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森林
我的家鄉(xiāng),是吳越之地的一個江南小鎮(zhèn),傍水而居,煙雨人家。
我的家鄉(xiāng)有一座古橋,有著幾百年的歷史,它連接著外界的繁華喧鬧,連接著慈云塔上遼遠的鐘聲和師儉堂里木雕的怡人香氣。
此刻,我就坐在這座橋上,看一輪落日緩緩下沉,看它努力把最后的光亮留在人間。望著滿天霞光,許多往事涌進腦海,揮之不去。
記得太公說,他對家鄉(xiāng)最初的記憶,是橋;最美好的記憶,還是橋。
是啊,兒時的傍晚,太公常帶我去古道上閑逛。一路走到底,便到了那座橋。那時候,太公坐在橋上,拉著二胡, 唱著曲,還招呼我過去,同賞夕陽。
作為一個古鎮(zhèn)人,最幸福的事似乎莫過于此——吃祖輩們吃過的飯菜,走祖輩們走過的古道,看祖輩們看過的風景。鎮(zhèn)上的人們,都曾這般,重復著祖輩們美好的經(jīng)歷,到老后,攜著老伴兒,坐在橋上光滑的石板上,看日頭漸漸暗下去、沉下去,感受它留給世界的最后一抹溫暖。好像生命,隨著橋下的流水,在不斷拍打中,在歷經(jīng)滄桑后,漸漸平息。所以,每在橋上看夕陽,看夕陽下坐在橋上拉二胡的太公,我總覺得有一種悲涼的感覺。
日歷一頁頁撕去,我長大了,橋和太公更老了。后來的后來,橋在,太公卻走了。爺爺說,有一天,太公獨自離開了家,最后在橋上找到了他。他還是老樣子,坐在那塊已被磨得光滑的石板上,手里拿著二胡,望著西沉的落日,一言不發(fā)。他在這之前拉了什么曲子呢?他在想什么呢?落日也許知道,我們卻無從知曉。
后來,太公被帶回了家。第二天,他便永遠離開了我們。爺爺同我講起太公時,他深情的目光透過窗戶,好像能看見那座橋。突然,他頓住了,學起太公那顫顫巍巍的樣子,一字一頓地唱起:“最美不過夕陽紅……”這是太公常哼的一首歌。
現(xiàn)在,家鄉(xiāng)的橋,仍靜靜地立在那兒,任流水肆意拍打。我一有空,就會到橋上去,看看落日,回味心中一直珍藏的那份記憶,然后淚花點點……
(指導教師? 王麗華)
【評點】
作者以“橋”為線索,用飽含深情的筆觸,回憶了太公帶自己在古橋上看落日的片段,并以落日喻人,抒發(fā)了對太公深深的懷念。文章通過古橋與夕陽將作者與太公聯(lián)系在一起,將作者對太公深厚的感情融于對景色的描寫中。文章通篇沒有大起大落,卻于平淡的敘述中,將一位慈祥的老人形象呈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