀現(xiàn)實,就可能阻礙自身對新環(huán)境的適應。入學后,首先接觸到的是新的老師、新的同學、新的集體、新的學科和新的教材等,這就需要自己必須盡快熟悉新的環(huán)境,盡快適應新的要求。只有通過自身的變化去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才能及時與新的環(huán)境相適應。 新生入學后要有意識地鍛煉自理能力。
對于每一個大學生來說,有什么問題、困難都要積極主動地向學校輔導員咨詢,及時解決各種問題,盡快培育友情,參與集體活動,建立好新的人際關系。不能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他人。如一個寢室住6個人,早睡、晚睡、早起、晚起等方面都要以社會公德為標準;其次要正確處理好同學之間日常生活難以避免的一些小摩擦或沖突,要正確看待這種摩擦和沖突,并努力通過交流和溝通來解決矛盾。這時,當同學遇到困難時,我們都要主動幫助他,無私地伸出友愛之手。我們相信,友誼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志趣、愛好以及相互幫助、攜手進步的基礎上的。古羅馬政治家、哲學家西塞羅在描述友誼時這樣說道:“世界上沒有比友誼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東西了;沒有友誼,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陽。”在處理同學關系時:一是要和睦相處。要以禮待人。與同學相處,不論自己與對方具體關系如何,均應對其表現(xiàn)出應有的尊重,并時刻對同學以禮相待。二是要真誠友善。與同學相處時,一定要注意以誠待人、與人為善。以誠待人,就是要求自己心口如一、言行一致,不可以充當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缺乏真誠的“偽君子”。與人為善,就是要求自己在待人接物方面凡事要心存善意,對同學友好相待,切不可心存惡念、以惡待人。大學生必須謹記:善待他人,是一種教養(yǎng)。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三是要理解寬容、團結友愛。在大學生活中每一名學生的性格、經歷、習慣各不相同,同學之間難免會產生一些矛盾和摩擦。作為一名大學生,理應擁有開闊的胸襟,不要計較同學之間的小是小非,尤其是不要無事生非。同學之間,理解與寬容不僅十分需要,而且難能可貴。在同學之間提倡理解,就是要求大學生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態(tài)度,懂得別人的思想感情,對對方的喜、怒、哀、樂能夠心領神會;提倡寬容,則是要求大學生寬宏大量、善于容人,尤其是要善于原諒別人的過失。所謂“有容乃大”,古今中外能夠成就大事之人,無不具有容人之 雅量。
新時代大學生的學生生活,在很大程度上來講仍然是一種集體生活。大學生需要以自我管理為主。作為大學生,必須明白老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并有意識地提供各種鍛煉機會,讓學生在鍛煉中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調整,從而進行自我管理,自我調適,以便在未來社會的激烈競爭中,能夠充滿自信地走向社會、適應社會。因此,大學生應注意自覺性的培養(yǎng),增強自律 意識。
大學在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中,每個同學都應以集體的思想行為準則來要求自己,懂得待同學要友好、謙遜、誠懇、忍讓、有禮貌、守紀律,等等。在新的集體活動中,要以集體的行為規(guī)范和人際關系的準則來約束自己,要培養(yǎng)自己的協(xié)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要勇于展示自己的才能,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改革開放的今天,自我表露實際上體現(xiàn)著一種可貴的自尊、自信、開拓和進取的品質。每一個同學都應該勇敢地站出來,鍛煉自己這方面的品質。一般來講,新時代大學生在處理個人與集體之間的相互關系時,每一名大學生既要注意關心集體,又要始終熱愛集體。
一是要關心集體。在日常學習與生活里,都必須自覺地融入集體生活、關心其所處的集體。大學生在參與集體活動時,要積極而主動,不能存在任何附加條件的。只有兼顧了這兩個方面,大學生參與集體活動才具有其真正意義。
二是要熱愛集體。大學生都要愛護自己所處的集體,都有責任、有義務悉心維護集體。大學生對其所在集體的維護,一方面應當表現(xiàn)為對于集體利益的維護。大學生們要在為集體創(chuàng)造價值、捍衛(wèi)集體利益的同時,敢于同損害集體利益的一切行為進行堅決的斗爭。
三是要為集體做奉獻。大學生要對于需要自己所承擔的集體工作具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要努力為集體多做奉獻。要盡快適應新的集體,樹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就應當主動調整和適應自己。在這個新的集體中,也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的過程。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個真正的班集體,不僅僅是一個班的同學學習、生活的地方,而且是同學們思想、感情和目標上的總體現(xiàn),是集體意志和集體利益上的認同,這對每一個同學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任何事物都必須通過自身的參與,才能由陌生到了解、到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