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倩
(陜西理工大學 文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李煜,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國君,961-975年在位,史稱李后主。開寶八年(975),宋朝滅南唐,李煜亡家敗國,成為階下囚。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很多佳作,其詞以他被俘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多描寫宮廷生活和離愁別恨,后期詞多抒發(fā)身世之感和亡國之痛。劉毓盤《詞史》云:“(李煜)于富貴時能作富貴語,愁苦時能作愁苦語,無一字不真,無一字不俊。溫氏以后,為五季一大宗”[1]41。
前人從藝術風格、意象特色、情感抒發(fā)等方面對李煜詞進行了研究,但從空間維度對李煜詞進行分析的仍為數(shù)不多。李煜詞尤其是其后期詞的藝術成就離不開詞中蘊含的空間內涵,詞文本所呈現(xiàn)的空間內涵為其詞帶來了立體感和層次感,并形成一定的空間張度,在產生張力美的同時豐富了詞的意蘊,因此對李煜后期詞中空間內涵的研究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把握詞的內在意蘊。20世紀后半葉興起的“空間轉向”理論開始將空間視角與文學研究相結合,空間視角下的文學研究更加關注文本空間意蘊的闡釋,改變了文學中的空間長期處于遮蔽和靜止的狀態(tài),開拓了文學研究的新視野,為文學批評提供了新方法。因此,從空間理論的視角切入李煜詞闡釋其文本內部的空間意蘊,不失為一種有意義的探索。本文擬從家宅空間、異托邦和第三空間三個方面對李煜后期詞中所呈現(xiàn)的文學空間內涵進行解讀,以期為其詞提供一個不同的解讀維度。
巴什拉在其《空間的詩學》中論述了一系列空間的形象,家宅空間便是其中典型的幸??臻g形象。“家宅空間的探索目標是確定所擁有的空間的人性價值,是可以抵御敵對力量的空間,受人喜愛的空間?!盵2]23-24李煜后期詞中出現(xiàn)的與故國相關的空間就是詞人用來“抵御敵對力量的空間”和深愛著的空間——詞人深情地追憶過去,試圖以往日的溫情來抵御眼前的不堪和苦痛。試看《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3]105
此詞寫出了詞人之故國曾有的繁華景象,表現(xiàn)了詞人對故國的眷戀。已經存在了四十余年的家國,山河綿延三千里地,家國內的鳳閣龍樓高如云霄,到處花繁樹茂,如此美好的家園還不曾經歷過戰(zhàn)亂的侵擾。這里呈現(xiàn)出的故國是詞人從小生活的地方,是帶給詞人溫暖和穩(wěn)定感的家宅空間,“家宅有一種強大的融合力量,能把人的思想、回憶和夢想融合在一起”[2]5。李煜詞中的故國也是融合了詞人的情感、回憶和種種夢想的地方,故國的滅亡使其寄托人生悲喜憂樂的家也永遠的消失,沒有了家宅的庇護,詞人就成為了“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的無根之人。
又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中“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3]19,上句說故國是“不堪回首”的,下句依然“回首”,追憶曾經熟悉的“雕欄玉砌”,只因故國是詞人的家宅,是保存著詞人內心情感、充滿了往昔回憶的幸福空間。“在回憶的空間里,時間被急劇壓縮??臻g是一切,因為時間不再激活記憶。……回憶是靜止不動的,并且因為被空間化而變得更加堅固?!盵2]8在李煜詞所呈現(xiàn)的家宅空間中,時間被不斷壓縮直到與過去重合,詞人對家宅的空間化回憶充盈其中,感受到了現(xiàn)實世界無法獲取的庇護感,生命也得以暫時擺脫不安與無奈的狀態(tài)。再如“獨自莫憑欄,無限關山,別時容易見時難”[3]111;“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3]40-41;“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3]80;“燭明香暗畫堂深,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3]86等,這些詞中出現(xiàn)的“雕欄玉砌”“無限江山”“上苑”“玉樓瑤殿”“畫堂”的形象都象征著詞人靈魂所在的家宅空間?!凹艺拿恳粋€角落對想象力來說,都是一種家宅的萌芽”[2]147,雖然亡國之后,屬于詞人的原有的家宅的外表已經改變,但詞人可以用想象力在內心將它重新建立,無論它是被塑造成原有的模樣還是與之相去甚遠,都不影響它作為詞人能安放靈魂的具有人性價值的幸??臻g。
