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歌臺暖響”句對偶修辭及語義關系考辨

2020-02-25 00:06孫瑞隆
蘇州教育學院學報 2020年3期
關鍵詞:歌臺阿房宮融融

孫瑞隆

(西南科技大學 文學與藝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對“歌臺暖響”句釋義的爭論始于20世紀七八十年代,雖經(jīng)過幾十年的交流碰撞,但問題并未得以解決。王力的《古代漢語》[1]及其他一些選本都見仁見智,難以形成共識,這對中學語文教學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歌臺暖響”句的解讀困惑,不僅是文字解釋的問題,更是修辭手段和內(nèi)在語義結構關系分歧的問題。筆者認為,對“歌臺暖響”句的解讀應把握以下三條原則:第一,要用文學的觀點看問題,不穿鑿實際;第二,要立足文本,不搞主觀主義;第三,要厘清內(nèi)在語義聯(lián)系,不作過度發(fā)揮。

一、“歌臺暖響”句諸家見解匯集

(一)文字層面的解讀

蘇運中認為“歌臺”即“歌臺上”,“舞殿”是“舞殿內(nèi)”,均作狀語;“暖”“冷”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暖響”的主語是“歌聲”,“冷袖”的主語是“舞蹈”,均省略;“春光融融”即“如春光之融融”,“風雨凄凄”即“如風雨之凄凄”。全句譯為“歌臺上(人們的歌聲)使音響充滿著暖意,好象春光那樣融和;舞殿內(nèi)(人們的舞蹈)使舞袖帶來了寒氣,好象風雨那樣凄冷”[2]。顯然這是犯了“增字為訓”的錯誤。江覺非認為:“這樣解釋,有失句子原意,也打亂了原句的句法結構?!盵3]并指出此句是對偶句,前一分句的“歌臺暖響”是主語,中心詞“響”,“歌臺”表處所,限制“響”發(fā)出的地點,“暖”說明“響”給人的感受,“歌臺”“暖”都是“響”的定語,“舞殿冷袖,風雨凄凄”句法同上。筆者認為“歌臺”與“舞殿”是否確為兩個處所,即“臺”專用唱歌,“殿”專用跳舞,還需要探討。

《新編高中文言文譯解》注:“歌臺:即‘歌于臺’,句中省略了介詞‘于’?!盵4]773“歌臺”是介詞結構作狀語,“舞殿”亦同?!芭?、冷袖均為偏正詞組”,即“響”是名詞,指歌聲;“袖”是名詞,指舞女的袖子?!芭?、冷,形容詞用作使動詞,使……暖、使……冷”[4]773,并指出此句“用夸張和比喻寫歌舞之盛”,“親疏有別,冷暖不均,隱藏著宮人們的無限悲戚”[4]774?!芭憽焙汀袄湫洹笨梢宰髌~組,但“歌臺”理解為“歌于臺”,“舞殿”理解為“舞于殿”,進而分別加上“寵姬”和“美女”作主語就顯得冗贅,是過度發(fā)揮。

《古文觀止》注:“臨臺而歌,則響為之暖,如春光之融和;舞罷閑散,則袖為之冷,如風雨之凄涼?!盵5]200將“暖響”釋為“響為之暖”,將“冷袖”釋為“袖為之冷”,是把“暖響”和“冷袖”理解為主謂倒裝,強調(diào)“冷暖”與歌舞始終相關。

謝質彬認為《新編高中文言文譯解》和《古文觀止》的解讀皆誤,“歌臺”和“舞殿”是名詞性的偏正詞組或名詞,不能理解為“歌于臺”和“舞于殿”,“暖響”和“冷袖”既不是主謂倒裝,也不是偏正詞組,而是述補結構,即“暖于響”和“冷于袖”。“暖”是“歌臺”暖,而不是“響”暖,“冷”是“舞殿”冷,而不是“袖”冷,并強調(diào)“在現(xiàn)實中,歌聲不可能使歌臺變暖,舞袖也不可能使舞殿變冷”,因而是藝術上的夸張,之所以“‘歌臺’和‘舞殿’是名詞或名詞性的偏正詞組,而不能理解為‘歌于臺’和‘舞于殿’”,是因為此處純?yōu)槊鑼懓⒎繉m的建筑。[6]

毛樂耕指出“‘冷’字則認為可解為‘冷落’。這是用了‘冷’的引申義”,前后兩分句隱藏著得到寵幸和未得寵幸的宮妃心理之對比,為“有不見者三十六年”埋下了伏筆,且這樣理解并不妨礙第一部分對阿房宮宏偉高大的書寫。[7]

