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翅
摘要:教學目標丟失是指教學目標只是作為“形式”呈現在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中,而在課堂教學中過程中并未能達成的現象。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丟失了教學目標,就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分析發(fā)現,教學目標丟失的現象普遍存在。教學目標丟失主要原因是教學目標設計不規(guī)范,教師對教學目標達成理解的偏差,教學評價忽視目標達成。教學目標“丟失”是課堂教學的“致命傷”,預防教學目標“丟失”是高效課堂的新訴求。為此,要強化教師目標達成意識,培訓教師教學監(jiān)控能力,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關鍵詞: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教師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后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是教學的靈魂,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從教學設計的角度看,一節(jié)高效課堂的標準就是能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丟失了教學目標,就不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無不注重教學目標的預設和達成。然而,研究分析教師的教案發(fā)現,一些教師預設了較好的教學目標,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卻未能有效達成,出現了教學目標“丟失”的現象。本文試探討教學目標“丟失”的原因,并提出預防教學目標丟失的建議。
一、教學目標丟失與切片診斷的涵義
所謂教學目標丟失,是指教學目標只是作為“形式”呈現在教師的教學設計方案中,而預設的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過程中并未能達成的現象。從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形式上看,教師預設了教學目標,甚至預設了很好的教學目標和相應的教學活動,教學設計“看起來很美”,但由于教學目標的“丟失”,導致課堂教學出現了“致命傷”。正如蘭秀玲老師所指出的:教學目標“丟失”的課堂,即使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即使再靈動,又如何能提升質量、達到教學的標準呢?因為,教學目標規(guī)定著學習的方向和學習需要達到的水平。無論怎么說,教學目標“丟失”不僅表明了教學的失誤,而且意味著這堂課的低效甚至無效,更遑論高效。鑒于此,分析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提出預防教學目標丟失的建議,對優(yōu)化課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學目標丟失的現狀分析
對9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預設進行分析發(fā)現,教學目標丟失的現象普遍存在,但三維目標丟失存在程度的不同。9節(jié)課設計的教學目標共34條,其中27條教學目標設計的較規(guī)范,符合教學目標設計完整(即三維目標目標全面)、準確(即教學目標的主體是學生,評價的對象是學生的學習結果)、具體(即可檢測、可操作、可評價)的要求。但通過對9節(jié)課教學切片診斷發(fā)現,教學目標丟失是一個普遍現象。每一節(jié)課都存在教學目標丟失現象。9節(jié)課知識與技能目標丟失3條,占丟失教學目標總數的20%;過程與方法目標丟失4條,占丟失教學目標總數的26.68%;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丟失8條,占丟失目標教學總數的63.3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丟失的情況遠比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嚴重。
三、教學目標丟失的原因
教師預設了很好的教學目標和相應的教學活動,為什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會“丟失”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如下:
(一)教學目標設計不規(guī)范
教學目標設計問題有:行為動詞含糊、籠統(tǒng),難以操作、觀察和測量;行為條件表述不清楚;簡單移植、機械復制課程目標;不分輕重,面面俱到。本節(jié)課預設了7個教學目標,在40分鐘的課堂上,每一個教學目標落實的時間平均分只有短暫的幾分鐘,怎么可能很好達成?于是只好“舍棄”一些目標??梢?,對教學目標不當表述一定程度上會削弱教學目標應有的功能。
(二)教學目標達成理解的偏差
筆者對一線中小學教師的訪談中,問及“為什要設計教學目標?”,老師的回答是“教案里面有這一項要求”,“教案或導學案里不設計教學目標要扣分”;問及“怎樣才算達成了教學目標”?老師回答“講完規(guī)定的教材內容就是實現了教學目標。”他們只是把教學目標作為教案的一項內容“寫出來”,很少考慮怎樣落實教學目標,甚至認為“反正把教學目標寫在教案本上了,學校檢查就不怕了”。誤把講完了規(guī)定的教材內容就是實現了教學目標。所以,一線教師在準備一節(jié)課或教學設計過程中,常常注重教學方法、手段的運用,注重搜集大量的相關素材,而不是首先考慮怎樣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誤認為教學方法和手段越先進,教學素材越豐富,教學效果就越好。誠然,方法、手段、素材是課堂教學的“血肉”,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方面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須記,教學目標才是課的“靈魂”。
(三)教學評價忽視目標達成
通過查閱任課教師所在學校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分析其結構和內容發(fā)現,這些評價標準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師素質、教學效果等指標,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等理念在教學評價標準中有所體現。但是,這些教學評價標準中“教學目標”這一評價指標,均為設計方面的要求,沒有達成方面的要求。正因為如此,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把教學目標“寫出來”,至于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是不是達成了,是不是丟失了,教師很少考慮。
四、預防教學目標丟失的建議
如上所述,教學目標“丟失”是課堂教學的“致命傷”,因此,預防教學目標“丟失”是高效課堂的新訴求。
(一)強化教師目標達成意識
要切實提高教師目標設計能力,引導教師用更多的精力思考教學目標設計與達成的重要意義和功能;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時刻銘記每一教學活動的目標是什么,所有的行為都應指向這一目標,這樣才能教學活動聚焦與有效達成目標,避免低效甚至無效教學行為的發(fā)生。
(二)培訓教師教學監(jiān)控能力
教師教學監(jiān)控能力分為兩類:自我指向型和任務指向型,自我指向型的教學監(jiān)控能力主要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興趣、動機水平、情緒狀態(tài)等心理操作因素進行調控的能力;任務指向型的教學監(jiān)控能力主要是指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材料、教學方法等任務操作因素進行調控的能力。兩類教學監(jiān)控能力有不同的培訓方法。自我指向型教學監(jiān)控能力可以采取認知的自我指導技術進行培訓;任務指向型的教學監(jiān)控能力可以采用教學策略培訓、教學反饋技術、現場指導技術進行培訓。
(三)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預防教學目標丟失,就要發(fā)揮教學評價標準的“指揮棒”作用,在教學評價中,不僅要看教學目標是否預設了,預設得是不是規(guī)范,更要看課堂上教學目標是否“落地生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