“我們該把自己交付給內心領域的吸引力。沒有一個內心空間是可以被排斥的,所有內心空間的存在都是幸福的存在?!盵2]11李煜亡國后成為階下囚,被囚禁在汴京,身處在敵對力量所在的空間,外在空間對詞人的生命空間構成了不小的威脅,但其內心從沒有放棄過對幸福存在的渴求,于是“故國”就成為詞人內心深處的家宅空間,詞人發(fā)揮想象的力量將它詩意地建構,滿懷希望與深情地創(chuàng)造出這個理想的棲息地,所以它擁有一種強大的穩(wěn)定性和獨特的庇護性,是保護詞人內心幸福底色的堅實存在。
空間理論下的“異托邦”是指一切經過想象的真實地理空間。??略凇懂愅邪睢分兄赋觥坝行┑胤匠3J仟毩⒌?、超然的,即使在現(xiàn)實中有它確定的方位,它似乎也不屬于現(xiàn)實,與它所反映、表現(xiàn)的現(xiàn)實地方完全相反。它超然于現(xiàn)實之外但又是真實之地,從這個角度我稱其為異托邦?!盵4]239李煜后期詞營造出的夢境,即夢中的空間就是一個真實存在著的、又充滿詞人想象的“異托邦”空間,它既是真實的又是虛幻的,呈現(xiàn)出真實和虛幻的兩個世界?!爱愅邪铍m然也有虛幻和非連貫性,但它是一個現(xiàn)實中有的真實場所,是一個差異性的關系性的空間,使多元的、并置的因素可以同時存在。”[5]46詞人通過夢境將現(xiàn)時的苦難與以往的美好并置,就使現(xiàn)實空間與夢境中的空間成為一種“差異的關系性的”存在,詞人就像站在鏡子面前能真切地看到自己,卻發(fā)現(xiàn)自己正處在一個自己并不在的地方。兩首寫江南景色的《望江南·閑夢遠》即表明詞人正處在這樣的矛盾中: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滾輕塵。忙殺看花人。[3]70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3]70
詞人通過夢境描繪了故國的春光和秋色。春日的故國,碧綠的春江上游船往來,從船中傳出弦樂之聲,滿城柳絮紛飛,人們都忙著賞花看景,在這樣美好的春景中詞人似乎回到了故國。與前一首溫暖歡快的氛圍不同,后一首中故國的江山則被秋色籠罩,江邊的蘆花深處停泊著孤舟,月光映照下的高樓傳來笛聲,整體氛圍凄清。無論是溫暖的春光還是凄冷的秋色都體現(xiàn)著詞人對故國的深情追憶,詞人將記憶的碎片并置、將夢境慢慢拼合,使自己在現(xiàn)實中受壓抑的思念故土的情感通過夢境得到釋放。夢境能成為異托邦根源于詞人創(chuàng)作是立足現(xiàn)實而心馳萬里,所以真的假的、虛的實的、合理的矛盾的等各種因素能在文本里同時顯現(xiàn),真而不真,幻又非幻,虛實之間搭出一個奇特的異托邦空間。它使夢境在詞人從鏡中注視自己的一剎那變得格外真實也格外不真實,因為這個地方只有在鏡像中才能看得到,它已經真切的消失了,而夢也是不會永久的。這凸顯出詞中“異托邦”存在的意義:在這短暫的夢的世界,詞人的情感得以宣泄,現(xiàn)實的不幸也得到了消解。
再看《望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ㄔ抡猴L。[3]40-41
開頭寫一切悲憤都是因為昨夜的夢,因為詞人在夢境中又重溫了昔日游上苑的歡樂情景。這里詞人不說“夢”而說“夢魂”,有身在此地而魂歸故國之意。在夢里,詞人重獲自由,不再是階下囚,他還能再與日夜思念的故國相見。然而回到現(xiàn)實,詞人所在的空間場景與夢中呈現(xiàn)的空間場景形成極大的反差,營造出一種滄桑悲涼之感。誠如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所云:“以當年之繁盛,突出今日之孤凄。對過去的眷戀越深,此時的悲哀越重?!盵6]121《浣溪沙·轉燭飄蓬一夢歸》一詞也是如此:“轉燭飄蓬一夢歸,欲尋陳跡悵人非?!盵3]138現(xiàn)實中詞人的處境如“轉燭”和“飄蓬”孤苦無依,只有在夢中才能得歸故國,重拾舊歡,詞人想要找尋“陳跡”,而“陳跡”但卻已經是物是人非。
“在鏡中,我看見我在一個我不在的地方(故國),一個在表面鏡像中展開的非真實的地方;我在那里,我又不在那里,那里只是為我提供我自己可以觀照我自己的可視影象(未亡國前詞人的生活景象)?!盵2]239詞人從夢境異托邦的鏡面深處注視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在一個自己并不在的地方(故國),從鏡中注視的目光中,詞人回歸自我,認識到現(xiàn)實中的自己已經再也無法回到過去,所以內心充滿了痛苦憂愁。此情不解,便入夢中,在廣闊而自由的夢境中將過去與現(xiàn)在、美好與丑惡、溫情與凄情等復雜的抒情因素進行組合與拼接,實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中存在的真實空間的再現(xiàn)和建構,滿足了詞人對故國的追憶和懷念,同時夢境空間和現(xiàn)實空間形成一種無限的張力,使得詞境更為廣闊。