(二)句法層面的解讀

王力在《古代漢語》注中認為:“歌臺由于歌聲嘹亮,好像充滿暖意,如春光之融融”,“舞殿由于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冷氣,如風雨之凄凄”[1]1315。注釋未分析句法結構,但從疏通關系上看,王力認為“歌臺”“舞殿”是區(qū)分開的:“暖”是“暖意”,“冷”是“冷氣”,并不作形容詞看待,“春光融融”“風雨凄凄”分別是“歌臺”和“舞殿”的定語修飾詞。“好像充滿暖意”“好像帶來冷氣”,即把“冷”“暖”視作人的感受。

李先慧通過語義指向法進行分析,認為“歌臺暖響”的“暖”語義分別指向“歌”“響”,可理解為“歌暖暖”“響暖暖”的,“歌”“響”皆為名詞,是“暖”的動作發(fā)出者。“歌臺暖響”對“舞殿冷袖”,“響”與“袖”相對而出,語義互指,“袖”“響”為名詞?!案枧_暖響”是名詞結構作“春光融融”的主語,從句式上看是判斷句,可變式為“歌臺暖響,春光融融也”,或“春光融融者,歌臺暖響也”,從修辭角度看是比喻句,并舉“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等比喻句作為旁證;從語義指向看,“歌臺暖響”的“暖”,“舞殿冷袖”的“冷”同時指向后文的“而氣候不齊”。不僅如此,“暖”“冷”更遠的語義指向的重點,即諷諫[8]?!芭薄袄洹弊鳛樾稳菰~,必然面對著前指與后指的語義關系問題。同時李先慧強調(diào)“暖”不僅前指“歌臺”,又后指“響”,那么“冷”也就不僅前指“舞殿”,后指“袖”“暖”“冷”,更后指“氣候不齊”。[8]

池太寧認為“歌臺”“舞殿”是用處所來借代事物本體—歌吹、舞蹈?!绊憽笔恰盎芈暋薄盎匾簟保~?!靶洹笔墙璐笆帧?,再代舞蹈的動作、舞姿,也是名詞,才與“響”可對。關鍵是“暖”“冷”兩字,是通感,把聽覺、視覺與膚覺溝通起來,暖的感受就像“春光融融 ”,冷的感受就像“風雨凄凄”,“暖”和“冷”才是這個比喻的本體,這里說“回音暖”“舞姿冷”。譯為“回音(使人感到)溫暖,就像春光那樣地融和;舞姿(使人感到)清冷,就像風雨那樣地凄涼”。[9]同時他還指出“氣候不齊”句是有深意的設問句,引出下文六國王侯的子女、宮妃“為秦宮人”,所以悲從中來,那“春光融融”該作何解釋?實在是過度發(fā)揮。

李昌前認為“響”是名詞,但與一般的“響聲”不同,“響”應是“響器”,包括鑼、鼓等打擊樂器,甚至還包括“響琴”之類的樂器,理解時要把“響”和“袖”提前,變成“響歌臺暖”“袖舞殿冷”,并特別指出此句是“通感”,“用觸覺寫聽覺”。[10]“暖”與“冷”分別修飾“響”“歌臺”和“袖”“舞殿”。“響器說”是李昌前的新見,“響器”與“舞袖”雖與實物吻合,但在解釋時就會犯難,所以李昌前并未作具體解釋。

(三)修辭方面的解讀

1.“通感說”

錢鍾書認為“歌臺暖響”是用溫度感覺上的“暖”字描寫“喧繁的樂聲”,“‘暖響’不過是‘熱鬧’的文言。詩人對事物往往突破了一般經(jīng)驗的感受,有深細的體會,因此推敲出新奇的詞句”。[11]

陳良錦也指出此句是“通感”,而且不能互換位置,即“歌臺冷響”“舞殿暖袖”,因為“通常響聲吵鬧只會在聽覺上給人熱鬧的感覺,而舞袖飄拂只能在視覺上給人涼冷的感覺”[12]。陳良錦的分析仍然是從觀者的感受來解讀的,與文本仍有差距。

何偉認為“響”是名詞,“暖”與“冷”屬于形容詞使動用法,“宮里大大小小的統(tǒng)治者們在聽到宮人歌聲的高超,看到舞技的絕妙之時(主要指各種造詣),使他們產(chǎn)生了通感”[13]。何偉認為“暖”“冷”為使動用法,進而為通感,“使動說”本身就要求解釋者為使動尋找受事主體,所以“使動說”與“通感說”大多是分不開的。

