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丹
摘要: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朗讀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寫作能力、語文綜合學習能力?;诖?,本文立足新課程標準,就如何做好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提出幾點針對性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各個階段的教學都要注重朗讀”。在這一教學要求下,教師應當立足實際,結合朗讀教學特點與要求,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正確、科學朗讀,促進學生朗讀能力形成與提升。但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下文首先就朗讀教學中的問題做簡要分析,其次就具體的教學策略做重點探析。
1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中的問題
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整體教學質量、教學效率不高。具體如,部分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過程中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朗讀教學不在于培養(yǎng)學生朗讀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語文素養(yǎng)等,而只是走走形式,讓學生發(fā)發(fā)聲,簡單了解一下課文等。在教學目標不明確、不清晰的情況下,教學效果很難達到預期水平。同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不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在班級同學面前朗讀等的實踐機會,一般都是在課前留出5分鐘左右時間讓學生朗讀熟悉課文,并且朗讀方式也以集體朗讀為主,不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朗讀教學,使得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得不到滿足,朗讀教學效果不理想。此外,在日常教學中,教師的朗讀教學方法也相對單一落后,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時,不是帶領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詳細分析文章情感走向,指導學生明確文中哪字哪句該用怎樣的語調(diào)、情感朗讀出來,而只是泛泛而談,僅是告訴學生“要帶感情朗讀”,但學生應帶著何種感情朗讀,教師未指出,學生也不明確,最終使得學生將教師的“帶感情朗讀”片面理解為變換著聲調(diào)、語氣朗讀。由此可見,這樣的朗讀教學缺乏內(nèi)涵、缺乏真情實感,同時也無法較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1]。
2新課改下小學低年級朗讀教學對策
針對當前小學低年級朗讀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完善對策:
2.1掃除朗讀障礙,奠定良好朗讀基礎
小學低年級學生受教時間短,認知能力有限,許多漢字對他們而言十分陌生,這些生字生詞是學生朗讀路上的攔路虎,如果不及時清除,朗讀將很難進行下去。因此,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應正確認識到,要想提升朗讀教學質量,就必須做好生字詞教學,教師要在指導學生集體朗讀或個人朗讀或朗讀表演時,先帶領學生學習生字詞,掃除朗讀障礙,從而確保朗讀教學計劃的順利實施。具體如,在朗讀教學中,教師可先讓學生自己默讀或出聲朗讀一遍,圈出自己不認識的生字詞,之后小組成員之間借助字典等進行解決,解決不了的,由教師在班級內(nèi)統(tǒng)一講解。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更能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在解決完生字詞的發(fā)音等問題后,教師要給學生一些時間讓學生進行書寫訓練,加深學生記憶,在后續(xù)朗讀過程中才不會遇到同類問題。
2.2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培養(yǎng)朗讀興趣
在以往教學模式下,學生朗讀方式為集體朗讀或個人大聲朗讀,這些朗讀方式是清水掛面式的朗讀,缺少內(nèi)涵、缺乏情感,缺少變化性與趣味性,學生難以從朗讀過程中獲得樂趣,因而朗讀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為此,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創(chuàng)新朗讀教學方式,能靈活運用多媒體、電子白板、生活化素材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體的朗讀情境,激發(fā)學生朗讀欲望,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其愛上朗讀。例如,在引導學生朗讀《愛國將領鄧世昌》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在組織小學生進行朗讀前先給學生播放一些紅色歌曲;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的抗戰(zhàn)視頻,讓學生了解文章產(chǎn)生背景,為學生的表演與朗讀奠定一個大的感情基調(diào);之后教師可為學生搜集、播放一些與文章結構、語速相適應的音樂,讓學生跟音樂進行朗讀,讓學生在音樂渲染與文字熏陶下,深入感受當時戰(zhàn)火的激烈、人民的困苦以及人民英雄的偉大愛國情懷[2]。除此之外,教師也可組織學生開展朗讀表演活動,將朗讀與表演有機結合,讓學生在充分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了解文章所講內(nèi)容的基礎上運用趣味化的表演方式,靈活運用肢體動作以及能反應感情變化的語調(diào)帶感情朗讀,從而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達到朗讀教學的目標。
2.3注重朗讀評價,鞏固教學效果
以往,教師對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評價時,都會輕描淡寫地說:“嗯,讀得很好,很有感情?!边@樣的教學評價缺乏感染力、帶動力,學生無法從教師的評價中獲得成就感,也無法獲得更有針對性的指導,長此以往,不僅朗讀能力得不到提升,對朗讀的興趣也會逐漸減退。為此,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改進評價方法,以更全面、更細致、更具獨到見解的評價對學生的朗讀情況作出指導,讓學生能根據(jù)教師評價不斷調(diào)整自身學習方法,從而促進朗讀能力提升。除此之外,教師也可在朗讀教學中引進生生互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以此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讓其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朗讀活動中。如在教學《小馬過河》這篇文時,教師可先讓幾名學生在班級內(nèi)朗讀,之后組織班級其他學生對這幾位學生的朗讀情況作出評價,如在同學互評過程中,有位學生指出“小明讀得很好,感情很充沛,但在斷句上有些問題?!贝藭r教師可順勢利導,邀請這位學生為大家進行朗讀示范,之后教師再做整體性評價,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在朗讀方面的優(yōu)點與缺點,有利于學生不斷調(diào)整自身朗讀方法,促進朗讀能力提升[3]。
3結語
綜上所述,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根據(jù)具體教學需求,立足學生實際朗讀能力,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整合有效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充滿趣味性的朗讀課堂,從而激發(fā)學生朗讀興趣,促進學生朗讀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巴燕·哈米提.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與策略研究[D].長春師范大學,2019.
[2]王雪梅.優(yōu)化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關鍵要素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4):93-94.
[3]王舉光.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低年級語文朗讀教學的思路探索[J].亞太教育,2015(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