列斐伏爾認為,表征空間“側重于物質性與精神性、感知與想象的合一,這種合一構成人類實際生存其中的體驗性空間”[7]62,意即表征空間是精神空間與物質空間的集合,索亞將這種空間稱為“第三空間”,他認為第三空間是“對第一空間(物質空間)與第二空間(精神空間)的解構,也是對它們的重構”[8]62。第三空間不僅是現(xiàn)實空間的反映,還是情感空間的縮影,是真實空間與虛幻空間的凝合與超越。李煜后期詞中就存在這樣的第三空間,其詞的第三空間是對客觀存在的物理空間與詞人主觀心靈深處的意蘊的融合和超越。第一空間偏重于客觀性和物質性,是“一個被動和可以丈量的世界,不是具有行動和意義的世界”[8]57;第二空間是精神情感的空間;第三空間則不僅僅是批判和否定,本身還有肯定和建構意味,它在包含前兩種空間的同時,也向其注入新的活力。在第三空間里,一切都是開放的,永遠面向新的可能性,面向去往新世界的種種旅程。簡言之,第三空間是一個永遠保持開放姿態(tài)、有著更大容量的集合空間。王國維曾指出李煜詞的獨特意義:“后主則儼有釋迦、基督擔荷人類罪惡之意”[9]27,這即是說“李后主所寫的悲哀不是一個人的悲哀,而是寫出了所有的有生的人類的共同的悲哀”[10]153-154。其詞能寄寓這樣宏大的人類普遍的命運情感,應是得益于第三空間的成功構建。具體來說,它是通過無限延展的動態(tài)空間、詞人登高而思的空間以及被隔斷的空間呈現(xiàn)出來的。
詞是作者感情的抒發(fā),詞誕生的現(xiàn)實物理空間和詞人創(chuàng)作時的無形情感空間可以融合并生成一個全新的、無限延展的動態(tài)再造空間。試看《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常恨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3]51
第一空間表現(xiàn)為花落更添風雨的暮春物質空間,第二空間則是詞人懷著人生失意之恨發(fā)出“人生長恨水長東”悲涼慨嘆的情感空間。而用“水之長東”表現(xiàn)“人生長恨”,帶來一種具有動態(tài)性的無限延展的空間感,人生長恨也隨之具有了空間上的無限擴大之感,不再局限于詞人自身所在的物理空間和情感空間,而是涵蓋了整個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由此呈現(xiàn)為具有超越個體意義的、能寄寓人類普遍情感的第三空間。
又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依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3]19
第一空間呈現(xiàn)為詞人現(xiàn)實中被囚居的小樓,第二空間呈現(xiàn)為詞人對故國的思念和由此產生的悲愁?!皢柧苡袔锥喑睿∷埔唤核驏|流”句與“人生長恨水長東”句有異曲同工之效,詞人用滾滾東逝的流水來比喻時光流逝下物是人非的愁情,將物理空間和精神空間融合并解構,生成一種具有無限延展擴大之感的第三空間。
再如《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燭殘漏斷頻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夢里浮生。醉鄉(xiāng)路穩(wěn)宜頻到,此外不堪行。[3]26-27
“世事漫隨流水”同樣構筑出了一種對人生無常和世事多變充滿無奈感的無限延展的動態(tài)空間。從帝王淪為階下囚,多舛的人生經歷使詞人抱有很強的宿命感,因此他能從自身的悲劇性認識到古往今來整個人類生命中未知的、注定的悲劇性并把這種普遍的感受凝于詞中,使其詞境不囿于個體的自悲自憐自憫,而贏得更為闊大雋永的藝術氣象,升華為人類體悟生命厄運時的一般詩哲符號。李煜后期詞中這種表現(xiàn)人類普遍感受的第三空間使得其詞能突破時代、民族和階級的限制,表現(xiàn)出讀者都能欣賞、感悟并被觸動的全人類共同的精神空間。