李鑫認為“氣候”不該理解為“天氣節(jié)令”,因為古代有“溫室”和“涼室”之分,“在溫房、涼室內(nèi)歌舞有‘春光融融’、‘風雨凄凄’之感也就不足為奇了……聽覺轉化為視覺和觸覺的感受,自然地將無形的歌聲和可見、可感的春光相銜聯(lián),讓讀者備感形象的親切;而將后者的視覺又轉化為聽覺和觸覺。通過異覺的轉化,也就很形象地勾勒出統(tǒng)治者那一派愜意、花天酒地的生活,并留給讀者以豐富的想象空間……‘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舱腔蕦m真實生活的寫照。這才是文章命意所在”[14]。即李鑫認為“春光融融”“風雨凄凄”是實寫。

2.“互文說”

葛元清認為:“‘歌臺’‘舞殿’和‘暖’‘響’(筆者注:應為‘冷’之誤)實際是互文見義,寫‘歌’的同時包括‘舞’,寫‘舞’的同時兼指‘歌’”,句子譯為“在一個宮中,正演奏歡快的歌舞,在另一宮內(nèi)正上演凄冷的歌舞。”[15]

《唐宋散文選評》注:“‘歌臺’‘舞殿’互文見義,意謂歌舞盛時,宮中溫暖如春;歌舞歇時,宮中清冷,如風雨凄凄?!盵16]

程秀全認為把“歌”“舞”分開有違歌舞一體的傳統(tǒng),“上句以通感手法解,下句以比喻解,有違對句之相對”,而應理解為“臺”“殿”“歌”“舞”“響”“袖”互文,歌舞給人暖的感覺,像“春光融融”,歌舞結束了給人冷的感覺,像“風雨凄凄”。[17]

冷超群認為“‘歌臺’與‘舞殿’、‘暖響’與‘冷袖’都屬于‘兩物各舉一邊’”,并不見得歌聲使人“春光融融”,舞蹈使人“風雨凄凄”;“暖”和“冷”都是使動用法,應譯為“宮殿中,舞臺上,歌聲唱起來,舞蹈跳起來,時而讓人覺得春光融和,暖人心懷;時而讓人感到風雨凄凄,寒氣逼人”。[18]冷超群是從人的心理感覺入手,認為歌舞能使人有冷暖感受。

劉長政認為“響”“融”“袖”“凄”四字是仄平仄平,對仗工整,如不以“互文”解就難以明了,并以“朝歌夜弦”為旁證,將句子解釋為“有時歌樂歡快圓潤、舞姿柔美迷人,使人覺得有一股暖流入懷,仿佛春光照耀般融和;有時歌樂低回沉郁、舞容哀戚幽怨,使人覺得有一股寒氣襲身,好像風雨交加般凄冷”。[19]劉長政并未批駁其他的說法有何錯誤,只是認為“互文說”更為合適。

文非認為杜牧“擅長對偶兼互文這種賦體常用的手法”,此句“極寫阿房宮建筑規(guī)模的宏偉和歌舞的盛況,無非是想指出大興土木、縱情聲色是強秦速亡的原因”,應譯為:“在那歌臺舞殿之上,時而歌樂歡快高昂,舞姿熱情奔放,使人覺得有一股暖流入懷,猶如春光一樣融和;時而歌樂低沉悲切,舞容憂愁哀戚,使人覺得有一股寒氣襲身,猶如風雨交加般凄冷。”[20]

3.“修辭混用說”

黃建宏認為此句是“詞對”且“意對”的對偶句,運用了“比喻和夸張的手法”。杜牧“以天氣變化作喻,來形象可感地寫出秦始皇在宮中縱欲的情景”,歌聲美妙讓人覺得春意蕩漾,作者借助揮動的舞袖會帶動氣流形成風的生活經(jīng)驗,夸張寫為“風雨凄凄”;反對把“冷袖”解釋為“舞袖不舉,冷冷清清”,把“冷”看為動詞“停止”的割裂句子的看法。[21]

周義芳認為此句用了移覺、移情、互文、比喻、夸張、對比、借代等七種修辭手法,指出“冷”“暖”是人情的冷暖移到了歌聲和舞袖上,“‘冷袖’代指宮內(nèi)停歌罷舞,凄苦蕭條的氣氛”,同理,“暖響”應指歌舞升平的熱烈氣氛;“冷”“暖”不僅是對比,更為后文“氣候不齊”提供了事實依據(jù);認為宮內(nèi)有“得幸者的歡和失幸者的悲”的現(xiàn)象,兩句互文而非“歌臺只暖不冷,舞殿只冷不暖”,與后文寵幸不至,“有不見者三十六年”相通。[22]周義芳的解釋,有待商榷。

