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健
【摘要】? 中學階段是學生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在這個階段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和道德素質的教育尤為重要。由于絕大多數的農村中學生都是留守兒,他們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這就導致了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村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道德品質都比較薄弱。而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在中學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和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在農村中學教育中,老師要對道德與法治教育課程要給予高度重視,并且要結合農村學生的心理特征來不斷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進而加強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
【關鍵詞】? 農村中學 道德與法治 教學現狀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2?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3-077-010
引言
中學階段作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素養(yǎng)和正確三觀的關鍵時期,在農村中學教育中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十分有必要的。學生在道德與法治的教育中能夠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進而讓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科學習。中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能夠很好的響應新時代背景之下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和全面、深入推進依法治國的戰(zhàn)略,在幫助學生加強道德法治意識的同時還有利于幫助學生豐富自身的法律知識。因此,在農村中學的道德與法治教育中,老師要改變以往傳統陳舊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來為學生打造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
一、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現狀
(一)學校缺乏對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視
目前,我國有很多的農村中學都缺乏對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視。由于要達到上級部門要求的升學指標,這些學校過于關注學生在主要學科上的學習狀況,并且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對學生主要學科的教學上,進而忽視了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學校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課時安排少之又少,在這種情形之下,學生就會失去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模式陳舊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還有很多農村中學的道德與法治老師還在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在這種機械式的教學模式之下,老師通常都是在臺上一味的講解課本知識,然后再為學生歸納出重點知識,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種傳統單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失去了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還會讓學生產生厭學心理,進而達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二、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教學策略分析
(一)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偏理論性的課程,也是一門相對枯燥無味的課程。在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有趣的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教學方法能夠為學生帶來生動而又豐富的課堂體驗,還能夠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更好的記行道德與法治教育。例如,老師在教學中可以先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實際學習情況,制定一個合理的教學目標,再為學生制定出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方案,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來展開教學。例如,在學習《責任與角色》這一課時,老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表演情境。首先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自行設計一個以社會責任為主題的小品,然后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將這個小品在全班同學面前演繹。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身演繹,能夠增強勇擔社會責任的意識,讓學生明白責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進而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有責任,懂擔當的社會好青年。
(二)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
在農村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老師首先要知道,傳統的教學理念早就與新時代下的社會需求和教育改革之下的教育原則背道而馳,也早已無法滿足當下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要想提高農村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老師首先要改變傳統老舊的教學觀念,并且還要結合新時代的發(fā)展腳步和學生的成長軌跡不斷的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順應新課改的要求,用現代化的道德與法治教育來代替?zhèn)鹘y的思想品德課程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和法律意識,讓學生成為一個高素質、遵守法律的好公民。因此,作為中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實際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老師首先要秉承素質教育的教學原則,不能夠僅僅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另外,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還要充分尊重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來引導學生主動且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的討論和探究,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將實際生活引入課堂教學中
在傳統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很多老師都對課本教材過于依賴,在課堂上照本宣科的為學生講解課本內容,不知道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展和豐富。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失去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學生的知識視野也得不到拓展。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想為學生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老師就要豐富教學內容,并且要結合教材內容,巧妙的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引進課堂教學中,這樣能夠使得學生在真情實感中體會到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意義。例如,在《社會生活講道德》這一課的學習中,老師就可以讓學生講講自己“尊重他人,以禮待人”的生活實際,通過學生的講解,老師可以將這些生活實際案例與課文知識點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在真情實感中進一步的掌握相關知識。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農村中學教育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重要的課程,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主要陣地。加強對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農村中學教師首先要正確認識到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學生的教育意義,然后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型的教學理念來不斷改進和優(yōu)化教學方式,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積極的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人生價值觀和道德品質,為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 參? 考? 文? 獻 ]
[1]楊振宇.新課改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德育策略思考[J].華夏教師,2019(24):88.
[2]李洪林.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