李煜詞中存在著很多登高而思的場景,具體通過詞中出現(xiàn)的樓、欄桿(闌干)等意象表現(xiàn)出來。長期以來,在古典詩詞領域,樓本身所具有的空間和視覺優(yōu)勢,以及人們心靈深處素有的“高樓獨上”“獨倚高樓”“高樓遠望”的情結,使得人們都愿意借用“樓”這一意象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如《虞美人·風回小院庭蕪綠》:“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xù)。憑欄半日獨無言,依舊竹聲新月似當年”[3]86,雖是寫春日,詞人卻并不開心,他獨自登高,靠著欄桿半天沒有一句話,心里卻暗示自己耳朵聽到的風吹竹子的聲音和眼睛看到的新月的照耀還跟當年一樣。這里詞人樓上憑欄之處表現(xiàn)為作為物理空間的第一空間,“半日獨無言”體現(xiàn)著詞人思念故國之情的第二空間,而在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之外還存在著詞人渴望沖破囚禁獲得自由的的第三空間,隨著詞人向高處走去,詞中出現(xiàn)的樓、欄桿等意象脫離了靜止的狀態(tài),人與物組合出了一個移動空間。這種空間位移打破了詞人所在的囚居小院水平方向的沉寂,從垂直方向上展現(xiàn)出一種向上的力量,暗示著詞人希望擺脫當下的孤獨而又難獲自由的處境。并且,樓從地面而起向天空伸展,樓上較高之處是一個接近天空的不受干擾的理想化存在,登高而思會使回憶與情感變得更加清晰?!拜^高的樓層和閣樓是夢想者建造的,他把已經建好的樓層重新建造。在明亮的高處所做出的夢中,我們處于理智化投射的理性區(qū)域”[2]27,詞人登樓而實現(xiàn)由低處到高處的空間位移,既能實現(xiàn)對現(xiàn)實所在空間的突破,也能將情感投放于更為廣闊而開放的空間,把“小我”與“小情”化入天地萬物,便可得到一個嶄新的世界。這是無數(shù)詞人在情感的驅動下作出的理性選擇。
在“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3]119中,詞人通過“獨上西樓”實現(xiàn)對“深院”這一空間的突破,尋求暫時解脫的途徑;“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3]33中詞人盼有人與他同上“高樓”來擺脫現(xiàn)實的束縛;“待月池臺空逝水,蔭花樓閣謾斜暉。登臨不惜更沾衣”中詞人不顧其他、執(zhí)著登臨,也是為了離開此傷心處去往心中所愿之地??傊?,詞人通過登高暫時擺脫了被囚禁的空間,實現(xiàn)對所在空間的突破,并得以與外部空間聯(lián)通。因此,李煜詞中存在著的表現(xiàn)詞人登高而思的空間具有一種融合并超越了第一空間和第二空間的具有開放性的第三空間的空間內涵。
李煜詞中詞人所在的空間經常表現(xiàn)為一種與外部世界所隔斷的具有封閉性的空間,在 表現(xiàn)詞人處境孤單的同時暗示著詞人內心的孤獨。如“風回小院庭蕪綠,柳眼春相續(xù)”的“小院”[3]86;“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3]119的“深院”,院本身就是四周圍擋而成院,詞人又在“院”前加了“小”和“深”對“院”加以修飾,則原本的小空間變得更加狹隘。在“梧桐深院”鎖住的不只是“清秋”,更是詞人的自由,它的出現(xiàn)則強調了詞人所在空間的封閉性,這樣狹小的封閉性空間是詞人成為階下囚后失去自由的現(xiàn)實生存環(huán)境,也是其內心情感的投射物,折射了詞人孤獨壓抑的心靈狀態(tài),同時為讀者帶來一種孤獨性的體驗。又如“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3]26的“雨”和“簾幃”;“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3]111中的“雨”和“簾”,它們又進一步對詞人所在的狹小而封閉的空間——“院”進行了隔斷:“簾”是實在的分隔物,而“雨”則通過視覺上的阻隔感達到分隔的效果,在這種雙重阻隔下,詞人所在的空間進一步縮小,只能隔“簾”聽“雨”來感知外部世界的變化。再如《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中的“秋風庭院蘚侵階。一任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因無法與外部世界聯(lián)通,長年沒有人到小院,所以苔蘚才會爬滿臺階,“一任”說明詞人已經不再努力突破自身所處的封閉空間。詞中籠罩著對自然法則的尊崇、對命運的敬畏以及對個體生命的無助體驗。
空間隔斷使詞人身處的現(xiàn)實空間愈發(fā)狹小,相較之下,由被棄置的孤獨感筑建的情感空間卻無限擴大,詞人整體的生命空間是現(xiàn)實空間的反映,也是情感空間的縮影,凸顯了索亞所說的第三空間的意味。
通過對李煜后期詞中呈現(xiàn)的家宅空間、異托邦空間及第三空間的內涵解讀,我們可以近距離地感受詞人真切的生命體驗、難言的內心情感和深沉的理性哲思。