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霞
近年來,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一直在持續(xù)進行,新課程理念逐漸得到推廣和應用,在此背景下語文閱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已成為中學語文教學的核心板塊。語文閱讀在學生成長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巨大作用,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取知識、開發(fā)智力、提升思維和語言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品質,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閱讀教學的質量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基于此,教師要重視研究性課程理念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科學對策。
目前,雖然中學語文教學普遍對閱讀非常重視,采取了各種方法鼓勵和引導學生閱讀,但在實施過程中,仍然有很多學生對閱讀興趣不高。例如,很多學生通常只喜歡閱讀某一類文章和作品,如故事、童話等,而對其他體裁的作品如議論文、散文、說明文等興趣不高,由此導致學生整體的閱讀意愿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閱讀質量不高。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與閱讀素材的選擇有很大關系,因此教師要重視科學選擇閱讀素材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首先,教材內容是學生閱讀的核心素材,教材中選取的都是經典文章或名家名作,如朱自清、老舍、魯迅、郭沫若等,對教材文章深入閱讀、分析和理解是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
其次,教師要選擇一些符合學生年齡、興趣和閱讀水平的作品來引導學生閱讀。例如,對于低年級學生,多選擇一些語言生動、內容豐富、插圖活潑的讀物,體裁方面多選擇童話、小說、漫畫等學生喜愛的類型,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對于高年級學生,要豐富閱讀類型,教師要加強鼓勵和引導,使學生多涉獵一些說明文、議論文、散文、科普文等,提升學生閱讀廣度。
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閱讀內容和閱讀量方面雖然相差不大,但是閱讀效果千差萬別。有的學生會對閱讀材料的主題思想、優(yōu)美詞句、寫作方法等理解和把握到位,能夠在閱讀中學到很多知識,而有的學生則對書籍或文章讀過即忘,沒有從中學到和掌握有用的知識及技能。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很多學生沒有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導致閱讀效率和質量較低,因此在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閱讀方法的傳授。
首先,指導學生學會針對不同閱讀內容科學選擇使用精讀、略讀、瀏覽等閱讀方法。例如,對于教材內容或名家名篇,要進行精讀,深入分析文章的思想、結構、遣詞造句等;略讀則是有針對性地選擇閱讀文章的重點,其他部分一掠而過;瀏覽則是在面對大量信息和閱讀內容時通過快速閱讀來捕捉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面對不同的閱讀材料選擇科學的閱讀方式可以大大提升閱讀效率。
其次,向學生傳授最大化獲取閱讀信息的科學方法,一是讀懂題目,弄清文章的主題,二是分析文章的層次,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總體布局和脈絡,三是逐段閱讀和分析其中的遣詞造句、思想內涵等,最終全面掌握閱讀內容。
閱讀教學在我國中學語文中的發(fā)展時間較短,閱讀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和完善,大多數(shù)教師只是安排學生自主閱讀,缺乏科學的指導,導致學生的閱讀質量普遍不高,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改進和創(chuàng)新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首先,在閱讀教學中科學使用問題引導策略,提問是幫助學生更好地抓住閱讀重點、加深對閱讀內容理解、提高閱讀質量的有效方法。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閱讀內容提出一系列的問題,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更好地閱讀,除此之外教師要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在閱讀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一文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問題:文章描寫的對象是什么?主要寫了描述對象哪幾方面的內容?描述對象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獨到之處是什么?文章的主題思想是什么?等等,以這些問題為線索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閱讀,提高閱讀質量。
其次,引入小組合作閱讀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索能力是新課程理念的重要內容和目標,閱讀教學的開展也要以這一目標為指引,小組合作閱讀可以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閱讀、討論和思考,很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質量。
閱讀是關系到中學生知識、能力、思想品德發(fā)展的重要內容,是影響學生未來成長發(fā)展的核心因素之一,閱讀是需要學生長期堅持的任務和工作,因此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至關重要,可以最大程度保障閱讀效果?;诖耍谥袑W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采取科學的促進策略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首先,學校要重視閱讀教學,每周安排一定數(shù)量的閱讀課程。不僅提升教師和學生對閱讀的重視程度,還可以使學生掌握更加科學的閱讀方法。
其次,要求學生在家每天堅持半小時的閱讀,與家長建立溝通監(jiān)督機制,要求家長每天監(jiān)督學生閱讀。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班級閱讀群或微信打卡來約束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再次,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學生在閱讀中會碰到大量優(yōu)美詞句,或者在閱讀中產生一些感悟和體會,如果不及時記錄下來可能會很快忘記,閱讀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在閱讀中邊讀邊記,將文章中的名言警句、優(yōu)美詞句、經典段落等摘錄下來,為今后的寫作準備素材。另外,教師要鼓勵學生及時記錄自己的閱讀體會,閱讀和寫作相結合可以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目前的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雖然是重要的教學板塊,但是很多學生對閱讀仍然重視不足,學校和教師也沒有采取積極的促進措施,閱讀的形式和方法比較單調,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學校內缺乏良好閱讀氛圍,閱讀教學的開展較為緩慢。為打造校園閱讀文化,營造閱讀氛圍,積極組織豐富多樣的校園閱讀活動是非常有效的途徑,可以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首先,學校要定期組織以閱讀為主題的活動或比賽,如詩歌朗誦、主題演講、話劇表演、寫作比賽、閱讀分享等,在校園內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鼓勵和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從而愛上閱讀。
其次,教師在班級內定期組織閱讀交流會,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近期看了什么作品,有什么心得體會、有什么好書推薦等,加強學生之間的閱讀交流分享。
再次,通過學生日常喜歡的影視作品或游戲等引導學生閱讀。例如,有的學生喜歡看《西游記》《三國演義》等電視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從多個角度理解和思考作品內容,培養(yǎng)閱讀積極性。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閱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者要重視閱讀教學的開展,從選擇閱讀素材、傳授閱讀方法、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培養(yǎng)閱讀習慣、組織閱讀活動等方面改進和完善閱讀教學體系,不斷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和質量,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使閱讀成為學生今后成長發(fā)展的有益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