振亞認為《阿房宮賦》運用鋪張描寫手法與比喻修辭手段,指出“暖”“冷”“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并非實寫,而是“由氣氛烘托顯出之熱烈與冷清”,此句與下文宮人盼望寵幸關系密切,即得到寵幸的宮女臨臺而歌就喜氣洋洋,未得到寵幸的就凄凄慘慘,這是“春光融融”和“風雨凄凄”的根本原因。[23]

洪蒲生認為如果把“暖響”“冷袖”解釋為通感,“氣候不齊”就無法落實;一天當中,在阿房宮,有的地方“春光融融”,有的地方“風雨凄凄”,這是為了表現(xiàn)阿房宮的規(guī)模宏大,所以,洪蒲生反對“通感說”。他進一步指出如果“覆壓三百余里”是事實,“暖”“冷”就是寫實,如果“覆壓三百余里”是夸張,此句就是夸張。[24]

二、“歌臺暖響”句修辭及語義關系

(一)賦的鋪排

賦的特點是“鋪采摛文,體物寫志”[25],即用大量筆墨鋪陳事物,《阿房宮賦》作為賦體文章,亦如此。段首“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二川融融,流入宮墻”極言工程耗材量巨大,恢宏三百余里,渭水、樊水兩條河流從中流過;“五步一樓,十步一閣”,“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極寫樓閣亭臺之多;“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用兩個設問句,把“長橋”喻為“龍”,“復道”喻為“虹”,渲染了建筑物的高大;“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寫宮殿之大,以至于一天之內(nèi),一個宮殿之內(nèi),天氣都不一樣。[1]1314-1316但是有一點不能忽略,所有這些,包括“歌臺暖響”和“舞殿冷袖”都并非實寫。21世紀初考古發(fā)現(xiàn),阿房宮作為爛尾工程,一直到秦亡國都沒有建成,更談不上投入使用。[26]因此,此句是虛寫而非實寫,杜牧如是寫只是為了賦體的鋪排,凡是認為實寫的觀點都是錯誤的。

(二)文章主旨、段落主旨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藸I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27]。由此知,建造朝宮是因為“先王之宮廷小”;選址在“渭南”是因為乃周朝文王、武王舊都之間;朝宮的核心建筑在前殿阿房,阿房宮由此殿得名。

《阿房宮賦》通過對阿房宮的描寫,揭露統(tǒng)治者的奢靡無度,借以諷諫當時沉溺聲色、大興土木的唐敬宗。文章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寫宮殿建筑;第二部分寫阿房宮內(nèi)美女如云;第三部分寫人民的生活狀態(tài);最后一部分發(fā)議論引出“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的“以史為鑒”的觀點收束全文。各部分主旨相對集中,“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句只是服務于渲染阿房宮的段旨?!案枧_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的前句,即“高低冥迷,不知西東”,后句為“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都是描寫建筑的,故把句中“冷”和“暖”解釋為人的感受是突兀的、不合適的;把“歌臺”“舞殿”解釋為“歌于臺”“舞于殿”也是站不住腳的。謝質彬先生指出“歌臺”和“舞殿”都是名詞性的偏正詞組, 也可以看成兩個名詞, 但是不能理解為“歌于臺”和“舞于殿”(述補結構),此論不移。[6]

(三)對偶修辭

上古時期,歌樂舞是一體的,奏樂就要配舞,起舞就要成樂,并不僅僅局限在“高臺”上唱歌,在大殿內(nèi)表演舞蹈,所以,李先慧不認同“互文”說。江覺非認為此句是對偶句,“歌臺”與“舞殿”是并列的兩個地方,這種看法是正確的?!案枧_”“舞殿”只是文學語言上的存在,并不能按照實物分析為互文修辭,僅是作為兩處虛指的地點相對,為后文的“氣候不齊”作鋪墊,反襯宮室之大。

“響”與“袖”相對,均是名詞,已成共識?!靶洹敝浮拔栊洹?,但“響”的具體指代有“響聲”“回響”和“響器”三種不同認識?!犊滴踝值洹ひ舨俊贰绊憽贬尀椋骸啊墩f文》:‘聲也。從音,鄉(xiāng)聲。’《玉篇》:‘應聲也?!盵28]《漢語大字典·音部》“響”釋為:“①回聲。又泛指聲音。②發(fā)出聲音。又使發(fā)聲。③聲音高而大?!盵29]池太寧提出“響”作名詞,是“回音”,但未作解釋,只說“回音(使人感到)溫暖”。[9]“響”確有“回聲”意,但此處未必非如此解。把“響”解作“響器”是李昌前的獨創(chuàng),亦未作解釋,只說“琢磨再再”,認為“響器”更合適;翻譯時要調(diào)整語序為“響歌臺暖”“袖舞殿冷”,譯為“器樂聲、歌聲融合在一起”“跳舞的時候,舞袖飄拂”。[10]響器聲與歌聲尚可分離,舞袖與舞蹈卻不可分離,如是解句子則不是工對?!盎仨懻f”太迂;“響器說”太過,均不甚合適,筆者認為“響”就是“響聲”,句中指“歌聲”。

(四)語義關系分析

分析文學語言,最重要的還是立足文本,脫離了文本就容易犯主觀主義錯誤。就文本看,“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與“一日之內(nèi),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結合最為緊密?!皻夂颉痹诠糯墨I里多指“節(jié)氣”或“天氣”,“一日”“一宮”之中不會節(jié)氣不同,所以這里顯然是指天氣。錢鍾書在《管錐編》中也稱:“‘氣候’蓋指人事之情景,非天時之節(jié)令。”[30]“不齊”就是“不等、不一樣”?!皻夂虿积R”指“春光融融”的晴天和“風雨凄凄”的雨天。同一宮殿在一天之內(nèi),尚且天氣不一樣,可見宮室之大,是夸張的描寫?!豆盼挠^止》注:“言非一日暖、一日冷,或一宮暖、一宮冷也,只一日一宮,其氣候之變?nèi)绱恕!盵5]200亦是如此看法。此句單純是用“氣候不齊”反襯宮室之大作鋪墊。

“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有因果聯(lián)系,即“春光融融”的時候,歌臺向暖,“風雨凄凄”的時候,舞殿凄冷。前文已述,認為“暖”“冷”是描述人主觀感受的說法是錯誤的?!案枧_”“舞殿”與“冷”“暖”有修飾與被修飾關系,“冷”“暖”的語義前指向“歌臺”“舞殿”?!芭薄袄洹钡恼Z義指向是單一的前指,指的是由于“春光融融”與“風雨凄凄”引起的“歌臺”“舞殿”的“暖”與“冷”。

結合語義關系分析,我們可知:“歌臺”“舞殿”是虛指的處所名詞,“暖”“冷”“融融”“凄凄”是形容詞,“響”“袖”“春光”“風雨”是名詞,“暖”和“冷”語義指向前修飾“歌臺”“舞殿”,之所以有“暖”“冷”是因為“春光融融”和“舞殿冷袖”。這是為了給“氣候不齊”作鋪墊,從而反襯宮殿的大。

三、結論

本文對“歌臺暖響”句中的代表性觀點進行梳理分析,認為“歌臺”“舞殿”作地點名詞,“暖”“冷”作后置定語修飾“歌臺”“舞殿”,“春光融融”“風雨凄凄”作狀語。此句是對偶句,為下句作鋪墊,以說明宮殿大的主旨?;诖?,“歌臺暖響”句應該釋為“歌臺向暖,歌聲嘹亮,陽光正好;(同時)舞殿陰冷,舞袖帶寒,風雨交加”。

猜你喜歡
歌臺阿房宮融融
魯 蘭
鄭澤珍
仲春即景
背黑鍋的“縱火犯”
項羽并未火燒阿房宮?
奔跑的阿丑
BIM技術在阿房宮站設計中的應用
陳子謙電影場景中歌臺構建的意義——以《881》《12蓮花》為例
用語義指向法破解“歌臺暖響”
美麗的麻花辮
焦作市| 江陵县| 平原县| 剑川县| 田阳县| 肥西县| 贵南县| 永定县| 葵青区| 武城县| 浏阳市| 武威市| 怀仁县| 宝清县| 平武县| 孟村| 台中县| 民和| 榆中县| 蒲城县| 贡嘎县| 湾仔区| 姚安县| 桂林市| 定南县| 江源县| 大兴区| 博白县| 法库县| 大厂| 江永县| 且末县| 抚远县| 新宁县| 永靖县| 本溪市| 莱芜市| 凭祥市| 牟定县| 贺州市| 安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